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明确延长研究生学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习年限是基本的学业标准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修业年限应适当延长。从制度规定来看,有关学校实施学制延长的举措符合相关法律的要求,属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
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国民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标志,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最高层次教育的发展水平。如果说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那么研究生教育就是“龙头中的龙头”。伴随研究生招生的扩张,社会各界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担忧日益显现。笔者认为,延长研究生学制并非最终目的,其关键在于通过这一举措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延长学制后,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把“研究”作为衡量83ccd8db7a7cb45fea4473cfc77c9dcf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聚焦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研究能力、研究水平和研究所应具备的相关素养,优化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升级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一套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以知识、能力和价值等综合指标为标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使其紧密融合培养与需求、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体现研究生课程应有的难度和特征,明确各个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内在逻辑,避免研究生课程成为本科生课程的翻版,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成为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的翻版。例如,在课程中给予研究生更大的参与权和贡献空间,并确保课程内容体现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教科融合趋势。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可适度增加与企业、行业需求相关的内容,并聘请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人员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使研究生及时掌握工作一线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
强化研究生实习实训。研究生培养不仅需要使研究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促进他们将其转化为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在此过程中,实习实训是必然途径。高质量的实习实训既能帮助研究生进一步明确求职意向,促进其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也有助于社会实现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更好对接。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积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强化研究生实习实训,不断探索单独建设、联合建设、线上建设基地等创新形式,充分满足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不同学习阶段研究生的实习实训需求。
加强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需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提升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在此过程中,要以制度体系为根基,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管理为抓手,以毕业论文质量为突破口。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对研究生加强论文指导,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等,更要引导他们实现从单纯学习知识到主动进行知识创新的观念转变。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便体现于“研究”二字中。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坚持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真正培养出具有过硬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