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项目自建队以来竞技水平和运动成绩不断上升,但学界对本项目的技术特征及训练启示研究相对滞后。该文立足索契、平昌和北京三届冬奥会视频资料以及国内外现有文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视频分析法等,深入分析本项目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探究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项目的技术特征与成绩之间的关系,为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认为:角速度、成功率和绝招使用次数对运动员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且经灰色关联分析可知,角速度指标对运动成绩影响最大。技巧类项目的“高、难、稳、新、美”在本项目中具有不同的特征。研究建议:(1)以旋转角速度带动技术动作难度增加;(2)以“稳定”要素助力竞技水平发挥;(3)以新意动作驱动技术动作编排质量提升。
关键词:冬奥会;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动作结构;动作特征;运动成绩
中图分类号:G8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24)04-0045-08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ical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ports Performance of Freestyle Skiing Half-pipe
DU Chengrun1, QIN Dan2
(1.Dept. of P.E.,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 102488, China; 2.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Capital University of P.E.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freestyle skiing half-pipe national team, the athletic level and performance in this event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ing. However, the research on the technical features and training insights of this event in academia relatively lags behind.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technical features of the event in depth based on video materials from the Sochi, PyeongChang, and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with such methods as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and video analysi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ical features and performanc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thlete training. Study believes that angular velocity, success rate, and the number of use of the trick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athlete's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angular velocity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sports performance. The skill-oriented project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roject, including "high, difficult, stable, new, and beautiful". Suggestions for technical training: (1)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technical movements through rotational speed; (2) utilize stability elements to enhance athletic performance; (3)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chnical movement choreography by incorporating innovative moves.
Key words:Winter Olympics; freestyle skiing half-pipe; technical movement structure; technical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sports performance
