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4-16
[作者简介]吴玲,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日本史。
为进一步推动黑龙江省历史学研究走向深入,发扬黑龙江省史学会“学术立会”宗旨。时值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2023年12月2日,在哈尔滨市举办主题为“推动龙江史学发展,助力龙江全面振兴”的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23年年会。本次年会由黑龙江省历史学会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社科院、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佳木斯大学、绥化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黑龙江省考古所、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市社科院、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哈尔滨第九中学、哈尔滨一一三中学、肇东市第七中学、大庆市中国平安福文化展示馆等全省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基础教育战线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以及50余名研究生参会。年会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教育教学、研究生五个讨论组和历史文化学院分会场,共收到论文110篇。
会议开幕式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淑娟教授主持,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蒋鲲在欢迎辞中回顾了黑龙江省历史学会依托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创设历程,回顾了苏渊雷、游寿、戚佑烈等八大名师对历史学会作出的突出贡献。黑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李凤飞教授在年度工作报告中指出,时隔五年召开的省历史学会2023年年会为全省历史学工作者提供了共同探讨学术的平台,既是交流心得、分享经验的场所,也是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盛宴。在过去五年里,学会秉持“扎根龙江,守土有责,学术戍边,以史报国”的理念开展工作,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李凤飞会长全面回顾了学会在过去五年中取得的成就:扩大了会员队伍;不断推进历史史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工作;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提供有力支持;积极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构筑高水准社会服务平台,助力龙江经济文化发展。李凤飞会长对学会未来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议:加强省历史学会的组织建设;建设人才队伍,发挥学会团队的整体作用;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提升学会的影响力;以史资政,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李凤飞会长强调,本次大会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新时代龙江历史文化研究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下一阶段学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开展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研究,担负起龙江史学工作者应有的历史责任。
年会主题报告环节由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魏影教授主持,共有10位学者作主题发言。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吴玲《明治末年日本学者的世界文化研究——以哲学、历史学者为中心》认为,明治末年日本历史学、哲学界重要学派的奠基人关于世界文化的研究结论存在诸多共性特征:提出划分等级的、纵向的“文化多元论”,以此对抗西欧文化中心意识;主张世界文化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将日本视为东方文化的“特殊代表”,体现出强烈的日本文化“优越论”情绪。这种情绪一旦成为论证复杂学术问题的立足点,必将左右其此后从事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设定。黑龙江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胡梧挺《唐代东北亚对鳍足类动物的认知、利用及其分布》认为,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均显示东北亚地域自史前即已开始认知并利用鳍足类动物。同时,文献与考古证据也揭示了唐代东北亚鳍足类动物的主要分布区域。东北亚各族群对鳍足类的利用既体现了各地域生业模式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对鳍足类的种群数量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也给人类活动以反馈。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彭赞超《金代世婚家族演变研究》认为,金朝国祚的百二十年中,世婚家族群体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世婚家族是在与生女真酋邦内部完颜部大酋长世代通婚的家族的基础上形成的,金朝建国后,女真皇帝仍然保持本族旧俗,有金一朝,除宣宗皇后王氏(后赐姓温敦氏)外,其他皇后均出自女真九姓世婚家族。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耘《金末士人的金朝认同与道学北传》提出,12-13世纪金宋两个政权南北对峙,文化交流不绝如缕。从金末士人对金朝认同的角度入手梳理南宋道学在北方的传播及北方士人借鉴吸收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金朝士人根据自身文化的需要对来自南方的道学思想进行改造与重构,从而使北方道学呈现出新面貌。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耿涛《辽朝经略铁骊新研:兼议辽朝“属国属部”制》分析了元人所谓的辽朝“属国”模式,认为《辽史》所载“属国属部”系出自元人史官之手,是对辽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策略的归纳与总结,虽非实况但亦有价值。