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4-10-11 00:00张丽敏
兰台内外 2024年28期

摘 要: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决策的重要措施。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关键公共卫生机构来说,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流行规律,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助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文章旨在探讨大数据环境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必要性以及策略,并展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大数据;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未来,依托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档案信息化建设将会更加高效、便捷和可靠,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支撑。作为核心公共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作为疾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技术应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公益性组织,涉及的职责广,业务内容种类繁多。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容易出现漏洞,而信息化管理则可以极大地减少烦琐的手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发生资料遗漏等情况。

其次,信息技术应用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效、便捷的数据管理软件纷纷涌现,信息的传输、存储以及处理变得更加安全、可靠和精确,对于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非常有利,可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可追溯性和保密性。

再次,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现在的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智能化,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分析档案数据,发现隐藏的关联规律,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控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促进疾控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负责疫情防控、预防接种、疾病监测等重要工作的机构,需要有高度的精细化管理才能确保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置。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档案管理与其他工作相结合,通过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实现疾控工作的整体精细化管理,为疫情防控、传染病防治等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而言,加强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度,还可以更好地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的工作水平。未来,应该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疾控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提供更为强有力的支持。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成因分析

1.资金投入不足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止涉及初期的系统设计与搭建,还需要长期的运营与维护,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软硬件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随之加快,为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功能的持续优化,须定期升级和维护,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数据安全防护、人员培训及新技术的应用探索等方面也都是不可忽视的成本,若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面对上述需求时将力不从心,难以实现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136fb9e1d63b59fd2deb7800ff7684b0c0572d189eb049f72cc4466f8185ed22覆盖。此外,由于资金不足,许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只能维持基础的信息化设备设施,难以引入先进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致使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影响其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应有效能的发挥。

2.管理体制封闭

传统的管理体系,以层级分明、职责单一为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组织的稳定性和秩序,但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处于该模式下的疾控部门,难以迅速响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不能有效整合和利用大数据资源,在决策效率和信息处理能力上受到制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部门之间职责界定不够明确,容易造成责任推诿和工作重叠的现象,加之管理体制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阻碍了疾控中心向智慧化、高效化转型的步伐。

3.信息化观念滞后

在长期的行政管理模式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其根源在于传统的管理思维侧重于实体资源的调配与组织架构的稳定性,对于信息技术的潜在价值及其对公共卫生体系效能的提升作用认识不足。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医疗管理和疾病防控的关键驱动力,要求机构内部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共识,即认识到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升级,还是思维模式和工作流程的根本变革。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知识更新、技术更新和管理方法更新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主要体现在对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趋势的跟进不够及时及对创新管理理念的接纳速度缓慢。例如,虽然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领域的技术日新月异,但将其有效整合到现有工作流程中的案例仍然有限。同时,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和专业人才也是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一大瓶颈。一方面,专业IT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未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尚不健全,导致在实际操作层面信息技术与公共卫生专业知识的融合度不高,影响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

三、大数据环境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将传统纸质档案转换为数字化档案,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施管理和保护。但是,单纯的数字化并不能完全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还需要丰富建设内容体系,涵盖传统载体的数字化建设与增量电子文件的管理等内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网络平台、数据存储系统、软硬件设备设施等方面。要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平台,可以采用云计算、存储虚拟化等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还要规范硬件设备设施的选用标准和采购流程,并定期维护与升级,确保数据的正常接收和传输。

首先,传统载体的数字化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扫描文书档案、照相图纸档案、录制音像资料等操作。此过程需要精准、高效的数字化装置和技术支持,以确保数字化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同时,数字化建设还需要考虑档案的分类、归档、检索等问题,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因此,在数字化建设中需要注重实际需求,结合档案馆的具体情况科学规划,有针对性地实行数字化处理;其次,增量电子文件的管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档案馆采取电子方式收集、产生的档案文件也越来越多。这些文件需要有效管理,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为了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需要建立完善的增量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具有文件存储、传输、备份和恢复等功能,以满足档案管理的要求;最后,档案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做保障,包括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数字化装置、档案信息化管理硬件设备设施等方面。这些设备设施应具有高性能、高效率、高质量等特点,以便于数字化处理、管理和保护。同时,支持设备设施的软件和系统也应该具有实用性、易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特点。

2.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首先,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时,应该依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际情况与档案资源特征合理规划。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资源数量、种类、质量和保密级别等因素全面考虑。在制定管理标准与规范时,应将其与现有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起来,确保档案管理制度符合国家政策法规、行业惯例等相关规定。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断修订,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其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建立智能化的档案信息化系统,实现档案的快速归档、检索、传输和共享等功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档案信息化平台,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档案共享和协同管理;最后,为了实现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将档案分类整理与安全存储,并确保档案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密性。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与保养,确保其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通过这些措施的贯彻执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实现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制度的作用,促使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需要不断思考和更新。只有依据疾控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与档案资源特征,合理制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让档案管理更具有实用性和现代性,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安全管理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档案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为了保障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加强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管理、计算机系统管理以及采用数据签名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和防火墙等技术已逐渐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首先,加强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管理可以有效防止信息被泄露和非法访问。为此,应该确保网络与使用过程的信息安全,加强计算机系统管理,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版本,以有效降低恶意软件攻击或入侵的风险,并提高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其次,在电子档案信息技术管理中,可采取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据签名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和防火墙等技术,可以从多方面保障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与完整性。其中,数据签名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签名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加密技术则通过加密数据,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或窃取。身份认证技术则通过办公室网络安全策略来确认用户身份,防止不法分子冒充他人实施非法操作,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过滤恶意入侵行为,提升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最后,在磁性载体的管理中,定期抽样、机读检验和及时处理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并减少数据被泄露的风险。此外,修理电脑时需要做好计算机修理情况登记与数据内容清空处理,以防止数据被泄露或者意外丢失,并做到数据复制与异地保存。总之,要保障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需要采取全方位措施,包括加强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管理、计算机系统管理以及采用数据签名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和防火墙等技术。同时,在磁性载体的管理中也应该定期抽样、机读检验和及时处理问题,从而达到维护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目的。

4.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工作,涉及政府机构、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历史记录、行为和成果等诸多方面,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历史文化传承的必要环节。因此,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夯实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基础成为当前非常迫切的任务。首先,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规范化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在培训中,需要注重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历史文化素养和IT技能,以便更好地处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此外,应该层层选拔和激励档案管理人员,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展示才华,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建立竞争上岗与职务绩效挂钩机制也是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措施。这种机制可以激励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对责任意识不强、应付了事的工作人员施行降级或调岗等处理,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队伍的工作行为。此外,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也是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实行人才引进,如开展全球范围的招聘,挖掘国内外的优秀人才资源,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档案管理队伍中来。同时,在引进人才时,还需要考虑融合特色、培育创新等相关因素,使其真正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推动力;最后,加强制度管理也非常关键。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并将其纳入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整体规划中来,从而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进。此外,还要注重监督和考核,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确保整个档案管理队伍能够高效运转。

四、结束语

总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化、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管理以及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赵 程.新时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兰台内外,2022(28):22-24.

[2]时圣彦.大数据时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2,27(13):56-58.

[3]卢绪菲.浅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与利用[J].黑龙江档案,2022(03):320-322.

[4]曹思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价值[J].办公自动化,2022,27(05):49-51.

[5]张科翼.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转型[J].兰台内外,2021(25):28-30.

[6]关莹莹.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1(03):91-92.

[7]云丽娟.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转型[J].办公室业务,2021(01):81-82.

作者单位: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简介:张丽敏(1982—),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本科,馆员,从事疾控机构档案管理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