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意外带火一个词语——法式“松弛感”。
有人说,法国人“松弛感”的重要原因是启蒙思想后兴起的个人主义,即个体不必与他人相同,也不需要集体主义来提供安全感。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经不起推敲。毕竟,整个欧洲都盛行个人主义,这是资本家塑造自由文化瓦解集体的需要。
当然,法式浪漫,英式绅士,西班牙热烈奔放,社会的松弛感确实是存在的。作为整体的社会风气,其背后一定有深层次因素。为什么都是老欧洲帝国会给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留下所谓的“松弛感”印象呢?
其实,松弛感表象之下是帝国衰落的后遗症。
以英国绅士文化为例,很多人以为风度翩翩代表彬彬有礼。然而,在有些历史学者眼里,这恰恰是英国衰落的重要因素。
美国历史学者马丁·威纳在其专著《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1850—1980》中指出,英国实业家在19世纪创造了世界第一流的物质文明,但工业资产阶级价值观没能占据支配地位,反而屈从于绅士文化。工商业者在社会上不受尊重,为了追求上流社会的时髦风尚,花大量金钱到乡下买地建别墅。这种风气产生双重后果,一方面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进取精神衰退,另一方面金融资本宁愿输出国外也不流向本国工业。在新技术革命浪潮到来时,英国工业投资不足,技术更新迟缓,埋下衰落种子。
无论来自托利党、自由党还是工党,许多政治家都喜欢把自己打扮成绅士。最糟糕的是,绅士观念以十指不沾泥为荣。
威纳介绍了一个例子,1955年美国驻伦敦大使馆经济事务官员深感吃惊,因为在英国工业资本家当中,“一些工业家几乎是为他们自己的职业感到羞愧,把他们的工作看成是抑制迫不得已的邪恶”。在整个六七十年代,从事生产工作被人看不起,“生产本身更是英国工业中的灰姑娘”。
一位叫唐纳德·霍恩的人激动地表示:“不费力的悠闲自在,变成了不做任何努力去做好任何事情的悠闲自在。绅士般的直觉智慧,变成了缺乏决断的无能。做事体面意味着没有尖锐的意见冲突,没有不一致的新信念,因为这些可能打扰某人。”
英国史权威学者钱乘旦先生也曾谈到这个问题:当整个英国社会以绅士风度为荣时,人们尤其精英阶层就普遍不愿意从事脏苦累的制造业工作,这就加速了英国工业衰落。
帝国衰落,想忙也忙不起来。就业或失业数据表明,老欧洲比较闲的人确实多,尤其是无所事事只好发呆的年轻人。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盟青年失业率平均水平为15%,西班牙以30%高居榜首,意大利为23%,法国18.3%,德国5.8%。
西班牙目前失业人口高达400万,也就是说,全国劳动力人口中超过10%没有工作。在贵州的一个国际性展览上,有多个国家的表演团队展示文化或产品,笔者发现西班牙的姑娘们最努力,她们仿佛不知疲倦地一直在跳弗拉门戈舞。是啊,对西班牙年轻人来说,有一份工作而且是到国外工作,多么幸福。
一旦国家经济实力下降,失业增加,大街上的闲人就不少,必然给人造成放松悠闲的错觉。2006年,在商业力量推动下有一本畅销书向中国中产阶层卖力兜售英国绅士生活方式,据说也鼓吹“绅士是不工作而且是不应该工作的上流人士”。要真是这样,就堕入魔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