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本文明确了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意义,并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了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包括强化语言能力训练、融入跨文化元素和发展思维品质,以期为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高中英语教学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廖莎,贵阳市清华中学。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培养具备较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迫切需求。高中阶段作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阶段,针对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评价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涵盖了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显性能力,更包括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隐性素养。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与评价高中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意义
(一)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高中教育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呈现为多维度的发展框架,主要涵盖语言的认知能力、技能掌握以及意识形成三个核心维度。具体而言,认知能力方面聚焦“英语语音的辨识与运用、英文语汇的积累与拓展、英语语法的理解与掌握、英语小话题的探讨与分析、语言功用的认知与应用,以及篇章结构的理解与构建”,技能层面则涉及“听力理解技能的提升、口语表达技能的锻炼、朗读技巧的掌握、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翻译技能的训练”,而意识形成方面则强调“对语言使用情境的敏感性、真实感知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的拓展与深化”。这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完整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对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技能,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适应社会需求。在全球化背景下,具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他们不仅具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再次,推动学科教育改革。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通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能够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变革,使学科教育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二、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强化语言能力训练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通过大量阅读和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入能力;同时,通过口语和写作训练,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例如,2019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 Unit6“Earth first”,其中关于地球生态环境问题和保护方面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识别并学习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如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环境保护)、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pollution(污染)等。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猜测词义,培养学生的词汇推断能力,使学生在积累词汇量的同时为之后阅读整篇文章打好基础。学习词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观点和细节。
教师选取文章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语法结构,如定语从句、倒装句等。如“Many people who saw the film started to believe that sharks were bad animals that ate humans.”。先明确句子的组成:这是一个复合句,包含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接下来对句子进行详细分析:主句是“Many people started to believe”,其中包含一个定语从句“who saw the film”和一个宾语从句“that sharks were bad animals that ate humans”。在定语从句中引导词为who,指代先行词people,并在从句中作为主语;从句内容为“saw the film(看过这部电影)”,修饰和限定了主句中的主语people。谓语为“started to believe”,使用了一般过去时,表示“开始相信”这一动作发生在过去,谓语与主语many people保持了一致性。宾语从句中引导词为that,无实际意义,从句内容为“sharks were bad animals that ate humans(鲨鱼是吃人的坏动物)”,作为主句谓语believe的宾语,详细阐述了人们开始相信的内容。这个宾语从句中还包含一个定语从句“that ate humans”,修饰和限定先行词animals,说明了这些动物的特征。
此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篇章结构,如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主题句与支撑句的关系等。通过分析文章的布局,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构建一篇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文章。
教师还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阅读技能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多种阅读任务,如略读、寻读、细读等,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后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听力技能方面,教师可以选取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如环保主题的演讲、访谈等,通过让学生听录音、做笔记、回答问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口语技能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围绕环保主题进行口语表达,通过实际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流利度和准确性。写作技能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环保的议论文或倡议书,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融入跨文化元素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融入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观看英语电影、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参加英语角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英语文化。
以2019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2 “Let's celebrate!”为例,教师可在教学中融入跨文化元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教学伊始,通过引入不同国家的节日庆祝活动,如中国的春节、美国的感恩节、英国的圣诞节等,激发学生对各国节日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节日的庆祝方式、传统习俗和特色食品,如中国的舞龙舞狮、美国的南瓜灯和火鸡大餐、英国的圣诞树和圣诞火鸡等。通过文化对比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增强对文化差异的认知和理解。在了解和比较不同文化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每种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为今后的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基础。
在讲解高中英语课文之前,教师可先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跨文化元素至关重要。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搜集与所选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搜集到的多媒体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使其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并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解和补充,帮助学生理解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及其与课文内容的联系。这种教学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在课堂上开展跨文化活动,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兴趣,深化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如,安排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节日庆祝者,模拟节日场景进行对话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鼓励学生制作展示板或PPT,介绍自己感兴趣的节日文化,包括节日起源、庆祝方式、特色食品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并且引导学生在制作PPT的过程中主动阅读更多相关资料,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为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教师可选取与节日文化相关的听力材料,如节日庆祝活动的现场录音、节日故事的讲解等,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可开展口语练习活动,如模拟节日场景对话、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等,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节日文化的文章或书籍,了解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和历史背景;可布置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节日的短文或比较两个国家的节日文化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发展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逻辑思维的培养。
以2019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4 “ Stage and screen”为例。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关于“舞台与银幕”的思维导图。例如,以“Types of Performing Arts”(表演艺术类型)为中心,分为Theater(戏剧)、Film(电影)、Dance(舞蹈)等分支,每个分支下再细分更具体的子类,如Theater下可以有Tragedy(悲剧)、Comedy(喜剧)、Musical(音乐剧)等。这样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选取教材中的剧本或电影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情节发展、角色塑造、主题思想等。例如,选取《哈姆雷特》的片段,让学生分析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内心矛盾以及他在剧中的行为动机。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锻炼逻辑推理能力。
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可选择教材中的剧本片段,让学生分组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准备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角色、情节和台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造性发挥。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还可结合教材内容布置创意写作任务。例如,让学生编写一个关于未来舞台的科幻故事,或者让他们为某个经典剧本设计一个新的结局。这样的写作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可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例如,可以从剧情、演技、导演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辩论主题,如“戏剧与电影哪个更具艺术价值?”或“现代舞台表演是否需要传统元素的融入?”,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观点、提出论据等过程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分析文本、角色扮演、创意写作以及辩论活动等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结语
2019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强化语言能力训练、融入跨文化元素和发展思维品质等策略的实施,该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英语学习资源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全面提升英语语言能力、跨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英语教学服务。
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英语教师需高度关注学生的全方位成长。通过深入研究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育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并设计贴切实际的教学计划,以切实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进而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持续探索与核心素养相契合的教学方法和方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真正沉浸于教学中,从而为其英语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一婷.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2.
[2]秦伟.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校园英语,2022(30):163-165.
[3]孙大伟.对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认识[J].英语学习,2015(4):4-5.
[4]黄丽彬.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2024(1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