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视角下幼儿粗大动作协调测试KTK3的研究

2024-10-15 00:00:00焦喜便姜桂萍段冬梅逄超牛静
山东体育科技 2024年4期

摘要:为验证KTK3对我国幼儿的适用性、比较KTK3与TGMD-3的测试结果,促进基本运动技能结果性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助推学前教育监测多元化,对592名3~6岁幼儿进行KTK3和TGMD-3测试。结果表明KTK3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来测量我国3~6岁幼儿的粗大动作协调能力。KTK3和TGMD-3的测试结果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效应量较小),并具有一般强度的一致性。但随年龄增长,相关系数和分类一致性水平均在下降,即它们评价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的不同方面,综合使用多种评价工具能更全面地了解儿童FMS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幼儿;粗大动作协调;基本运动技能;KTK3;TGMD-3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24)04-0053-07

KTK3 Test in 3-6-year-old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Evaluation"

JIAO Xibian1, JIANG Guiping2, DUAN Dongmei3, PANG Chao4, NIU Jing1

(1.Dept. of P.E., China Univ.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Campus), Qingdao 266580, Shandong, China; 2. Institute of P.E. and Sport, Beijing Normal Univ., Beijing 100875, China; 3. Wendeng Road Kindergarten, Qingdao 266000, Shandong, China; 4. The First Kindergarten in Qingdao West Coast, Qingdao 2665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To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KTK3 to 3-6-year-old Children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of KTK3 and TGMD-3, this paper tested 592 children aged 3-6 years with KTK3 and TGMD-3. The results show that KTK3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can be used to measurc4ffb00a244672a8239d2a5df6d3c7c8e0ef3ed2ea51762beee91a6e0eb19362e the gross motor coordination ability of 3-6-year-old children. There was a ver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nd general strength classification consistency between KTK3 and TGMD-3, but the effect value was low.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classification consistency level of the two tests decreased with age. TGMD-3 and KTK3 evaluate different aspects of FM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comprehensively use various evaluation tool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ildren's FMS.

Key words:preschool children; gross motor coordination; FMS; KTK3; TGMD-3

基本运动技能(fundamental motor skills, FMS)是儿童后期动作学习和发展专业运动技能的基础,学龄前和小学早期是儿童发展和掌握FMS的重要时期,在此重要时期,若能给教师提供简便、易操作、短期内可完成大规模测量的评估工具,就能帮助他们了解幼儿FMS的实际发展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动作学习[1]。目前,国内外评估儿童FMS的工具很多,但很多主要用于研究或临床目的,特别是用于识别运动障碍儿童,还有一些工具,需要太多时间或太多特定设备,不适合在体育教育中大规模使用。而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GMD)和儿童身体协调测试(The KrperKoordinations Test für Kinder,KTK)因工具简便、易操作等优点在世界各国被广泛使用,它们分别注重过程和结果评价,我国目前TGMD的使用较多,KTK相对较少。

KTK有单脚跳、后退走、反复侧跳和侧移动4个测试动作,可在10~15 min内完成,用于评估5~14岁儿童的粗大动作协调能力(gross motor coordination),在世界多地被证明有较高的信效度,且测试难度适中、器材简便,能有效免除测验的练习效果[2]。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采用去除单脚跳的KTK3,他们认为单脚跳测试所需时间较长(约每人10 min),有时是其他三项测试时间的总和,不利于大样本测试,且危险性较高(儿童要跳得尽可能高,易增加脚踝和膝盖受伤的风险),而剩下的三项基本涵盖了协调的各个要素;皮尔逊相关系数(r=0.97)和交叉表(Chi2=6 822.53,P<0.001;Kappa=0.72)表明KTK3和KTK总体上具有一致性[1,3-4]。本研究部分儿童年龄低于KTK最低适用年龄(5岁),因此尝试验证KTK3对我国3~6岁幼儿的适用性,并将测试结果与TGMD-3进行比较,为今后全面评估幼儿的FMS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测试对象

