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24-10-12 00:00:00刘馨
幸福家庭 2024年13期
关键词:动画片狐狸小朋友

当下,随着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众多教学理念和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理论支持,促使小学语文教师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课堂实际情况与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从而达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寓言故事的趣味性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这个寓言故事为例,探讨了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教学准备

笔者提前准备了《狐假虎威》这篇课文要讲解的知识,并准备了相关的教学辅助工具,包括《小狐狸说大话》《我是一只小狐狸》等儿歌音频,《星星狐》动画节选片段,狐狸、老虎的卡通胸针和一些其他小动物(小猪、小兔等)的胸针等。

二、教学目标

《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聪明、狡诈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百兽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跌宕起伏。在讲解这篇课文时,笔者结合教材内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等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认识假、威等生字,学会写食、物等生字;二是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三是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能够对故事中诸如狐狸、老虎等角色形成个人的理解;四是让学生通过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切实体会角色形象,理解“狐假虎威”的内在含义,并明白做人要诚实、不可仗势欺人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确定目标后,教师必须重视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方向明确、内容具体的学习任务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狐假虎威》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其中狐狸作为常见的动物形象,在众多儿歌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因此,在教学的导入阶段,为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狐狸”这一形象,笔者采用了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具体而言,笔者先询问学生:“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大家知不知道‘狐狸’这个小动物呢?”学生纷纷表示自己很喜欢小动物,并且说出了狐狸的各种特点,如圆溜溜的眼睛、毛茸茸的尾巴等。有的学生说自己喜欢狐狸,因为它机灵又可爱;有的学生说狐狸很狡猾,是个坏家伙。

在学生讨论一段时间后,笔者拍拍手示意大家安静,并对他们说:“看来小朋友们都对狐狸很感兴趣,接下来我为大家播放《小狐狸说大话》《我是一只小狐狸》这两首儿歌,我们一起听一下,大家可以跟着音乐尝试唱一唱。”随后,笔者播放了这两首儿歌的音频和动画视频。在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画面的共同烘托下,学生跟随音频唱了起来:“小狐狸我从不说大话,天下属我最胆大。老虎屁股我敢摸……”在歌曲播放结束后,笔者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唱得真棒,看来大家都已经跟着老师进入课堂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关狐狸的趣味故事——《狐假虎威》,大家想知道它讲了什么吗?”学生:“想!”通过悠扬的旋律,学生初步了解了狐狸这一形象的特点,产生了对这一动物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基于此,笔者适时引入了《狐假虎威》这一寓言故事,为后续学生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进行示范朗读,帮助学生掌握生字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一篇未曾接触过的故事文本中往往有很多生词。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他们独立阅读时的学习过程会较为艰难。鉴于此,笔者先进行了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参照笔者的朗读,将文本中难以记忆和书写的字词用红色签字笔标记出来,以便后续重点学习和记忆。笔者先对学生说:“《狐假虎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下面我为大家朗读一遍课文,小朋友们要用红色签字笔标记出不认识的字词哦。”伴随着笔者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标记出了假、威、嗓、派等生字。在示范朗读结束后,笔者询问学生,统计他们不会的字词,并进行了详细的字词识记教学,具体如下。

笔者:“‘假’有三声和四声两个读音。在《狐假虎威》中,这个字与‘造假’的‘假’同音,那这个字在故事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查查字典。”

学生1:“是假装的意思吗?”

学生2:“我知道了,它是‘利用’的意思。”

笔者:“这位小朋友真厉害,‘假’在这里指‘利用、借用’。‘狐假虎威’的意思是狐狸借用老虎的气势吓跑了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我们再来看下一个字……”

在初步识记完字词后,笔者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在学生阅读完故事后,笔者对他们说:“大家读完这个故事后想必都明白了大概内容,有没有哪个小朋友愿意为大家复述一下呢?”学生纷纷举起手,笔者随机选了一名学生复述故事。最终,学生对《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故事的语言文字和情节内容都有了初步的理解与认识。

