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共情能力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情能力较强的青少年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信任。在与同龄人交往和形成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共情能够减轻青少年的孤独感与抑郁情绪,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共情能够帮助青少年应对学业压力,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共情研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和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在心理学领域,虽然学术界对共情的定义和分类尚未达成共识,但是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共情包含多种构成要素。在社会学领域,共情不仅被视作个体的行为表现,还被视作社会行为,它对于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互动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神经科学领域,共情涉及大脑多个区域的协同运作,包括执行控制网络、情感处理网络和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网络。这些神经网络的协同运作使得个体能够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因此,共情不仅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个体进行社会互动与合作的基础。
在前人的研究中,共情通常被分为认知共情与情感共情两个维度,其测量工具主要包括基本共情量表(BES)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等。近年来,共情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变为积极共情的独特作用,相关学者致力于开发出用于评估积极与消极共情的量表。有学者提出,以往的研究倾向于将共情视为个体层面的概念,而忽略了共情在集体和社会层面的作用。因此,从社会与文化视角出发,探讨并研究个体在集体情境中的共情水平至关重要。
一、青少年多维共情量表的理论基础
学者Sujong Jung编制的青少年多维共情量表(Multidimensional Empathy Scale for Adolescents,以下简称“MESA”)是一种可以同时测量多种共情维度的量表工具。该量表是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积极共情理论和文化维度理论等,按照认知、情感、积极、消极、多数和少数等六个维度进行编制的。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将共情视为包含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的二维结构。认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CE),又被称作心理理论,是指个体理解他人情绪和想法的能力;情感共情(Affective Empathy,AE),又被称作情绪感染或情绪共鸣,是指个体替代性地体验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研究表明,这两种共情成分加强了共情与心理社会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积极共情(Positive Empathy,PE)理论则指出,个体对他人表现出的不同情绪存在不同程度的共鸣,且积极共情与消极共情是两个相关但独立存在的维度。研究表明,积极共情与消极共情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它们预测了不同类型的社会行为。
文化维度理论将群体共情划分为对多数群体成员的共情和对少数群体成员的共情。例如,人们为了融入多数群体,避免潜在的冲突,往往会关注并顺应多数群体成员的立场。然而,由于少数群体的独特性,少数群体也能吸引一些人的关注和好奇,从而对这些人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文化取向(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个体在群体中会选择不同的群体共情对象。
二、研究工具
第一,MESA,包含认知共情(CE)、情绪共情(AE)、积极共情(PE)、消极共情(NE)、多数共情(MAE)、少数共情(MIE)六个维度,共24道题目。该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选项从1分(非常不同意)到5分(非常同意),无反向计分题,得分越高代表共情能力越强。
第二,积极消极共情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Empathy Scale,PANES),分为积极共情和消极共情两个维度,共14道题目。该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选项从1分(非常不符合)到5分(非常符合),无反向计分题,得分越高代表共情能力越强。
第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量表(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cale,INDCOL),包含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个分量表,共16道题目。该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1分(完全不符合)到5分(完全符合),分数越高代表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倾向程度越高。
第四,基本共情量表(Basic Empathy Scale,BES),包含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两个维度,共20道题目。该量表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1分(非常不符合)到5分(非常符合),得分越高代表共情能力越强。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笔者采用方便取样法,利用线上问卷形式向山东省两所中学的学生发放问卷2296份,剔除无效问卷139份,获得有效问卷2157份,回收率为93.95%。在有效问卷的填写者中,男性有1089人,女性有1068人,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15.54岁(标准差SD=1.03)。三周后,笔者重新收取了521份问卷。
在获得MESA原作者Sujong Jung的正式授权后,笔者开始了该量表的汉化翻译工作。首先,由原作者亲自完成中文版本的初译;然后,由笔者进行调整和修改;最后,由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进行审定。遵循以上翻译流程,MESA的汉化翻译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在得到中文版MESA后,笔者将2157名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样本1组的1076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4.35岁,标准差SD=0.52,女性有530人)作为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样本。样本2组的1081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4.79岁,标准差SD=0.79,女性有538人)作为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系数计算和效标关联程度分析的样本。此外,笔者将三周后重新收取问卷的被试设为样本3组,将这521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4.74岁,标准差SD=0.71,女性有233人)作为重测信度分析的样本。
