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电力营销线损精益化管理促进电力供应企业可持续发展

2024-10-14 00:00:00张之昱
中国商界 2024年9期

开展电力营销线损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电力系统的效能与利润 随着电力市场化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公众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但由于基础设施、技术条件等限制因素,电力线损问题仍然存在且相当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电力线损率已从2012年的7.33%下降到2023年的4.54%,但仍有较大的降低空间。若能进一步降低线损率至3%,预计全国每年节约电力可达400亿千瓦时,将为企业节省数百亿元的运营成本。线损精益化管理有助于实现电力供给侧的优化,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通过有效调度电力资源实现负荷均衡。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供应公司可以实时监测发电、输电、负荷等信息,并采取有效策略实现负荷均衡,从而降低高压线路、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负荷,以减少故障率。其次,提高电能质量管理水平。通过对电压谐波、电压不平衡率、功率因数等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企业可实现电能质量的提升,避免电力设备的无谓损耗和维修成本的上升。

实现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能源供给压力较大,且严重依赖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03亿吨,占全球总量的28.8%,排放水平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一。因此,控制、降低能源消耗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而降低电力线损率并实现电力系统的精益化管理,将极大减少电力产生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工业污染,从而有力促进国家的能源转型和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其次,电力线损精益化管理涉及多种节能技术和创新理念,例如高效变压器、无功补偿措施、电缆及配电线路结构改进、智能监测与预防、智能电网技术等,以及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融入(如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上述举措均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并有助于促进电力产业低碳化、绿色化。

优化电力营销线损精益化管理的相关策略

提高电能表计量精度及管理水平要想提高电力营销线损管理的精确性,首先要确保电能表计量的准确性,从而降低计量误差。当前,电子式电能表采用高精度的A/D转换器、高性能的DSP处理器等核心器件,在计量精度上达到±0.5%。为此,需密切关注用户侧负荷特性,避免电能表受到高频、谐波等因素的干扰。其次,为降低电能表的使用寿命以及尽力避免因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应持续推进电能表计量的全程管理,定期开展电能表送检、核验、换表等工作。同时,还应加强对用电信息采集设备的监控和运维,将实时的负荷数据与表计精度相结合,从计量环节入手降低线损。

优化配网结构 减少线路损耗 在配电网络中,电线的电阻损耗占到总线损的近70%,因此其对减少总线损和提高配电网络的运行效率具有决定性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对配电网络结构进行全面优化。首先,要提升线路的载流能力。例如,可以采用具有较低电阻率的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缆,有效降低线材电阻,从而减少损耗。其次,应合理配置变压器容量,并依据负荷特性进行计算,使变压器的负荷率维持在0.7至1.0的范围之内,从而降低配电网络中的无功流动损失,提高系统效率。此外,针对负荷增长的趋势,需适时升级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从而降低线路电压损失率,确保线路电压损失在5%以内。

实施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 系统无功补偿与谐波处理对电力营销系统中的损失优化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采用集中与分散补偿相结合的策略,合理分配无功补偿设备(例如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晶闸管控制型补偿器(TCR),使得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可提高至0.95以上。对于谐波问题,则通过配置无功滤波器(例如A型、M型或无源滤波器)和谐波抑制器(例如主动阻尼器(ADH)、主动电源滤波器(APF)等设备,减少谐波成分,同时有效辨识与分析谐波谱,进而达到满足国家有关标准制定的谐波污染限值(例如电压谐波总畸变度<5%,电流谐波总畸变度<20%)。此外,还应实施综合电磁兼容策略,对高次谐波成分进行抑制,显著降低因高频谐波导致的添加设备损耗,并降低总体谐波的影响,提升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从而使得配电系统减少电能损失,降低额外负担,为电力供应企业节能降耗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进一步加强电力系统的管理创新,提升整体运营管理水平,降低系统损耗,最终促进国内电力市场的持续发展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进线损监测与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 首先,应用远程终端单元(RTU)、配电自动化系统(DAS)、智能电能表及多功能电测仪等尖端科技,确保线损率在不同时间、区域的实时监控与精确管理。其次,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并采用概率神经网络(PNN)等智能分析技巧,对线路损失进行诊断、预测和实时监测,将线损管理逐步引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再次,还可借助无人机巡查、红外成像侦测以及光谱分析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电力线路设备进行非侵入式检测,快速发现线路运维过程中的故障热点、缺陷导致的异常损耗,并借助立体GIS数据、运维检修记录以及实际用电需求信息,实现对输配电设备的健康风险评估,以便与日后研究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可通过对线路的定期检修、设备老化评估和状态监测,为电力系统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线路排障方法,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与安全运行。

加强用电管理及用户触角服务 首先,通过加强用电管理,对不同行业、企业的用电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用电特点与峰谷时段,制定精准、有效的电力营销策略,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应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合同能源管理(EMC)、绿色电力等先进业务,通过智能远程调度、自动化成套设备及能源优化算法等技术手段,有效提高用电设备的运转效率。其次,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电量监测、负荷管理、峰谷调节以及节能方案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且需充分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DSM)策略,从而降低用电单位的成本并提高用户满意度。再次,应借鉴先进行业和国际化管理经验,通过对电力市场的全方位分析来挖掘市场潜力并提高服务水平,且对于服务人员应进行系统化培训,令其在培训中能接收到最前沿的行业动态、知识,并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从而推动服务理念的进步。

作者单位:国网云梦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