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小学班主任除了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往往还兼任科任教师,传授学生学科知识,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导者。因此,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融合,是班主任面临的重要课题。简述了小学班级管理与数学教学融合的价值,并通过分析相关的数学教学案例,多维度探究小学班级管理和数学教学融合的方法,旨在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数学教学
作者简介:严学礼(1981—),男,甘肃省卓尼县藏族小学。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但也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既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服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从这两个共同点中不难看出,小学数学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主要指担任数学教学任务的班主任,下同)要深入探索二者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学相长。
一、小学班级管理与数学教学融合的价值
(一)符合教育发展趋势
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显现局限性,无法满足教育要求。将班级管理与数学教学融合,符合教育发展趋势,不仅能将数学教学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发挥数学教学的更多价值,还能利用班级管理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助力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同步开展[1]。
(二)丰富数学教学途径
教学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培养学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养成。班级管理能丰富小学数学教学途径,从班级管理视角出发纠正学生不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不规范的行为,既能让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等全方位的培养,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班主任而言,无论是将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素材,还是利用班级管理活动渗透数学教学,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因此,班主任要重视推动班级管理和数学教学的融合,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灵活解决问题,彰显数学学科的魅力。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因其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自信心受打击等问题,影响实际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班级管理,以更贴近学生生活、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班级管理与数学教学融合的途径
(一)教学与管理相互渗透,服务学生日常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而学生的生活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在致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时,可以适当融入班级管理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班级管理内容,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具体来说,班主任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情境,从数学视角引出班级管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班级管理工作[3]。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的教学为例。为了推动教学和管理相互渗透,班主任可以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首先,班主任可以设置如下情境:有个小朋友周末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会,想做一件新衣服,希望大家帮帮忙,帮助他量身定做一件新衣服。如此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掌握厘米、米等测量单位,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其次,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合理渗透班级管理工作,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我们现在有块50米的布料,经测量,发现用40米布就足够做小朋友的衣服了,那么,还剩下多少米布呢?如何处理这些布?”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列式计算可知剩余10米布,在讨论中可提出将剩下的布攒起来下次用、用来做沙包、做成抹布打扫卫生等。最后,教师可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渗透班级管理内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物品、灵活变通、变废为宝等美好品质,助力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知识
班级管理工作错综复杂,不仅包含教学工作,还包括班级秩序、生活氛围、班级卫生、学生安全等工作。为了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班主任可以将部分工作交给学生来做,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同时引导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数学知识[4]。此外,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班主任应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兼具服务性、实践性的空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支持。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可以在班费管理事务中渗透数学教学。首先,班主任应随机应变,抓住班级管理中与数学教学相关的契机,如校园运动会来渗透数学教学。在校园运动会期间,各班级应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即准备运动饮料、毛巾、护膝、护腕等物品,而这些都需要花费班费。基于此,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班费来安排相应的事宜。其次,针对班费的具体安排,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运动会需求设计班费支出方案,围绕用品种类、单价、数量等展开设计,使学生学习合理利用班费。之后,班主任可要求各小组展示班费支出方案,通过筛选和点评选出最优方案并将该方案付诸实践。最后,在运动会结束后,班主任可综合方案实践情况和运动员的真实反馈,组织学生对班费运用情况进行回顾反思,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班级管理成就感。总之,利用班级管理的契机,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促使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努力、认真,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推动管理与教学有机融合,促进二者共赢
