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第13 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CPES),考察政府会议调研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会议调研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得出,对于企业家而言,政府会议调研通过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政策感知以及自我地位感知,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对于政府而言,政府会议调研有助于完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提供环境支持。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而言,在无政治经历的企业分组中,政府会议调研更能发挥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最后,政府会议调研能提振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帮助其应对经济和社会的预期风险冲击。
关键词:政府会议调研;民营企业;企业创新;营商环境;民营经济
DOI:10.19313/j.cnki.cn10-1223/f.20240905.004
一、引 言
2023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提振民间投资信心。”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全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广大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创造的动力和活力的持续迸发。当前,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李雪松,2022),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着多重困难和制约。由于规模普遍较小,自身应对风险能力较弱,很多民营企业家对各类支持政策的出台落地落实抱有迫切的期待。从党和政府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唯有通过深入调研,才能把握市场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为完善营商环境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实际上,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一直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不可否认的是,民营企业发展依旧面临诸多难题,舆论环境也并非完全友好,还不时有一些“杂音”。从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而言,很多民营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采用非生产性甚至破坏性的生产方式实现财富积累,加之正式交易规则的不确定性,导致目前仍有部分社会公众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民营企业家(马骏等,2019)。此外,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环境和技术支持等方面问题突出(林志帆和龙小宁,2021),尤其是在处于县域的民营企业以及中小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需要主动调研,加强政企交流,畅通反映途径,解决现实难题,从而推动民营企业增强信心,实现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2023 年7 月,国家发改委8 天内召开两次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释放了积极的稳预期信号。政府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调研企业通常采用现场调研与会议调研两种形式。对于现场调研而言,政府官员对目标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并且,现场调研对调研人员能力有着较高要求,要保证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同于现场调研,咨询会、座谈会等会议调研一般参会者较多,是一种集中讨论、交流意见的形式,可以向其他参与者提问,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广泛获取所需信息。会议调研不是严肃的工作会议,既可以是有方向的交流,也可以是务虚会的形式,气氛较为融洽,能鼓励参与者充分表达意见。因此,会议调研更能畅通民营企业家意愿表达渠道,拓展参政议政方式,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帮助民营企业家纾困解难。然而,现有文献较少关注到政府邀请民营企业家参加咨询会、座谈会对企业战略行为所产生的影响。鉴于此,本文试图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会议调研是否能够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影响机制又是什么?为此,采用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分析民营企业家参加政府的咨询会、座谈会对企业创新活力的影响。
本文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现有文献在研究政治联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时,更多的是从企业主动建立政治联系角度出发,探讨企业家如何获取异质性资源,尚未发现关注民营企业家参加政府的咨询会、座谈会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本文立足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时代背景,基于民营企业家参加政府的咨询会、座谈会的视角,研究会议调研与企业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补充了现有文献的不足。其次,本文基于企业与政府两个层面探讨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夯实了会议调研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内在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认识到调研的重要性,同时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了方向。最后,研究结论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其原因是复杂且多层次的。政府需要从调研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将民营企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层层梳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会议调研方面,政府应当实事求是地开展调研活动,畅通政企之间的沟通渠道,鼓励民营企业家积极向政府官员建言献策,使得涉企政策更接地气,致力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假说
