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研究

2024-10-17 00:00:00朱子怡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7期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妥善处理评价与教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评一致性。因此,如何推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学设计角度入手,探究何种教学设计能够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落实。基于文献研究法及观察法,笔者结合英语教学设计的特点,设定出一套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教学设计方案,即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起点,围绕目标设定评价任务,再根据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朱子怡, 浙江师范大学。

一、引言

教学、学习、评价三者的融合能够组成新的课堂生态,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教学评一致性”中,“教”是指教师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内外教学活动,以达成学科育人目标;“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评”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检测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因此,本文尝试构建一套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教学设计方案,即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起点,围绕目标设定评价任务,再根据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旨在促使教师重视三者的融合,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

为了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课堂落实,教师要抓住教学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活动三个关键要素,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三者有机结合。

(一)教学目标为教学设计指引方向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是学生经过学习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主体、行为、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四要素的融合,尽可能细化目标,减少模糊性,为后续教学活动、评价任务的设计打好基础。

(二)教学评价为教学设计提供保障

评价在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改进的方向。一方面,教学评价应根据目标来设计,确保每个教学目标及其子目标都有相应的评价任务,以避免只有教学而缺乏评价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学评价为教学活动指引方向,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围绕完成评价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展开。如果评价显示教学活动未能达到目标,教师就需要针对不足之处继续教学,直到评价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学生已经达成目标,以此来减小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

(三)教学活动为教学设计搭建桥梁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执行评价任务的桥梁。所有教学目标都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评价任务也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执行。良好的活动设计,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以教学目标和评价为依据,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引导学生将活动中的学习体验与学习目标联系起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评价的执行。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方案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可采用逆向设计策略。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在1999年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学评不一致的问题。逆向教学设计的步骤为“确定预期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即制订教学计划前,首先需知晓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其次要了解达到目标需符合的要求,最后再进行具体操作步骤的设计。

(一)解读课程标准,梳理教学目标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教学目标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以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体验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后,应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任务,确保每个目标或子目标都有相应的评价任务和证据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而终结性评价则在教学结束后进行,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任务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兼顾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持续监控和学习成果的准确评估。

(三)针对评价任务,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以评价任务为指导,确保每个评价任务都能通过教学活动得以实现。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思考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

笔者选择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中的“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一文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语篇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为戏剧剧本。

(一)教材解读

该文本是根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百万英镑》和同名电影改编的戏剧剧本节选(第一幕第三场)。这场戏讲述了英国的两个富豪兄弟Roderick和Oliver想要知道一个人在伦敦能否仅凭一张无法找零的百万英镑生活一个月。因意外漂洋过海流落伦敦街头的美国人亨利成为兄弟俩打赌的最佳人选。

富豪兄弟用百万英镑打赌,金钱是验证假设、平息争论的工具。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金钱的价值,引发学生思考金钱在不同人的生活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通过戏剧剧本的学习,学生还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了解英语戏剧特点,提升文学修养。

戏剧剧本包含六要素:戏剧题目、场幕、人物、旁白、对白和舞台说明。旁白提供的背景知识使读者处于全知视角;舞台说明描述人物的动作或心理,和人物对白一起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与其他文学形式不同,戏剧语言有两大特点:一是性格化,即语言体现人物性格;二是动作性,即人物的语言有张力,表现人物的欲望、意志、内心的矛盾冲突,并推动情节的发展,反映了其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的不同。

(二)案例教学设计

1.解读课程标准,梳理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目标,本节课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戏剧这一文学体裁,并掌握戏剧剧本的六要素。

目标2:学生能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目标3:学生能够推断角色的情感变化和性格特点,思考人性与金钱之间的关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

本节课的评价任务主要采取问题链、角色扮演的方式执行。

评价任务1(对应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戏剧剧本的六要素,并富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评价任务2(对应目标2):学生能够通过时间线和情节来整理相关信息并明确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

评价任务3(对应目标3):通过自主阅读和角色扮演阅读活动,学生能够推断亨利的情感变化。

评价任务4(对应目标3):在已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对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态度进行批判性思考。

3.针对评价任务,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活动1(对应目标1):通过快速阅读,学生识别戏剧体裁以及戏剧剧本的六要素。

活动2(对应目标2):采用拼图式阅读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组成五人小组,分别扮演叙述者、罗德里克、奥利弗、亨利和仆人的角色。根据教师的安排,阅读文本并完成任务。

活动3(对应目标3):学生沉浸在自己的台词阅读中,在相应情境下感受人物的情绪。

活动4(对应目标3):学生阅读句子“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并思考金钱的价值,推断亨利的性格。

(三)案例教学实施

通过以上分析解读,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如下:

目标1:理解戏剧体裁,并掌握戏剧的六要素。

Activity1: 识别文本类型,找出六个要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标题,并结合标题和多媒体所呈现的图片来预测语篇内容。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聚焦文本编排特点,熟悉戏剧剧本的格式,认知戏剧体裁以及戏剧剧本的六要素。

Q1: What is the genre?

Q2: What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a play?

目标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Activity2: 辨识戏剧场景,梳理人物信息。

扮演叙述者的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故事的基本情境和人物信息。他们将利用这些信息来构建对剧情的初步理解,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和角色扮演打下基础。

Activity3: 把握故事脉络,梳理亨利经历。

扮演奥利弗的学生需要阅读文本,描述亨利的人生经历。他们要梳理出关键事件,并创建一条时间线,清晰地展示亨利经历的各个阶段和转折点,了解亨利从美国来到英国的经过,熟悉亨利当前的处境。

扮演罗德里克的学生将追踪故事情节发展。他们将绘制mountain plot,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故事的起始、冲突、高潮、解决和结局。这种图形化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故事情节的起伏和转折点,体会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建立解读叙事性文本的思维路径。

目标3:推断角色情感变化和性格特点,思考人性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ctivity4: 识别角色情感,推断性格特征。

扮演亨利的学生将朗读对话,通过声音和情感的投入,捕捉亨利的情感波动,并用恰当的形容词来描绘他的内心世界,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亨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设身处地地感受角色的情感,从而深入理解亨利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境。

扮演仆人的学生需要挖掘并理解句子背后的隐含意义,学会如何从字面意思之外捕捉作者想要传达的深层信息和主题,剖析人物性格。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

Activity5: 结合自身情况,促进个人成长。

完成语篇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开展讨论活动,在讨论中思考人性与金钱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对财富及其社会效应的深入思考。

问题如: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 “Money is a good servant and a bad master”, will the money be Henry's good servant or bad master?

五、总结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教学设计,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评价与教学活动紧密相连。这种教学设计强调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评价任务,再根据评价任务来规划具体的教学活动。本文针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一套教学设计方案,以促进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该方案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通过该方案,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同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教学活动与评价标准相匹配,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也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理念。

参考文献:

[1]Grant Wiggins, Jay McTighe. T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Handbook[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99.

[2]陈祥云.“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实践的困境与解决策略[J].现代教育,2022(7):35-38.

[3]崔国立.“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三个关键环节[J].中国教育学刊,2024(1):106.

[4]雷浩,周燕微,欧洋.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及其实现路径[J].人民教育,2023(22):64-67.

[5]雷浩.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23(10):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