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逻辑、机制和路径

2024-10-14 00:00周宗猛

[摘 要]在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乡村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通过调整农村产业发展规模、优化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最终调整农村产业链,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化生产与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但当前数字乡村在推动农村产业转型的进程中,忽略了产业间的协同发展,更多地关注产业链的延展,缺乏产业链间的相互支撑和互补。因此,要以数字乡村为基础,科学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改革,要转变思想,系统地、全面地推动产业的转变,最终达到最优配置。

[关键词]数字乡村;农村建设;产业结构;数字金融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4)05-0061-04

[收稿日期]2024-04-23

[作者简介]周宗猛,亳州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公共政策。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乡村振兴包含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以及组织五大方面的振兴,而全面振兴乡村的基础是以产业振兴为主的综合性经济系统。现如今,随着网络、人工智能、数码等现代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数字经济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积极态势,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因此,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数字乡村就是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提升农民现代信息素质为目标,最终促进农村现代化转型与发展。数字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战略方向,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加速器”、“稳定器”,要积极采用各种方式与途径,不断查漏补缺,推动乡村数字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现代化水平。

一、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逻辑

(一)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效应

1.夯实新兴基建为农村产业振兴打好基础

夯实新兴基建,是振兴乡村产业发展的第一步,为数字乡村的建设奠定了切实可行的基础。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数字乡村的目标是促进农村的传统基础设施向现代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以及加速发展新基建。比如,运输、建设、信息、网络等都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

首先,夯实新兴基建要对传统的水利、电网、交通和物流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和提升。产业振兴需要通过引进和应用新一代的数字化技术,在乡村地区实现数字和智能升级,加速各类基础设施的智慧化建设,从而为乡村产业生产和运营创造更好的物质环境。其次,夯实新兴基建要在政府、生产部门以及其它部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构建服务站点。乡村产业相关人员需要在政府信息服务的帮助下,快速、准确地了解当前我国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最新政策、措施以及当前产业振兴遇到的瓶颈,从而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政策和发展机遇来完善数字乡村建设[1](P25-29)。同时,通过生产信息服务,相关行业可以得到有关生产管理、销售和技术训练等情况的信息,从而对当前的产业发展策略进行适时的调整。此外,夯实新兴基建应积极建立信息、网络和通讯的基础架构。产业上、中、下游间的信息资源互联共享,需要有相应的网络设备作为支持。数字乡村建设亟需加速推进农村移动宽带网络建设,从而实现网络信息的农村全覆盖,促进乡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优化网络性能。

2.从主体赋能的视角看乡村产业人力资本的提升

没有人才的支持,乡村产业无法有效地发展。数字乡村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必须培育具备一定规模和信息化水平的企业以及相关热爱农业、懂得信息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首先,要真正深入到乡村进行“摸底”。对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较强创造性的当地人才,可以把重点放在对其运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上;而对普通农户来说,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移动终端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发展生产。其次,在数字乡村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种信息科技人员,如创业者、大学生、志愿者等。最近几年,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国外的留学生开始在农村发展中崭露头角,被社会各界誉为“新新农人”,他们正逐步成为农村现代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2](P41-44)。相对于“新农人”而言,“新新农人”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之中成长起来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知识水平更高,所以更擅长于学习经营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产业革新与发展,帮助产业结构走向标准化。

3.科技创新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首要生产力

农村产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数字乡村的构建加大了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的迫切需求,还要在此基础上构建面向农村的全覆盖公众资讯平台及应用支援平台,推动数字科技资源与乡村产业深度结合。现在,以互联网、多媒体为代表的科技已经向农业和农村发展全过程渗透,相应的数字化技术不仅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而且推动了农村新业态的生成。例如,从生产的视角出发,产业要积极应用大数据、互联网创设生产监管一体化的综合性平台,从而对各种生产信息进行精确的控制,实现快捷、多维度、高效率的信息监管,为农村产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增添重要。在运输方面,当前的农村产业已经可以借助5G网络、北斗技术等载体,创设出多元智能协同的智能物流系统,并不断通过数字平台对车辆出行路径、车厢温度、驾驶员工作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对运输端的有效控制,进而提升运输效率[3](P52-58)。此外,在营销方面,新时期的农村产业已经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方法,掌握当前的市场消费需求,并以此为依据调节供求,促进产业的变革;同时借助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直播、短视频拍摄等现代化手段,向广大网友宣传农产品,从而提升农产品的认知度,开展新销售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以市场需求为动力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机制

