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成本费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要素成本法,另一种是摊销与折旧法。
首先,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成本控制可以通过要素成本法(按生产要素分项估算各项费用来实现成本控制)。其中,外购原材料和燃料动力费用包括轻柴油、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熟石灰、碳酸氢钠、螯合剂、水泥和布袋更换等费用。而其他处理费用则包括渗滤液处理、低浓度污水处理、除盐水处理等费用。因此,相关部门通过使用要素成本法,可以实现对这些费用进行详细估算和控制,从而有效地管理项目的整体成本。
其次,相关部门还需要借助BOT运营模式,将项目资产全部变成无形资产,并按照运营期限规定的时间来进行平均摊销计算。根据摊销原则,应将无形资产的成本在运营期内均匀分摊到每一年,以反映其使用价值的消耗。通过计算每年的摊销费用,相关部门可以合理管理和控制项目的资产成本,并在运营期内实现较为合理的资产摊销。
项目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首先,项目静态盈利能力分析可以通过相关公式来进行对于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从而保证计算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其次,在利润分配方面,相关部门需要按照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净利润的10%计取,剩余部分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股东分红、留作再投资或其他合理用途。
静态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在计算成本问题时,综合运用静态盈利能力指标能够更好地结合财务盈利能力并分析总投资收益率和资本金净利润率。总投资收益率是指在经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与总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而资本金净利润率则是用来衡量投入项目所使用的资本金的盈利能力,它展现了年平均净利润与资本金之间的比例。其中,总投资收益率反映了整体投资回报的效果,而资本金净利润率则更侧重于反映所投入的资本金相对于净利润的收益情况。相关部门通过分析总投资收益率和资本金净利润率,可以评估企业在经营期内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情况的优劣。
项目融资前分析 融资前分析是指相关部门需要在不考虑债务融资的条件下所进行的财务分析,它重点关注的是项目投资的盈利能力,该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项目的投资折现现金流量为基础进行评估。一般来说,在制定的融资方案基础上,相关部门需要进行息税后分析,从项目资本金出资人的角度评价项目。为此,相关部门需要做好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工作,从而评估项目资金的平衡能力,最终确保项目能够正常、持续地运营。
不确定性分析 对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来说,影响财务内部收益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建设投资、经营成本、上网销售电量、垃圾处理量和垃圾处理服务费价格等。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可以观察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建设投资对收益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垃圾处理量、经营成本、上网售电量,垃圾处理服务费价格对项目收益的影响最小。因此,为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财务效益,首先应控制建设成本,其次是增加垃圾处理量并控制经营成本。同时,相关部门还需确保焚烧设备的稳定运行以及垃圾的及时收集。
规模效益不明显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成本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受到规模效益的限制。通常来讲,规模效益是指项目规模逐渐扩大,但其单位产出成本却逐渐降低的现象。然而,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项目成本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焚烧设备和相关的污染控制设施,这些设备的成本并不会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而线性降低。这是因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需要进行严格的环境监管和废气处理,以确保该项目符合排放标准。这些要求对于焚烧设备和污染控制设施的配置和运行都有一定限制,无法完全依靠规模效益来实现成本的降低。尽管如此,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仍然可以通过优化运营管理、改进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来实现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例如,可提高垃圾分类和回收率,从而减少焚烧物料的处理量;再比如,可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能源回收系统等方式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还可通过优化运维管理的方式来降低人力、运营成本等。总体而言,尽管目前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规模效益可能不明显,但通过其他方式的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仍然可以实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财务可持续性。
成本控制工作实施不到位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实施不到位可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未能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缺乏对成本核算、分析的规范化建设。例如,在采购过程中,技术人员缺乏供应商选择和谈判的严谨性,从而导致高额的采购成本,最终影响成本费用的管理工作。再比如,部分地区对运营成本监控工作不甚重视,未能及时识别、处理成本超支的问题。第二,部分地区的成本管理人员对于维护计划和故障的处理不及时,从而导致意外费用和维修成本的增加。上述问题的出现都将直接导致成本控制工作实施不到位,从而在整体层面上影响现代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成本控制。