选取青岛两所公立幼儿园共计592名3~6岁儿童(男339人)为受试者,排除重大疾病、发育异常或残缺畸形等不宜参加运动的幼儿,测试前请受试父母签署同意书。同年龄组男、女童在身高、体重、BMI上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幼儿在身高和体重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BMI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测试工具与测试流程

测前两周对测试员进行培训并随机抽取60人(每个年龄组男女各10人)进行预测。正式测试前,做15分钟慢跑、热身操、拉伸肌肉等热身活动;后退走测前脱鞋,穿袜子进行测试。测后两周从已测对象中随机抽取60名(每个年龄组男女各10名)进行重测,重测率为10%。

1.2.1KTK3:后退走(Walking Backwards)

测试使用6个长、宽均为25 cm,高5 cm的踏台,三条长3 m、高5 cm的步行板,宽度分别为6 cm、4.5 cm、3 cm。将踏台和步行板相连,如图1所示。

练习2~3次开始测试:双脚并拢站立在踏台上,背对步行板,听到口令后开始后退走,以步数为单位,第一步不计,当第二步离开踏台踩到步行板上开始计算。当幼儿某只脚触地或走完8步时,计算停止;当幼儿移动步数少于8步就走完步行板时,仍以8步计算。每种宽度的步行板各测3次,共9次,将有效步数合并计算,每次最多8步,最高步数为72步。

1.2.2KTK3:反复侧跳(Jumping Sideways)

用60 cm×4 cm×2 cm的木条将60 cm×100 cm的长方形分为两等份(见图2),测试中使用秒表、记录表。

双脚并拢站立,由一边跳过中央木条到另一边,左右反复跳。两脚靠拢或未靠拢,同时或先后越过中央木条到达另一边的板上,均有效;当幼儿的脚碰触到中央木条或跳出板外时,测验继续,但不计次数。记录幼儿在15 s内以最快速度反复跳过中央木条的次数,并将两次测试(每次15 s)的有效次数合并计算。

1.2.3KTK3:侧移动测验(Moving Sideways)

用2个长、宽均为25 cm的踏台,踏台与支脚的全高为5 cm(见图3),测试中使用秒表、记录表。

将两个踏台并排放于地上,双脚站在右侧踏台上,双手拿起左侧踏台迅速放到右侧,移动双脚至新的右侧踏台上,再拿起左侧踏台放到右侧,依序反复。踏台移动的方向根据受测人习惯而定,但两次测验不可变更方向。正式测试前让受测者练习2~3次。

记录以次数为单位。幼儿由左(右)侧拿起至于右(左)侧地上时为第1次,当两脚移到右(左)侧踏台时算第2次,以此类推。测试2次,每次20 s,中间休息10 s。记录两次测试的有效次数,并将成绩合并计算。

1.2.4TGMD-3

采用TGMD-3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包括跑、立定跳远、单脚跳、马步跑、跑跳步、侧滑步、双手击固定球、正手击反弹球、双手接球、踢固定球、原地单手拍球、上手投球和低手抛球13个指标,每个指标测 2 次,根据对应的3~5条标准进行评分,满足一个标准得“1”分,然后对得分进行累计,总分为 100分。

1.3数理统计

运用SPSSAU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为检验性别和年龄对TGMD-3和KTK3原始分数的影响,采用Tukey事后检验进行方差分析[性别(2)×年龄组(3)]。

用双尾假设对原始分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r<0.3极弱或不相关,0.3~0.5弱相关,0.51~0.7中度相关,0.71~0.9强相关,>0.9极强相关);用r2(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解释程度,越接近1表明函数的拟合效果越好(<0.06相关程度比较微弱,0.06>和<0.16中度相关,>0.16强相关);效应量大小(Cohen's d)用混合标准差作为分母计算,解释为极小(0~0.19)、小(0.2~0.49)、中(0.5~0.79)和大(0.8及以上)[5]。

