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事业对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内部关系的和谐发展,拓展“南南合作”新领域,提升不结盟运动影响力,构建国际体育和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不结盟运动一直高度关注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事业,具体的政策主张和实际行动包括:发布《不结盟国家体育运动合作和发展宣言及行动计划》和《不结盟国家体育和体育宣言》,组织体育运动比赛,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体育合作;推动国际体育组织的民主化以及反对体育中的种族隔离,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育舞台发声,实现体育的公平、民主发展;举办体育研讨会和训练班,提高发展中国际的体育水平。研究不结盟运动对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贡献,对当今发展中国家追求体育平权,建立国际体育和经济新秩序,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不结盟运动;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国际体育组织;体育交流
中图分类号:G81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24)04-0009-08
The Non-Aligned Movement and Sports Undertaking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uth-South Cooperation
WANG Pu, GAO Zhipi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Hubei, China)
Abstract:Spor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rela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xpanding the new field of "South-South Cooperation", enhan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Non-Aligned Movement, and building a new international sports and economic order. The Non-Aligned Movement has alway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sports caus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made specific policy propositions and practical actions. The "Declaration and Action Plan on Sports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n-Aligned Countries" and "Declaration on Sports and Sports in Non-Aligned Countries" were issued; and sports competitions were organized to promote sports cooperation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efforts were made to democratize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oppos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sports, and to speak up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international sports arena and promote fair and democratic development of sports; sports seminars and training courses were held to improve the sports level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on-Aligned Movement to the sports develop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worth studying, as it provides valuable lesson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ir pursuit of sports equali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international sports and economic order.
Key words:Non-Aligned Movement; spor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 sports exchange
体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环节。不结盟运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组织,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所做出的贡献一直被广泛认可,但在科教文卫尤其是体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却经常被忽略。体育的发展实际上一直贯穿于政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通过实现体育的独立自主反对帝国主义的霸权统治,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同时建立国际体育新秩序。
国内外学术界对发展中国家体育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体育对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建设的作用。Brady M论述了体育在发展中国家社会建设尤其是维护女性权益与民众身心健康中的作用[1];Wolff A提到了体育被用来解决发展中国家最紧迫的问题,扮演着隐藏的社会工作者角色[2];Swinnen J和Vandemoortele T论述了体育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Grix J和Lee D认为新兴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作用[4]。(2)发展中国家体育发展的历程以及推进体育事业的具体举措。Mackeddie-Haslam论述了20世纪以来各项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5];Kidd B讨论了体育中的人权问题,例如种族隔离对于运动员人权的损害[6];Baumann R和Matheson V论述了发展中国家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大型赛事来发展体育事业[7]。国内学者研究的主体对象集中在冷战时期的体育发展[8]、发展中国家的体育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体育发展[9]。学界关于国际组织对体育发展的贡献主要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和国际奥委会两大国际组织,而关于不结盟运动对国际体育事业,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的贡献,目前还鲜有研究。该文基于不结盟运动会议文件及学界相关研究成果,论述不结盟运动在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建设中的贡献,并探讨其对中国体育未来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1不结盟运动推动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渊源