处理比例分配缺乏合理性 处理比例分配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地区的管理者对于垃圾处理比例的分配不合理,这可能导致各方面的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例如,相关部门存在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且部分企业也没有充分配置足够的专业人员和团队来进行成本控制工作,导致缺乏对成本关键点的监控和优化。第二,还有部分地区存在综合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没有对供应商、合作伙伴和物流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导致采购成本、运输费用等方面的控制不到位。第三,相关部门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也是影响整个成本控制工作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一旦尚未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将难以准确评估各项成本,且将缺乏针对性的成本分析,最终导致其无法识别成本控制的潜在问题。第三,部分企业管理者还忽视了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未能及时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导致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进而影响垃圾焚烧项目的经济效益。
在项目的设计环节,首先,相关部门需要做好项目的定位工作,且项目定位应与所在城市未来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水平密切相关。为此,相关部门需要考虑打造国家、省、市级示范项目的标准,以确定项目的总投资成本。这其中,“高定位”意味着更高的运营成本,因此需谨慎权衡。其次,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环境标准评价工作。在选择环境评价标准时,需适应最新环评相关政策的具体要求,且要考虑未来5—10年的排放标准,要避免过高的标准带来运行成本的上升,同时也要避免过低的标准导致后期环境治理成本的上升,从而影响项目的运营能力。再次,相关部门需要做好项目选址及总体布局工作。具体而言,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环评控制要求进行项目选址,充分考虑项目选址候选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并进行项目选址和总体规划。在开展选址工作时,需合理利用地形特点,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工程支出。同时,技术人员需要不断考虑、权衡邻避效应、运输距离、取水和接入系统投资成本,以及废弃物处理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确保项目的综合成本控制。此外,相关部门需要做好项目设计规模、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等工作;且在进行生活垃圾调研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分析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落实的可行性,以及对垃圾处理、焚烧造成的影响。随后,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热值化验结果,确定设计规模和技术参数。在主设备选型时,需充分考虑环评标准和技术参数,合理规划项目用地,并预留一定的产能储备。最后,相关部门需要选择成熟、高效的焚烧炉发电机组,并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使用,避免进口设备难以适应国内垃圾焚烧的具体情况和后期高昂的运行维护成本。
在项目的施工环节,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首先,相关部门需做好垃圾库房及预处理管理工作。具体而言,相关部门需要选择适当的垃圾堆放管理方法,及时完善制度建设与体系保障,更好地采取多元化的垃圾换层方式和堆垛方式,及时促进垃圾的发酵,不断改善垃圾的颗粒度,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问题。其次,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关注渗滤液处理成本工作。例如,可采用“预处理+生化+膜深度”的处理工艺,将产生的水资源作为电厂循环水综合利用,从而降低水资源成本。根据环评要求,部分可纳管进入市政管网,渗滤液处理成本取决于产水标准的高低。再次,需做好人工及劳务支出管理工作。一般来说,相关部门可根据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具体要求来分析操作人员所需要具备的高技能水平,因而造成人工支出数额较大。针对此情况,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核定机组人员的日工作量、合理定岗定编和引入“全能值班员”的管理理念,培养“一人多专”的工作人员,以减少人工支出。同时,还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并提高远程操作效率,从而降低因人为操作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部分业务外包”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关部门应将部分业务委托给专业的外包服务商,这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并规避潜在风险;这种做法在通常情况下还可以降低成本支出,这是因为外包服务商通常具备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管理能力。
在项目的竣工决算环节,首先,技术人员需要积极做好对项目进度的实时跟进与成本核对工作,不断确保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符,并进行成本核对,比较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差异,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超支或节约的问题,防止资金浪费。一般来说,技术人员需要定期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设备、服务等进行质量验收,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倘若项目在施工阶段发生了变更(例如设计变更、工程范围变更等),则需要严格按照变更管理程序对变更事项进行评估、审核和认可,以确保变更合理且有准确的成本计算依据。其次,技术人员还应该对项目竣工后的资产进行评估,并编制项目决算报告、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等财务报表提供给相关方进行审计和评估,以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作者单位:厦门市政环能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