透过元人的认识,重新梳理史料可发现辽朝延续唐朝扶植强酋以控边疆的思路,尝试以铁骊统合诸部,故铁骊与唐代黑水靺鞨近似,系诸部联合的政治共同体,接受辽朝管辖,同时保有独立性。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杜品《“青春的东亚”:一战前后东亚三大运动与李大钊的理论观察》认为,近代西方的国际法与条约体系进入东亚世界后,引发了新旧秩序的冲突,中朝关系由传统向近代艰难转换。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知识精英在朝鲜定位问题上次第呈现三种视角:属国、他者与命运共同体。对近代中国知识精英朝鲜视角的连续性探索,提示出在东亚国际关系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生命力与影响力。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谭杰《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华文化认同及其价值意蕴研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各民族勤劳与智慧创造的结晶,呈现着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精华,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根脉。赫哲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极具“渔猎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的对中华文化符号认同、对中华文化形象认同和对中华文化情感认同等多重元素疏通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对构筑中华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白冬《依标命题、以评促教——研三年试题对比分析、明省考试题发展趋势》研讨了面对202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统考的大趋势,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开展对全省六家命题单位试题命制的评估和研究工作,全方位评估和研究促成各地市评价指挥棒趋向科学和严谨,促成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促成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鹤《维拉与罗马人的道德价值观》提出,维拉是罗马历史上一种独特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罗马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道德价值观念。维拉具有生产和休闲功能,二者均反映了维拉所有者的身份和权力。维拉反映了罗马人对“祖先习俗”的怀念,代表了罗马人对农业和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崇敬,对勤劳节俭、艰苦朴素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美德的留恋。东北烈士纪念馆贠占军《革命英烈对民主人士的精神感召》提出,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东北解放区通过开展清剿土匪、建党建政、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解放区的面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东北烈士纪念馆于1948年10月10日在哈尔滨建成开放后,哈尔滨作为新政协会议的最初筹备地,迎来了大批民主人士。他们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展览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中付出的巨大牺牲,也亲身体验了中国共产党给全国人民带来的光明和希望。上午的10位学者发言,内容涉及世界史、中国古代民族史、中国近现代史等多个学术领域,研究范围涵盖金元文化、赫哲族非物质遗产、东北红色基因传承与研究等独具黑龙江特色的学术话题,体现出黑龙江省史学会的多元的研究方向与鲜明的地域特色。
年会分组讨论与讲座分别在五个讨论组和历史文化学院分会场进行。与会专家学者、省内历史学基础教育工作者和历史学专业研究生进行了开放式的深入交流。中国古代史讨论组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久宇教授主持,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周喜峰教授、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地方史研究所黄澄所长为评议人,共有14篇论文参与讨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庄鸿《大兴安岭岩画的文化特征及相关问题研究》在剖析大兴安岭岩画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功能的基础上,将大兴安岭岩画的系统归属确定为北方森林狩猎文化系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林永强《汉代亭校长考论》从简牍中有关“亭校长”的史料中解读出新的历史信息,认为汉代“亭校长”有“主兵戎”与“备盗贼”的社会治安职能,极具军事治安职能色彩。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李秀莲《嘎仙洞“石室祝文”背后的历史探赜》认为嘎仙洞石室祝文中“库六官”在史籍记载中消失,祝文中称颂太武帝的言辞变得“低调”。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魏影《〈金史〉版本流变考述》系统梳理了《金史》古今各版本的修订过程,考证相互间的继承关系,以检查源流、辨析递变。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久宇《金朝的围棋活动述略》认为,围棋这项古老的中原技艺在金朝初年已进入女真人的生活,围棋在社会上相当普及,金朝人对围棋的不同态度反映出金朝社会各阶层复杂的文化心态。中国平安福文化展示馆吕国明、云南考古研究所元谋人遗址工作站《金代“黑水”地理位置初探》结合多年田野普查、水系调查及史料研究,认为大庆大同地区及其周边发现了金代“黑水”历史迹象。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张垚《张孝纯降金时间考》认为张孝纯降金在两次金朝索要张孝纯家属之间、北宋京城陷落之后,指出张孝纯的投降情有可原,不适宜单纯视为变节之臣。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周喜峰《明末东北移民与满洲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认为,明末东北各民族经历大规模的迁徙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即满洲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在满洲民族形成过程中,迁入辽东地区的女真移民、汉族移民、蒙古和朝鲜移民成为满洲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姚敏《清代东北军队征调及军行办法探赜》利用档案等文献,考察清代东北各省在奉旨外调军队时官兵、跟役或长夫的挑选方式,出征军队的军行办法,被外调军队的管带与交接手段等内容。