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依托提高学生国际化能力的路径研究

2024-10-12 00:00:00沈丹
幸福家庭 2024年13期
关键词:全球化跨文化国际化

文章以贵州省首次获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为例,探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如何通过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证体系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国际化能力,以期为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一、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程度,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补充。中外合作办学既满足了我国学生对国外教育资源的需求,又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拉开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序幕,中外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可以在中国境内合作实施以中国公民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截至2021年底,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举办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2356个。其中,本科以上层次机构和项目1340个,专科层次机构和项目1016个;合作对象涉及39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所境外高校,900多所中方(内地)高校。

二、中外合作办学在双高院校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

(一)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对外开放的有力支撑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提出要大力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治理水平。这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对外开放的有力支撑。

(二)中外合作办学是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

2016年8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设亟须一批具备国际能力的人才,而中外合作办学是为内陆地区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教育模式。

(三)中外合作办学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题中之义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双高计划’遴选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面向独立设置的专科高职学校(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专科高职学校)”。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题中之义。

三、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工作复杂

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工作复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外教学差异(如教学标准、评分标准、教学过程安排和考核方式与内容等)对办学稳定性影响显著。第二,学科设置与整合过程复杂。在遵循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如何将中方和外方课程有效融合,同时在现有双语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合理满足课程教学需求成为一项挑战。第三,外籍教师的聘请与教学监管存在困难。外籍教师招聘难度大,缺乏成熟的选拔竞聘机制,且在语言和观念上存在障碍,同时难以对其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例如,外方课程的管理遵循外方学校的质量监管制度,外方课程的教学计划与教案、外方课程的挂科率等不受国内院校管理约束。如果外方学校未能将合作办学课程纳入其监管范围或管理不善,外方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将严重影响合作办学机构运营的稳定性。

(二)学生专业课学习困难

专业课的学习以基础课程为主,而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深度不足,使得学生无法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此外,许多专业模块由外籍教师使用英语集中讲授,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语言学习,以适应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这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阻碍了他们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三)生源与教学要求不匹配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普遍低于一般专业。虽然在高考英语科目方面可能设有一些基础门槛,但是与一般专业相比,生源质量仍然不够理想。部分学生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没有重视所学专业,并且外语基础薄弱,这影响了他们双证(中外双方颁发的证书)的获取。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外方颁发证书的语言要求通常较为严格,若他们无法达到外方设定的雅思、托福等英语能力测试的分数标准,就无法获得外方的毕业证书。

四、以机构为依托,提高学生国际化能力的对策

自2018年秋季首次招生以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挑战和困难。提高合作办学的质量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学生和整个学校教育系统的全面参与。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能力,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多学科、多模式、多样化的策略。因此,文章围绕知识与理解、技能与经历、态度与价值观等学生国际化能力的三个维度进行了对策分析,具体如下。

(一)知识与理解

知识与理解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世界知识,即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全球化理解,即理解全球化的内涵,并了解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世界知识”水平与“全球化理解”能力,学校可以利用外籍教师资源和国际学生资源创建外语角,为学生提供多语言交流的环境,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辩论、友好竞赛和公益活动等,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在这样的多语种环境中,学生能够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历史和地理等基础知识。此外,学校应有意识地增加关于全球化趋势及其影响的教育内容,通过举办讲座和组织相关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全球化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全球化的深层含义,从而加深他们对全球化的认识。

(二)技能与经历

技能与经历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使用工具的能力;第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提高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是重视教授国际化适应技巧和对国际化工具的运用能力。教师教授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的问题解决技巧和应对策略,可以帮助他们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和工作场所。

二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基于学科知识的多语言教学。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开设多种外语课程,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职场英语、工业英语和计算机英语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专业发展需求和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与理解,有效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是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联合培养过程中,应采取“去糟粕、留精华”的策略,将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中适应国内发展的部分,有机融入中方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例如,新西兰教学体系中的“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和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对“翻转课堂”的运用非常成熟,将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作业等形式合作完成任务,并进行小组口头展示。此外,在外方教学过程中,学生提交的作业都会得到反馈,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融入中方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实现中外“双轨道”提高学生的国际化专业能力,满足培养全球化竞争人才的需求。

四是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设置,在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四个“三分之一”规定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符合国内该专业和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除确保中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先进性并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外,学校还应对外方专业课程设置是否满足国内或省内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同时兼顾合作双方的课程,因此在专业课程上相较于普通院系可能会有所删减。对于减少的专业课程模块,学校需要与相关院系共同商讨,通过其他方式为学生提供补充,确保这不会成为合作办学专业相较于普通院系专业的劣势。

(三)态度和价值观

态度和价值观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国际化意识,即学生应具备一种开放的全球视野,愿意跨入多元文化之中,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并与之建立联系;第二,国际化态度,即学生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互动时,应持有开放的心态,尊重、理解和欣赏对方的文化与价值观;第三,价值观认同,即学生应坚信个人对国家的进步具有重要价值,并对本国的文化与价值观持有坚定的认同感。提高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国际化能力有以下途径。

一是建立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关系,开展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交流项目。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外的国际交流活动、学术会议和教育讲座等,可以使他们亲身体验异国文化和教育环境,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全球意识,帮助他们树立国际化的态度。

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志愿者项目,增强学生的全球化意识,培养他们的国际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目前,贵州已搭建了以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首的一批国际化交流舞台,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参与这些平台的志愿者工作,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培养文化自信并丰富自己的履历。

三是建立价值观的认同。学校可以通过在中外合作办学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来实现价值观认同的建立。

结语

教育国际化旨在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创新人才,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就需要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增强他们的跨文化及多元文化意识。此外,高职院校应把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循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全球化跨文化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新旧全球化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