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药箱”管理

2024-10-14 00:00:00吴丹丹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4年8期
关键词:高血糖素胰岛葡萄糖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30年间迅速攀升,从1%增长至12%。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这个数据正在快速增长。糖尿病不仅是血糖水平高,而且如多米诺骨牌般,可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影响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如眼病、肾病、足病等。糖尿病患者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药箱”,需长期监测血糖,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以维持血糖平稳,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〇 糖尿病的基础治疗

1型糖尿病本质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视为“异物”并攻击,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几乎丧失。1型糖尿病的治疗核心在于补充缺乏的胰岛素,通过精确调整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配合血糖监测,共同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大多数,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病情,从最初的生活方式干预,逐渐“升级”到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可有效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效率;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减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餐后血糖平缓升高。

妊娠糖尿病虽然在分娩后通常会自行消失,但会增加分娩的风险,同时母亲和子女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均会增加。由于孕妇有用药禁忌,治疗上强调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食物,并适当运动增加消耗,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或其他安全的降糖药物,保障母婴双方的安全和健康。

〇 新型降糖药物概览

糖尿病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高血糖和人体器官损伤,针对不同机制目前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药物治疗糖尿病,并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这是一类模仿肠道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作用的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能促进胰岛β细胞在血糖升高时适度分泌胰岛素,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有效降低血糖。还能减缓胃排空,增强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这对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有利。

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2,SGLT-2)抑制剂通过阻断肾脏中负责重吸收葡萄糖的SGLT-2,使多余的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糖效果。这种治疗机制独立于胰岛素,对于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患者仍然有效。

3.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可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的活性,延长内源性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的半衰期。两者都是重要的肠促胰岛素,可促进胰岛素释放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保持血糖平稳。与GLP-1受体激动剂相比,优势在于不会引起低血糖,不良反应较少。

〇 糖尿病“药箱”管理策略

1.药物搭配和剂量是持续动态变化的,需依据患者个体差异、疾病进展和生活方式变化进行个性化调整。随着血糖水平好转或恶化,可在医生指导下减少或增加药物剂量,或改变为更适合的治疗方案。患者平时要自己监测血糖,并定期复诊,通过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患者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需学会如何保存药物,有些剂型的胰岛素需要冷藏;掌握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法和频率,记录血糖值,以便复诊时医生调整治疗计划;识别低血糖的信号(如出汗、颤抖、饥饿感等),养成随身携带糖果等含糖食物的习惯,出现症状时快速补充血糖。

猜你喜欢
高血糖素胰岛葡萄糖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受体激动剂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中国乳业(2016年4期)2016-11-07 09:50:27
2型糖尿病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效果探讨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肿瘤影像学(2015年3期)2015-12-09 02:38:50
空腹及糖负荷后胰高血糖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