二战后,美苏两大阵营长期处于争霸状态,互不相让,在竞争科技、经济与军事的同时,也妄图垄断世界体育的发展。不结盟运动作为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平台,长期致力于支持发展中国家体育的独立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在体育方面的正当权益,鼓励发展中国家在体育领域开展“南南合作”。
不结盟运动对于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的关注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在成立之初基本上是一个政治论坛[11],主要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与自主发展为活动宗旨。随着发达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为适应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不结盟运动开始把目光转向经济领域,并在1973年召开的第四次首脑会议上提出了改革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战略主张。
1975年在秘鲁利马举行的第五次不结盟运动外长会议,不结盟运动发布了《关于互助与团结的利马纲领》,呼吁不结盟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开展“南南合作”,共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发展体育事业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一环,并且体育作为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所具有的巩固民族认同和文化、保存精神价值和民族遗产、促进政治经济解放功能,使其成为不结盟国家内部及发展中国家之间联络感情、加强关系的有效手段。因此,不结盟运动在第五次外长会议上首次决定组织不结盟国家间的运动会和体育节目,以此加强不结盟国家间人民的关系[12]。1976年5月30日至6月2日,第四次不结盟国家协调局部长级会议在阿尔及利亚召开,在这次会议通过的《最后公报》中,不结盟运动协调局建议在不结盟国家间安排运动节目以便使一般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对不结盟的原则和宗旨有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并任命了一个由7个国家组成的协调小组负责开展工作。
不结盟运动在组织不结盟国家的体育运动比赛的过程中,认识到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体育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虽然有着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优势,但由于缺乏完备的基础设施,科教文卫方面观念落后、理念老旧,国家政府及国内民众对体育发展没有全面、整体的了解,对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发展中国家整体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地位低、声音弱,尤其是刚刚独立的新兴国家,在被殖民时期宗主国很少在殖民地各族人民中间开展体育活动,只有少数为殖民主义效力的军人才能进行体育训练。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还利用其在国际体育界的统治地位,直接干涉和破坏第三世界的体育事务。并且,在南部非洲还存在白人政权利用体育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情况。为适应发展中国家共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需要,改善发展中国家体育发展的困境,1976年8月16-19日,第五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科伦坡召开。在这次会议通过的《经济合作行动纲领》中,不结盟运动首次把“体育”作为单独一项纳入到不结盟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领域(共21个领域)之中,并指出成员国之间要积极促进体育运动领域的合作,加强各国对体育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努力实现各国际体育组织的民主化,废除体育运动中的种族隔离,以期改革体育运动和在各国人民中宣传不结盟哲学,同时指定阿尔及利亚和古巴担任体育领域的协调国。不结盟运动认为体育是不结盟国家间经济合作领域中的重要部分,希望通过经济合作来达到不结盟的政治诉求,并呼吁各不结盟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重视体育建设。由此,不结盟运动正式揭开了推动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序幕。
2不结盟运动支持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的政策主张
不结盟运动针对世界体育事业发展的整体形势和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种种挑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体育公平和民主的政策,主张开展体育领域的“南南合作”打破西方体育垄断。
2.1发布《不结盟国家体育运动合作和发展宣言及行动计划》
