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质量提升研究

2024-10-11 00:00刘彦军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10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就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体育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能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优势,增强学生思政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守正创新,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体育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和全过程,进一步提升体育课的育人效果至关重要。

一、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特色和优势

体育课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与其他课程不同,体育本身就具有“价值塑造”功能,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意志品格。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特有的思政元素。首先,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体育能够培养、引导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其次,体育蕴含的刻苦奋斗、永不放弃、刚健有为等精神可以淬炼学生顽强拼搏的思想意志,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再次,体育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爱国奉献的沃土。最后,教师通过体育动作原理的讲授,可使学生感受体育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培养遵循科学规律的意识。

二、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浮于形式

如何把体育课程思政讲深、讲透、讲活,教师至关重要。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大纲时,虽认同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但体育思政意识不强、重视不够,很少或没有把思想政治元素纳入教学大纲,往往注重知识、运动,忽视体育精神思政资源的运用。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多数教师仍侧重于传统的显性教学目标,把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放在首位,忽视了体育项目中隐性思政元素的价值塑造,忽视了教学目标的育人导向,使得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浮于形式。

(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课堂育人功能缺失

教师的思政能力取决于其自身的思政水平。调查发现,部分教师的思政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相应的思政素养。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十分丰富,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仍重知识、重能力,而轻项目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和内在机理,或仅对社会价值进行浅析,思政元素挖掘利用不够,融合度不够。同时,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体验和运动项目所体现的精神引领、运动魅力和思想内容的传递,忽略了将知识、能力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没能发挥出课程思政的铸魂育人功能,不利于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思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体育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内容融入体育教学过程。通过调查走访得知,目前的体育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融合不够紧密,融合内容较少,甚至有“两张皮”的现象。有的脱离教学内容去谈思政,对隐性思政内容整合能力较差,存在思政内容生硬化、碎片化,思政知识表面化,思政育人效果差等现象。

(四)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方法单一

体育课实践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多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无论是前面的热身运动,还是最后的拉伸,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热情被削弱。虽然学校课程思政已全面推广,但由于场地设备、设施的限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相对简单僵化,学生难免会产生心理冲突,严重影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五)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调查发现,多数学校仍采用终结性教学评价,有的学校虽采取过程性评价,但存在形式化、应付了事的现象。终结性教学评价,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心理的滋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体育课程思政质量提升的路径

(一)树立思政教学理念,提升思政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思政的直接推动者和实施者,体育课程思政能否真正开展、效果如何,思政课能否讲深、讲透、讲活,体育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理念、能力和思政素养等将直接影响体育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和良性发展。所以,应加强体育教师的政治立场和使命担当,提高其思政素养,强化其育人意识和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应与时俱进,在课程内容、授课形式上要不断更新,以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构建全新的体育课程思政。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入微视频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通过互动性、研究性教学,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讨论联系在一起,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体育课程思政真正收到育人效果。

(三)优化体育课程方案,完善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全局。在公共体育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师既要考虑课程思政的显性功能,又要兼顾其隐性功能。把价值目标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放在同样的位置,从而达到体育课程“育体”与“育人”的协同发展。首先,重新构建体育知识目标。重视和突出体育项目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容、思政资源和思政元素等,优化体育课程思政结构,注重体育人文知识的传承,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传承意识和体育文化自信。其次,重视体育项目技能的实际运用。通过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重视价值目标的育人导向。思政教育不能一笔带过,浮于形式,而应使其内化于心。教师应积极挖掘体育精神、体育人物等思政要素的育人价值,提高学生对其认识程度,并将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理解,培养道德修养,树立正确价值观。

(四)创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质量的关键。创新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可以丰富思政建设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多媒体、情境教学、问答、竞赛等体育教学方法,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进而提升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育质量。如通过线上线下融入思政元素、提升思政课程质量和评价引领来构建课程三阶段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载体的运用,构建“互联网+”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模式。

(五)完善、创新体育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教学制度是影响和决定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将思政元素评价纳入课程评价,通过制度引领教师行为。一是建设思政师资队伍,构建完善思政资源开发机制、思政教学培训机制。学校应强化思政顶层设计,组建高素质的思政师资小组,以提升思政师资队伍力量。二是创新教师课程评价激励机制。学校利用学生、督导团、教师自评等多角度对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合方式、融合效果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评聘、绩效、科研等挂钩,保障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顺利实施。三是创新学生体育德育评价机制。学校应重视并积极构建体育德育评价体系,调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积极性,塑造和提升学生的体育品德素质,以达到全方位协同配合、提升课程思政质量的目的。四是利用新媒体从思政元素、思政教学设计、思政案例等不同形式搭建网络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平台,充分发挥教学影响力,优化学校思政环境。

总之,体育课程思政能否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做到启智润心,如何用好思政的“盐”,讲出真理的“味”?唯有不断提升体育课程思政质量,丰富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以化解学生之“惑”,进而增强学生参与体育强国建设、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

(本文系2022年度洛阳师范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项目“立德树人,守正创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质量提升研究——以洛阳市高校为例”的成果。立项编号:2022XJKS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