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在“目标要求”中提出:“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和工具,面对家乡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做出初步的分析和评价。”它还要求“能够立足家乡、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并将“认识家乡”作为单列内容,用课程标准对“认识家乡”的学习进行细化要求。故此,挖掘整合乡土地理资源,并将其运用于地理教学,丰富地理课程教学资源,落实课程标准,开展乡土地理教育,让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树立深厚的爱家、爱国情感,是初中地理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笔者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地理教师从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在编写出版《鹤壁乡情综合实践册》,对鹤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的基础上,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得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是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乡土地理就是学生生活中、身边地理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日常教学设计时,我们有意识地找到所授内容与乡土地理内容的衔接点、契合点,自然而然将其引入日常地理教学课堂。这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地理知识变成学生身边的事物,拉近学生与相应地理知识的距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多重教学目标。
例如,在设计“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地选材,以“煤”为例,理出鹤壁“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因‘煤’而困、因‘煤’而美”的城市发展脉络,设计了“从煤城到美城的蝶变”这一课。该课巧妙利用“煤”这一载体,既有效诠释了课标内容,又将鹤壁发展融入其中,实现了双重教育目的。该课还被推送参加河南省地理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
二是开发课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主题五——认识中国”中对“认识家乡”进行了细化要求,明确三条课程标准:1.描述家乡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归纳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原因;2.与他人交流各自对家乡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举例说明家乡环境及生产发展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并尝试用绿色发展理念,对家乡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
对于乡土地理内容,教材上没有范例供教师参考。这就需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开发乡土地理课程,以满足“认识家乡”的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在编写《鹤壁乡情综合实践册》时,层次化、结构化、系统化地编撰了系列鹤壁乡土地理教学课程,供鹤壁地理教师参考使用。
三是主题学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本课程规划不少于地理总课时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进一步突出地理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要“围绕现实情境下真实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这就为乡土地理教学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无限的可能。在设计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我们以地理课程为主干,以鹤壁发生、存在的真实地理事物及实际问题为主导,将地理课程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相衔接,连接其他学科知识,以序列化、成体系的地理主题课程引导学生集中、连续、深化学习。
例如,在教学水循环相关内容后,我们结合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组织学生参观南水北调工程(鹤壁段),设计学生选作课余项目式学习课程“如何更好地向市民宣传南水北调工程,强化市民节水意识”。通过该课余项目的学习和推进,学生在接受乡土地理教育的同时,面对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在做中学、创中学,深入了解南水北调的科学知识(动能势能能量转化、连通器、水的净化等)、工程知识(三线工程施工难点、泵站提水、暗涵送水等)、社会研究(移民搬迁、数学分析等)等,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合作沟通等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
四是研学旅行。当下,研学是教育领域流行的学生学习样态;“双减”的实施又让学生有了相对富裕的课余时间。基于这一背景,我们开发了以鹤壁乡土地理资源为内容,以鹤壁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为主题,以鹤壁周边地理事物环境为线路,以一天时间为周期的经典研学旅行线路,并将其纳入《鹤壁乡情综合实践册》。这些研学旅行线路设计简便安全,花费时间短,便于家长和学生一起开展亲子活动,也方便教师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例如,我们根据鹤壁独特的火山焰地质分布,开发了“鹤壁缠丝鸭蛋溯源之旅”研学旅行课程,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一起打卡鹤壁火山地质遗迹公园、火山玄武岩地质遗迹,了解鹤壁曾经的地质历史。再如,我们根据鹤壁独有的淇河文化,开发了“淇河诗苑研学之旅”研学课程,让学生一边欣赏淇河美丽的风光,一边研学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特征,接受自然和人文的双重熏陶。
每个地方都有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资源。这不仅是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研学课程开发的有效载体,还是乡土地理教育的重点。地理教师要善于研究自己的家乡,欣赏自己的家乡,在研究和欣赏中开发乡土地理研学课程,将自己的地理教学进行延伸。
运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乡土乡情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乡土情感、家国情怀的需要,更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需要地理教师时刻保持发现的眼光,运用创新思维,更好地把这一要求落实,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