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化石能源产业的一部分,油田行业在生产、运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对实现碳中和目标造成较大压力。同时,油田行业还面临不断上升的能源成本、日益严格的环境监管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积极的节能减排措施来应对。因此,在提倡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节能减排管理,是身处油田行业的相关人士亟待思考的问题。
国内外油田节能减排管理现状 从国际上看,美国、加拿大等油气大国相继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推动油企的节能减排,并通过碳交易市场化等手段来激励减排行为。其次,许多跨国油企也制定了明确的碳减排目标,并将其纳入日常管理、考核的范畴。同时,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例如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也被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监测和排放控制等环节。在国内方面,部分大型国有油企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并实施精细化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而言,国内油田行业节能减排管理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且管理制度不健全、绩效考核不到位、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现阶段油田行业节能减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油田节能减排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制度保障。首先,部分油企未建立专门的节能减排管理部门,相关职责分散在生产、设备、安全等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其次,油企内部也缺乏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例如减排目标、责任分工、考核奖惩等均不明确等),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二是管理措施不够完善,难以有效推动全员参与。首先,部分油企的节能减排工作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技术改造层面,缺乏全面的管理措施。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对能耗指标和排放数据的监测和分析不到位,且在人员管理上,缺乏针对性的节能培训和行为引导;再比如,在激励机制上,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办法,从而难以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油企的节能减排绩效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难以客观反映实际成效。具体而言,现有的考核多集中在单一的能耗指标或排放指标上,缺乏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同时,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的薪酬分配挂钩程度不足,难以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健全油田节能减排管理体系 一是要建立专注于节能减排管理的组织机构。首先,油企应在公司层面设立专门的节能减排管理部门,明确其职责权限,统筹协调有关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同时,应在生产、设备、安全等相关部门内设置节能减排管理岗位,建立上下贯通的管理网络。以中石油为例,该公司在集团层面设立了节能减排管理委员会,下设节能减排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节能减排战略和政策。而在集团所属的分公司层面,也建立相应部门(例如新能源事业部、质量安全环保部等)来负责具体的节能减排工作。
二是要完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油企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包括明确的减排目标、详细的责任分工、规范的考核办法等。例如,制订年度节能减排计划,细化到各生产单元和岗位;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将节能减排绩效与员工薪酬晋升挂钩;定期组织节能减排培训,提升全员的节能意识和管理技能。以中海油为例,该公司制定了详细的节能减排管理办法,对节能减排责任、目标考核、技术应用等方面均作出明确规定。
优化节能减排管理措施 一是要推进技术创新与装备升级。技术创新是提高油田节能减排水平的关键,例如,中石油长庆油田采用“试气不点火”天然气回收工艺,减少了燃烧时对空气排放二氧化碳。再比如,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井下节流技术获得国家授权专利74件。最终,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该公司成功提高了油田生产的节能减排绩效。
二是要强化过程管控与资源利用。管控生产过程的能耗和排放是优化管理措施的重点,以中石油为例,首先,该公司制定了有关能源管控的一系列生产标准,并在油气田和炼化方面进行能源管控单元建设,开展评估诊断,从而持续提高能源管控水平;其次,该公司大力推动对资源的综合利用(例如回收、再利用产生的伴生气和采出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
三是要注重行为引导与文化建设。在技术升级和管控优化的同时,培育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企业文化也同样重要。以中石油为例,该公司广泛开展节能减排知识培训,以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同时,该公司注重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氛围,通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树立节能减排典型、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广大员工自动、自觉参与节能减排实践中,最终形成全员“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创新节能减排管理模式 一是要探索碳交易机制在油田行业的应用。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节能减排机制,目前已在电力、石化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这其中,部分观念较为领先的油企也开始积极探索将其引入自身的管理实践中。以中石油为例,该公司积极参与国内碳交易试点,并结合自身的产业特点建立起了油田碳资产管理体系。同时,通过合理配置排放指标、开展碳资产交易等方式,中石油还将新能源业务和页岩油生产融入碳交易机制中,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中石油不仅降低了节能减排成本,而且提高了管理的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将碳交易机制融入油田节能减排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控制碳排放,还能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
二是要推动与油企全产业链的协同减排。节能减排工作不能局限于油企内部,还需要拓展到其上下游产业链,从而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减排。以中海油为例,该公司积极推动与下游炼化企业的碳排放管控联动,并对产品碳足迹进行全流程监测和管理。同时,中海油还努力促进与油气装备制造商的技术合作,共同研发节能环保型装备,以提高生产设备的能效水平。这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行动,有助于整个产业体系的低碳转型。
三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成为油企节能减排管理的重要抓手。以中石化为例,该公司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对能耗、碳排放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精准分析。同时,中石化还开发了数字孪生等智能管控系统,在优化生产工艺参数的同时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技术监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