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相比特朗普遭遇的“擦耳”枪击发生于他在电视辩论中击败拜登半个月后,9月15日的未遂刺杀来得迅疾,距离他与卡玛拉·哈里斯的辩论仅有5天。
上次宾州20岁刺客(被当场击毙)的动机至今未公布,这次佛罗里达州58岁刺客(驾车逃逸时被捕)的动机不难猜——他曾为乌克兰招募外国战士,是狂热的乌克兰战争支持者,可能担心特朗普当选会让乌克兰割地求和。
这从客观上反映出,美国大选格外胶着。虽然卡玛拉·哈里斯“赢”了电视辩论,并于第二天上午在纽约“9·11”纪念场合,以胜利者姿态接受特朗普的主动握手,但是,战场州的选情依然不明朗。尤其在宾州、佐治亚和北卡这三大关键州,哈里斯表面上与特朗普势均力敌,但剔除民调的偏向性,她远未锁定胜局。
对于全国选民来说,哈里斯的政策主张仍不够清晰,由辩论开启的其“第二个蜜月期”可能相当短暂。对于战场州的中间选民来说,特朗普遭遇二次暗杀事件,可能改变他们看待乌克兰战争的视角。
由迪士尼集团旗下的ABC电视台操办辩论,哈里斯本就拥有(加上两个主持人)“三打一”的主场优势,何况她在匹兹堡酒店里做了精心彩排,有着以人身攻击激怒特朗普从而使其发挥失常的策略。
而特朗普一方自恃有过多次辩论实战经验,在辩论技巧上重视不够,又或许由于“竞选经费(广告攻势)有限,不得不疲于跑竞选”,他在9月10日辩论之夜一开始,就显得睡眼惺忪。而十多天前曾带着黑眼圈接受CNN专访的哈里斯,此刻却容光焕发,胸有成竹地进入现场,主动上前与特朗普握手“示强”。
特朗普前半程的辩论表现还可以,只是主持人不断“纠正”他,而放过哈里斯的一系列谎言(关于夏洛茨维尔游行、汽车业“大屠杀”、“2025项目”,以及所谓特朗普“第一天就当独裁者”、支持联邦禁止堕胎、反对“试管婴儿”等等),让这场辩论看上去对特朗普很不利。
真正给共和党阵营敲响警钟的是,哈里斯树立了能言善辩的“文化政治偶像”形象。在辩论后半程,她在乌克兰问题上得分,在阿富汗问题上发起反击,甚至向“必争之地”宾州的80万波兰裔喊了话;特朗普疲于防守,老调重弹,没用好诸如普京背书哈里斯、亨特·拜登急于认罪等牌。种族问题上,哈里斯又出厉害的长复句——她当年让拜登难堪,就是靠这个。关于奥巴马医改的提问,让特朗普缓过来了,重新抓住势头,但哈里斯很快拿麦凯恩举例,又遏住了特朗普。
整场辩论中,得益于幕后班子的指点,哈里斯贡献了不少金句,如特朗普“是被8100万选民解雇的”,很多军方领导人“说你是个耻辱”,如果当初特朗普留任“普京现在就该在基辅了”,普京“会把你当午餐吃掉”。针对特朗普说当局默许“数以百万计的罪犯、恐怖分子、毒贩拥入美国”,哈里斯嘲讽说,这番话是来自一个受起诉者之口。
哈里斯当然没到“吊打”特朗普的程度。6月拜登辩得语无伦次、思维短路,CNN快速民调还称33%的观众认为拜登胜出,难道今次应对流利的特朗普,只配比拜登多4个百分点?这种民调只是忠实反映了CNN的左媒本色。实际上,哈里斯在台上晃来晃去,做作的姿态和浮夸的假笑,都是减分项。
特朗普这次没发挥好,不妨碍他在MAGA选民中的“懂王”地位。事后他搬出一堆理由,回避再与哈里斯上电视辩论,也有及时止损的意味。
