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幼儿在人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幼儿园到小学,幼儿的活动规律、学习方式、交往对象、生活环境等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孩子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低迷的不良情绪,如恐惧、厌学等。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必须在孩子幼年时期做好相关辅导、培训等工作。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幼师必须注重对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在进入下学期以后,就要面对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挑战。他们能否较快地进行思想转变,在步入小学以后能否较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幼小衔接工作起着非常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束,还是小学教育的起步。它不仅要让孩子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还要加深对幼儿的了解,从而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本学期我园成立了“幼小衔接”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开好讨论会,制定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方案,做到提前介入,幼小衔接、家校衔接、定人、定时、定班,使幼小衔接工作平稳过渡,达到幼小衔接工作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剖析,并做探究。
存在问题
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和谐发展,还决定儿童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来看,幼小衔接工作中多多少少存在着让人担忧的问题。经笔者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
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幼儿园、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的教师,彼此大都无法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和教育方法。很多幼师虽然熟悉幼教工作,但对小学教育非常陌生。同样,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熟悉幼教工作的教师也很少。
不想“长大”的幼儿。孩子们由于一直在接受幼儿教育,因而对小学教育知之甚少。同时,幼儿的身心也不成熟,对于幼儿园的同伴及教师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心理,并且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幼儿进入小学阶段以后,相当于重新开始。所以有很多儿童都表示不愿意进入小学,这对于儿童的成长十分不利,甚至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衔接沟通不畅。幼小衔接要靠幼小双方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但多数情况幼小双方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与交流。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很容易忽视幼小衔接中的这些问题。如果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就不能保证学生正常学习,幼小衔接工作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匮乏”。在平常教学中,幼儿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不够。所以在幼儿进入小学之后,他们在各个方面会表现得很不适应。另外,在小学阶段的课堂上,许多教师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往往忽视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非智力因素,这些因素实际上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儿童成长的均衡性,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产生不良学习习惯。由于对小学教育不太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是以游戏为“主”,所以有些幼儿教师让儿童从小就养成了一些“玩”的不良习惯。等到他们进入小学后,会表现出不知道“学”的问题。比如:不能自己收拾用过的学具,汉字书写出现笔顺错误,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操作活动不太规范,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特点,不能按顺序观察、按页码翻书等这些基本常识。一旦形成了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影响幼儿以后的有效学习。
相应对策
怎么加强幼小衔接?我觉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搭建好小幼教研活动平台。幼儿园和小学要积极主动进行沟通,加强联系,共同搭建幼儿园、小学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平台。通过这个活动阵地,双方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开展交流培训;采取一些能使双方顺利开展幼小衔接的有效措施,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学方法。
加强家园沟通,保持密切联系。幼儿园要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定期或不定期与家长交流,积极沟通,纠正不当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如通过进行个别访谈、组织教学活动或座谈会,虚心听取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家园教育要努力保持一致,幼儿教师也要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在建立师生互信关系的同时,及时了解幼儿需要,尽力协助解决相关问题。同时,积极营造一种氛围,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和沟通。特别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通过生活体验、实际操作、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积极借鉴幼儿园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学有所成。
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是幼儿的人生起点,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个人生转折点。为此,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在帮助孩子提高生活能力、沟通能力、保护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时,应该密切合作,对孩子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疏导。作为幼儿教师,一切都要以幼儿成长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积极培养孩子的身心素质,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把主要精力放在素质教育上,把基础打好,把衔接做好。
综上所述,教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群策群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还帮助他们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进入小学阶段以后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努力让孩子们既有上学的愿望,又有上学的动力,在学习上能积极克服困难,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优秀的小学生。
(责编 王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