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课堂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最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然而,部分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时,采用了错误的教学策略,导致小组合作教学效率较低。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都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具体包含四个方面:学生依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形式的惯性,教师设定的小组探究任务不明确,教学策略尚未落到实处,课堂评价方式不合理。
(一)学生依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形式的惯性
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初中生依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愿意自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遇到不懂的地方只希望等教师讲解。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初中生尚未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例如,班级中的希望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只愿意等教师讲解,而班级中的优等生则更加倾向于自己独立解答,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师设定的小组探究任务不明确
一些教师在布置小组探究任务时存在探究任务不明确的情况,学生在拿到问题后不知该从何下手。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小组合作的效率,还在无形中浪费了课堂时间。例如,很多教师不清楚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置的教学任务过于宏大,学生根本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找到答案,这一类探究任务就毫无意义。反之,如果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过于简单,学生不需合作就可轻松回答,这不仅会降低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还达不到课堂的教学要求。
(三)教学策略未落到实处及课堂评价方式不合理
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依然采用教师主导的授课形式,空有小组合作的流程,却无法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数学教师就需要防止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此外,要想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还需要采用科学的课堂评价方式。然而,当前教师在小组探究结束后,并未对不同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导致学生不清楚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影响小组合作教学的质量。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与探究。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积极性。本文认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深度剖析教材内涵,明确合作探究主题
数学教师在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之前,首先应当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这要求教师利用课前时间深度剖析本节教材内的所有知识,仔细梳理教材内不同知识间的结构脉络及逻辑关联,了解课堂教学内涵,进而确定合作探究的主题。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一些数学教师由于自身认知局限,仅根据单元内部分知识确定教学主题。这不仅无法为学生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还会使得合作探究的主题出现偏颇。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合作探究主题时,应当从整体性角度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切不可仅看到几个零碎的知识框架,而需要综观整本数学教材,从综合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使得整个教学活动更具全面性、科学性及系统性。不仅如此,教师在设计合作探究主题时还应考虑不同数学知识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把握知识间存在的逻辑联系,促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深度思考、合作探究。
(二)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当前我国初中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不仅如此,学生还需要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一个小组的成果提炼不可能仅依靠少数积极主动的学生完成,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采取“优等生带希望生”的策略,有效提升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数学教师还需培养学生形成倾听的习惯。任何人的观点都不会完美,学生只有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思维,这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
(三)设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小组探究任务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任务。任务不宜过于简单,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任务也不宜过于复杂,不可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仅如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划分小组时,需要将班级中的优等生与希望生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小组中,以保证每一小组探究的公平性。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5~7人最好。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均适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授课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方案及班级学情来安排小组合作的任务和流程。具体如下:第一,初中数学教师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基本了解;第二,为学生设计更具讨论性的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在小组探究中形成完善的开放式思维,并能够在合作中建立团队意识,既学会聆听他人观点,又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小组探究任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沟通中形成平等交流、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四)小组探究的形式要灵活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小组探究的形式。初中数学教师除了可以设置一系列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作业互批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此环节中对知识点进行巩固。不仅如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对班级学生划分小组后,还需要鼓励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分工,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深度思考。为了防止组内学生出现“优等生积极探究,希望生坐收成果”的现象,数学教师需要在布置完课堂任务之后,对每一小组的分工情况进行观察,从而确保任务分配的合理性。数学教师还需要组织小组组长对同学的探究能力与分工意愿进行调研,从而激发每一名小组成员的探究积极性,进而提升小组合作的质量与效率。
(五)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有效评价
研究发现,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有数学课堂评价机制作为保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组间评价、组内评价及教师评价三种方式来对班级中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从而有效发掘初中生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学生能够在生生互评(组内评价以及组间评价)中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这远比教师评价的效果好。而初中数学教师则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对班级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小组整体的任务完成情况、组内协作情况、每一名成员在合作中的参与度等。上述因素能够全面概括班级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水平,并使初中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素养及创新思维。
通过上述的分析能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当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认知偏差,但只要不断地探索教学模式,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就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不仅如此,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改进。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为学生带来更良好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