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赵鑫宇《清末吉林地方的官绅矛盾——以宣统三年“火烧船厂”事件为中心》认为,宣统三年“火烧船厂”事件是吉林士绅主动争取政治权力的一件大事,极大增强了吉林士绅的政治影响力,推动了大火善后工作的有效开展。牡丹江师范学院綦中明《清代宁古塔城池与庙宇考略——以满文档案为中心》认为,《宁古塔副都统衙门档案》以满文资料为主,详细记述了宁古塔城池、庙宇设置及布局情况,对档案内容的梳理,可以订补《宁安县志》记述之误与不足。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霍明琨《金毓黻〈静晤室日记〉中的“东北学”》认为,作为近代东北史地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金毓黻曾在《静晤室日记》中多次论述有关“东北学”的概念、范式、方法、目标,对相关记载的梳理有助于廓清这一学科在20世纪上半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术体系的过程。中国古代史讨论组发表的论文主题涉及大兴安岭岩画、汉代亭校长、嘎仙洞“石室祝文”、《金史》版本、金朝围棋、金代谥法、金代“黑水”地理、张孝纯降金、明末东北移民、清前期东北风俗、清东北军队、清末吉林官绅矛盾、清宁古塔城池与庙宇、金毓黻《静晤室日记》等内容,在历史时段上纵及整个中国古代史学,研究视野宏阔、立意高远,体现出严谨认真的学术风尚和勇于创新的学术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讨论组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段永富副教授主持,绥化学院杨凤霞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丽丽副教授为评议人,共有22篇论文参与讨论。论文选题凸显时代特色,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王立国、承梦云4DeqIV+n2AKr2bTAc6g7zQ==《毛泽东的人民观及其时代价值》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研究一处王迈《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东北根据地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及经验启示》分别以毛泽东人民观和群众路线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2023年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组建立100周年。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高龙彬《关于中共哈尔滨党组创建相关问题的思考》以丰富的档案资料和书信资料对北方地区党的工作、中共哈尔滨组的创建、演进以及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进行了翔实考证,丰富完善了党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讨论组论文还体现出鲜明地域特色,致力于传承龙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助推龙江文化振兴。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程丽云、胡纬、岳雪萍,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黄志强,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解洪兴,牡丹江师范学院尹立娜、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于学斌等学者的论文以赫哲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源流、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体现了对中华文脉的传承和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方文物》编辑部王孝华《抗日名将李红光英雄形象的建构与确立》、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世龙《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与朝鲜籍(族)人民的特殊贡献》、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綦岩《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与铸魂育人机制》、杨凤霞《论北大荒精神的时代价值》分别从个体、群体、历史细节的考察、精神内涵等不同角度对东北抗联和北大荒精神进行了系统论述,既具有学术价值,又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具有现实意义。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卢伟《论东北老航校的历史沿革及其精神价值》、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刘晨曦《20世纪初期黑龙江右岸区域中心城市的转移——黑河城市兴起的历史地理分析》、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任平《中国东北朝鲜族经济变迁研究调研报告》为龙江历史遗迹保护、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了历史学关照现实,为现实服务,为龙江振兴服务的现实功能。此外,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韩石《论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日报》土地改革报道(1946—1949)》、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孙卓楠《九一八前后日本对中国东北报刊业的舆论侵略与控制》运用大量报刊资料,弥补了以往研究之不足。
