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是教师走进儿童内心的秘钥;倾听,是教师读懂儿童语言的利器;倾听,是教师发现儿童需求的法宝。面对儿童,教师应做善于倾听的教育者,重视每一名儿童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同时,教师要做有能力的同行者,以热情的鼓励、积极的接纳、温暖的陪伴、专业的支持助力儿童成为自己、成就自己,在多彩童年中自由书写属于自己的一百种语言。
关注与倾听,尊重儿童表达的权利
在教育实践中,倾听不仅仅是被动的听觉活动,更代表了教育者主动、开放、平等的态度。我园坚持“以幼为本”这一核心,重视引导教师在一日生活的点滴中积极关注幼儿的感受,以“共同生活者”的姿态倾听幼儿对世界的看法,充分尊重儿童表达的权利。
例如,幼儿园嬉水池因排水问题需要进行改造,该如何改造并不是园长说了算,而是要“向孩子请教”。于是,“你心中的嬉水池是什么样的”成了全园幼儿的热议话题,幼儿还把自己的想法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班级进行了讨论,每个班级都形成了一份“嬉水池改造设计图”。之后,由班级推选幼儿代表与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确定最终版的改造设计方案。经过施工改造后,当看着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时,幼儿的自豪感、满足感得到很大的提升。
再如,月主题启动之初,我园聚焦主题内容向幼儿发放调查问卷。这不仅能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更为班级项目式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调查后,教师会组织幼儿开展问卷分享交流活动,幼儿共同投票决选出想要研究的兴趣点来进行持续探究。教师只有给予幼儿充分的关注与倾听,把主动权交给幼儿,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理解与共情,与儿童的心灵紧密连接
教师对幼儿积极地关注和倾听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开端,教师对幼儿的理解与共情是建立高质量师幼关系的基础。教师只有俯下身、静下心、沉住气与儿童并肩看世界,才能与儿童的心灵紧密连接起来,才能真正读懂童心进而支持幼儿发展。幼儿园通过紧抓教师专业发展和园本课程建设,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观察、记录、分析、共情幼儿的能力,助力教师更深层了解“儿童视角”和“儿童需要”,从而为儿童提供恰当适宜的支持。
我园坚持“课程源于儿童”的课程观,提倡教师要以儿童本位原则,从观念扩展至课程建构本身,从儿童的生活、需求和探索中挖掘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课程应源于儿童、回归儿童、面向儿童,教师与儿童共同成长是课程持续生长的动因。为此,我园基于儿童需要的“玩美”主题活动建构与实践,展开了长达一年的主题教研。每一场教研中,教师都会分享记录的童言稚语、与儿童相处的逸闻趣事,观察儿童自主探究时的困惑,也时常尝试角色互换,以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在研讨中,我园围绕“在日常,我们该从哪里来寻找课程的生发点”进行了互动式探讨,教师一致认为首要的是从幼儿的问题和兴趣中找。于是,各班级开创了“问题口袋”版面(可以是一面墙、一个袋子或一个盒子),鼓励孩子们能够“每日一思、每日一问”,并将版面放置在班级专属的位置供教师从中发现、识别儿童真实的生理、心理或敏感期发展的共性需要,以此来展开生动的系列性活动。由于此类课程的生发观照到了孩子心底的声音,它能让我们真正看到幼儿生长之路上的真实需要,使课程有不一样的生命力。
经过教研和实践,幼儿园形成了系列精品教研案例,如“当主题活动遇上‘阅读月’”“‘以幼为本’样态下,如何策划儿童节主题活动”等,其中“由‘传统模式’转向‘儿童需要’的返园日怎么过”教研案例获评郑州市校本教研优秀案例一等奖。
理解和共情不仅指向教师对幼儿的层面,还是在教师和幼儿之间自然流动的。我园的育人目标为“培养亲自然、强体魄、爱生活、乐创造、知艺趣的全面发展的美好儿童”,这不仅是教师眼中“玩美”儿童的样子,也是幼儿眼中的“玩美”教师的样子。针对“亲自然、强体魄、爱生活、乐创造、知艺趣”这五个关键词,幼儿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如在草地上打滚儿、坚持早锻炼、吃了一颗开心豆、去挑战没有做过的事情、唱园歌《爱的小窝》100遍……儿童用这些简单直观的话语和稚拙的画笔描写了自己眼中的“玩美”儿童形象,也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理念墙。
对话与支持,让儿童的学习深度发生
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但儿童的认识多是碎片化的。那么这个时候,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模式、教育方法对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深度有重要影响。因此,与儿童相伴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
教师要敢于与儿童对话,善于与儿童对话,有能力与儿童对话。对话不是对抗,而是师幼共同合作,目的是让儿童的认知经验形成一种核心的价值,并使其从中获得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是教师支持儿童学习的最佳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能够积极与儿童对话,重视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给儿童提供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自我体验与自我创造的机会,进而生发出许多支持儿童深度学习的案例。
例如,“让一百种‘我想’成为‘我能’”的儿童节活动中,在师幼互动话题“我想怎样过六一”中倾听儿童的一百种想法,在“我们该做哪些准备”里读懂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在“你需要老师做些什么”中支持儿童的一百种体验。这一天里,成人和幼儿互换角色,幼儿园里不见了成人的踪影,有的幼儿在自主选择的园长、保健医、保安、后勤老师、班主任、保育员的岗位,有的幼儿在快乐做自己中收获乐趣……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通过角色体验、美食自助、倾听密语、自由玩耍,度过了简单又纯粹、自然又美好的一天。
再如,幼儿园为营造更好的学礼、明礼、尊礼、用礼的浓厚氛围,开展了“仪美之星”活动。教师通过积极倾听,了解幼儿眼中的“仪美”是什么,再与幼儿对话共同制定“仪美之星”的标准,进而支持幼儿自主设计“仪美之星”徽章,最后组织幼儿集体投票选出“仪美之星”徽章设计图进行终极制作。“仪美之星”每周一评,通过幼儿自荐和班级师幼共同推选产生,并在周一升旗仪式上颁发徽章。先行认可才能驱动内部言行自觉。活动开展以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个个争当“仪美之星”。
共享与交流,解读儿童“玩美”成长密码
倾听、共情、对话,存在于师幼间,也涌现在教师与教师的互助间。我园倡导教师“做能给予孩子一百零一种回应的教育者”,并为教师提供“共读一本书”“同心话成长”等多元的经验交流平台,帮助教师夯实专业理论知识,提升教师解读儿童的能力和水平。
我园每学期都会组织“一百种语言,一百零一种回应”班本课程故事分享会,在教师间搭建共思、共享、共学、共议的桥梁,一同秉持着“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每一种都应该被尊重与倾听;孩子有一百种游戏,每一种都应该被理解与支持;是一百,又不止于一百,做能给予孩子一百零一种回应的教育者,是一百零一,又不止于一百零一。让我们发现生命的每一份不同,回应生命的每一份期待,成就生命的千万种可能”的教育信念,逐步探索解读儿童“玩美”成长的密码。
我园将持续践行“以美育人,育美的人”理念,倡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用心倾听,用情相伴,用爱浇灌,呵护并支持幼儿园里每一个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美好儿童,成就“玩美”童年。
(责编 王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