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胜任力”提升,创新大学英语“双轨联动”的教学路径探索

2024-10-16 00:00于爽温柔新
校园英语·上旬 2024年2期

摘 要:本研究着眼海军学员“走向深蓝”的长远发展,立足教育亟需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全球胜任力人才的现实需求,针对当前高校大学英语第一课堂的主要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我院大学英语“双轨联动”教学路径,即构建“课内想定任务融合+课外军事实践补充”双轨联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赛训内外齐驱+语言专业并重”的“以深度学习为中心”的ABC全流程教学法、优化以“全球胜任为导向、多元数据为支撑、综合评价为基点”多维立体互动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

关键词:全球胜任力人才;课内想定任务融合;课外军事实践补充;ABC全流程教学法

作者简介:于爽(1993-),女,辽宁大连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料库语言学等;温柔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基础部。

一、引言

(一)新时代全球胜任力人才的要素及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与全球胜任力的内涵不谋而合。

“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首次明确提出于美国1988年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在《为全球胜任力而教:国际教育交流咨询委员会报告》的报告中,旨在倡导学员探索世界、 认识观点、沟通观点、付诸行动。201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发布 PISA 2018“全球胜任力”评估框架,提出了全球胜任力的定义:“全球胜任力是多层面的能力,包括审视地区、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能力;理解和欣赏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观的能力;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互动的能力;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

(二)高校对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的现实需求

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高校逐渐认识到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的重要性。2016年7月,清华大学启动《清华大学全球战略》,提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创新人才”核心目标,并认为“全球胜任力”为:“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包括了认知、人际与个人三个层面的六大核心素养,即全球议题与世界文化、语言素养、开放与尊重、沟通与协作、自觉与自信、道德与责任。目前,全球胜任力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全球胜任力逐渐成为评估学生国际化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作为新时代军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国家利益的维护者,我校学员需具备“统筹军事和民事、内政和外交、军事与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等与总体国家安全相关的能力,这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学员“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法、外交礼仪等基本知识,能够自觉依规开展对外交往,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目标一致。

新时代随着海军“走出去”执行出访、护航、联演、防展、撤侨等重大涉外任务的机会愈来愈多,培养“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素质突出、战略视野敏锐、斗争经验丰富”的全球胜任外事人才需求愈加迫切,但海军毕业学员还存在对外宣介的“失语”现象、全球治理能力“缺失”等问题。高等教育聚焦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势必成为人才培养新的增长点,提升海军学员具有中国文化根基的全球胜任能力势在必行。

二、我院当前大学英语“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现状及困境

以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围绕“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我院大学英语课程以中国学者构建的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为教学指导理念进行设计。通过“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以评促学”的教学假设,主张“学用结合”,将“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相互联动。但从人才培养聚焦全球胜任力人才的视角来看,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重知轻能”的问题

我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满足了“会写、能听、敢说”的初级指挥军官要求,但第一课堂教育仍然存在严重的“重知识技能、轻能力素养”问题,在当前为学员松绑减负、压减课程教学时间的改革背景下,仅靠第一课堂教学育人“单打一”、灌输式教、讲座式教,学员“锻炼不足、实践受阻”,难以保证学员自主学习、自由思考、自我创新能力提升,直接导致学员学习主动性不高、创新意识不足、挑战意识淡薄。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重训轻育”的问题

我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军事训练教学活动,但由于活动内容缺乏“真实场景”导向、训练缺少“学为中心”的有效学法,导致学员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实践互动效果不明显等现实问题,无法发挥第二课堂军事训练教育活动的独特优势,课外的隐性育人价值未能实现,难以强化学员参与全球治理的意识、文化认同和使命责任。

(三)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重评轻励”的问题

目前高校教学评价多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评价体系,忽略了诊断性评价或增值评价等综合评价方式对于学员学习的反向激励作用;此外,目前教学评价体系下,大学英语缺乏以“全球胜任力”为导向的多元化、综合化、全面化的评判机制,有效性不够、激励度不足、育人成效不充分。

全球胜任力视域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是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军队教育全程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如何创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无缝链接”,充分利用双课堂各自优势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协同育人体系亟待攻克。

三、基于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课内外“双轨联动”的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主要路径

本研究基于我院英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实际,以我院“启航英语”学员俱乐部创新活动的开展为切入点,在产出导向法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我院大学英语课内外“双轨联动”教学改革,即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核心要点出发,打通大学英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壁垒。