再者,这场辩论主要是考验哈里斯的反应能力,只在较小程度上测试特朗普年岁日高后的表现。特朗普这次没发挥好,不妨碍他在MAGA选民中的“懂王”地位。事后他搬出一堆理由(如输家才会第一时间“想要重赛”、哈里斯不愿到右翼的福克斯新闻台来辩论),回避再与哈里斯上电视辩论,也有及时止损的意味。
接下来10月1日的副总统级辩论中,蒂姆·沃尔兹能否“再下一城”挫败特朗普副手J.D. 万斯,还很难说。只要不是6月特朗普“淘汰”拜登那种程度的辩论结果,“电子榨菜”式的相互攻讦就难以取代双方的“政策牛肉”和在战场州扎实的“选民登记”。
哈里斯在费城辩论中巧占上风后,美国金融市场作出即时反应:太阳能板块股价暴涨,比特币价格下跌,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的股价大跳水。而超级歌星泰勒·斯威夫特(霉霉)的倾情背书,数千万美元捐款的瞬间涌入,都助长了哈里斯的竞选声势。与此同时,马斯克针对霉霉的“油腻”评论,连同特朗普“憎恨”霉霉的表态,都疏远了部分女性选民。
只不过,哈里斯仅是“轻撼”选战格局,还谈不上胜券在握。
8年前,在首轮总统级辩论当晚,有网友评论道:“希拉里确实更像个总统,(赢得辩论)悬念不大。特朗普今天一开始气势如虹,如脱缰的野马,后面就乱了。希拉里说话很慢,走路也很慢。两个人花了70分钟,互相揭对方的短处……”
在相隔整整8年的两场辩论中,特朗普的表现有点类似,都处于“竞选集会”模式,发言质量“高开低走”;区别是在麦克风静音规则下,特朗普今年变“安分”了,甚至有点内敛,可能是听从顾问意见,试图争取中间选民的好感。
2016年9月,CNN称62%的观众认为希拉里胜出;如今,CNN称63%的观众认为哈里斯胜出。相似的舆论氛围下,大选结果会否截然不同?要知道,当年希拉里以选举人票的巨大差距输给特朗普,而今,哈里斯在RCP各家民调平均值中相比特朗普的战场州领先优势,要比8年前同期的希拉里少2个百分点左右。
根据前两届大选的得票率和民调均值对比,哈里斯目前的选情仍不够好。就算大选日前夕,她的民调均值领先特朗普3.5个百分点,民主党也很难说将旗开得胜。因为2020年大选前夕,拜登的民调均值领先了特朗普8.4%,但在实际选票上只赢了4.5%。也就是说,民调均值与实际得票率的偏差可能多达4个百分点左右。
当然也有反向高估的情形。2022年中期选举前,民调普遍高估了共和党阵营的支持率优势,结果“红潮”并未来临,共和党仅以微弱优势翻转国会众议院。选举专家们不确定的是,这种民调偏移现象是否只在特朗普本人竞选总统时表现强劲,还是说,某些民调机构由于反特朗普特征明显,而在取样及问答环节发生了系统性偏差。
还有个常见的解释是,特朗普的主要支持群体白人投票率高,而民主党的重要支持群体少数族裔投票率低(除非是在疫情期间广泛采用邮寄投票的情况下才能避免),但少数族裔的人口比例一直在上升,容易造成民主党的基本盘和民调支持率被高估的情况。只是,这种偏差效应可能有限,因为到了竞选后期,那些针对有确定投票意向的选民所做的民调,会提前规避掉这种偏差。
有论者指出,特朗普低于预期的辩论表现和哈里斯高于预期的表现,只会短期影响1个百分点以内的民调值;而共和党阵营对于辩论“不公平”甚至“被操纵”的指责,和特朗普为求胜而犯规抛出的“海地移民吃狗”(在美国,部分宠物被视若家人,杀宠物是大忌)指控,潜在的催票效应可能是大媒体所低估或忽视的。