世界史讨论组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孙瑜教授主持,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鹤副教授、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高龙彬副教授为评议人。共提交11篇论文,5篇论文参与讨论。与会学者聚焦埃及古王国祭司、近代日本对东北渔业掠夺、明治超然主义派系政治、1940-1941年美国紧急救助委员会、转型时期英国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俄国远东移民、古代朝鲜人眼中的俄罗斯人、朝鲜战争时期英国对美政策、哈尔滨犹太文化等内容,论文选题丰富,论述方法多样。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于飞《试论明治时期超然主义中的派系政治因素》从派系政治视角分析了黑田、伊藤、山县的超然主义立场,找出超然主义自提出之时即与政党提携政策并行不悖的合理解释。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孙瑜《论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东北海洋渔业的控制与掠夺》认为清末民国时东北的海洋渔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与发展,但这种近代化趋势被日本的侵略所打破。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通过接收原奉系政府的渔业机关,实施渔业移民,建立水产学校,成立渔业组合和专门会社等措施,全面控制和掠夺东北的海洋渔业。日本的对华侵渔活动历时时间长,波及范围广,阻碍了东北民族渔业的发展,破坏了中国的渔业资源,对东北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危害。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梁姗《论埃及古王国王室丧葬祭司管理与王权强化》认为王室丧葬祭司服务于王室葬祭庙,是古代埃及祭司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室丧葬祭司通常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为葬祭庙服务,也是中央政府的官员,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反抗中央的可能性较小,继而限制了兼具经济实力和宗教权威的祭司集团的出现,对于维护王权和国家稳定具有重要影响。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高龙彬《1940—1941年美国紧急救治委员会的欧洲知识难民营救》认为纳粹主义奉行的反犹、仇外政策使得居住在马赛的知识难民很难自主迁移。罗斯福政府对知识难民的政策倾斜和难民救助组织的帮助,为紧急救助委员会跨国营救任务的迅速开展奠定基础。瓦里安·弗莱伊作为马赛负责人,成立了紧急救助委员会的分部,以“美国救济中心”的名义,秘密开展知识难民营救工作,获救者大多成为美国各专业领域的中流砥柱。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地方史研究所陈鹏《简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哈尔滨犹太文化》认为,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大批来自俄国及东欧犹太人由于各种原因沿着中东铁路来到哈尔滨,这里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哈尔滨人以博大的胸襟包容他们,使犹太文化在哈尔滨得到继承和发扬,犹太文化也推动了哈尔滨近代化的步伐。世界史讨论组发表的论文涉及国家范围广、历史时段长,研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明显。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目前黑龙江省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尚有进步空间,应整合省内研究力量,加强省内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教育教学讨论组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耘副教授主持,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主任赵玉英研究员、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白冬副研究员、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安丽宏研究员为评议人。共有17篇论文入选,包括高中教学研究8篇,初中教学与评价研究5篇,高校高职教学及教育思想研究4篇。参加研讨的人员范围广泛,结构多元,既有省市区历史教研员、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线教师,也包括省内各高校学科教学方向的研究生。小组研讨议题体现出三个关键词:“衔接”“一体化”“交融”。呈现两个特色:一是时代主题鲜明,突显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研讨的论文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深入探讨了传承红色基因,融入红色文化,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培育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时事新闻,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等内容,展现了龙江历史教育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二是聚焦学术热点,围绕着双减、三新、素养为本,史料教学,单元导图,“SCS+”策略,跨学科学习,孔子教育思想,课程思政,专业素养,教学改革等核心论题,表明龙江历史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论文题目涵盖了历史教育、素养培育、精神弘扬、教学设计等多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展示了对历史教育多方面问题的全面关注和深入思考,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承担论文评议的白冬、安丽宏两位专家高屋建瓴,从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出发对所有论文进行了客观中肯的点评,本组研讨充分反映了龙江历史教育教学研究全面发展的盛况。
研究生讨论组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韩厚明主持,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李朋教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孙文政研究员为评议人,共有24篇论文参与讨论。参会论文涵盖中国古代、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多个领域,展示了黑龙江省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历史研究中的广泛涉猎和深度思考。中国古代史组的各篇论文深入探讨了古代中国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中国史研究生硕士高升宇《唐太宗朝宗室世袭刺史探究》指出世袭刺史政策,导致宗室势力的削弱和地方长史权力的上升,是唐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体现。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硕士研究生李元昊《“同工异曲”——契丹、女真君位继承制度的演变与异同》分析了契丹与女真在部族、建国和发展时期的君位继承制度变化,指出两个民族最终都走向嫡长子继承制。