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乡村的全面振兴要求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职业教育是助推中国农村经济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振兴中起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作用。乡村振兴要求从广度、深度、精度方面培养人才,深化职业教育服务的内容,拓宽职业教育人才技能服务领域,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在扶贫扶智方面的作用,进而提升乡村振兴的现代化水平。
一、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等。职业教育可以通过提供人才、技术、文化等,为乡村振兴赋能。乡村振兴既要实现经济振兴,又要实现文化振兴。农村是文化教育力量薄弱的地方,而农民是农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和主要受益者,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决定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质量。职业教育水平提升,将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基础。目前,广大农民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职业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明确。政府应切实改变农民不重视职业教育的现状,让农民主动交流学习,逐步提升农民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增强其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充分、不全面等问题。市场经济中,农村也存在一些消极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唯利是图等,导致农民工返乡过程中思想文化受到侵蚀。这就需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全面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普及化和大众化,但仍然无法满足服务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需求,在职业教育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乡村文化、乡土文明面临断层,保护、重塑和振兴乡村文化非常重要。职业教育也应该承担起传承乡村文化的使命。比如,传承发展乡村特色文化、农耕文化等,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使现代文化和传统技艺、戏曲等相互交融,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升级。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人才振兴,培养扎根乡土的技术人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育人成效,坚持修身和技术训练相结合。
二、职业教育培养“三农”人才
一方面,职业教育应挖掘乡村需求,精准供给人才,提升教学与实际需求的契合度,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准性。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技能型人才,还需要复合型人才。要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人才培养有效贯通和深度融合,加大线上人才培育力度,有效降低教育投入成本。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课程,推进课程资源的信息化进程。有关部门应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效衔接,切实提升人才培育力度、深度与广度,强化人才培育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人才。职业教育要实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产研结合,为返乡农民提供受职业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找到了突破口。农村人口接受教育年限少,人口素质偏低,是制约乡村振兴的发展瓶颈。提高农村人口的职业技能、文化水平、致富能力,必然促进乡村振兴。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教育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才能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应该调整教育目标,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当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我们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需要培养大量新型职业农民,从而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职业学校应该吸引更多生源,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乡村职业教育应注重塑造个体个性,全面提高素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要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属性,促进个体系统学习知识技能、就业创业,培育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要发挥改善产业质量、培养人才、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功能,满足乡村多样化人才需求。职业教育要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推乡村产业转型。职业教育还要培育青年的乡土情怀,让广大青年在农村实现个人价值。
三、通过多种手段提升职业教育的效果
(一)根据农民实际设计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提供的培训内容与农民实际需要脱节,无法提升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地方的职业教育流于形式,师资力量不足。除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增强时效性,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及其需求规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实践,提升农民的参与兴趣,保证职业教育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从全国范围内来看,职业教育资源配比失衡,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多数农民主要从自媒体、网站和农业类书籍中获得农业信息知识,很少通过高校获得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加强不同地区的交流,实现资源合理分配。通过地区、企业、高校等,将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产业优惠政策推动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共享。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趣味性
职业教育要运用现代传媒手段,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相关奖惩机制和权责分明的管理体系,对较好执行国家政策的涉农职业院校给予一定奖励。要以乡村振兴为主要出发点,以乡村为主战场,邀请乡村带头人讲授乡村振兴经验,让企业专家指导实操技术,强化定向式培养,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聚集效应,助力乡村振兴。职业院校通过学员微信群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利用师资优势,开发针对性强的网课、微课资源,借助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开辟线上线下培训双通道,利用寒暑假对农村青年和有意愿提高技能的村民进行电商培训、创新创业培训等。通过调研、座谈、实地考察等,了解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实际需求,结合专业设置和现有资源,服务于乡村建设。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开展乡村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的搜集整理和传承创新工作,打造乡土文化品牌。利用节假日开展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多元化精神需求,增强文化自信。
四、根据乡村实际做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首先,根据育人目标和人才培养基本思路,对乡村产业资源进行筛选、整合,并将其转化为知识资源,保证知识的合理性、时效性和实用性。在人才培养上,要利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实现对资源的全方位开发,结合现代智能技术,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促进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应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在专业方向上引进特色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运用好网络体系,处理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其次,依据乡村发展需要设置专业理论课程和知识技能课程。基于乡村振兴新发展格局培养农民的职业习惯、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个人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使创新精神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个人技能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支持和保障。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对于人才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要求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要从粗放到集约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升级。
最后,通过职业教育了解乡村振兴,扶持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创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造血作用,深化产业融合,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提升服务农业的水平。做好专业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方面的工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农业操作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实现稳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框架,使城镇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方面相互合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开发通俗易懂的课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农学知识,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最大化利用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破解当地发展难题,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