1978年5月,不结盟国家体育专家会议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不结盟运动发布了《不结盟国家体育运动合作和发展宣言及行动计划》,明确了不结盟国家体育运动与发展的各项目标。《行动计划》首先强调了不结盟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和表现,“鼓励各国在其各自的能力范围以内,优先发展同现有的教育、卫生和娱乐计划密切结合的国民体育运动计划” [12]。其次,针对发展中国家自身的体育水平与体育实力相较于大部分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不结盟运动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抓住当前较为稳定的国际环境,优先发展体育。然而,仅仅依靠单个发展中国家的薄弱力量,很难冲破发达国家所设立的体育壁垒,甚至无法满足国内民众的运动需求使体育得到优质的发展,必须要借助于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由此,在体育领域开展“南南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结盟运动提出了今后发展中国家进行体育领域工作的5项行动目标,分别是:为体育事业发展创建一个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对各不结盟国家的体育人才进行培训;开展促进体育发展的系统活动;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优化各国的体育项目结构和体育资源分配;增强不结盟国家在国际赛事和体育活动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达到上述目标,不结盟运动安排了未来三年的具体行动措施,把各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鼓励各成员国在体育领域进行交流以及各种形式的双边、多边合作援助;积极参加国际性体育活动及政府的和非政府专门组织的活动”[12],建立一个共同的体育发展体系,来对抗发达国家的体育霸权。为确保资源和技术充分、合理地利用,不结盟运动还进行区域的实地调查,了解各地区的体育发展情况,编制问题和需求清单,确定各国是否有可能提供实质资助或者接受体育和运动方面的援助“利用不同地理区域的资源和各种国际组织所提供的机会,为不同地区的国家安排专家交流和各种方式的合作[12]”,建立更适合各国发展的体育活动结构。根据问题和需求清单,对需要帮助的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援助,对其体育干部进行专门的培训。此外,不结盟运动还定期举办国际培训班以及体育比赛,促进国际间的体育文化交流。1978年《行动计划》的发布成为不结盟运动开展“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在此之后不结盟运动每三年都会发布行动计划表来具体部署后续的体育活动安排,不结盟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事业在不结盟运动的助力下蓬勃发展。
2.2反对体育中的种族隔离,倡导体育平等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种族问题就一直是国际体育界的前沿问题。所谓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就是以种族为依据对人们的社会和法律地位进行划分,强行剥夺部分民众的自由和基本权利,南非因其“种族隔离政策”而一直被国际体育界所抵制和制裁,一些优秀的运动员也因此无法在国际比赛中展示他们的才能。在种族隔离政策之下,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也成为白人的专属运动,例如:板球、高尔夫、网球、自行车和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参与者都很少能见到有色人种的身影,体育组织中黑人也一直被排挤在管理层之外。
种族隔离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南南合作”以及非洲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在1975年8月25日召开的第五次不结盟运动外长会议上,不结盟运动深信其有责任,在基于联合国宗旨的原则上迅速制定一个全面的、反对体育种族隔离的国际行动计划,来协调各国政府和组织,缓解种族隔离给体育发展所造成的严峻形势[12]。1976年5月24-28日,不结盟运动在哈瓦那举行了消灭种族隔离和支持解放南非斗争国际讨论会,并通过了《种族隔离与体育行动纲领摘要》。针对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表达了不结盟运动的严肃立场,该《纲要》指出,只要南非破坏奥林匹克宪章所定原则实行种族隔离一天,就一天设法使南非孤立,不让他参加一切体育竞赛的其他机构的工作和行动。同时,《纲要》对非洲境内的反种族隔离斗争表示了支持,指出“向在南非内部进行体育方面非种族主义运动的运动员的英勇立场致敬,赞扬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南非非种族主义奥林匹克委员会所做出的努力。确认南非内部的非种族主义体育机构为真正的体育机构,并确认南非体育理事会为南非的代表机构。对于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人民应当提供援助,帮助他们建立独立的国家体育机构,使他们在国际体育团体中取得合法地位”[13]。
三个月后,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科伦坡举行,不结盟运动在本次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体育方面的种族隔离的决议》,指出要在体育的一切领域中废除种族歧视“请所有政府,体育机构和个别运动员抵制与南非的一切体育交流。”[12]支持对于成员集体地或个别地在南非参加体育活动的体育队和体育组织或来自南非的体育队施行制裁,制裁包括:(1)拒绝向此种体育队或个人提供财务援助或捐献实物;(2)撤销此种体育队或个人使用国家体育设施的权利;(3)对此种体育队或个人不颁发并撤回国家体育奖章或奖品;(4)采取行动,宣布所有职业体育合约,其中无具体规定排除在南非进行竞赛者,一律自动无效,等等[12]。不结盟运动反对和抵制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所面临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现象,得到了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
20世纪90年代,南非摆脱了种族隔离制度,但国家内部却陷入了分裂,不结盟运动和南非当局都认为可以利用体育来作为“黑白”联合的纽带和弥合国内分歧的工具。当时的南非体育部长说:“体育必须成为一个建设无种族、无性别歧视、民主、繁荣和自由南非的催化剂”。正是由于不结盟运动在促进南非体育发展所做出的各种努力,使得体育成为了促进黑人平权的有力武器,缩小了“黑白”之间的体育鸿沟。橄榄球传统上一度被认为是专属于白人的运动。二战结束后,橄榄球甚至被白人政府用作训练军队和警察的手段。因此,对于深受种族隔离制度压迫的黑人和有色人种来说,橄榄球就是白人宣誓种族极权的统治武器。所以,在不结盟运动第九次首脑会议和第十次协调局部长级会议中都强调于1989年召开的南非橄榄球协会百年纪念比赛不能成为种族主义的盛会,违反了《哥莱尼戈尔协议》和《联合国反对种族隔离运动公约》,黑人也要有参与到橄榄球运动中去的机会,在平时的体育训练中黑人和白人运动员不能割裂开来。1995年在由南非主办的橄榄球世界杯上,南非的橄榄球代表队中首次出现了黑人运动员的身影并在比赛中夺得冠军,曼德拉亲自为白人队长弗朗索瓦·皮纳尔颁奖。《人民日报》首任驻南非记者温宪说:“在充满种族冲突的南非历史上,还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像此次橄榄球大赛这样使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由此,橄榄球不再代表着种族隔离和种族冲突,而成为了南非民族和解的希望与象征。1996年非洲国家杯足球比赛,也将以黑人为主的足球运动带到了南非体育的聚光灯下。黑人和白人运动员在体育训练中和谐共处、团结一致,缓和了近百年来的种族冲突。
3不结盟运动对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的贡献
不结盟运动通过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事业,组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体育运动比赛,架起了发展中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增进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感情联络。不结盟运动在体育合作中宣传不结盟哲学、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支持各民族在体育发展中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提高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之间能够更好地开展交流与合作。体育发展也为“南南合作”带来了新领域和新角度,推进了“南南合作”的实现进程。