(一)文献回顾
政治关联是民营企业主动建立与政府之间的一种特殊联系,以较为非正式的方式促进双方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现有文献对政治关联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多探索,但未得到统一的结果。一方面,政治关联能为企业带来更多异质性资源,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企业通过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能获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及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等,这些都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Shlefer 和Vishny,1994;Claessens 等,2008;陈东和邢霂,2019)。此外,政治关联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广泛的社会网络资源,其中包括行业合作伙伴和先进的科研机构等,从而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扩张提供有力支撑(Li 等,2022)。另一方面,政治关联也可能具有“诅咒效应”,对企业产生消极影响,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政治关联诱发民营企业投身于寻租行为,通过迎合政府的需求来牟取经济利益(王德祥和李昕,2017)。寻租行为不仅增加了企业维护政企关系的成本,而且还导致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非产品或服务上,从而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定位(田利辉和张伟,2013;Schweizer 等,2019)。因而,虽然短期内可能获得某些政策优惠或资源配置上的便利,但从长远考量,这种寻租行为的总体效应往往是负面的。
传统政治关联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政府与企业间的利益博弈方面,忽视了政府与企业间可能存在合作的一面。黄送钦等(2021)指出,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合作建言献策,有助于营造出更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实际中,政府官员视察企业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引起了学者广泛关注。赵晶和孟维烜(2016)指出,官员视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合法性,帮助企业获得发展资源,进而实现创新发展。罗党论和应千伟(2012)以及洪群和戴亦一(2018)同样指出,官员视察能为企业带来更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基于以上文献回顾,本文发现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学者更多聚焦于静态式政治联系的视角研究企业行为,忽视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性。虽然也有学者关注到官员视察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但对于民营企业家参加政府的座谈会、咨询会等活动的研究较为缺乏。第二,现有研究更多的从资源获取的层面分析政治联系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但是政企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的自身感知变化也尤为重要。此外,政府还可以向企业家询问运营中面临的挑战和需求,使政府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创新环境进行优化。
(二)假说提出
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任晓猛等,2022)。基于本文的研究视角,会议调研是加强政府与企业相互协商的重要渠道,那么会议调研如何对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产生影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认为,会议调研对企业创新活力的影响通过提升民营企业家政策感知、增强民营企业家自我地位感知以及改善营商环境等途径实现。
一是提升民营企业家的政策感知,即会议调研提高了企业家对政策信息的主观感知,增强了企业家的创新发展信心。当企业处于制度环境动态多样不确定性时,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家对颁布的政策有较深层的解读LrgfCyrPqGNqAdUqucR3TrJWzxvspUh7VhR6O3A8j1Q=,包括政策的类型、变动方向以及内在涵义,才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徐细雄等,2020;王雪冬等,2022)。在实际中,政府常通过政策引导企业的生产投资活动,使其经营生产满足社会需要。政策的明确性和可预见性对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尤为关键。明确的政策方向能够帮助企业预判未来市场和行业趋势,这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风险的有效控制以及创新活动的积极开展都至关重要(戴维奇和赵慢,2020)。同时,良好的政策感知能力还可以帮助企业家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这无疑将促进企业的持续成长和创新力的增强。民营企业家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咨询会和座谈会,可以更直接、更深入地理解政府的政策取向和发展规划,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家对当前和未来政策环境的了解,减少政策理解的不确定性,还能增强他们对市场的信心,从而有信心进行创新和投资。已有学者指出,企业的微观行为符合宏观经济的整体目标,才能保障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张成思等,2021)。
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假说H1:会议调研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家政策感知,进而实现企业创新发展。