将原始分数按性别和年龄转换为百分位数,根据百分位数将幼儿分为五类:<5%、5%~15%、16%~85%、86%~95%和>95%,然后用交叉表计算Pearson卡方(Chi2)和加权Cohen Kappa(k)值(一致性强度,0.0~0.2较差,0.21~0.4一般,0.41~0.6中等,0.61~0.8较强,0.81~1强)[1]。为进一步确定两个工具的一致性水平,将同时被两个工具评为同一发展水平的儿童数量除以至少被一种工具评为同一发展水平的儿童数量:(<5%、5%~15%、16%~85%、86%~95%、>95%)%一致性百分比=n,“TGMD-3和KTK3”/n,“TGMD-3或KTK3”[6]。

2结果

2.1KTK3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2.1.1难度适宜

项目难度P=平均值/满分(项目未设满分、样本量大于500时,最高分代替满分),一般认为等于或接近0.5比较理想(值越小,难度越大;值越大,难度越小)),临界值在0.15~0.85的范围内被认为是可接受的[5]。如表1所示:除3~4岁和4~5岁组的后退走及3~4岁组总分的难度值小于0.4,其余各年龄段各指标的难度值均接近0.5。因此,对于3~6岁儿童来说,KTK3各个动作的测试难度以及该测试工具整体的难度均可以被接受。

2.1.2较好的区分度

将符合正态分布的测试数据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截取前27%作为高分组[5],后27%作为低分组,运用单样本T检验将高、低分组的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各年龄段高、低分组间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KTK3能够区分同年龄段内的差异。

区分度指数(Index of Discrimination)也是常用的鉴别能力指标,一般采用D= (高分组平均值-低分组平均值) /满分(评分不设满分且样本量大于500时,采用最高分做分母)的公式计算,鉴别力指数0.4以上表明区分度很好,0.3~0.39区分度较好[5]。结果(见表2)显示:每个年龄段的区分度指数均大于0.3,说明KTK3的区分度较好。

2.1.3较高的信度

如表3所示,各动作及总分的评价者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89以上,各年龄组克隆巴赫 (Cronbach’s Alpha) 系数均在0.7以上,整体系数为0.8(一般要大于0.7,大于或等于0.8则认为具有较高的信度[5],重测系数均在0.82以上,说明KTK3具有较高的评分者信度、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

2.1.4合理的效度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进行结构效度检验。首先对KTK3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0.72>0.6(见表4),Bartlett球形检验相伴概率为0.000, 表明数据可以被有效提取,该工具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0.8,非常适合提取信息,侧面反映出效度很好;0.7~0.8,适合提取,效度较好;0.6~0.7,比较适合提取,效度一般;<0.6,不适合提取[7])。Bartlett检验在α<0.00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各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采用主成分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对KTK3中的3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公因子方差均高于0.759,(>0.6视为解释能力较强),说明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提取。1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和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8.556%(理想状态是80%~85%,实际>50%就可以接受,达到70%就很好),意味着研究项的信息量可以有效地提取出来。从因子分析的结果来看, 选出1个公因子,因子1包含后退走、侧跳和侧移动3个项目,这符合原量表编制的理论构想。

对共1个因子、3个分析项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结果发现:有效样本量为591,超出分析项数量的10倍,样本量适中;后退走、侧跳和侧移的标准载荷系数(见图4)均大于0.7且呈现出显著性(因子载荷系数值大于0.7说明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意味着因子与分析项之间有较好的测量关系;平均方差萃取 (AVE=0.68) 大于0.5且组合信度 (CR=0.87) 大于0.7,意味着本次分析数据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AVE和CR用于聚合效度分析,通常情况下AVE大于0.5且CR值大于0.7,说明聚合效度较高);模型拟合指标(χ2(3)=856.841,P=1.000)用于整体模型拟合效度情况分析,拟合优度指数(GFI)、比较拟合指数(CFI)、规范拟合指数(NFI)、增值拟合指数(IFI)均为1,大于0.9,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和标准化均方根误差(SRMR)均为0,小于0.1,以上结果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良好。