精彩、卓越、非凡的北京冬奥会推动我国具有潜力的雪上项目快速崛起,从训练理论到实践应用的探索不断提高。其中,以时尚、惊险和刺激等特性吸引众多滑雪者参与的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项目在科研成果与竞赛成绩方面收获颇丰。在科研成果方面,自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本项目发文数量增加,关注度提升,在训练理论探索方面有所深入。在竞赛成绩方面,自建队以来(2016年至今)先后斩获女子项目的世界杯冠军、平昌冬奥会第9名、世锦赛冠军以及北京冬奥会金牌等奖项。然将视野放至国际发现,与国际雪上强国相比,我国在此项目上仍面临整体实力偏低、技术特征分析不足的困境。
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发现,国外关于本项目的研究涉及领域较多,包括训练、损伤、监控、选材、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等。国内关于本项目研究的重点则集中于训练(体能与技术等)、监控(训练、身体技能等)以及选材(选材方案、指标体系等)三大方面,鲜有关注本项目技术特征分析等内容。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能否展现出技巧类项目的竞争优势并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领先水平,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本项目技术动作特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技术动作特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以国内(中国知网(CNKI)、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等)、国外(Web of Science和Hindawi等)数据库为基础进行资料检索,检索词以雪上项目、自由式滑雪、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项目、技术动作特征、动作分析等为主。归纳整理文献后详细阅读。同时,通过阅读书籍学习相关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专家访谈法
以研究需求为目标,列出访谈提纲,以电话、微信、邮件等不同形式访谈本项目的教练员(体能和技术教练)和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以获取相关研究内容和数据。
1.2.3视频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视频分析法对网站所获取的索契、平昌、北京三届冬奥会决赛阶段的视频进行分析,将决赛视频下载后导入视频分析软件进行技术动作分析以获取相关数据。
1.2.4Pearson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是分析两变量间线性相关的方法。本研究主要是用于分析所选指标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采用“R”表示,若1>R≥0.90表示两个变量极强相关,0.89≥R≥0.70为强相关,0.69≥R≥0.40为中度相关,0.39≥R>0.10为弱相关,0.10≥R>0.00为无相关性,P<0.05代表着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1]。
1.2.5岭回归分析
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是一种专用于共线性数据分析的有偏估计回归方法[2]。本研究主要是用于探究所选指标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
1.2.6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3]。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研究多种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程度,判断各种因素变化之间关联程度[4]。本研究意图透过这种方法,去寻求所选指标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紧密关系。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技术动作特征与运动成绩关系探究
2.1.1技术动作特征筛选与确定
观看三届冬奥会决赛阶段的视频并查阅文献资料,初步筛选出本项目的技术动作特征,即高、难、险、稳、新、美、准、变、转。拟定问卷向15位专家咨询进行二次筛选与确定。问卷设计赋分为:1=非常不合适;2=不合适;3=一般;4=合适;5=非常合适,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问卷信度检验使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结果显示数值为0.766(系数一般在0.40~0.75之间认为信度较好)[5],说明问卷信度较高;效度主要是问卷结构效度分析,结果显示KMO=0.914,Bartlett’s检验P<0.01,KMO=0.914>0.9(非常适合)[6],证明问卷效度好。以赋值均数≥4[7]的技术特征入选(见表1),“高、难、稳、新、美”是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项目的技术动作特征。
2.1.2技术动作特征与成绩数据分析
2.1.2.1数据来源
(1)高,具体是指运动员离开专项场地(U型池)之后在空中的飞行高度,体现在2个方面:1)运动员单一技术动作高度,即空中最高位置与U型场地边缘的垂直距离,数据分析以腾空最高高度数据表示;2)整套技术动作高度的平均值,即整套所有技术动作高度相加除以动作数量,数据分析以腾空平均高度数据表示。
(2)难,是指多轴( 矢状轴、额状轴、垂直轴) 、多面( 矢状面、水平面、额状面) 和多周数的翻与转。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1)空翻周数;2)旋转度数;3)旋转方向(左或右、正向或反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等);4)旋转轴(横轴、纵轴和垂直轴)。数据分析是以空翻周数、最大转体度数、平均转体度数、角速度等数据表示。