二是增强民营企业家的自我地位感知,即会议调研有助于增强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升自我地位感知。近年来,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科技创新以及增加税收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汤学良等,2024)。然而,在现实中,民营企业家的自我地位感知仍处于较低水平(阳镇等,2021)。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处于劣势,造成了企业家在自我评价时产生不利比较,认为自身的地位不如国有企业的领导者,进而降低自我地位感知。当一个企业家对自己的地位感到不确定或感觉较低时,这种心态导致其对新事物持保守态度,对风险的容忍度降低,从而限制了尝试创新的勇气和意愿。此外,自我地位感知偏低的企业家在内心缺乏成功的把握,减弱了追求突破和创新的动力。为了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支持和提升企业家的自我地位感知显得尤为重要(马骏等,2019)。会议调研使得民营企业家有更多机会接触党的先进思想,提高自身政治觉悟,激发民营企业家建言献策的热情,充分参与到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增强地位认同感。理论上来讲,当民营企业受邀参加政府的咨询会与座谈会时,能向市场传递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使得社会公众在内心里更加认可企业未来发展潜力,从而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声誉与地位。并且,社会公众也会增加对民营企业家的好感度,认为其是在党的指引下进行生产活动,服务于社会大众,进而增强企业家主人翁意识(邹立凯等,2023)。当企业家确信自己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时,更有意愿投入资源进行创新研发,寻求技术突破,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假说H2:会议调研有助于增强民营企业家自我地位感知,进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三是改善营商环境,即会议调研有助于政府官员倾听民营企业家心声,共谋发展良策,优化营商环境。会议调研是贯彻落实集体决策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起到较好的政企桥梁纽带作用,把党的方针政策有效传递到民营企业中,同时也把企业的实际情况向党委政府进行反馈。会议调研拓宽了民营企业家建言议政的渠道,有助于政府官员认识到营商环境中的不足之处,完善企业创新发展环境。此外,政府官员通过咨询会、座谈会宣传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和民营企业对于公益事业的贡献,改变民营企业家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破除思想上的偏见,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在面对面的协商中,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可以共同探讨和研究促进业务发展与创新的策略,不仅有助于政府制定更为精准和实用的商业政策,同时也增进了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高效和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创新环境(李坚飞等,2023;李春涛等,2024)。政府从企业家的视角出发,找到改善企业运营条件的关键点,激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入到创新实践中,消除了创新的外部障碍,使企业能够更专注于研发和市场开拓(孙湘湘等,2023)。因此,政府通过会议调研能够促进营商环境建设,有效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假说H3:会议调研有助于改善营商环境,进而提高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三、研究设计及实证分析
(一)数据说明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联合在2018 年开展的第十三次全国大规模私营企业家抽样调查数据库。调查范围覆盖了中国大陆全部省级行政单位以及国民经济15 个大类行业。
1. 因变量
目前,对于企业创新的衡量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创新投入的相关指标,如研发费用、研发人员等,另一种则是创新产出的相关指标,如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因此,为了全面描述出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本文采用研发费用的自然对数与知识产权的自然对数分别表征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其中,研发费用对应的调查问卷的题项为“2017 年,贵企业研发费用多少元”;知识产权对应的调查问卷的题项为“贵企业有多少项自己的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等)”。
2. 自变量
针对会议调研指标度量,对应的调查问卷的题器为“过去两年来贵公司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形”,其中有“参加政府的咨询会、座谈会等”题项。显然,该题项反映了企业家参加政府的咨询会、座谈会的实际情况,是715b31d148fcc6e5f2b3654fb0ba9f2149400b3b5bddfd59e5afa841694333d4衡量会议调研的适宜变量。为此,设计会议调研哑变量Council。如若过去两年被调查者参加过政府的咨询会、座谈会,则该指标取值为1,否则为0。
3. 控制变量
从企业家、企业以及中观环境三个层面选择控制变量(陈东等,2021),具体包括:两职合一(Dual)、企业家年龄(Age)、企业家学历(Academic)、是否加入个私企业协会(Guild)、创新平台(Platform)、是否受到处罚(Fine)、员工招聘(Recruit)、盈利能力(Profitable)、资产负债率(Debt)、地区科学技术支出(Science)、市场化程度(Market)。此外,本文还控制了行业和区域的固定效应。具体变量说明如表1 所示。
(二)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政府会议调研对企业创新活力的影响,构建回归模型(1):
RDi/PatentI= ɑ0+ β1 Councili+β2∑CV+∑Industry+∑Province+εi(1)
其中,RD 与Patent 表示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Council 表示企业家是否参加过政府的咨询会、座谈会,CV 为控制变量合集,Industry 与Province 表示行业固定效应与区域固定效应,ε为随机误差项。需要强调的是,β1 为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若其值为正,则说明会议调研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活力,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说。
(三)描述性统计
表2 报告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2 可以得出,民营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均值分别为3.935、0.780,总体上民营企业创新水平偏低。在政府会议调研方面,其均值为0.403,说明样本中约40%的民营企业家参加过政府的咨询会、座谈会。
(四)主体回归分析
