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精品陈列,弘扬革命文化,发挥革命文物教育功能,是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之一,本文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寻找救星——海南少数民族革命斗争史展》为例,通过展览内容分析和重点文物介绍,探讨博物馆在发挥革命文物价值,弘扬革命斗争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览的由来
2023年是白沙起义80周年,为进一步弘扬革命斗争精神和红色文化,发挥革命文物作用,追寻革命先辈的脚步,助力海南省自由贸易港建设,自当年4月起,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将2021年开幕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专题展览《寻找救星——海南少数民族革命斗争史展》改造升级为基本展览。改造后的展览共展出70件(套)实物和80余幅历史图片,真实呈现了海南黎族、苗族人民在面对日军侵略和国民党压迫的情况下,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英勇斗争的艰苦历史:抗日战争时期,琼崖的国民党不仅消极抗战,龟缩在五指山地区,还残酷盘剥、掠夺和肆意杀戮黎族、苗族人民。在这个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广大的黎族、苗族人民在黎族首领王国兴、王玉锦等人的领导下,在1943年8月12日这一天发动了一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起义活动。起义持续了半个多月,虽因国民党疯狂反扑、镇压而以失败告终,但是它影响了整个五指山地区,沉重动摇了国民党在当地的统治。现在让我们通过这次展览和文物回望那场不平凡的斗争,向英勇无畏的先辈们致敬。
展览的文本内容
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琼岛星火”。用“马克思主义传入琼岛”“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琼崖抗战”三个单元介绍了“五四运动”后,琼崖社会和早期革命状况。“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入琼岛,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唤醒了琼崖人员的觉醒,群众运动兴起。1926年6月,中国共产党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琼崖地委,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1927年6月,琼崖地委改为琼崖特委。11月初,召开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各地县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1928年8月,琼崖苏维埃政府在乐会四区宣告成立,海南第一次土地革命达到高潮。抗日战争爆发后,人民群众又在琼崖特委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部分“白沙起义”。共分为“国民党败北五指山”“酝酿起义”“揭竿而起”“转战鹦哥岭什寒山”四个单元,讲述了1939年2月日寇入侵海南后,国民党军队溃退到五指山地区,大肆掠夺和屠杀,激起了黎族、苗族人民的仇恨,1943年8月,王国兴、王玉锦等人领导白沙、牙叉等地黎族苗族群众举行武装起义,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历史。即便遭到国民党军队的残酷镇压,被迫撤退到鹦哥岭、什寒山,黎族、苗族人民依然坚持为民族解放而英勇斗争。
第三部分“寻找出路”。这一部分用“什乒会议”“寻找红军”“歃血结盟”“六芹山会盟”四个单元讲述了白沙起义队伍陷入绝境时,1943年10月,王国兴召集各村寨的黎族首领在什乒村共商对策,做出寻找红军的正确决定,后与红军歃血为盟,主动接受党的领导,使白沙起义发生了质的变化,翻开了海南少数民族同胞自觉争取民族解放的新篇章,也开启了琼崖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新纪元,推开了琼崖纵队进入五指山地区的大门。
第四部分“解放琼岛”。以“建立五指山革命根据地”“迎接渡海大军”两个单元展示了1947年—1948年,琼崖纵队相继解放白沙、保亭、乐东3个县,白、保、乐解放区连成一片,正式形成五指山革命根据地。1950年3月至4月,海南岛战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在琼崖纵队和琼崖人民有力配合下,渡海野战军成功登陆海南岛,历时半个月战斗,于1950年5月1日取得了解放海南岛的伟大胜利,掀开了海南历史崭新的一页。
展览的文物介绍
在海南少数民族同胞争取民族解放的这场起义活动中,起义者们使用的是木棒、铁矛、弓弩和粉枪等简陋的武器,如今,这些武器部分被收藏在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80年过去了,这些文物依然在诉说着使用者们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斗争决心,现在让我们通过几件很有代表性的革命文物及文物背后的故事,感悟先烈斗争的不易。