(一)构建“课内想定任务融合+课外军事实践补充”双轨联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聚焦学员“走向深蓝”的长远发展、“走向国际”的素质要求,为破解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壁垒”,聚焦学员知识“输入不足”、技能“实践不足”的痛点,我院大学英语借鉴双一流院校推行的“兴趣+能力+使命”的培养路径重塑重构课内外育人方式,创新“课内想定任务融合+课外军事实践补充”双轨联动第二课堂活动教学模式,大力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创新实践活动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俱乐部活动的育人时间、空间,打造“视、听、言、动”相结合的实践场景,从知识、价值观、态度、技能四个维度,确定A、B、C不同级别活动模块,打造“双课堂”同向同行的、梯次递增的特色活动体系,即交流培训为基础+讲座模拟为提升+实践比赛为检验。一是交流培训模块,为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流的空间,即每周三进行俱乐部日常交流,为学员针对不同国家、区域提供定题军事英语角、英文电影观赏、英语学习技巧等交流培训项目,丰富学员对其他国家的国情、社情、舆情等的认识,以期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二是专家讲座模块,主要吸收喜爱英语、渴望深造的学子,邀请军内外、外军、一流大学以及基层部队骨干来院进行交流讲座,并推出第二课堂特色活动,例如军事英语能力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模拟西太论坛、模拟甲板招待会、模拟桌上推演、模拟航前协调会、模拟舰艇开放日等系列活动,着力锻炼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提高学员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海军涉外素养。三是学竞模块,主要通过校内初复筛、笔面筛,选拔优秀学员代表学院“走出去”,参加舰艇出访系列活动、西太论坛、学院外事接待、国际学员周、军事英语实践能力大赛等各类比赛,展示我院风采,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伯仲之间,实现自我突破,提高学员的全球胜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教育训练活动的实践育人价值,实现课内外“无缝链接”。

(二) 创新“赛训内外齐驱+语言专业并重”以深度学习为中心的ABC全流程教学法

为弥补第一课堂教学“重知识技能、轻能力素养”课堂现状、破解训练缺少“学为中心”有效学法的痛点,聚焦全面提升学员的全球胜任能力素质,立足校本,我院大学英语课程始终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通过“ABC”全流程教学法打通课前驱动、课上促成、课下评价完整链路,牢固树立学员主体地位、打造高阶实践性课堂,创新课内外“赛训内外齐驱+语言专业并重”的“以深度学习为中心”的ABC全流程教学法,即A(Analyze)课前任务梳理+B(Bridge)课上搭建框架+C(Construct)课下建构拓展。具体来说,A(Analyze)课前任务梳理是指教员发布任务助学单,由学员线上完成知识重点的初步理解消化、分析梳理,绘制清晰的知识谱图;B(Bridge)课上搭建框架是指课上采用“学员展示发现问题+教员精讲破解难点+研讨交流深化理解+实践活动强化训练”四步逐步加深学员对重难点的掌握、搭建系统框架,此环节中学员是主体,主要任务是展示、讨论、训练、探究,教员是主导,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精讲精练、引导探究、评价总结;C(Construct)课下建构拓展是指通过模拟开展全球和跨区域议题国际会议、军事英语能力竞赛等活动,考察学员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专业化竞争能力,以完成知识高阶的应用、实践和检验,教员根据学员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线上答疑、辅导。“ABC”全流程教学法实现课内外联动、理论与实践协同,旨在引导提升学员学习主动性、挑战度,激发学员参与全球治理、文化认同的大局意识,培塑学员涉外素养和使命责任的核心意识。

(三)优化以“全球胜任为导向、多元数据为支撑、综合评价为基点”的多维立体互动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教学评价多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评价体系,忽视了增值评价、综合评价等评价方式对于学员学习的反向激励作用。为解决考核评价方法“不到位”的普遍问题,如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评价体系不够完整、评价要素不够齐全等,我院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构建优化了以“全球胜任为导向、多元数据为支撑、综合评价为基点”的多维立体互动评价体系,针对学员语言的准确性、表达的流畅度、内容的适切性、个人的军人素养等语言综合能力进行考察,其中,个人的军人素养维度中,增加了讲好中国军队故事、展现全球影响力等全球胜任力的隐性育人价值维度。此外,我院教学评价体系尝试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壁垒,将第二课堂获奖情况与第一课堂量化成绩有效“挂钩”,极大地提升了学员的课内外参与度、认可度。该体系适应数智化的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充分挖掘全球胜任力的导向作用,为未来人才培养评价考察机制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四、结语

基于我院大学英语重构重塑的教学改革实际,本研究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分析并探索了新时代大学英语“双轨联动”的全球胜任力提升路径,即构建“课内想定任务融合+课外军事实践补充”双轨联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赛训内外齐驱+语言专业并重”的“以深度学习为中心”的ABC全流程教学法、优化以“全球胜任为导向、多元数据为支撑、综合评价为基点”的多维立体互动评价体系,为全球胜任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新路径。经过研究,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值得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解决:一是尝试构建全球胜任力内涵模型,从顶层设计打造并建设高校第二课堂海军学员英语俱乐部特色活动体系;二是全球化能力培养的成果如何量化,定量定性分析高校学员的全球胜任力提升成效。

参考文献:

[1]滕珺,杜晓燕.经合组织《PISA全球胜任力框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8(12):100-111.

[2]刘河清,杨玉倩.QUDWA-PISA全球胜任力论坛发布报告:如何培养学生的大局思维和全球行动力?[J].上海教育,2022(14):54-57.

[3] 刘卓然.国际交流经历对本科生全球胜任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20.

[4] 房雯,钟周,张传杰,等.清华大学—西点军校全球胜任力培养双向交流项目的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12):22-26.

[5]黄雯怡.基于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路径探析 [J].中国大学教学, 2023(12):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