表3 报告了会议调研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的回归结果。采用递进式回归策略,逐步加入控制变量。从列(1)与列(3)的回归结果可知,未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会议调研与企业创新呈正相关,并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会议调研提高了民营企业创新活力。随后,在列(1)与列(3)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会议调研与企业创新依旧显著正相关,所得结论保持不变,如列(2)与列(4)所示。因此,主体回归分析结果有力支持了研究假说。
(五)稳健性检验
1. 内生性检验
考虑到回归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内生性检验。
第一,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本文依据民营企业家是否参加过政府的咨询会、座谈会的情况,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法验证会议调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体而言,采用近邻匹配(1:1),匹配后的所有变量的标准差偏差大幅度缩小。回归结果表明,会议调研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如表4 中列(1)和列(2)所示。
第二,熵平衡估计。在倾向得分匹配法处理样本的过程中,可能因为无法成功匹配而将部分样本剔除,造成样本丢失。为了缓解该问题对研究结论的影响,采用熵平衡重新处理样本,具体回归结果见表4 中列(3)与列(4),会议调研与企业创新之间依旧显著正相关,即会议调研提高了民营企业创新活力。
第三,Heckman 选择模型。考虑到样本内生性自选择偏误,使用财政赤字作为工具变量。其中,财政赤字=[(地方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若地方财政赤字处于上四分位,Deficit取值为1,否则为0。本文选择财政赤字作为工具变量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官员的政治晋升与地方经济发展表现密切相关。在高质量发展的导向下,官员晋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尤其是在民营经济活力方面。这促使官员更加注重民间投资的促进和支持,以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复苏。因此,地方官员有动机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困境的了解和调研,以便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民间投资。另一方面,财政赤字水平反映政府的财政健康状况和未来的政策取向,并不会直接决定微观企业的创新行为。综上可知,选择财政赤字作为本文研究的工具变量具有合理性。从表5 回归的结果可知,在列(1)中,地方财政赤字与会议调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列(2)与列(3)中,IMR 系数显著为负,并且会议调研对企业创新存在正向促进作用,说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第四,2SLS 工具变量法。虽然在主体回归分析中已经验证了会议调研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仍可能存在反向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即会议调研促进了企业创新,还是因为企业的创新能力本身较强,而被政府挑选参加咨询会或座谈会。为了缓解反向因果所产生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2SLS 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检验,依旧选择地区财政赤字作为工具变量。从表6 中列(2)与列(4)可知,在考虑反向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后,会议调研对企业创新依然存在正向促进作用。
2. 其他稳健性检验
首先,变更因变量衡量方式。采用新增技术储备作为企业创新的衡量指标,对应的调查问卷的题器为“2017 年贵企业是否有新增技术储备,包括完整的技术方案、制作的样品、小规模试验生产的产品等”,将选择有新增技术储备的企业样本取值为1,否则为0,并采用Logit 回归模型。从表7 中列(1)可知,会议调研能提高企业新增技术储备的积极性,与主体回归结果一致。其次,变更样本范围。与非直辖市相比,直辖市拥有独特的政治与经济优势,企业发展形式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删除直辖市的样本再次回归。从表7 中列(2)和列(3)可知,在剔除直辖市企业样本后,所得结论依旧保持不变。最后,增加控制变量。为进一步排除企业基本面产生的影响,加入管理层规模(Manager)、企业员工数(Staff)、员工本科学历占比(Diploma)以及企业投资规模(Investment)等控制变量。从表7 中列(4)和列(5)可知,加入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后,所得结论与主体回结果一致。
四、机制分析
在前面的假说中,本文认为,对于企业家而言,会议调研通过提高企业家的政策感知与自我地位感知,进而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对于政府而言,会议调研有助于政府完善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创新提供外部环境支持。为此,本部分实证分析会议调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
(一)政策感知
本文以民营企业家的政策感知作为影响机制展开研究,对应的调查问卷的题器为“您是否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份文件?(1=非常清楚,2=大体知道,3=不太清楚,4=完全不知道)”,将选择非常清楚与大体知道的企业样本取值为1,否则为0。从表8 的回归结果可知,会议调研与企业家政策感知呈显著正相关。此外,会议调研、政策感知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这意味着民营企业家政策感知是会议调研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影响机制。
(二)自我地位感知
本文以民营企业家的自我地位感知作为影响机制展开研究,对应的调查问卷的题器为“同周围其他社会成员相比,您认为自己在下列三种社会阶梯上(经济地位E_Position、社会地位S_Position、政治地位P_Position)处在什么位置(1-10 分,1 代表最低,10 代表最高)?”。从表9 回归结果可知,会议调研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会议调研有助于增强民营企业家的自我地位感知。此外,会议调研、自我地位感知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这意味着民营企业家的自我地位感知是会议调研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影响机制。
(三)营商环境