当前,数字乡村的建设涉及到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作用的诸多现代化数字技术,而这类数字技术以快速信息传递和科学数据分析为基础,能够及时地将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全过程与全环节连接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在农产品需求旺盛的情况下,相关产品的生产链也会随之扩张,使得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逐步增加。如果不扩大乡村加工和服务产业,就难以适应已经发展起来的农业和畜牧业等。同时,如果加工服务业与农业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农产品生产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从而使农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此外,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期间,随着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利用数字化背景可以实现市场信息在农村的全场景传递,在农村开展产业生产规模的拓展,以进一步促进相关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与之相反,在市场需求量不大的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某种渠道,实现相关信息在农村的及时传达,以便乡村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从组织视角对乡村产业链进行整合与重构

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要素、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促进产业发展。数字技术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构建了农村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对生产秩序和整个生产流程进行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订单和生产过程,就是一条产业链的结合与组成过程。而产业链的结合与组成,正需要以数字乡村的信息化为动力。换言之,数字乡村的建设是通过对各类有关的信息进行智能化的采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分配,因此,每个生产步骤都需要被完整定义,然后用这些步骤来组成一个全面的生产流程,进一步推动乡村农业更快更好地完成其产品的生产、流通,达到相应的市场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实际意义上的数字乡村,是高效利用科技重构产业链,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与转型。从本质上讲,数字乡村就是对各类生产因素和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并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把它嵌入到产业结构中去。在相关的条件下,其信息化程度要比传统的产业生产要高。也就是说,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产业结构、产业链,否则,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都很难得到有效的利用,难以实现产业链的整合与重构[4](P33-35)。

(四)资源赋能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的空间与场域

要振兴农村产业,光靠农村已有的产业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地发掘新的产业机遇,采用外部资源引进、融合等手段,促使农村新业态与新产业得以形成与培育,再基于上述情况,强化产业结构发展空间与场域的扩展。数字乡村的构建进程,其基础是产业的相关信息效能如共享、交换等,而构建进程的关键环节在于充分利用和集成产业资源,降低城乡信息不对称。所以,要加强政府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资金、信息、政策等方面的合作。例如,从资金角度来看,在数字乡村的建设中,明确了以政府为主体、以社会多元化投入为基础的资金筹措机制,以期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数字普惠的农村式发展,让农村产业运营主体更好地理解金融服务业的信息。还要进一步优化筹资环境,拓宽筹资渠道,提高筹资效率。数字乡村可以激励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才前往乡村发展,完成职业生涯。数字乡村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产业结构的类型与内容,在数据层面,有利于为当前我国存在的“三农”问题搭建一个信息化平台。通过积极采集数据,加强对有关农村生产、生活管理资料的收集,形成不同行政等级区域的数字化管理组织,最终确保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方面的充分利用。这有利于了解和学习其他地方乡村产业的先进经验,对推动地方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和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

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

(一)促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式农村产业现代化的显著表现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经之路。以数字赋能推动数字乡村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之一,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数字乡村建设不仅可以推动农户生活数字化,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管理等手段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产业结构优化是构建数字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媒介。换言之,利用数字乡村分析相关产业的调节效果,一定程度上对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产生了影响。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边际增量贡献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将更加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共同富裕。此外,我国城镇化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地减少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但也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5](P85-93)。

(二)以技术创新促效率提升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联系

数字乡村的构建,是顺应乡村全面发展需求的,产业数字化是发展的关键。然而,要建立数字乡村,需要一定数量的信息化人才。当前在乡村产业数字化方面,尚且缺少专业的市场销售和运营等类型的人才,导致相关企业不能很好地了解整个行业和系统的发展现状,使得产业间的协同效应无法充分发挥。尽管当前诸多企业已经能够通过数字化平台将生产、销售与生产技术相结合,提升了生产能力,实现了短期收益,但却忽略了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产业之间的不协同,会造成无序竞争的局面,也会一定程度上加重产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浪费,最终对产业的整体发展造成极大阻碍,导致产业臃肿。此外,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整体发展缓慢,严重时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简单地追求产能的提高,只会使产业结构中的一个分子或产业的某一方面得到迅速的发展,不仅不能促进产业整体的发展,而且会使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变得更加迟缓,导致产品的同质化、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三、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创新实践

(一)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

1.金融资源是金融数字化的基础

加快农村金融系统数字化进程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类金融资源。首先,要建立稳固的信息基础设施,降低农户接入的边际成本,尽快达到“村村通5G”、收费便宜、信号顺畅等效果,为发展农村数字金融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其次,必须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全面搜集农民信用状况、财产权等方面的资料。政府应与多个部门加强协作,以便数据分享,解决信用评估中缺乏资料的问题。最后,利用现有金融资源为发展数字金融打下坚实的基础。优化农村金融付款环境,提高手机等电子支付业务的效能,大力发展电子支付,推广数字货币,为广大农户提供便利、安全且相对平稳的金融服务。