黑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中国史硕士研究生霍松亮《金源文化与中原文化同质化浸染》梳理了五采在中国文化中的演进历程,以及在辽金时期节俗文化中的扩散,认为五采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尤培鸿《楚勒罕的兴盛与式微》通过阐述齐齐哈尔贡貂中心楚勒罕的盛衰轨迹,揭示了清朝东北少数民族交流与发展情况。其他同学通过探讨渤海国“花鸟”印象、女真贵族汉化、元代辽阳行省北界、明代母子关系、明朝对朝鲜建国的态度、辽代官员起复、后金张文衡、嵩阳书院变迁、白鸟库吉治史理论等议题,为古代中国历史的研究贡献了独到的见解。中国近现代史组围绕东北地区的多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硕士研究生王雷梓《拉铁摩尔“共情”于近代东北边疆危机剖析》从美国学者拉铁摩尔的个人情感角度出发,探寻其作品传达对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历史地位和文化认同的共情。其他方面还有关于朝鲜战争、赫哲族民间故事、赫哲族生态优势、黑龙江皮影戏等选题。世界史组从不同的国家和时代出发,聚焦于世界历史的多个方面。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博士研究生关靖华《伪满初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电业权益的争夺》通过梳理“满洲电业株式会社”成立始末,分析日本对中国东北电业资源的掠夺,并指出其侵略本质。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博士研究生刘伟铎《内藤湖南的中日文化论》通过探究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文化中心移动说”的内在逻辑,揭示其中日文化论的政治导向作用。其他同学的选题涉及到近代日本东北淡水渔业的调查、西印度群岛引进中国劳工问题、俄国乌拉尔地区华工政策等多个研究领域。与会交流的研究生论文涵盖中国古代、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的多个领域,在研究方法、观点和视角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分会场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理事长郑大华教授进行题为“从自在到自觉: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发展和形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吴玲教授主持,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百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讲座。讲座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历程,解读了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华民族”观念形成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1938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论新阶段》报告中多次使用“中华各族”一词,正式提出一系列体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和措施。1939年12月,毛泽东主席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论述了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构成以及基本使命,明确提出了中华民族的定义和内涵,成为迄今为止毛泽东主席对“中华民族”最全面和最权威的论述,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最高领导人对“中华民族”最全面和最权威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念最终形成和确立。讲座以“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为线索,展现出观察中国近代史的大视野;讲座视阈宏阔、高屋建瓴,凝聚了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诸多新思考、新观点;讲座鞭辟入里、发人深思,在加深历史学研究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的同时,更感受到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独特魅力。
本届年会不仅是黑龙江省历史学界的一场盛会,更是对黑龙江省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在闭幕式上,学会副会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淑娟教授充分肯定本届年会召开的积极意义。本届年会主题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政治站位高。参会论文选题新颖,史料来源广泛,表明黑龙江省正在形成一支研究能力强、发展潜力足的史学研究队伍,反映了黑龙江省历史研究的学术影响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参会学者不仅来自省内数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更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知名专家的积极参与,反映了黑龙江省史学会在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扩大。同时,本届学会为众多历史学青年学生搭建交流平台,省内大量青年学者、博士生、硕士生作为锐气十足的史学研究后备力量广泛参与历史学研究,且取得丰硕成果。李淑娟教授指出,学会的未来发展任重道远,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会将会创造出更多的省内学者交流学习机会,牢固树立为全省史学工作者服务的理念,开展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研究,以历史文化助推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本次年会的举办,充分彰显了黑龙江省历史学会的史学工作者们以史报国、学术戍边的人文情怀和价值取向。年会主题将学术研究与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将学术研究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黑龙江考察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体现出人文社会科学强大的政治功能与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 孙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