本文以营商环境作为影响机制展开研究,对应的调查问卷的题器为“过去一年以来,您觉得下列法治环境的满意程度如何”,选项中有“知识产权保护”题项(1=明显改善,2=有所改善,3=一般,4=改善不大,5=完全没有改善),将选择明显改善与有所改善的企业样本取值为1,否则为0。从表10 回归结果可知,会议调研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此外,会议调研、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表明营商环境是会议调研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影响机制。
五、进一步分析
(一)企业家政治背景的异质性分析
对于企业家政治背景的认定,学者普遍使用企业家的政治经历加以衡量,即民营企业家是否有在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经历。从表11 回归结果可知,相比于有政治经历的企业家,无政治经历的企业家的会议调研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在无政治经历的企业家的分组中,会议调研对民营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民营企业家的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有助于其对政府官员进行游说,为企业创新争取更多有益资源。此时,民营企业家在会议调研中参政议政的内在激励较弱,从而导致会议调研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有所衰减,而这种情况在无政治经历的企业家分组中完全相反。
(二)会议调研的提振企业家信心效应
当前,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部分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不佳。为此,有效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是当务之急。在前面的假说中认为,会议调研提高了民营企业家的政策感知,帮助其在动乱的市场环境中把握国家未来发展趋势,找准创新方向。其次,会议调研能增强民营企业家的自我地位感知,使其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和一往无前的必胜信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政府通过会议调研的形式了解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回应民营企业家的诉求,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因此,本文认为,会议调研能帮助民营企业家应对经济与社会预期风险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此,本文构建战争或恐怖主义引发灾难的预期风险指标(H_Risk)与工人大规模失业的预期风险指标(W_Risk),对应的调查问卷的题器为“您认为今后5 年,中国面临战争或恐怖主义引发灾难(工人大规模失业)的可能性有多大?”(1=很有可能,2=较有可能,3=不好说,4=不太可能,5=不可能),将选择很有可能、较有可能的企业样本取值为1,否则为0。从表12 回归结果可知,经济与社会预期风险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即随着企业家的预期风险增加,会显著降低企业创新活力。此外,总体上,交互项(Council×H_Risk、Council×W_Risk)系数为正,表明会议调研能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应对经济与社会预期风险对企业创新产生的冲击。验证了会议调研能有效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的效应。
六、结论及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唯有打破市场中禁锢民营企业的枷锁,才能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的活力与创造力,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在现实中,政府官员需重视民营经济的作用,同时了解民营企业家面临哪些困难,进一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政府应围绕这些问题,开展调研活动,为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研究发现,会议调研能显著提升民营企业创新活力。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会议调研能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政策感知和自我地位感知,并且还能帮助政府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相对而言,在无政治经历的企业家中,会议调研更能发挥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最后,会议调研有利于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使其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产生的冲击,保障企业创新的有序进行。
(二)政策启示
本文研究的政策启示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兴调研之风,问效于民知实效。政府需深刻认识到会议调研的重要性,通过高质量调研的形式,总结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优化营商环境,从制度层面保护民营企业家。此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政府官员应秉持审慎的态度,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实事求是地开展调研活动,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更不行。第二,提升政策效能,助力企业发展。政策是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政府官员多与民营企业家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民营企业家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使政策制定更接地气,才能更好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同时,政府官员也需重视政策落实情况,对于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具体措施、难以发挥政策实际作用的现象,积极向上级政府领导反映,营造出重视民营企业家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氛围。第三,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敢闯先行再出征。首先,政府通过会议调研,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发展信心,同时,把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带上来,扫清发展障碍,激发投资活力。其次,大力宣传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总基调,向市场传递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强烈讯号,消除思想顾虑。最后,政府还要积极宣扬民营企业家精神,强调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及其地位和作用,从认知上消除偏见,提高民营企业家的自我主观地位感知,从非正式制度层面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东,陈爱贞,刘志彪. 重大风险预期、企业投资与对冲机制[J]. 中国工业经济,2021 年第2 期,第174-192 页。