(3)稳,是指腾空动作后落入场地的成功率以及整套动作完成的稳定性。数据分析以成功率进行表示。
(4)新,是指个人新技术动作(个人绝招)、成套动作编排新连接。数据分析是以个人绝招进行表示。
(5)美,是指技术质量(高规格的技术动作和个性化的技术风格)和美学特征(姿态和节奏美等)。因其受个人主观感受影响较大,难以用客观数据表示,所以本研究不再探究美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本研究数据来源主要是通过索契、平昌和北京三届冬奥会决赛阶段的视频,视频中有运动员决赛时每一次比赛腾空最高高度、平均高度的数据,可直接统计用于分析。其余数据的获取是将视频下载后主要是导入ECRS动作分析、恒泰视频动作分析、LongoMatch Mobile(免费版)视频分析软件,可以借助软件进行实时标记实现动作慢放分析、过滤多余环节、优化动作并生成相应数据表格等。通过视频分析软件可得到最大转体度数、平均转体度数、角速度、空翻周数等数据。运动员稳定性则是以运动员落地不失误为准,以运动员技术动作成功率为准进行计算。新意动作是指个人绝招,统计时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使用次数进行计算。二者相关数据获取是通过观看视频作者自行统计并通过Excel表格计算得到具体数据录入SPSS25.0进行综合分析。
2.1.2.2Pearson相关性分析
索契、平昌和北京三届冬奥会决赛阶段的男女运动员共计72人,因索契冬奥会决赛视频中高度与平均高度数据不全,故将其删除不用于数据分析。另外,删除因伤未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数据,以及决赛中因重大技术动作失误的运动员数据,入选运动员36人。将运动员腾空最高高度、腾空平均高度、空翻周数、最大转体度数、平均转体度数、角速度、成功率、绝招使用次数等数据导入SPSS25.0,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角速度与成绩呈强相关;腾空最高高度、腾空平均高度、平均转体度数、空翻周数、成功率和绝招使用次数与成绩呈中度相关;最大转体度数与成绩呈弱相关。各指标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2.1.2.3岭回归分析
上述相关性分析表明,腾空最高高度、腾空平均高度、空翻周数、最大转体度数、平均转体度数、角速度、成功率、绝招使用次数等与成绩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而且各指标彼此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通过SPSS 25.0分析发现个指标之间存在共线性问题,所以不适合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各指标对成绩的影响程度[8]。岭回归(Ridge regression)分析可解决上述问题[9],并进一步探究上述指标对成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见表3),角速度、成功率和绝招使用次数会对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2.1.2.4灰色关联分析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计算岭回归分析得出的指标与成绩的关联度。数据分析时以成绩为母序列,将角速度、成功率和绝招使用次数作为子序列,判断指标与成绩的关联度并排序。选择量纲处理方式时,采用初值化[10]。结果显示(见表4),本次3个评价项,角速度评价最高,关联度为0.924。其次是成功率,关联度为0.815。最后是绝招使用次数,关联度为0.678。对成绩影响的排序是角速度>成功率>绝招使用次数,说明对成绩影响最大的是技术特征是“难”。
3分析与讨论
3.1技术动作分类
根据视频分析和专家访谈结果将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项目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技术,另一类是难度技术。基本技术包括滑行技术、抓板技术及其之间的组合。滑行技术是指运动员在进入专项场地前以及在场地内的基础滑行,按照运动员身体方向(背向或面向滑行方向)将其分为正滑和倒滑技术。抓板技术是指运动员以手抓雪板的不同位置(雪板前部、后部、内侧和外侧等)。难度技术包括翻转技术,即空翻、转体技术及其之间的组合。空翻技术是指运动员身体向前、后或者向侧面翻转的技术。转体技术是指运动员在空中完成动作时以不同的旋转轴进行转体。各技术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不同的排列形式整合在一起。
从比赛时间角度分析,本项目运动员从比赛开始到结束共经历4大阶段,7小环节。4大阶段包括滑行入槽阶段、槽内滑行阶段、腾空出槽阶段、落地入槽阶段[11]。7个小环节则是起滑—入场—助滑—腾空—空中动作—落地—滑出场地,环环相扣如同链条,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势必影响下一环节进而影响整套动作完成。从空间角度分析认为,整套技术动作可分为U型场地内和U型场地外动作,U型场地内动作包括助滑、落地动作。U型场地外动作包括起滑、入场、腾空、空中动作和滑出场地,其中空中动作系统由屈体、伸展、旋转等元素构成。
3.2技术动作结构
3.2.1整套技术动作结构
对运动员整套动作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可知(见表5),平昌冬奥会男子运动员整套动作一般由5~6个单独动作构成,从预赛到决赛完成动作总数约为25~30个。男子整套动作组成数量经历了由多到少的变化,至北京冬奥会男运动员整套动作普遍完成数为5个,从预赛(2轮)到决赛(3轮)完成动作总数为25个。女子运动员整套动作由6~7个动作构成,从预赛到决赛完成动作总数约为30~35个。细致分析发现:(1)男子整套动作数量变化趋势是由多到少,转体动作由少到多,转体度数突增,空翻动作(空翻周数)变化平稳,倒滑使用次数倍增。(2)女子运动员整套动作完成数量变化不大,但在完成7个动作的运动员人数上有所改变,北京冬奥会仅1名女子运动员完成7个动作。运动员整套动作转体动作和度数递增,空翻动作递增但空翻周数不变,倒滑使用次数先升后降。总结而言,运动员整套动作发展呈现动作数量整体变少,动作难度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与赛制变化有关,延长的赛制促使运动员降低动作数量保存体能以完成更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另外,动作数量减少还可以降低失误率以获得更高的分数和成绩。