不过,无论是否串通ABC电视台,哈里斯通过辩论都已证明了“她已经准备好并有能力治理”。民调或许低估了特朗普,但后者又严重低估了哈里斯。
民调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如何“逆境突围”。这种“逆境”,是相对于民调机构和大媒体营造的氛围而言的,实际上双方目前仍是“平局”。
8年前和4年前,特朗普凭一腔孤勇对抗整个民主党的竞选机器。如今他的战略态势要好得多——党内初选对手妮基·黑利、拉马斯瓦米、德桑蒂斯都为他背书,还有前民主党人马斯克、小罗伯特·肯尼迪、图尔西·加巴德鼎力相助。尽管背着几桩未了结的官司,但最高法院给了他与公务相关的刑事豁免权,包括已经两次推迟判决的封口费衍生官司,都不会在大选前对他造成实质伤害。
在前总统遭遇二次暗杀未遂后,剩余一个多月里,也许经济形势的变化会成为下一只即将落地的靴子。
但也正如一些大媒体所说,共和党的建制派残余势力还在“抵抗”他。特朗普之前的三届共和党总统被提名人(小布什、麦凯恩、罗姆尼)的一些昔日部下,以前副总统切尼为代表,甚至在为哈里斯的竞选摇旗呐喊。这部分人不可能回心转意,所以,特朗普要扩大支持群体,只能瞄向传统上第三方政党的支持者,或是一些不太关心政治的小众兴趣群体。
在少数族裔中,拉美裔倾向于民主党的程度不如非洲裔,特朗普也注意多争取拉美裔选票。他在最新辩论中之所以拿海地移民疑似吃猫狗说事,而不再反复提来自墨西哥、中美洲等地的拉美裔非法移民,可能就因为海地移民基本都是黑人。至于他在辩论后坚持瞄准移民犯罪,扬言当选后“将在俄亥俄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市实施大规模驱逐”,也是因为他在该州的民意优势明显,不担心“得罪”该市收留的1.5万海地移民(多数是持“临时保护身份”的合法移民)。
另一方面,对比哈里斯阵营丰沛的竞选资金池,特朗普的资金只能说勉强够用。他的两大金主,一是极右的IT富豪蒂莫西·梅隆,二是极端亲以色列的赌王遗孀米丽娅姆·阿德尔森,特朗普不愿完全受制于他们。他把竞选开支的重点放在“选举人票最多的战场州”宾州,而不像对方一样四面开花。
一直以来,特朗普善于“卖破绽”吸引大媒体攻击,从而获得免费的议题曝光机会。比如8月末,大媒体揪住特朗普在阿富汗撤军3周年之际造访阿灵顿国家公墓“涉嫌行为不当”大做文章;结果,在阿富汗阵亡美兵的家属纷纷替他发声,特朗普获得聚焦效应,得以历数拜登政府当年撤军的不堪。
现在,特朗普大开的竞选支票,很多不是“派糖”性质的,而是惊世骇俗的加重关税、驱逐移民罪犯、报复政敌、“抽干沼泽”等等,给人白宫尚未到手就四面树敌的感觉。他这样做也可能是基于其一贯的商业逻辑:坏新闻总比没有新闻好。为了换取大媒体的免费报道,特朗普大概只能“博出位”,赤膊上阵了。
在前总统遭遇二次暗杀未遂后,剩余一个多月里,也许经济形势的变化会成为下一只即将落地的靴子。无论是美联储略超预期的50个基点降息引发经济滞胀担忧,还是特朗普以“35万亿美元国债负担”为矛、以“未得到选举安全的绝对保证”为借口所威胁的在国会拨款方面瘫痪拜登政府(可能触发金融动荡),都可能对选情造成较大影响。由于临近投票日,这种波及全民的影响,可比一次密室里的辩论或几场霉霉的竞选献唱会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