[2] 陈东,邢霂. 政府补贴会提升企业的投资规模和质量吗——基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比的视角[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 年第8 期,第84-99 页。
[3] 戴维奇,赵慢. 企业家新政感知、制度与创业导向[J]. 科研管理,2020 年第9 期,第187-196 页。
[4] 洪群,戴亦一. 官员到访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当代财经,2018 年第1 期,第111-121 页。
[5] 黄送钦,何晓斌,高皓. “企业家+官员”合作建策与企业投资——来自中国私营企业调查证据(CPES)[J].经济学报,2021 年第4 期,第116-152 页。
[6] 李春涛,闫宇聪,李嘉琪. 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来自工商注册数据的证据[J]. 产业经济评论,2024 年第1 期,第79-101 页。
[7] 李坚飞,水会莉,宋闻. 营商环境、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激励——来自中国A 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南开管理评论,2023 年第5 期,第39-51 页。
[8] 李雪松.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J]. 改革,2022 年第6 期,第1-9 页。
[9] 林志帆,龙小宁. 社会资本能否支撑中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J]. 管理世界,2021 年第10 期,第56-73 页。
[10] 罗党论,应千伟. 政企关系,官员视察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制造wSeOoJNsOj1zCtl2wJUU+w==业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 南开管理评论,2012 年第5 期,第74-83 页。
[11] 马骏,罗衡军,肖宵. 私营企业家地位感知与企业创新投入[J]. 南开管理评论,2019 年第2 期,第142-154 页。
[12] 任晓猛,钱滔,潘士远,蒋海威. 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思路与举措[J]. 管理世界,2022 年第8 期,第40-54 页。
[13] 孙湘湘,王贤彬,黄亮雄. 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基于商事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产业经济评论,2023 年第6 期,第67-80 页。
[14] 汤学良,朱畅,第伍承涛. 地位感知与民营企业长效污染治理[J]. 产业经济评论,2024 年第3 期,第185-200 页。
[15] 田利辉,张伟. 政治关联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长期绩效的三大效应[J]. 经济研究,2013 年第11 期,第71-86 页。
[16] 王德祥,李昕. 政府补贴、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投入[J]. 财政研究,2017 年第8 期,第79-89 页。
[17] 王雪冬,聂彤杰,孟佳佳. 政治关联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政策感知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的中介作用[J]. 科研管理,2022 年第1 期,第134-142 页。
[18] 徐细雄,占恒,李万利. 党组织嵌入、政策感知与民营企业新增投资[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 年第10 期,第3-16 页。
[19] 阳镇,马光源,陈劲. 企业家综合地位、家族涉入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私营企业调查的微观证据[J].经济学动态,2021 年第8 期,第101-115 页。
[20] 张成思,孙宇辰,阮睿. 宏观经济感知、货币政策与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J]. 经济研究,2021 年第10 期,第39-55 页。
[21] 赵晶,孟维烜. 官员视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组织合法性的实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16 年第9期,第109-126 页。
[22] 邹立凯,唐继凤,梁强. 民营企业家农民出身、社会地位感知与亲社会行为[J]. 经济管理,2023 年第2 期,第98-116 页。
[23] Claessens, S., Feijen, E. and Laeven, L.,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preferential access to finance: The role of campaigncontribu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8, 88(3): 554-580.
[24] Li, S., Shahzadi, A., Zheng, M. and Chang, C., “The impacts of executives’ political connections on interactionsbetween firm’s 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performance”, Economic Change and Restructuring, 2022, 55(2): 653-679.
[25] Schweizer, D., Walker, T. and Zhang, A.,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 by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benefits anddisadvantages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9, 57: 63-85.
[26] Shlefer, A. and Vishny, R. W., “Politicians and firm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 109(4): 995-1025.
〔执行编辑:华岳〕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向企业‘卡脖子’技术攻坚的嵌入式情报服务模式研究”(23CTQ01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