3.2.2单个技术动作结构
若干独立技术动作的不同编排构成整套技术动作,解析动作结构是全面认识技术的前提。单个技术动作由助滑、起跳、空中动作和落地四个环节构成[12]。空中动作包括抓板、转体和空翻三大技术动作,其不同方式的组合与排列成为专项技术的支柱,同时也是裁判员评分的重要标准[13-14]。如同其他技巧类项目,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项目动作结构也具有连贯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运动员多次重复练习的技术动作组合需要在比赛中再现。
3.3技术动作特征分析
3.3.1飞行高度特征分析
统计冬奥会决赛运动员有效成绩对应的腾空高度及平均高度,并取每一届奥运会的平均值发现(见图1):(1)男子运动员在平昌冬奥会时腾空高度达到最高(6.2米),之后出现下降,平均高度处于稳步提升状态;(2)女子运动员腾空高度和平均高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平均高度上升明显。结合裁判员斯宾塞在全国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及坡面障碍技巧项目教练员培训班上讲到的:“高度一方面体现在单个技术动作的腾空高度,另一方面体现在整套动作的平均高度,裁判对后者的关注更高”。综合来看,男女技术动作腾空平均高度均处于上升状态,这与裁判更关注动作的平均高度有关。此外运动员的飞行高度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15],是观众、裁判判断动作好坏的直观感受。从技术发展角度分析,运动员飞行高度亦可转化为完成难度动作的时间和空间要素[16]。平昌冬奥会期间,亚历克斯·费雷拉在决赛第三轮凭借最高飞行高度(6.2米)和平均高度(5.2米)完成了右侧转体1 260°和左侧转体1 080°获得第二名。所以,运动员需要保持飞行平均高度抑或有所提升,为整套技术动作完成提供时空要素。据此可知,飞行平均高度稳步提升,可为难度动作完成提供时空基础,亦可以造成视觉冲击赢得裁判的关注,是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保障。
3.3.2翻转难度特征分析
本项目自产生至今,在技术表现方面最明显的发展就是由早期单一沿横轴或者纵轴翻转发展至现在偏轴翻转。从人体运动学特征分析发现,人体处于腾空状态时身体整体绕基本轴的转动是无支点的,需要运动员以自身重心为中心点,沿着矢状轴、冠状轴和额状轴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做翻转运动。因此,在做单一轴和单一运动面的转动过程较为简单,复杂的是涉及两个运动轴和面的翻转动作,即绕Y轴做水平面内的转体运动,绕X、Z轴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内做空翻运动(见图2左)。北京冬奥会决赛运动员多采用的是偏轴动作,涉及空翻和转体的组合(见图2右)。
难度动作是技巧类表现难美性项目的灵魂,失去难度技术动作则意味着失去核心竞争力[17]。视频分析发现,翻转难度呈现转体度数不断增加、空翻周数保持不变的特征。另将冬奥会决赛运动员个人最大转体度数、平均转体度数、角速度求其平均值发现(见图3),运动员最大转体度数和角速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男子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上最大转体度数提升最大。现有竞争形势下,运动员提高转体度数成为竞争的核心之一,而转体度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旋转的角速度,角速度增加则会提高转体度数。北京冬奥会期间,新西兰运动员尼科·波蒂奥斯决赛中以转体1 620°的超高旋转度数夺得冠军。结合他的腾空高度(3.7米)来看,完成1 620°转体动作是凭借其在所有参赛运动员中的最快角速度。从技术动作发展来看,本项目技术难度中运动员转体度数是有上限的,不可能一直提升。所以,提升的技术动作难度另一维度则是运动员的空翻周数。目前,运动员空翻周数集中在2周范围内,未来运动员若想提高技术动作难度,在旋转度数即将达到上限情况下,增加空翻周数是可行之路。因此,在有限条件下重视提升运动员角速度是未来提高运动员转体度数和空翻周数的方式之一,未来该项目的转体度数和空翻周数会有所上升也将得益于角速度的提升。
3.3.3稳定性特征分析
超人之“高”与超人之“难”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法宝,但能否将这种法宝在赛场转化为制胜法宝,其中关键点在于起跳和落地的稳定性。其中落地稳定控制难度更高,也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和研究的难点问题[18]。从相关性分析、岭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来看,“稳”排在影响运动成绩的第二位,对于运动员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失去稳定的落地必然会影响到下一技术动作的完成,进而形成连锁反应致使整套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不高,从而无法得到较高的分数。根据失误的程度可将其分为轻微失误和摔倒两种,轻微失误包括手触及雪面、重心后座以及身体一侧在落入场地时触及池壁,这一失误会导致运动员本轮比赛得分大幅下降。摔倒属于严重失误,是整套技术动作的中断,此时运动员比赛分数直接降至50分以下。纵观冬奥会决赛(见表6),男女运动员决赛失误率均成下降趋势,成功率呈现上升趋势,证明运动员更加关注技术动作的稳定性。伴随对竞赛规则的深入理解与技术动作的发展,运动员逐渐意识到技术的稳定发挥是争金夺银的重点,且意识到整套技术动作难度稳定呈现是获取高分的关键。从比赛实际来看,“以某一轮成绩博取奖牌”的比例下降,未来这种趋势将持续,运动员逐渐在技术稳定发挥的前提下提高技术动作难度。因此,“稳”贯穿于整套技术动作完成的全过程,并从起始动作开始就需引起高度重视。综合而言,“稳”是该项目比赛过程中技术动作发挥的关键点,有“稳”为基,“高”“难”方可锦上添花。