(三)组织辩论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逐步提高思辨与表达的能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与探究能力,他们能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勇于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多种实践方式,积极寻找答案并解决问题。

“狐狸”这一动物形象频繁出现在众多儿童文学及动画作品中,通常在多数作品里扮演反派角色,具有狡猾、阴险、多变的性格特点。然而,也有部分作品赋予了狐狸正面形象,讲述了温馨而美好的故事。基于此,在教授《狐假虎威》这一则寓言故事时,笔者融入了其他与狐狸相关的作品,如《星星狐》动画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狐狸的形象。笔者对学生说:“《星星狐》是一部动画片,这里面的主角也是一只小狐狸,大家有没有看过这部动画片?”学生纷纷摇头。笔者继续说:“小朋友们都没有看过这部动画片,那接下来,老师为大家播放《星星狐》这部动画片的片段,让我们一起看看‘星星狐’利用神奇魔法,和朋友们一起帮助别人的故事。”之后,笔者播放了动画片段。在观看动画片段后,笔者让学生将“星星狐”与《狐假虎威》里的狐狸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具体如下。

笔者:“看完这个片段后,大家觉得‘星星狐’是一只怎样的小狐狸呢?”

学生1:“它很可爱,很聪明,会使用魔法。”

学生2:“它是一只十分善良的小狐狸。”

笔者:“小朋友们说得不错,那《狐假虎威》故事里的‘狐狸’与‘星星狐’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1:“它很狡猾,也很聪明。”

学生2:“它是个坏狐狸,我并不觉得它有多聪明。”

笔者:“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意见,那大家就以这个问题开展一场辩论赛,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思考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笔者借助上述问题引导学生重新阅读文本,自行寻找答案,并以此为基础开展辩论赛。在深入阅读后,学生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眼珠子骨碌碌一转”“神气活现”等,找出了狐狸狡猾的证据。接着,学生就“狐狸是否聪明”进行了辩论,并以严密的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笔者及时地提供了指导。最终,学生通过辩论赛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领悟到一个道理:“狐狸”虽然狡猾且聪明,但利用他人之便进行欺骗是不正当的行为。

(四)组织创编和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写作训练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文后组织学生开展创编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以《狐假虎威》这一则寓言故事为例。在故事的结尾,老虎目睹了森林中的各种小动物似乎真的被狐狸吓退,从而对狐狸的谎言深信不疑。笔者在详细解读这个故事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激发了他们对故事后续情节的想象,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意性的续写,具体对话如下。

笔者:“如果老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它会怎样对待狐狸呢?”

学生:“它会吃掉狐狸。”

笔者:“为了不被吃掉,狐狸会不会再找到理由哄骗老虎,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写出后续的故事吧。”

在学生完成续写练习后,笔者进一步将戏剧表演与生动的音乐及画面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栩栩如生的情境中开展角色扮演,深入挖掘作品的内在价值,深刻理解角色和情节。在这一环节,笔者先对学生说:“《狐假虎威》作为一篇趣味寓言故事,本身剧情就是生动活泼的,里面有许多描写动作的词语形象展现出了‘狐狸’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大家能不能大声读出这些词语呢?”学生齐声说道:“神气活现、大摇大摆。”并用动作诠释这些词语的含义。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得以深入理解这些词语的内涵。随后,笔者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表演不同的角色,并布置相应的表演任务,播放合适的音乐和图片,引导他们演绎《狐假虎威》这一故事。在表演活动中,学生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深刻体验了语言文字的奥妙,从而丰富了学习体验,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总结

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全面性、自由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在教授《狐假虎威》这一课时,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了旨在培养学生语言学习、阅读交流、表达思辨等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讨论、分析和探究文本内容,丰富了他们的阅读体验,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了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未来,笔者将持续探究与实践,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榆林市第十三小学)

猜你喜欢
动画片狐狸小朋友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学生天地(2020年11期)2020-08-25 09:15:50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推荐一部动画片
小朋友们都哭了
狐狸和猫
狐狸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孩子(2016年7期)2016-07-11 19:26:40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