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标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4-10-14 00:00:00张洁
中国商界 2024年9期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招投标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平,投标人之间存在恶意竞争等,这些问题不仅对招投标市场的公平性造成了影响,也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强招投标管理并制定更为严格的招投标标准和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工程项目开展招投标标准管理的重要性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规范的招投标流程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的承包商选择更加公正、合理,从而有效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同时,招投标过程中投标者之间的公平竞争能够促使承包商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周期,减少工程变更和维修成本,从而提高项目整体的经济效益。其次,规范的招投标流程还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并提高工程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同时,招投标标准管理还能够促进公平竞争、遏制腐败现象,提升社会公众对建筑市场的信任度,最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调查发现,招投标标准管理能够为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促使企业通过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来参与投标竞争,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其次,由于招投标标准管理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将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招投标标准管理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

有利于健全市场经济体系 首先,制定统一的招投标标准和流程可确保所有投标者都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这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保障市场的公平性。其次,规范的招投标流程可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标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招标单位资格审查不严格 一是资格审查标准不统一。在实际的资格审查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招标项目的资格审查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导致部分招标单位在资格审查过程中对投标企业的资质要求过于宽松,使得一些不符合投标条件的企业得以参与投标,影响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平性。二是资格审查流于形式。部分招标单位对资格审查环节不够重视,未能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资格审查,使得资格审查过程流于形式。这不仅损害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平性,也为不符合投标条件的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资格审查过程中存在人为干预的情况。在部分招投标过程中,由于利益驱动或其他原因,招标单位在资格审查环节存在人为干预现象。例如,相关人员为资质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大开绿灯”,严重影响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平性。四是资格审查后的动态监管不足。在资格审查通过后,部分招标单位未能对中标企业进行有效的动态监管,使得一些企业在中标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工程,这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投标方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首先,部分投标方可能会为了获得中标机会向招标单位行贿,以影响中标结果。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部分投标方通过夸大自己的业绩、能力和资质,误导招标单位从而获取中标机会,这种行为容易导致招标单位对投标方的认知产生偏差,影响中标后的工程质量和进度。此外,还有部分投标方之间相互勾结,通过协商价格、分配中标份额等方式限制竞争,损害其他投标方的合法权益,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

对招标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 招标工作监督的不足可能会导致招投标活动的违规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现象屡禁不止,并将给市场秩序和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具体而言,在缺乏足够的监督时,招标单位和投标方可能会趁机违规操作,例如通过串标围标、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方式来获取私利,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监督力度的不足还会使招标单位和投标方的行为难以及时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导致投标结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遭受质疑。

优化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标准管理的相关策略

优化评标方法 评标是决定中标方的重要环节,该环节的公正性、公平性、透明度对于招标活动的整体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评标前,应明确每项评标标准的具体内容和相应的权重比例,确保各项标准的重要性能够得到准确的体现,由此来避免主观性评标。同时,招标单位可以建立评标专家库,要确保评标专家的资质和经验符合要求,从而对投标文件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其次,相关单位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评标系统,实现评标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评标系统可以对评标过程进行记录和跟踪,这提高了评标流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加强招投标环境监督 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可以有效净化招标环境,从而提高招标活动的透明度和诚信度,为建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首先,有关单位在建立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时应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监督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制订监督检查计划,并针对不同阶段的招标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其次,有关部门应增加监督事项的投入,确保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持续性,培训监督人员并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加强对监督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此外,还可采用定期检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等多种监督方式全面查漏补缺,依托信息化技术建立监督系统,最终实现对招投标活动的全过程监督和实时跟踪。

构建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可以对企业参与招投标活动的行为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从而为招标单位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这有助于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并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在构建企业信用评估体系时,应对企业资质、业绩、信誉等多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并设定合理的权重,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和标准(例如采用量化评分制、专家评审制等)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单位:河南广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