3.3.4个人与成套动作新意特征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绝招使用次数和成绩呈正中等相关(r=0.664,P<0.01)。岭回归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新”会对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且与成绩的关联度为0.678,排在影响成绩因子的第三位。所以,赛场之上别样之新是吸引裁判眼球从而影响成绩的关键。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任何形式的创新都有可能推动本项目向前发展,并成为战胜对手的利器[19]。纵观现代竞技运动,单一、循规蹈矩的技术动作难度比拼已成过往,而在难度基础上的奇特、新颖的动作体系竞争渐成主流[20]。当然,技术动作的创新并非就是要创造出全新的,甚至此前根本不存在的动作或技术,整套技术动作的重新编排、个人风格中难度动作的升华,以及短期练就的“个人绝招”都是创新的表现。
冬奥会技术统计数据显示(见表7),在成套技术动作编排的新意方面倒滑入场次数、倒滑+转体在技术动作编排中的使用次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倒滑+转体的失误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平昌冬奥会与北京冬奥会相比,倒滑入场及倒滑+转体使用次数成倍数增加,而失误率却有所下降。倒滑转体最大度数呈现先升后稳得趋势,而倒滑+转体得平均度数却是持续上升,并在北京冬奥会上实现倍数增长(男子运动员)。倒滑时板头朝下,运动员背对滑行方向,重心变化等与正滑相反,难度较大,这就需要运动员具备更好的身体控制能力以应对突发状况。因其滑行方向、重心变化等于正滑方式不同,在与其他技术动作组合时难度增加的同时多样性和观赏性增加,更容易受到裁判和观众的青睐。分析北京冬奥会男、女前三名整套动作构成可知(见表8),男、女运动员整套动作包括偏轴转体动作、空翻动作、穿插正或倒滑技术,形成难度动作大和多样性的特点,如此才能使技术动作编排富有新意。尤需注意的是,北京冬奥会男子前三名运动员全部都是倒滑入场。由此可见,倒滑与其他技术的结合成为展示技术动作多样性的主流。除此之外,场地两侧完成镜像动作、双侧或单侧转体等动作呈现也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总体而言,在深刻认识技术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以“新”为动力,结合运动员个人性格,可促使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在未来比赛中展现超群出众的个人绝招引领技术动作编排的新意,进而在比赛中获得优异表现。
3.3.5技术动作美的特征分析
超人之高、超人之难、超人之稳与别样之新如何构成超凡之美的技术动作,进而转化为竞技比赛中的制胜之关键是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项目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终极追求。美,即指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和美学特征[21-22]。人表现出的滑行速度、腾空高度、离开场地的角度、空中飞行时间、身体姿态、动作节奏、技术风格,以及人与雪杖和雪板的融合程度等完美组合有助于提升成套动作的层次感、观赏性和艺术性。如,北京冬奥会期间,尼科·波蒂奥斯和谷爱凌都呈现出独特的技术风格,在身体姿态、动作节奏等方面表现出美学特征。这与运动员体型、肌肉力量不同有关,即使完成同一个动作在观赏性和视觉呈现上也是不一样的。这种“美”是在“高”“难”和“稳”的制约下集身体姿态、动作节奏等为一体的个人技术风格的综合表现。从技术动作发展角度而言,失去“高”“难”“稳”,赛场之上人板合一、潇洒自如、行云流水的“美”的个性化技术动作表现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从技术训练来看,美是结果,而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则是技术动作的精雕细琢,是单个技术动作组合时没有停顿、摔倒等失误破坏整套动作的流畅性和连贯性。这需要运动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严格要求微细动作完成的质量,才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以应对不同环境变化时产生的不适应感,以免破坏动作的完整性和美感。“美”的技术动作培养在训练初期就需要培养“美”的意识,可以通过其他训练方式获得,如舞蹈课、瑜伽课等。基本的形体训练也有助于提高运动员对于美的理解和认知。综合而言,美是高、难、稳、新的衔接点,并起到加持其他技术特征呈现不同技术风格的作用。
4备战米兰冬奥周期技术训练的建议
上述研究发现,难(角速度)、稳(成功率)和新(绝招使用次数)是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据此总结出下列训练建议,为米兰奥运周期的备战提供参考。
4.1以旋转角速度带动技术动作难度增加
