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由于结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相似,容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将提示结肠癌潜伏时的警示信号,希望引起读者的重视,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如果有异常,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将结肠癌“扼杀”在早期。
▎排便习惯改变
1.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结肠中的肿瘤组织影响肠道蠕动功能,导致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腹泻时,伴有黏液或脓血;便秘时,大便干燥结块。
2.便次异常
健康人群每天排便1—2次,结肠癌患者每天排便次数不定。腹泻时,每天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可增多4—5次,并持续一段时间,可能是结肠中的肿瘤组织刺激肠道黏膜使肠道蠕动加快导致;便秘时,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数日不能顺利排便,并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可能是肿瘤组织阻塞了肠道,导致大便不能向下传导。
3.排便时间不规律
健康人群有自己的排便习惯,或在清晨,或在饭后,或在睡前。结肠癌患者排便节律紊乱,当肿瘤组织刺激肠道黏膜时,就会产生便意,可能出现在任何时候。
▎大便性状改变
1.大便变细
健康人群排出的大便是粗细适中的圆柱体形状,如果排出的大便非常细,像铅笔一样,或是扁平状,或带有凹槽,可能是结肠中的肿瘤组织挤压大便形成的。
2.便中带血
如果大便中有血液混合在一起,或血液附着在大便表面,可能是肿瘤表面破溃出血或肿瘤组织累及肠道血管导致。需要注意的是,痔疮也是大便带血的常见原因,但痔疮常表现为便后滴血,与结肠癌的便中带血有所不同。
3.便带黏液
当大便刺激肠道黏膜时,肠道会产生黏液帮助大便排出。结肠中的肿瘤组织持续刺激肠道黏膜,会产生大量黏液,导致大便中带有黏液,或便后有黏液流出,这同样是结肠癌的早期信号。
▎腹痛等腹部不适
1.腹部隐痛或胀痛
间歇性出现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位置相对固定,即肿瘤组织所在的位置。随着结肠癌进展,疼痛会持续加重,并从间歇性转变为持续性。
2.腹部肿块
当肿瘤组织长到足够大时,在腹部可触及肿块,肿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按压有疼痛感。
3.肠梗阻
肿瘤组织完全堵塞肠道可导致肠梗阻,是结肠癌的并发症之一,可出现剧烈的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肠道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后果。
▎其他伴随症状
1.体重下降
肿瘤生长会过度消耗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导致人体缺乏营养出现营养不良等症状。在没有控制饮食的情况下,如果体重持续下降,并伴有食欲减退等情况,这是恶性肿瘤的可疑信号。
2.疲劳乏力
人体缺少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会出现疲劳乏力等症状,活动能力降低,稍微进行一些体力活动就感到疲惫不堪。与劳累后的疲劳乏力不同,结肠癌患者即使活动量很少,也会感到疲劳乏力,并且充分休息后得不到缓解。
3.恶心呕吐
结肠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肿瘤组织影响正常消化功能时,尤其是合并肠道梗阻时,常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4.贫血
长期营养不良,血液生成缺少“原材料”,或存在消化道急慢性出血,消耗人体内血液,均可引发贫血症状。
▎预防结肠癌
1.健康饮食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300—500克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胡萝卜、菠菜等;每日摄入200—300克新鲜水果,如苹果、橙子、香蕉等。维生素、矿物质等可有效减轻肠道炎症,降低结肠癌发生风险。
多吃全谷物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结肠癌。
少吃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脂肪和蛋白质难以消化吸收,过量摄入会增加肠道负担。并且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可在肠道内产生某些有害物质,长期积累可能诱发结肠癌。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腌制、油炸等方式会产生致癌物质,不利于肠道健康。
2.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还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维持正常肠道功能。适度运动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建议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方式以快走、慢跑、游泳等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为宜。
3.戒烟限酒
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吸入人体后不仅会损害肺组织,也会损伤胃肠道黏膜。酒精对肠道黏膜有刺激,可导致肠道炎症、溃疡,增加结肠癌的发生风险。
4.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尽早发现肠道异常,从而及时干预,在结肠癌发生前“拦截”。尤其对于有家族遗传史、肠道息肉病史等高危人群,更需要坚持定期体检,如做粪便常规、结肠镜检查等。通常建议45岁以后定期进行早癌筛查,高危人群应适当提前。
5. 积极治疗“小问题”
体检发现的肠道异常不能弃之不顾,结肠炎症、溃疡、息肉、憩室等病灶均有恶化癌变的风险,需根据医生建议积极治疗,塑造健康的肠道环境,不给结肠癌发生的“土壤”。
总而言之,结肠癌的早期信号并不太明显,缺乏特异性,但只要密切关注身体变化,还是可以发现“端倪”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患者通常可获得良好预后,5年生存率超过90%。除了关注结肠癌“信号”,还需要积极预防结肠癌的发生,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