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帮扶如何精准发力

2024-10-11 00:00金振江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10期

濮阳县第一中学连续两年承担“国培计划”“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走过弯路,经历过挫折,也积累了经验,总结了教训。作为帮扶单位,科学理解精准帮扶的真正含义,把握精准帮扶的尺度和标准,有效实施精准帮扶的措施,担当起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是做好“一对一”帮扶项目的关键所在。

全方位诊断,做到知根知底

被帮扶学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办学历史、校园环境、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社会声誉不同,存在的问题也千差万别。优质学校只有先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诊断,弄清被帮扶学校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为被帮扶学校量身定制方案。

调研诊断不仅要了解学校的整体情况,还要深入学校内部、深入教师内部、深入学生内部、深入家长内部、深入社区内部;不仅要采用走访谈话、个别接触的形式,还要全面覆盖、重点出击,广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展开调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调研工具和手段,用数据说话,用比率说话,用指标说话。例如,诊断师资力量情况时,帮扶学校要准确摸清教师性别比例、各个年龄阶段比例、各个梯级层次人数、各种学历层次人数、教龄5年以上人数、教龄10年以上人数、教龄20年以上人数等。

只有精确掌握各项指标和数据,才能找到帮扶的着力点、出发点和创新点,制订有针对性、目的性、前瞻性的帮扶方案。例如,如果学校新教师过多,那么教师可能热情较高,但在课标的解读、教材的把控、课堂的设计、课程的开发、模式的构建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如果老教师比例过大,那么可能课堂的设计与课程的开发占优势,但信息技术融合与应用能力存在不足,帮扶措施中可以增加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项目。如果外地户籍教师过多,那么可能学校较为开放、包容,整体人际关系融洽和谐,教师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思路、新理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

分层次帮扶,做到因人而异

办好一所学校,需要多种要素的综合。被帮扶学校大多是几种关键要素不健全、不突出、不明显,因此存在一些短板。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帮扶的关键在于从人入手,即从人的思想和理念入手,从人的技能和业务入手,从人的作风和责任入手,从人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入手。不论是学校的管理者、中层干部或是任课教师、后勤人员,都要结合不同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性质,采取不同的帮扶手段和措施。

根据前期的调研诊断,从校长的层面来说,重点要看其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意识形态是否正确、教学理念是否先进、育人方向是否正确、管理思路是否科学、人文素养是否深厚、为人处世是否严谨等。从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层面来说,重点要看其教学理念是否超前、规划设计是否有前瞻性、课程设计是否全面、教育管理是否科学、课堂教学是否扎实、课题引领是否到位、社团活动是否规范等。从教研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层面来说,重点要看其教研组织是否规范、活动安排是否具体、教研方式是否高效、聚焦问题是否精准、课堂设计是否灵活、学科素养是否落实、成果汇总是否翔实等。从任课教师层面来说,重点要看其责任意识是否坚定、工作态度是否端正、师德师风是否严谨、为人师表是否体现、教学激情是否饱满、对待学生是否真诚、教学业务是否扎实、进取精神是否持久、专业成长是否自觉、学科素养是否深厚等。

首先,优质学校应通过前期的调研诊断,经过深入分析和研判,确定被帮扶学校哪一个方面、层次、维度存在不足和缺陷。其次,结合被帮扶学校的管理架构和职能分工,把自己的帮扶团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组成。再次,与被帮扶学校一一对应:一个团队对接一个团队,一个层面对接一个层面,一个学科对接一个学科,一个年级对接一个年级。最后,相互结合成一个个发展共同体,在一个共同体内部,针对存在的弱势和短板,重点用力,力求改善。弥补一个弱势环节,就相当于减少一个短板,就会突出一个优势;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就相当于克服一个困难,就会形成一种经验。

划重点发力,做到量力而行

对于硬件设施或是校园环境,管理理念或是教育氛围,教研意识或是敬业精神,被帮扶学校有可能在一个方面或若干方面存在不足。作为优质学校,在有限的帮扶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展开,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一个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优质学校只有深入诊断被帮扶学校的薄弱环节,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找准帮扶切入点和结合点,才能有的放矢、重点发力,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定向帮扶。

对于一所学校,从软件角度考虑,无非就是学校规划是否合理、发展目标是否清晰、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理念是否科学、执行力度是否强劲、育人思想是否统一、工作态度是否端正、学风教风是否纯正、研究氛围是否浓厚、教育生态是否优良等。优质学校要结合自己的优势、长处和能力,选择一个层面或若干层面进行剖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弄清问题形成的根源,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如果被帮扶学校的教研效率不高,优质学校就可以从教研的层级、活动的流程、研究的内容、聚焦的目标、主题的选择、讨论的形式、形成的成果、实践的应用、结果的反馈等方面进行展示和演练。经过一轮实战操作,优质学校再观摩被帮扶学校的教研活动,发现不足及时指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扎实推进、持续发力、坚持跟进、加强考核、及时反馈,定能收到满意的帮扶效果。

重模式构建,做到影响深远

“一对一”精准帮扶,绝不止于走进校园看环境、走进会议室听报告、走进教室听几节课、走上讲台上几节示范课,而要真正促使薄弱学校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使一种力量和精神贯穿其中,并一届一届传承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涵养学校生态,积累学校能量,使被帮扶学校在面向未来的教育征程中,有充足的动力和后劲。

真正能够传承下去的是学校的育人思想和管理理念。而育人思想和管理理念需要全体教职员工来培育和实践,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践行,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和内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研氛围的营造和教研模式的构建。教师的教研意识、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主张与进取精神直接决定学校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学生的发展在课程,课程的落实在教师,教师的能力在教研,教研的水平在模式构建。模式构建重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主要项目包括学习目标的提炼、重点难点的把握、课程标准的落实、概念本质的解析、真实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设计、项目式评价的设计等。二是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课时教学设计。主要项目包括学习目标的分解、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师活动的规划、学生活动的预设、学生激情的点燃、课堂评价的量化、课后反思的落实等。三是基于目标达成的观课议课量表的设计。主要项目包括授课内容的基本信息、学习目标的确立标准、学习活动的有效程度、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的吻合程度、学习目标达成的比例和程度、活动组织的形式和思路、学生学习的状态与激情、高阶思维的引领与启发等。

“一对一”精准帮扶,对被帮扶学校来说,是一段更新理念、构建模式的艰难历程,其需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不甘落后的志气、奋勇争先的士气、面向未来的底气。对优质学校来说,它是一项确立标准、展示形象的光荣使命,其需要有无私奉献的诚心、无微不至的细心、大刀阔斧的信心、攻坚克难的决心。只有两个学校深度融合,把两个学校变成两个校区,才能真正达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帮扶目标。

(本栏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