基于三届冬奥会技术动作特点分析,本项目已进入以高难技术动作取胜为主流的全新时期。高难技术动作的完成主要体现在绕不同轴旋转,这奠基于人体运动学特征和时空基础[23]。其中,不可忽视的是,转体度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旋转的角速度。有限时空下,角速度增加会提高转体度数,躯干稳定性、肩、髋、膝、踝的发力顺序对于减小转动惯量,提高旋转动能,保证转体质量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转体度数增加、角速度加快以及正确滑行姿势维持都对本体感觉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所以,增加旋转角速度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关注身体姿势控制和身体素质训练,保持助滑初速度,提高运动员飞起的高度,为旋转角速度增加提供时空基础;(2)重视身体躯干、肩、髋、膝发力顺序的训练,促进旋转角速度提升,以提升转体度数和空翻周数,进而带动技术动作难度提升;(3)加强本体感觉训练,时刻感知空中身体位置及其变化,为旋转角速度提升奠定感觉基础;(4)注重旋转爆发力训练,一方面提高各个肌肉、关节之间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爆发力增加旋转角速度。
4.2以“稳定”要素助力竞技水平发挥
动态条件下运动员如何完成技术动作组合发挥竞技水平,当中最突出的矛盾就在于如何将“稳定”要素(包括落地稳定性和技术稳定性)展现出来,这既是本项目制胜的关键,也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顶尖运动员的技术表现在高、难上可谓不分伯仲,而那些具备稳定的落地和稳定的技术发挥的运动员才能走上最终的领奖台。在无支撑、非稳定的空中,另有环境条件(风速、雪面)的影响,很有可能造成运动员空中动作变形进而造成落地失稳,很难实现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进而破坏动作的连贯性。结合运动员腾空高度来看,运动员在空中回落至场地内瞬间,下肢承受的反作用力相当大。如果下肢离心力量不足势必会影响落地的稳定性,以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比赛,更甚者会出现急性运动损伤[24]。分析得知,运动员若想保证落地稳定性必须具备强大的下肢离心力量。技术动作的稳定发挥涉及姿势、动作、轨迹、速度等,这都需要经过大脑与小脑运动区域神经与肌肉的协同工作之下完成的,若想实现这种协同工作的有效发挥必然是经过不断的反复练习[25]。高水平运动员的小脑会储存很多个专项运动形式的精确信息,这些信息的形成及存储都是经过多年练习获得的。高难技术动作的形成是一个精雕细刻的过程,而高难技术动作的稳定发挥更是需要多次反复练习。据上可知,“身体姿势+离心力量+以量促稳+动态变换=技术稳定发挥”。
故而,提高运动员“稳”要素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加强身体姿势训练,尤其是下肢髋、膝、踝关节的控制训练;(2)提升运动员下肢离心力量,提高落地稳定性,预防运动损伤;(3)多次反复练习,以训练量促进神经与肌肉之间的稳定联系,促进难度技术稳定发挥;(4)针对技术的节奏、身体姿势、动作速度等采用不同训练方法、场景、环境等动态变化的方式进行技术训练,如,利用蹦床训练、跳水训练、气垫训练、雪场训练等不同方式,促使运动员掌握难度技术动作并达到自动化阶段以稳定发挥。
4.3以新意动作驱动技术动作编排质量提升
技能类表现性难美项群发展的焦点主要是难度动作的创新和攻坚。作为成套动作的核心,新意动作是编排的生命,新意动作是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项目技术动作发展的需要也是运动成绩的需要。在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项目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难度的创新动作都有其一定的难度价值和技术复杂性。因此,本项目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持续进行创新技术动作。而这种“新”需要注意下列问题:(1)重视新意动作的类型,如绝招型、领潮型、加难型等;(2)要关注新意动作发展前沿。难度是本项目最基本的要素,也是创新技术动作的要素,符合难、新、绝的特征才具有竞争力;(3)注重新意动作融入编排动作的流畅性。难度将创新推向了一个较高的起点,而我国正是在继续发展潜力较大的新意动作(如张可欣的连续倒滑),并将其与编排流畅性相融合。我国在动作编排时可采用以下策略:(1)以新意动作促进技术动作惊险性、独创性的提升,提升动作编排的新颖性。例如,以绝招型、领潮型或加难型的独创动作开始,巧妙衔接镜像动作后以惊险性动作结束;(2)以新意动作引领成套动作编排的潮流,并提升动作编排连接的巧妙和流畅。例如,连续倒滑形式尽量结合转体、空翻、抓板、镜像动作等,以丰富技术动作的多样性。
5结语
技术特征与运动成绩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角速度、成功率和绝招使用次数对运动员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并且角速度指标对运动成绩影响最大。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项目技术动作在“高”方面,呈现飞行平均高度稳步提升的特征,运动员需要保持飞行平均高度抑或有所提升,为整套技术动作完成提供时空要素。在“难”方面,呈现转体度数不断增加和空翻周数保持不变的特征,运动员若想提高技术动作难度,在旋转度数即将达到上限的情况下,增加空翻周数是可行之路。在“稳”方面,呈现落地成功率提高,身体稳定性增加的特征,运动员逐渐在技术稳定发挥的前提下提高技术动作难度。在“新”方面,技术动作编排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运动员可以个人绝招引领技术动作为编排创造新意;“美”呈现出技术动作编排与个人表现的流畅美,未来将以呈现运动员精雕细琢的技术细节美为主。基于此,该文提出以旋转角速度带动技术动作难度增加、以稳定要素助力竞技水平发挥、以新意动作驱动技术动作编排质量提升的备战技术训练建议。
参考文献:
[1]SCHOBER P,BOER C,SCHWARTE LA.Correlation coefficients:appropriate use and interpretation[J].Anesth Analg,2018,126(5):1763-1768.