3.1组织发展中国家间的体育运动比赛
1978年7月,在《行动计划》发布的基础上,不结盟运动在第六次外长会议上,明确提出:“现在是时候……在各项体育项目方面举办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间的特定体育运动比赛”,依照《行动计划》中的日程表,组织不结盟国家参加和举办国际比赛。
不结盟运动在古巴召开的第11届世界青年和学生联欢节中,组织、参与了诸多比赛,如非洲大学生运动会、墨西哥大学运动会等。1979年9月3-9日,不结盟运动在第六次首脑会议成果文件中,敦促各协调国和成员国发展适当的机构体制,在不结盟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组织旅游、体育娱乐、工艺美术团体并进行交流,鼓励各国在其各自的能力范围以内,优先发展同现有的教育、卫生和娱乐计划密切结合的国民体育运动计划;鼓励不结盟国家在体育领域进行交流以及各种形式的双边、多边合作援助;举办特别竞赛和邀请各方参加由不结盟运动成员主办的国家或国际运动会,以促进不结盟国家之间尽可能广泛的体育交流[12]。为纪念第六次首脑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安排了一系列国家间的运动会,在阿尔及尔举办了足球锦标赛,在古巴哈瓦那举办了拳击、排球、棒球、现代体操、篮球、骑马、越野赛、水上芭蕾、水球和手球比赛。综上所述,不结盟运动通过组织体育节目,普及“冷门”运动,使得各项运动都有了发展中国家参与的身影。但是,发展中国家在参与比赛项目的广泛性、运动员的参与数目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上仍然存在局限性。不结盟运动体育协调国针对上述问题,向各成员国分发研究报告、收集资料,提出加强体育训练以及举办国际研讨会,促进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物质和人力的资源流动。
3.2举办体育研讨会和训练班
在体育训练方面,不结盟运动优先以专题讨论会、各种课程和短期或长期奖学金等方式,向体育人才提供高等训练和复训机会,并利用各种国际组织所提供的机会,为成员国安排专家交流和各种方式的合作。
不结盟运动鼓励各成员国在能力范围以内,举办国际研讨会,交流体育发展经验。1978年,在不结盟运动的组织下,在古巴举行的第11届世界青年和学生联欢节中举办了“青年在体育和体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体育和体育大众发展的经验”研讨会。为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体育建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体育差距,不结盟运动特地举办了“体育和体育的科学与发展”研讨会,便于成员国总结经验,相互学习。1981年2月在不结盟运动第七次外长会议的指导下,古巴哈瓦那于当地时间24-27日举行以“科学和发展体育运动”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并同具备相应条件的不结盟国家在工作上取得协调,以便举办其他讨论会、训练班及训练计划,签订不结盟国家间的正式协议、议定书或公约,帮助各成员国运动员在各项运动上的交流。
1984年4月3-14日,不结盟运动在印度帕蒂亚利的内塔吉苏巴什国家体育学院举办培训不结盟国家运动体育干部的国际体育讨论会,有21个不结盟国家的36个代表出席该次会议。在不结盟运动的支持下,多数成员国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国际赛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3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民主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旨在推动各国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对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该组织具有前瞻性研究、知识的发展传播与交流、制定准则、知识和技术、专门化信息交流这五大职能,而不结盟运动以这五大职能为准则对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诸多努力。不结盟运动在体育方面也同样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体育霸权主义,提倡人人都应平等地享受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的权利,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体育新秩序,努力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育组织尤其是教科文组织中的话语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在巴黎召开第一届国际体育部长和高级官员会议后成立了政府间体育运动委员会,对教科文组织制订的体育活动计划和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推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合作,帮助各国实现对体育问题的研究,收集、分析和出版体育运动的科学资料,举办训练班和讲座培养体育骨干。不结盟运动各成员国积极参加该委员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努力确保不结盟国家在其中的充分话语权。在该委员会的30个成员中,有15个不结盟国家的代表。在1978年和1979年,古巴代表连续两届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席,作为该领域的协调国家,阿尔及利亚代表以同样的身份被任命为副主席之一,其他一些不结盟国家代表也相继担任了副主席和工作组的主席。1979年6月4-9日,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召开的不结盟运动协调局部长级会议上,不结盟运动重申,要继续加强不结盟国家在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体育运动委员会中的工作,确保不结盟国家在该委员会有充分的代表权,并确保它们的意见得到协调;申明在教科文组织的职权下执行的方案和活动应当反映所有国家的利益、愿望和社会文化价值。反映所有国家的意志,就需要各国的广泛参与,不论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教科文组织是开展国际多边合作的重要基石,但却有许多西方国家为孤立发展中国家相继退出教科文组织,不结盟运动对于若干国家反对教科文组织的活动深表遗憾,认为退出教科文组织就是退出国际组织范围内的民主工作,甚至会威胁到整个联合国系统。所以不结盟运动紧急呼吁所有已经退出教科文组织的国家重新考虑他们的决定,以确保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及有效性。