2.2KTK3与TGMD-3结果比较

2.2.1一致的年龄、性别差异

对KTK3和TGMD-3的原始分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对所有指标都有显著影响(P<0.01),性别对所有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4岁组儿童成绩显著高于3岁组,5岁组儿童成绩显著高于3岁组、4岁组(见表5),说明3~6岁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和粗大动作协调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快速发展,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3~6岁是幼儿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的关键期[1,7]。

从性别差异来看,除3岁组女童的后退走和5岁组男童的侧移动成绩优于同年龄组异性(见表5),且具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年龄组各指标成绩,男、女童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3~6岁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和粗大动作协调能力整体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部分研究认为男孩的操作类技能更好,用TGMD-3的原始总分(移动和操作技能结合)评价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水平会掩盖子类别的性别差异[3],但这些研究的儿童年龄大多在6岁以上。因此,两个工具在评价幼儿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上是一致的。

2.2.2较高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TGMD-3和KTK3总分存在强相关关系(r=0.83,r2=0.73,d=0.41)(见表5),说明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与粗大动作协调能力密切相关,但效应量(d)仅为0.41。效应量是一种度量效应大小的指标,衡量变量关联强度。相关系数较高说明两个评估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测量了类似的结构,而效应量较小则表明实际关联效果较小,其测试的重点有所不同。许多研究也表明,结果性和过程性评估存在低到中等的关联,单一的评估方法可能无法全面评估幼儿的FMS[2,8]。

从不同年龄组的相关系数变化来看(见表5),5~6岁组的相关系数开始下降,数值从3~4岁(r=0.78,r2=0.61)和4~5岁(r=0.80,r2=0.64)下降到5~6岁(r=0.76,r2=0.58)。Alessandro也发现TGMD-3和KTK相关系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数值从9~10岁时的低值(r=0.34,r2=0.12)到7~8岁(r=0.50,r2=0.12)和5~6岁时的中等值(r=0.52,r2=0.27)[6]。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工具测试结果的相关度在下降。但3~6岁阶段,即使相关系数随年龄增长在下降,三个组别的相关系数均接近0.8(强相关),TGMD-3和KTK3的测试结果在这个年龄段比较一致。

2.2.3一致性水平随幼儿发展水平而变化

交叉表显示:KTK3和TGMD-3具有一般强度的一致性(Chi2 = 235.5,P<0.001,k =0.26,一致性=52%,phi=0.63,V=0.32)。表6列出了每个工具评价出每个类别的幼儿数量。从表6可知:在一个测试工具中,被分为两个低值组的幼儿(<15%),在另一个测试中又被分为高值组(>85%)的为0人,即没有将发展水平差的幼儿评价为优,也未曾将好的评价为差;评价正常发展幼儿时(16%~85%),两者一致性达到了79.6%;有8名儿童均被两个工具评价为<5%类,17名为5%~15%类,328名属于16%~85%,17名为85%~95%类,8名为>95%类,即两个工具在378名儿童(64%)的评价上是完全一致的。以上结果说明两个工具总体评价结果一致,但在低值组(<15%)和高值组(>85%)的四个类别中,一致性水平均在29.6%以下,两个工具在识别发展较差或较好儿童时,一致性较低。

为进一步了解两个工具在评估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一致性情况,本研究采用%一致性百分比=n(TGMD-3和KTK3)/n(TGMD-3或KTK3)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低值组(<15%)和高值组(>85%),一致性水平在27%以下,同交叉表结果一致,两个工具在识别发展较差和较好儿童时,一致性较低。