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融合的最高境界并非此消彼长,而是实现“班级管理中有数学教学,数学教学中有班级管理”。要想达到这种境界,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以问题为导向,结合班级管理实情,渗透数学知识,且不可过于刻意,而要让学生以舒服、愉悦的心态接受数学课堂以外的知识。此外,班主任还要尽可能将班级管理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班级事务,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构建教学与管理共赢的和谐局面。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班主任应利用问题导出课题。首先,班主任可以根据教学安排提出问题:“下个月第二个周四,学校要评选优秀班级,并在9月初的校园运动会中公布评选结果,大家知道评选活动是哪一天吗?距离评选结果公布的时间还有多少天?”基于此,学生可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讨论,通过推算得出答案。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一周有七天,一年有十二个月,一个月可能有二十八天、二十九天、三十天或三十一天,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其次,班主任可要求学生结合班级管理情况制订计划表,保证在评选活动期间班级事务能顺利开展。对此,学生可以月为单位制订计划表,或以周为单位制订计划表,这均有助于学生树立时间观念。最后,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按照计划表的内容,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同时记录下来。班主任还可以要求学生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制作班级日历,将每个学期的重要日期都标注出来,并摆放在班级的展示栏中。总之,班主任从班级管理实情出发设计关于年、月、日的数学问题,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助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有计划开展活动的意识。
(四)围绕教材开展教学,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班主任在数学课堂中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在以教材为基础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参考班级管理情况,寻找恰当的教学渗透点[5]。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班主任可挖掘教材内容与班级管理之间的联系,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的教学为例。在讲解“倍”的概念时,班主任可以基于教材内容开展多元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合作探究等方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与班主任、同学的沟通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首先,班主任应结合班级管理设计数学问题,向学生直观展示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例如,卫生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需要参与的集体活动,对此,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3人小组,每组让1名小组成员负责擦拭桌子,让另外2名小组成员负责擦拭椅子,并提出问题:“若教室中负责擦拭桌椅的小组共6组,那么擦桌子的有几人?擦椅子的有几人?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由此,学生可展开交流和讨论,最终发现6个小组中擦拭桌子的有6人,擦拭椅子的有12人,由此联系表内除法知识得出12÷6=2,即擦拭椅子总人数是擦拭桌子总人数的2倍。其次,班主任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更直观地展示擦拭椅子和擦拭桌子人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除了用除法计算,还可以利用示意图呈现二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12中有几个6,就代表擦拭椅子总人数是擦拭桌子总人数的几倍。最后,班主任可以围绕倍数与因数知识设计课堂游戏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头上戴着写有数字的卡片,扮演不同的数字,在讲台左右两侧分别贴上“因数”和“倍数”的标志。之后,班主任随意说出一个数字,学生要思考自己所扮演的数字与班主任所述数字之间的关系,并走到相应的位置上。基于此,通过小组合作和趣味游戏,班主任不但可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能助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采用生活化教学,强化师生沟通交流
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要积极响应教育政策,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小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生活经验也有限,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此,班主任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强化师生沟通交流,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教学为例。班主任可以将班级管理工作融入课堂中,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内化数学知识。首先,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管理中常见的现象设计探究问题。例如,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佩戴红领巾,但部分学生由于马虎大意存在忘记戴红领巾、丢失红领巾等现象,班主任可要求学生统计班级学生红领巾佩戴情况并绘制统计表。其次,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何才能知道佩戴红领巾的人数有多少,未佩戴红领巾的人数有多少呢?”学生可就此展开讨论,提出建议:要求佩戴红领巾的学生举起手,统计举手的人数后用班级总人数减去举手的人数,从而得出未佩戴红领巾的人数。如此,学生就能在问题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最后,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回顾统计过程,总结数据统计和整理的方法,要求学生统计班级卫生情况并绘制统计表,以此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基于此,班主任还可以结合统计结果,与学生讨论班级卫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对应的改正措施。总之,将班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突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师生沟通交流,助力和谐紧密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促进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三、总结
总的来说,对于同时承担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工作的班主任而言,将教学任务与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整合在一起,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应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基础,挖掘班级管理事务中的数学因素,构建多元数学课堂,在高效管理班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盛海娟.巧用转化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成效[J].小学生(下旬刊),2023(12):64-66.
[2]梁万琦.小学数学教学与班主任工作整合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4):158-160.
[3]张强花.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家长,2023(4):183-185.
[4]吴登霞.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研究,2022(12):90-93.
[5]骆香兰.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2(10):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