教科文组织具有促进知识技术传播以及制定准则的职能,这与不结盟运动关于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措施不谋而合,所以对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项主张和活动不结盟运动都表示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在1979年9月3-9日召开的第六次不结盟国家政府和首脑会议中,不结盟运动提出各国应该积极参加国际性体育活动及政府的和非政府专门组织的活动,为使决策制度实现民主化和消除一切形式的种族、政治和宗教歧视,特别是为消除种族隔离和犹太复国主义而斗争;并且要按时举行国际会议,每年一度对行动计划在这个领域的执行进度和争取民主化及反对种族隔离的持续斗争的进展情况作出评价。在1981年召开的第七次外长会议上,不结盟运动强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体育运动委员会设立以来,协调国同参加该委员会的不结盟国家在艰难的情况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以便根据不结盟运动第五次和第六次首脑会议及其重要的《体育运动宣言》所赞同的体育运动基本原则作出决定。
此外,不结盟运动还推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体育委员会国际基金的设立。1981年的第七次不结盟运动外长会议文件中宣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体育委员会国际基金的设立(该基金的初步行动一般是提供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援助)是得益于不结盟国家成员国活动指导下政府间委员会进行工作的结果。
3.4改革国际奥委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20世纪70年代,在冷战阴影的笼罩之下,国际奥委会受到美苏两大阵营争霸的影响,政治影响力微弱。国际奥委会从1896年到1988年,前后共有374名委员,其中欧洲占54.2%,美洲21.65%,大洋洲4.5%,而亚洲和非洲分别只占11.76%和7.75%。可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奥委会组织中的代表性远远不足。并且对于朝韩以及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主权问题上,国际奥委会都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是对此问题采取了拖延、冷处理的态度。
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第三世界力量加强,国际地位也相应提高,各国也在国际奥委会中取得了合法席位,世界体育也趋向公平化发展。体育的公平化很大程度体现在公平竞争上,所以不结盟运动从竞技体育中竞争的公平性着手,通过支持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各项工作推动各体育赛事以及各国际体育组织关于处罚规则、奖励机制、赛事标准的统一化,最大程度地保护运动员的权益,避免裁判的权力滥用问题。在不结盟运动不断促进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宣传奥林匹克体育精神。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召开前夕,各非洲国家体育代表团联合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要求国际奥委会剥夺新西兰的参赛权,原因是新西兰与种族隔离的南非有所交往,在要求遭到拒绝之后,非洲28个国家对蒙特利尔奥运会表示了抵制,并撤回了已派出的运动员。
对此,不结盟运动在第七次首脑会议的《经济合作行动纲领》中呼吁“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扬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理想和精神,利用这种精神在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唯利是图的考虑的基础上促进和加强所有人民的友谊,促进和加强各国的友谊,而不论其经济和社会制度为何。”[12]国际奥委会只有实现了国家代表的平等,才能完整地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中所强调的完全平等。
在1986年9月召开的不结盟运动第八次首脑会议中,不结盟运动提出了要关注体育精神,即呼吁所有不结盟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奥林匹克运动和运动会精神,将之作为在充分平等的基础上,不论经济和社会制度如何,并排除一切商业考虑,使奥林匹克运动成为加强所有国家和人民友谊的桥梁;决定鼓励奥林匹克运动成员国在体育领域进行交流,包括在国家、区域和区域间一级组织进行运动比赛。并呼吁所有不结盟国家尽力协助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推动第24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此后,传播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宣传体育文化,成为不结盟运动推动世界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不结盟运动通过传播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和精神,加强了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
3.5通过《不结盟国家体育宣言》宣传不结盟哲学
1978年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国际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与体育运动宪章》,这是联合国各成员国唯一一份针对于体育教育及体育活动的共同宣言,具有普适性。而这一宣言的颁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结盟运动在体育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是不结盟运动政府间委员会进行工作的结果,这份宪章的颁布将体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78年5月不结盟国家在阿尔及尔举行了体育专家会议,发布了《不结盟国家体育宣言》,因此,《国际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与体育运动宪章》中的很多条款的制订都受到了不结盟运动关于体育运动主张的启发。宪章开篇第1条就提到:“每个人都具有从事体育XyGMoDcevObzn+qtV7GWNw==运动的基本权利,这是为充分发展其个性所必需的。必须为年轻人(包括学龄前儿童)、老年人和残废人提供特别的机会”。参与体育运动是每个人固有的权利,且参与运动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不应该受到任何形式区别对待的,各国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民众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一个良好、公平的环境,并为民众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服务。