[2]朱尚伟,李景华.岭回归参数的两个预期约束[J].统计与决策,2015(22):71-74.
[3]张健,李沛.京津地区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融合度评价:灰色关联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6,36(1):13-21.
[4]史进程,王随园.珠三角城市群“科—产—教”创新融合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9):64-69.
[5]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5):237.
[6]VIOLATO E,KING S.A case of validity evidence for the interprofessional attitudes scale[J].J Interprof Care,2021,35(4):596-603.
[7]黄海燕,张林.体育赛事综合影响事前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1):1-5,26.
[8]GENELL A,NEMES S,STEINECK G,et al.Model selection in medical research: a simulation study comparing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 and stepwise regression[J].BMC Med Res Methodol,2010(10):108.
[9]CULE E,VINEIS P,DE IORIO M.Significance testing in ridge regression for genetic data[J]. BMC Bioinformatics,2011(12):372.
[10]TENG H.Construction and drug evaluation based 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system optimized by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J].Comput Intell Neurosci,2021:2794588.
[11]杜承润,李楠,王子朴.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项目运动员选材的专项体能测试指标分析[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一届中国体能训练年会口头报告论文集,2020:7.
[12]王耀东,杨卓,刘树明,等.中国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运动员体能训练年度计划制定的诊断及评价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3):32-43.
[13]杜承润,王子朴.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项目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4):88-94.
[14]COLLINS,HARRY.The philosophy of umpiring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decision-aid technology[J].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2010,37(2):135-146.
[15]杜熙茹,谭强.新奥运周期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编排趋势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3):350-355.
[16]Z C FENG,MING XIN.Energy pumping analysis of skating motion in a half pipe and on a level surface[J].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s,2015,36(1):1.
[17]宿元,朱志强.影响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比赛成绩的运动技术表现指标研究:以2018年平昌冬奥会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比赛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5):461-467.
[18]郭峰,付彦铭,李东,等.不同支撑模式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大脑感觉运动皮质区对下肢肌肉控制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2021,41(1):65-74,82.
[19]HARDING JASON,LOCK DANIEL,TOOHEY KRISTINE.A social identity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an action sport: judging elite half-pipe snowboarding[J].European Sport Management Quarterly,2016,16(2):214-232.
[20]杜熙茹,罗晓远.里约奥运周期女子自由体操发展趋势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2):158-163.
[21]LOFFING F,NICKEL S,HAGEMANN N.Directionality in aesthetic judgment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sport judges and laypeople compared[J].Front Psychol,2017(8):2109.
[22]万星,李冬勤,唐建忠.体育美的内涵释义与魅力展现[J].体育文化导刊,2018(11):147-152.
[23] MAI F,XIANG W.The design of half-pipe snowboard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C]//Wuhan Zhicheng Times 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ICMEIT 2017).Atlantis Press,2017:5.
[24] AUDET O,HAGEL BE,NETTEL-AGUIRRE A,et al.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injuries and injury prevention strategies for skiers and snowboarders in terrain parks and half-pipes? A systematic review[J].Br J Sports Med,2019,53(1):19-24.
[25]HIPLITO I,BALTIERI M,FRISTON K,et al.Embodied skillful performance:where the action is[J].Synthese,2021,199(1-2):4457-4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