四、研究结果
(一)项目分析
第一,笔者将总分位于前27%和后27%的受试者列为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所有测试项目在高分组与低分组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t值范围为13.915~22.282(P<0.001),这表明测试题目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
第二,笔者计算了MESA每道题目与24道题目总分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表1)表明,每道题目的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4,范围为0.50~0.67(P<0.001),这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鉴别力。
(二)效度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笔者依据项目分析对MESA
24道题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0.878)
和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表明MESA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分析理论和研究数据的特征,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因子的抽取,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了6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这表明该量表的六个维度较为清晰。
2.验证性因子分析。笔者利用Amos软件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各项模型拟合系数均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这表明模型拟合良好(表2)。
3.聚合效度。笔者计算了平均差异抽取量(AVE)和组合信度(CR)。计算结果显示,MESA的六个维度题目AVE在0.59~0.66之间;CR在0.82~0.91之间,这说明中文版MESA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
4.效标关联效度。笔者选取了积极消极共情量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量表、基本共情量表作为效标,对样本2组进行了效标关联效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MESA各维度均呈显著相关(表3)。
(三)信度分析
笔者对样本1组(n=1076)进行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并对样本3组(n=521)进行重测信度检验,结果显示,MESA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74~0.923之间,重测信度则在0.796~0.926之间。这些数据证明了量表具备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跨时间稳定性。
五、结论
第一,笔者对MESA进行汉化翻译与验证,旨在评估其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的适用性。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笔者证实了MESA由六个不同的维度构成。考虑到韩国与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笔者推测两者间文化差异不大,因此在分析得到明确的六个维度后,并未对量表题目进行额外调整。MESA的六个维度不仅涵盖了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共情问卷中共有的核心维度(认知、情感、积极),还涉及更复杂的共情组成。
第二,现有的共情测量工具未能全面考虑个体在群体情境中的共情倾向差异,即个体是倾向于共情多数群体成员,还是倾向于共情少数群体成员。研究发现,这种共情倾向差异受文化取向的影响。例如,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更关注个体目标而非群体目标,因此倾向于共情少数群体成员;而以他人为中心的个体更关注群体观点而非个体观点,因此倾向于共情多数群体成员。此外,家庭教育、个人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个体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鉴于这些差异,将多数共情(MAE)和少数共情(MIE)维度纳入MESA,有助于为共情研究和跨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第三,经过深入分析,笔者发现MESA在评估认知共情(CE)和情感共情(AE)方面与一些广泛使用的共情测量工具(如IRI、BES和QCAE等)存在相似之处。深入理解共情与青少年行为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而认知共情(CE)和情感共情(AE)为分析青少年身心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例如,缺乏共情能力的青少年可能表现出更冷漠的态度,他们无法理解他人的困难或情感状态,因此缺乏对他人的支持和关注。这种情况可能导致青少年之间出现隔阂和冲突。此外,缺乏共情能力的青少年可能难以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容易被排斥或孤立,产生更严重的学习压力和情感困扰。
第四,积极情绪(PE)与消极情绪(NE)的共情能力评估与积极消极共情量表(PANES)的双因子结构具有相似性。共情能力通常被理解为与他人消极情绪建立联系的能力。目前,对个体在面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时共情反应的研究尚不充分。现有研究指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往往会引发个体不同的共情反应。与他人的消极情绪建立联系,和与他人的积极情绪建立联系,通常受不同的神经活动模式、社交行为、社交动机和情感目标的影响。MESA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共情能力的评估证实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是两个独立概念的观点。
第五,存在的局限与未来改进。笔者仅运用MESA测量了班集体中的中学生群体,其适用性是否能扩展至所有青少年尚不明确。未来,笔者会采纳多元信息来源(如家长、教师和同伴等的意见),使用多种评估手段(如访谈、观察等)来全面评估青少年的共情能力,以提供更为全面和精确的青少年共情分析,进而更有效地支持教育工作和个体发展。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