体育运动是一种终身行为,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这一理论与《不结盟国家体育宣言》的观点不谋而合,《宣言》认为:“体育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要体现在儿童、青年、成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终身体育”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终身教育”概念的诞生而提出,是指人自觉地、不断地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从纵向来看,终身体育要求民众从孩童、青少年、成年甚至是老年阶段都要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育素质,将体育锻炼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身体需求的变化也各不相同,为适应社会的生活、生产需求,要根据年龄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既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从横向上来看,一是要求社会要提供系统的体育知识教学,避免民众因为缺乏体育运动专业知识,进行不符合个人身体实际情况的运动从而造成损伤;二是要求社会要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体育场馆的数量以保障广大民众的体育运动需求,也要加强社区体育的发展为民众提供最大程度的体育运动便利化,提升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处于各个年龄段的民众都能在最适当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树立民众的“终身体育”意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事业是非常重要的,而培养这一意识的最佳时期是在学生阶段,从而也就突显了学校体育建设的非凡意义。学生时期正处于人的精力最为旺盛、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加强体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体系化、多元化的体育运动理念,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在日常生活中贯彻“终身体育”的理念。
《宪章》中还提到“把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作为人的整体训练,必须培养每个人作为与社会完全结合的成员所应具备的能力、意志力和自律能力”。不结盟运动也认为体育天生带有教育职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媒介,使人练就强健的体魄和能抵抗社会压力的心理素质,影响着人的总体发展,体育提倡真善美,提倡更高、更快、更强,提倡坚持、团结,这对人的性格形成有着很强的道德约束作用。体育教育旨在完善人的运动技能、强化人的身体素质,并通过启发人们对运动伦理的认识和理解来完成道德教育实践,从而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体育运动属于教育的一部分,必然也就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所以它肩负着培养民众意志力和自律能力的社会责任。在不结盟运动的号召下,各新兴国家都开始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朝鲜在全国广泛开展体育运动,将每年的7-8月定为“海洋体育月”,9-10月定为“人民体力鉴定月”,号召各年龄段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还将体育设为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并把体育成绩与毕业条件挂钩,各级学校每周要安排两小时以上的体育课,每天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阿根廷也建立了专门的体育院校对体育人才进行专业的训练和培养。
除了“终身体育”和“体育教育”,《宪章》还在体育训练、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观点都对《不结盟国家体育宣言》所主张的理念有所继承,例如,《国际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与体育运动宪章》在第10条中强调:“国际合作是普遍均衡地促进体育运动的先决条件”。《宪章》主张各国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中给予体育更加突出的地位,而推动体育间的国际合作也正是不结盟运动为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所一直在做的努力。不结盟运动通过《宪章》向各国宣传宣传不结盟哲学。
不结盟运动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与体育运动宪章》所做出的努力,体现了它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平台所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国际体育世界不再只有发达国家的声音,发展中国家的体育思想、体育诉求被全世界更多人理解并践行。
4结语
不结盟运动在支持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功,其在体育领域开展的活动也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宝贵的启示。
遵循不结盟运动发展宗旨以及结合自身国情,建立国际体育新秩序仍然是体育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旧秩序存在诸多不合理和有失偏颇之处,这也是导致发展中国家体育发展落后的根源所在。近代以来,部分发达国家依仗自身实力强大,藐视国际体育准则和法规,进行体育事业垄断,长期干涉发展中国家的体育发展,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体育发展差距,使得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畸形发展。因此,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打破原有的不平等的国际体育秩序,建立平等互利、和平公正的全新的国际体育新秩序就对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事业至关重要。中国要在实现体育平权的过程中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升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为改革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继续斗争,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求同存异,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自建国以来一直致力于反对体育霸权,努力突破发达国家设立的体育壁垒,发展优势项目、关注“冷门”项目,对于在国际赛事中运动员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和不合理判决以及颁奖仪式中国歌、国旗的故意疏漏,中国一直不畏强权、据理力争。于2022年修订通过的《新体育法》,更是将反对体育霸权落实到法制层面,增加了“任何国家、地区及组织如果在国际体育活动中出现损害中国主权等行为,中方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新规。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理念,在体育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在提升国内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同时,提高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度,高度重视国民体质发展。