另外,除了5%~15%组,其余组别均为5~6岁组的一致性水平最低,说明两个测试工具的一致性受年龄的影响,5岁左右开始下降。Alessandro发现TGMD-3和KTK的一致性水平从5~6岁组的76%下降到9~10岁组的8%,尤其是7岁以后,下降幅度突然加大;7~8岁,当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水平趋于稳定,此时TGMD-3和KTK之间存在显著的、低至中等的相关性,两个评估之间的一致性也就变得相对较低[6]。本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两个工具的一致性水平从5岁开始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也证明TGMD-3和KTK确实衡量FMS的不同方面。

3讨论

从以上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来看,两项测试都反映了儿童的FMS,但两种测试使用的是不同的动作技能,测量不同动作技能的某一种测试不可能反映FMS的所有方面,也不能完全反映儿童的运动表现[9]。因此,本研究两个测试结果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效应量较小,表现出一般强度的分类一致性。另外,每个测试的技能和属性也可能影响一致性和关联性。KTK3不包括操作类技能(FMS包含平衡、移动和操作类技能),而TGMD-3包含移动类和操作类技能。

儿童的个人特征也会影响测试结果,一些孩子受个性影响,会完全按照指示执行测试(尽可能好,而不是尽可能快),而有些孩子会尽可能快地执行测试,即个体特征可能会受到速度—精度权衡的影响,这会影响速度起重要作用的动作技能,如KTK3测试中的反复侧跳、侧移动和TGMD-3中的跑等动作技能。体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是各类测试结果的一部分,TGMD-

3属于过程性评价,受体能影响较小,不过Matteo等研究证明KTK3受体能影响也较小[10-11。另外,TGMD-3容易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2]。总之,有必要使用多种方法全面评估幼儿的FMS。不能简单采用任何一个工具的评价结果就将儿童归为发展较差或较好类。但TGMD-3属于过程性评价[2],对评价者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而KTK3属于结果性评价,非专业教师也可准确操作,且测试项目少、耗时短,更适用于大规模测试。

4结语

KTK3粗大动作协调能力测试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测试工具简便、成本低、操作简单,测试耗时短,易大面积测试,可用来大规模测量我国3~6岁幼儿的粗大动作协调能力。3~6岁阶段它与TGMD-3的测试结果比较一致,但在评估发展较好或较差幼儿时,建议综合使用多种评估工具全面了解幼儿的FMS。

参考文献:

[1]NIET M D,PLATVOET S,HOEBOER J,et al.Agreement between the ktk3+ test and the athletic skills track for classifying the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proficiency of 6-12-year-old children[J].Frontiers in Education,2021,6(3):1-8.

[2]RUDD J,BUTSON M L,BARNETT L,et al.A holistic measurement model of movement competency in children[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6,34(5):477-485.

[3]NOVAK A R,BENNETT K J,BEAVAN A,et al.The applicability of a short form of the krperkoordinations test für kinder for measuring motor competence in children aged 6-11 years[J].Journal of Mot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2016,5(2):227-239.

[4]COPPENS E,LAUREYS F,MOSTAERT M,et al.Validation of a motor competence assessment tool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ktk3+) with normative values for 6-19-year-olds[J].Frontiers in Physiology,2021,12(6):1-15.

[5]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5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6]ALESSANDRO H N RE,LOGAN S W,CATTUZZO M T,et al.Comparison of motor competence levels on two assessments across childhood[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8,36(1):1-6.

[7]HAYWOOD K M,GETCHELL N.Life span motor development(English edition)(7th ed)[M].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20.

[8]HULTEEN R M,BARNETT L M,TRUE L,et al.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evidence for motor competence assessment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20,38(15):1717-1798.

[9]FREITAS D L,LAUSEN B,MAIA J A,et al.Skeletal maturation, fundamental motor skills and motor coordination in children 7-10 year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5,33(9):924-934.

[10]MATTEO G,NICOLA L,VITTORIA C P,et al.Gross motor coordin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body mass an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during growth in Children aged 8-11 years old:a longitudinal and allometric approach[J].Peer Journal,2022,10(4):1-14.

[11]ELINE C.Determinants of a child's actual motor competence: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D].Brussel: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