粉枪。(如图1所示)在白沙起义者使用过的武器中,粉枪是他们使用的最好武器。这些粉枪又叫火药枪,既是黎、苗族人民日常使用的狩猎工具,也是保卫自身的防卫武器,是黎、苗族成年男子必备的物品之一。粉枪主要由铁质枪管和木质枪把组成,枪支长度在100~140厘米不等,枪口口径通常为2~3厘米。粉枪使用原理是通过扣动扳机击发火药燃烧,由此产生的推力射出铁砂打击敌人。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收藏的这些粉枪中,有些扳机已损坏,有些只剩铁枪管,锈迹斑斑。如今,它们仍可让人联想起当年起义者们不怕牺牲,同敌人生死搏斗的场面。
牛角火药筒。(如图2所示)这件牛角火药筒是王玉锦在白沙起义活动中使用过的。牛角火药筒整体呈弯牙形,上细下宽,腰部刻一扁状系耳。通长26.3厘米,底径7.4厘米,底部由动物皮包裹封口,皮套有破损,口径2.2厘米,配有10.4厘米长的竹塞。黎族、苗族同胞制作火药需要用到的硫黄和硝主要从汉族地区购入,制作方法在《海南岛苗族社会调查》一书有记载:火药用硝与硫黄混合制成。制法:配的分量没有一定,据了解,一片硝配三两硫黄、四两木炭。先将硝及木炭舂成粉用饭汤搅匀,干后再加以硫黄舂匀,晒干便成火药。黎、苗族同胞善于利用牛角,既可以拿来装置火药等东西,也可以做成牛角号来互相联络,是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荔枝木炮。(如图3所示)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展厅中展出另一件跟白沙起义相关的展品,它就是仿制的荔枝木炮,一种同样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土炮。在《白沙文史》中记载了荔枝木炮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先把荔枝格木的外表修成圆形,然后用锯将它锯成两边,各挖成猪槽形状,壳厚3厘米,挖好后将它合回,用铁线分三节缚紧,再用泥土涂上合口处,防止漏气,头钻开一小孔为插导火线。木炮制成后,装进火药1市斤,犁头生铁碎片1千克,然后用一块大石头垫着,上面再压着大石头,炮口对准敌人。待敌人靠近炮火范围便立马开炮,随着炮声散飞出去的是犁头生铁等碎片,杀伤面不小,可让敌人四散逃跑。由于荔枝木炮终究是木制的,有些只能开第一次火,因为导火线小孔已经被火烧得扩大,炮管内部被烧得很薄,不能再使用。
白沙起义活动最初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由于起义者手中大多是属于传统的冷兵器,热兵器的只有简陋的粉枪和荔枝炮,火力也远远不及国民党反动派手中的机枪和手榴弹。
1949年王国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到卡。(如图4所示)琼崖军民的英勇斗争,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评价和关怀,1949年7月,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兴代表琼崖军民前往北平参加9月即将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商建国大计。这件长18厘米,宽10厘米的会议代表签到卡,代表着中央对黎族人民革命贡献的肯定。会上,王国兴代表琼崖少数民族作了发言,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1949年周恩来赠送王国兴的水烟筒。水烟筒高28.3厘米,底径8厘米,重621克,由水罐、吸管、烟筒及挑针等部分组成,水罐上刻有岁寒三友花鸟图案,盖里刻有“广州大新路恒益造”字样。在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琼崖代表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周恩来副主席说:海南人民坚持了23年红旗不倒,黎族人民斗争很坚决,对革命贡献很大。当得知王国兴有抽水烟的习惯后,周恩来副主席特意赠送给王国兴这个水烟筒。
白沙起义是一场黎族、苗族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正义斗争,它动摇了国民党顽固派在五指山地区的统治,对琼崖特委创建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起了巨大作用,既继承和发扬了黎苗族人民敢于反抗强暴争取民族自由的精神,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是取得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
如今,海南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应珍视琼崖革命印记,吸取琼崖革命经验,牢记琼崖革命初心,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用好红色资源,发挥革命文物价值,弘扬革命斗争精神,为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贡献文博力量。
(作者单位:海南省民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