通过培养运动员的素质引领公民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拼搏意识从而促进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体育也是维护民族自尊心、证明民族优越感和国家实力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体育已经超越了原有的竞技涵义成为显示国家综合实力的窗口,中国应借助体育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和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培养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不结盟运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体育平权的斗争指明了方向,也为构建国际体育新秩序,进一步推动“南南合作”注入了动力。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应从自身出发,做好体育事业发展的内部准备,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实施强有力的体育实力提升战略,在实施“引进来”政策的同时坚持“走出去”,积极参加和承办各类国际赛事,提高本国在国际体坛中的知名度和声望,增加体育合作和交流机会,开辟出体育发展的新局面。在体育发展中要重点关注“终身体育”和“体育教育”。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全运会上发表讲话:“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将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上日程,加速发展体育经济,开创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助力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体育锻炼终身化对于增强国民体质、保障社会稳定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应将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发展终身体育的基础,不再局限于课业阶段的体育考核和兴趣培养,而是要以形成自觉、自愿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为出发点,进行体育教育的任务安排。国家通过培养各类体育优秀人才的过程中灌输国家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道德规范等,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国际体育组织也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和影响力,帮助和引导发展中国家正确认识体育事业发展。发挥其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创造和谐共处的国际关系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财力、物力及人力等方面全面加大对其体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从发达国家选拔更多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创造机会和条件。加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体育合作力度,在重大国际赛事特别是奥运会期间做好政策倾斜,让发展中国家运动代表队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大的优惠政策,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全球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RADY M.Creating safe spaces and building social assets for young wome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 new role for sports[J].Women's Studies Quarterly,2005,33(1/2): 35-49.
[2]WOLFF A.Sports saves the world[J].Sports Illustrated,2011,115(12): 62-74.
[3]SWINNEN J,VANDEMOORTELE T.Sports and development:an economic perspective on the impact of the 2010 World Cup in South Africa[J].ICSSPE Bulletin,2008(53).
[4]GRIX J,LEE D.Soft power,sports mega-events and emerging states:the lure of the politics of attraction[J].Global Society,2013,27(4):521-536.
[5]MACKEDDIE-HASLAM M.What is sport?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game[J].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2022,14(1):5-36.
[6]KIDD B,DONNELLY P.Human rights in sports[J].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2000,35(2):131-148.
[7]BAUMANN R,MATHESON V.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and mega-sports events:comparing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ing and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Working Papers,2013.
[8]茹亚伟,郭振,刘波.冷战与奥林匹克——读《冷战运动会:宣传、奥林匹克和美国外交政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48(3): 139-142.
[9]王建国.发展中国家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15-16.
[10]岑艺璇,张守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质量体育教育政策的理论逻辑、内容维度及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1,40(2): 20-28.
[11]高志平.不结盟运动倡导国际经济新秩序历程探微[J].求索,2010(12):251-253.
[12]JANKOWITSCH,ODETTE SAUVANT,KARL P.The Third World Without Superpowers:the collected documents of the non-aligned countries[M].New York:Oceana Publications,INC,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