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6-20
[作者简介]迟鲁宁,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黑龙江省第十二届《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暨黑龙江省红楼梦学会年会于2024年6月7日在哈尔滨市齐鲁国际大酒店召开。会议由黑龙江省红楼梦学会和《学术交流》编辑部联合主办。来自全省各高校的学会理事和会员参加了会议。
上午九时,会议正式开始,开幕式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红楼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学术交流》杂志主编曹金钟编审主持,黑龙江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关四平教授致开幕辞,哈尔滨学院文法学院院长龚宏教授致贺辞。
开幕式后进行学术研讨。第一场研讨由曹金钟编审主持,由《北方论丛》副主编王洪军教授评议。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吕福田教授首先发言,他追忆了1986年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举办的“哈尔滨国际《红楼梦》研讨会”的盛况。该会议既有考据派、索引派的讨论,也有关于红楼梦主题以及曹学问题的探讨。该次盛会举全系、全校、全省之力,盛况空前,成为红学史上的创举。
继而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李亦辉教授发表以《薛宝钗平议》为题的论文,他以[枉凝眉]实际所咏对象及次序为切入点,认为[枉凝眉]中所咏对象既非林黛玉与贾宝玉,也非史湘云与妙玉,而是薛宝钗与林黛玉。在《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中,薛宝钗与林黛玉各美其美、各极其妙,曹雪芹等量齐观,并无主观的褒黛贬钗之意。从前八十回的典型细节与重要情节来看,曹雪芹对薛宝钗满含赞赏、同情与歉疚之情,她是同林黛玉一样值得肯定的正面形象。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刘建欣教授认为,改编自《红楼梦》的红楼戏,文体的差异使潇湘馆在转换的过程中也呈现出戏曲化的特点,直接的环境描写转变为人物上场的宾白交待,在构建潇湘馆时也着意选取了竹子、芭蕉、梨花等典型意象来营造潇湘馆清幽感伤的氛围,激发受众对于传统文化中诗画的关联,形成明传奇情境的快速营造及合理联想,从而达成潇湘馆在人物塑造、结构安排及主题表达方面的艺术建构。
哈尔滨学院文法学院中文系讲师陈曦博士的论文题目为《〈红楼梦〉尤三姐形象争论问题的再认识》。她主要辨析三个问题:脂评本中尤三姐的“淫行”仅是与贾珍的关系,不能与尤二姐混为一谈;尤三姐的择偶观有前后变化的轨迹,“闹宴”是其转折点,此后她转而追求爱情与婚姻一体的进步理念;在曹雪芹主观命意中,尤三姐的确“改过守分”了,她自刎并非为证明清白,而是其刚烈性格的自我选择,是其追求至情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
大庆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陈元慈认为,从内容角度出发,元宵佳节的场面描写以及过节期间发生的事件和人物语言,都预示着贾府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元宵节,元宵节的着重描写对于推动情节的发展、书中人物的最终走向以及人物的刻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于惠遥分析了在封建社会土地经济背景下两个阶层的代表人物贾母和刘姥姥的社会经济地位属性,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为女性参与社会劳动提供了机会与相应的权利,女性地位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第二场学术研讨由副会长李亦辉教授主持,副秘书长李永泉教授评议。
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马丽敏研究员认为,《红楼梦》具有鲜明的“诗性”特征,作品描写了众多意象,有一个完整丰富的意象群,如石意象、花意象,藉此来暗示人物的性格及命运。若从语言方式的文学性和抒情性,思维方式的直觉性和整体性,生存方式的诗性、诗意化与个性化三个层面观照文本,剖析其传统美学精神的内核及具象化展现,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李淑岩教授考察乾嘉时期仲振奎《红楼梦传奇》最早刻本的序跋题词,从作者身份层面看,上至封疆大吏,下至布衣诸生,皆与仲振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题词内容层面看,或为隐括《红楼梦传奇》戏剧文本之内容,或借此评说《红楼梦》宝黛爱情,或表达自身的情感寄托,从中可知题词创作之契机,洞悉乾嘉地域剧坛创作生态。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庆珍副教授认为,《金瓶梅》中的“胡僧药”与《红楼梦》中“冷香丸”在人物塑造中均有重要意义,这两种“物象”被打上了“人”的烙印,既是人物性格的隐喻象征,也是人物生存状态的影像。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迟鲁宁博士认为,《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超现实手法,这些超现实元素与现实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富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与艺术典型相结合,共同构建了作品的超验之美与神秘美感,作品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通过梦境等超现实手法丰富故事情节,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解读空间,也深化了主题。
黑龙江省委党校赵春辉教授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出发,结合总书记与《红楼梦》的诸多文化情缘,提出《红楼梦》的文化研究与“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联系,着眼于思考《红楼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的关联,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治国理政、道德建设可提供有益启示。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术理论研究部主任孙树勇博士提交论文《提升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力研究》,论文探讨了在“走出去”语境下,包括《红楼梦》在内的中国文学传播力的内蕴及现状,论析提升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力的阻碍因素,并提出提升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力的基本策略。
王洪军教授、李永泉教授分别对两场发言论文进行了细致中肯的评议,两位评议人对发言人在选题的新颖性、论证的细致性、分析的深刻性、思维的辩证性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王洪军教授指出在进行《红楼梦》研究时,不要囿于以往评价体系,要根据文本给予恰切的评价,应尽量避免浸入式的研究,弱化论文作者性别的思维及语言呈现,力求论证的冷静与客观。两位评议人的评价切中肯綮,深刻透辟。
会议于下午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会长关四平教授主持,副会长李亦辉教授致闭幕词。他指出,此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会议收到论文12篇,与会代表充分交流学术成果,讨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畅所欲言,学风严谨。会议研讨内容涉及《红楼梦》研究的诸多方面,内容丰富,视角多维。各位代表的发言探微阐幽,视野开阔,多有新见。李亦辉教授还回顾了我省红学研究的卓著成就,回顾了张锦池先生、刘敬圻先生等著名红学研究专家的学术成果和治学精神。展望未来,任务艰巨而光荣,任重而道远。希望与会同仁自觉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与重任,接续前辈学人的薪火与期望,借助学会平台展开有组织的科研活动,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为我省红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闭幕式上,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金钟教授将常务理事会关于增补副会长、理事和发展会员的建议提交大会审议,经全体与会者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关四平会长代表理事会提出关于下次会议的内容与地点的设想。会后,全体与会者合影留念,共进晚餐,继续畅说红楼。
[责任编辑 孙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