2.数字金融支持农村金融制度的完善

数字金融已成为促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乡村要不断完善数字金融政策和保障体系。首先,乡村地区缺乏复合型的数字金融人才,必须建立健全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更多地吸纳数字化、信息化人才,支持大学生、社会优秀人士回乡创业,并给予各类型人才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其潜能得以在乡村大放异彩。其次,要促进金融组织和新型农业组织的积极合作,要打好数字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组合拳,健全乡村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益进行充分的保护和改善,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收入增长,促进产业与经济的稳步发展。第三,应增加对乡村金融的资金支持,并为其提供可持续的发展机会[6](P3-16)。适当放宽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门槛,促进各产业之间良性竞争,最终促进产业链的完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以资源的最佳利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能实现产业结构的系统化发展

数字乡村是以数字化为动力和支撑的新兴经济发展方式,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体化和系统化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目前,在数字平台的引导下,乡村的产业结构已呈现出数字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并以精确而迅速的方式进行着产业结构的系统化升级,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得到更为快速高效的发展。与传统的乡村产业化相比,数字乡村建设对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从长远的视角来看,数字乡村建设下的产业结构转型对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应当继续推进。

2.科学地调整产业结构的内部效率与发展的关系

数字乡村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分析农村发展进程中的有关数据和信息,从而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达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从全社会大生产的角度来看,数字技术突破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离的思维与技术束缚,从产业结构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等节点出发,能够实现最大限度地分配生产要素和相关资源。需注意的是,农村产业要坚持生产与研发体系的调整,不将发展囿于产业场域,而要促进产业链的整体延伸中,使生产、销售等环节一体化的链条自然产生,并达到互相支撑、互相配合、互相推动的效果。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数字乡村是将产业链上所有的产业视为整体发展的综合,加速推动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在内的大产业发展,是今后数字乡村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7](P21-25)。

(三)以加强对数字化人才的支持推动创业创新

首先,数字化乡村的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加大对在乡村进行数字发展人员的激励力度,给予相应的补贴和保障。同时,通过建立农村经济服务创业基金,为农业发展相关人员优化生存与发展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带动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走进乡村、爱上乡村、扎根乡村。其次,加强对农村农业科技人才和数字化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充分吸纳优秀的人才为乡村发展做贡献。为大学毕业生、高级科技人员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和兼职岗位,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技术人员以及创业者回乡参与就业,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人才储备。此外,要加强农村人口的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要有效地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和教学资源组织教师对农户进行一系列技术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网络、金融机构等为农户提供职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农户从“触网”到“用网”转变,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最终推动乡村产业的繁荣发展。

(四)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乡村产业进行重新定位

要想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单纯依靠市场需求和产品开发很难取得较好的结果。要科学地调整产业结构内部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科学的产业结构可以使所有的生产因素和资源得到及时、迅速、合理的配置,并能以极快的速度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最终适应市场发展,实现产品增值。这些都离不开信息的交换和分析。依靠数字化技术建立的信息化平台,恰恰可以实现这样的信息交换和分析。因此,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发展。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以系统化的视角调整整个乡村产业结构,更加适合长期效率的提高。此外,要积极构建农村生活环境综合监测平台,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农田土壤生态的监测和保护,对农村地区的污染物和污染源进行全天候全过程监控,加以网络监督,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环保工作建设中来,共同营造绿色低碳的农村生态环境[8](P137-139)。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乡村是我国“数字强国”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思路。加快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对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必须加速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提高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和使用价值,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从而推进数字技术在乡村的扩展和普及,使数字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和发展,最终促进农村产业的大幅发展。我国的“数字农业”、“数字农村”的建设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坚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两条底线,以释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推动“数字中国”取得新成绩。

[参 考 文 献]

[1]张艺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J].当代农村财经,2023(12).

[2]丁晓东,牛牧笛,吴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以营口市为例[J].山西农经,2023(19).

[3]张城恺,李华,张彦军,等.金融科技与数字乡村耦合协调:时空演化与驱动因素[J].统计理论与实践,2023(9).

[4]陈见辉.信息化处理视域下数字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路径研究——以周口农高区数字农业管理为例[J].山西农经,2023(16).

[5]陈洁梅.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高质量融合:机制讨论与经验证据[J].商业研究,2023(4)

[6]周兵,李艺,张弓.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2023,37(7).

[7]王彤彤,李贝贝.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J].金融科技时代,2023,31(11).

[8]蔡莹.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3).

[责任编辑 庞春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