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课标视角,优化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

2024-10-15 00:00:00蒙美红
求知导刊 2024年17期

摘 要: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往往采用题海战术,通过重复度高、模式单一的作业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给学生造成较大的课业压力,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抵触心理。为解决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应当依托班级学情,科学整合单元知识,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数学作业。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阐述新课标背景下优化数学单元作业的意义以及设计原则,从五个维度说明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具体优化策略,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单元作业;小学数学;新课标

作者简介:蒙美红(1979—),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大丰镇中心学校。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深度挖掘知识内涵,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1]。作业设计属于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完善逻辑思维,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应基于单元知识设计更为全面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内不同知识间的联系,促使学生从过去的碎片化思维升级为系统化思维,以此更好地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新课标背景下优化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意义

相比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基于单元知识设计的作业内容更为全面,其需要学生站在宏观视角深入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因此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研究认为单元作业设计主要具备五大教育意义。第一,能够为学生展现每一单元内不同知识的递进性与结构性。学生要想顺利完成单元作业,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更需要明白这些知识间的逻辑关联,进而将碎片化内容整合为知识图谱。单元作业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对碎片知识的整合能力与重构能力,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思维。第二,能够让学生了解每一单元的重难点内容。单元作业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性巩固重点知识,让学生明晰单元学习目标以及思考方向,避免学生盲目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第三,契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单元作业设计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要求教师依托“发展本位”理念设计作业内容,优化作业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能够有效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欲,最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第五,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死读书”的学习困境,让学生能够在作业练习中感悟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将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单元数学作业时应当全面分析班级学情,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优势以及薄弱点,从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帮助,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单元数学作业除了需要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的不同,实行差异化的作业形式。比如,为学困生设计简单、基础的单元作业,引导他们理解课堂知识;为学优生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培养核心素养。此外,数学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需要为学生预留自主探究的空间,赋予学生决策权,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情感性原则

数学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需遵循情感性原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信心以及学习兴趣[2]。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对班级学生的生活情况进行调研,并将生活化元素、趣味化元素融入单元作业设计中,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欲。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作业中体现激励性元素,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

(三)实践性原则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师设计的单元作业内容需要具有实践性,可以通过实践型作业、情境型作业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真实问题。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明晰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目标

单元作业除了具备复习巩固的功能,还应当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3]。因此,教师应当在单元整体视角下,依托宏观知识架构来设计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单元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度贯彻新课标教学要求。本研究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设定更为明晰的单元作业目标,明白通过何种手段提高学生的何种技能,再基于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优化作业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由于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掌握两个图形的特征特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力,教师可以据此设定单元作业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后环节自主完成两大立体图形的模型制作任务,并认真观察两大立体图形的异同点,最终尝试找出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以及正方体物品。该单元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所学知识,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分析生活中存在哪些立体图形,进而形成一定的实践运用能力。

(二)基于教学目标细化单元作业的内容

在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班级学情,明确作业的整体设计方向,并依托单元的知识架构细化作业内容,以更好地发挥作业育人的功能[4]。例如,在讲解“圆”一课后,数学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向入手细化单元作业。第一,依托学生的真实生活设计单元作业,引导学生逐步挖掘圆的特征特性,并在练习中掌握圆面积及周长的计算方式;第二,指导学生利用圆规等绘图工具在纸张中画圆,并熟练运用相关公式完成计算任务;第三,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自主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不断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第四,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深度阅读相关素材,进而理解圆周率背后的数学文化。研究发现,学生在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后,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抽象思维,并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完成上述细化的单元作业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为后续的拓展学习奠定基础。不仅如此,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单元学习需求,数学教师还需设计发展型单元作业以及基础型单元作业,着重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技能、数学精神以及学习思维。

(三)将趣味化元素融入单元作业设计中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若教师依然采用传统题海战术的理念设计单元作业,不仅会给学生造成课业负担,浪费学生的时间与精力[5],还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使得他们只会从单一角度思考问题,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将趣味化元素融入单元作业设计中,帮助学生从形象学习思维过渡至逻辑学习思维。例如,在讲解完成“一百内加减法运算”后,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知识内涵,这能够培养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课后学习成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绘制手抄报,以趣味形式将本单元重点知识罗列至手抄报中,该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对百以内加减法运算的理解,提升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不仅如此,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取白球红球”的课后小游戏,学生需要自主操作并统计不同颜色球被取出的可能性,整个游戏中学生能够切实体会百以内加减法的实践意义。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单元作业,趣味化作业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各项技能以及专业素养。

(四)利用单元探究型作业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调研发现,一些小学生仅能够理解教材知识的浅层含义,难以挖掘到数学知识的深层内涵;虽然数学教师是围绕课堂内容设计的单元作业内容,但作业练习与课堂教学始终存在割裂感,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将课堂学习思维延伸至课外。因此,本研究认为数学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应紧紧依托单元目标安排探究型任务,引导学生深度剖析问题本质,继而获得思维的进阶。例如,在讲解“圆柱与圆锥”后,数学教师就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设计探究型单元作业,从而强化学生对这部分抽象知识的理解。如设计分析比较类、实践操作类以及观察记录类单元作业,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善自身对圆锥、圆柱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根据本单元教学重点,设计开放性较高的探究型问题,要求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分析各类物品的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式。如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用纸张制作一个高度为十厘米、底部半径是三厘米的圆锥物品以及圆柱物品,随后要求学生将纸张打开,尝试使用课堂所学公式来计算二者的表面积。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难免会遇到阻碍,教师应将学生在完成单元作业中遇到的困难整合起来,并在课上进行集中讲解。实践表明,探究型单元作业不仅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五)利用思维导图式作业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有学生反映,虽然能够理解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知识要点,但是在实际做题中却难以保障正确率。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脑中的数学知识杂乱无序,难以在思考与探究中及时调动有用的知识要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思维导图式作业,在讲解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通过此类作业来帮助学生梳理思维,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尤其对于教材内比较抽象且晦涩难懂的单元知识,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中通过自主构建思维导图,防止遗漏重要内容[6]。例如,在讲解“圆”后,由于该单元包含大量碎片化知识,为了强化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数学教师就可为学生安排思维导图式作业,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逐层逐级整理,进而根据知识间的逻辑结构绘制思维导图。如要求学生对比圆与其他图形在性质及性状层面的差异,并据此绘制思维导图,该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深层探究知识内容,并为后续的知识拓展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师需着重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知识运用意识,并利用多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生活问题。为此,授课教师应当基于单元作业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学习技能,通过不同的作业形式来完善学生的学习思维,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为了避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模式完成作业,数学教师应当摒弃过去的浅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单元作业设计的方式,在课后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最大限度发挥出单元作业的设计优势。

[参考文献]

[1]谢秋云.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以“百分数的应用”单元作业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4(5):60-63.

[2]马雪雨,杨英.“双减”背景下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框架构建及其运用: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37(1):113-121.

[3]杨德达.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教师,2023(35):33-35.

[4]李阳林.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评价实践:以五年级“列方程解决问题”为例[J].陶行知学刊,2023(2):73-75.

[5]温义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4(2):109-112.

[6]陈宝花,陈小阳.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性质与意义”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