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教育背景下,为高效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初中教师不能仅仅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而应当深入思考德育现状,合理调整授课策略,设计更加高效的德育活动,布置富有意义的德育作业。这样,学科教学与德育便能完美融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助力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一、初中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初中教师多将德育聚焦于道德与法治、语文等学科,较少关注其他学科有价值的德育素材。因此,学科教师在授课中难以有效融入德育元素,影响德育效果。德育实例不足也限制了教师德育经验的积累,教师难以将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同时,虽然“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但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师、家长和学生仍过分看重成绩,德育成效难以在卷面体现,评价也缺乏科学性。这导致德育实施受阻,常被学科知识考核取代,影响德育质量。
二、“双减”政策与学科德育的关系
“双减”助力德育渗透。“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帮助初中生减轻作业压力,使其有更多课余时间发展多方面能力。这为德育提供了良好契机。教师能更专注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特别是品德修养的培养。因此,“双减”政策为德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提升了初中德育的质量。
德育是“双减”的必然选择。“双减”政策强调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教师要在授课中渗透德育。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其高尚品质,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确保“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实现学科教学育人目标。
三、基于“双减”政策落实德育渗透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学校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学校将德育考核纳入教师实绩考核,考核内容涵盖教师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修订《学科德育渗透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学科德育渗透教学管理实施细则》,确保德育渗透工作有序进行。为推动教师积极渗透德育,学校教科室还制定《方城县实验初中2024年春期赛课制度》,举办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和优质课评选活动。
二是营造渗透氛围。学校通过召开例会、教研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制作展板,展示校内外学科德育渗透案例和成果,吸引教师的关注,激发其开展德育渗透的积极性;邀请学科德育渗透优秀代表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分享经验,引领教师尝试和探索德育渗透的方法;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德育渗透氛围。这些措施有效激发了教师学科德育渗透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科教学和德育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德育意识的提升。
(二)教师方面
1.加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渗透意识
一是学习“双减”文件和新课程标准。教师进行自学,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召开主题研讨会,交流心得体会。二是学习德育理论知识。教师进行德育理论知识学习,学习活动由教科室具体负责,学习内容涵盖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意义,以及《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等。课题组成员自学,撰写读书笔记;定期召开主题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
2.挖掘学科德育内容
一是研究新课程标准中学科的总课程目标,把握总的德育内容。二是研究教材文本呈现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寻找德育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例如,教学《〈论语〉十二章》时,教师要把握德育目标,明白本文是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论述,向学生传达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改正自己的不足,让学生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三是将学科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相结合,选择最佳的切入点,撰写教学设计。
3.加强专题教研活动,提高渗透能力
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总纲。为此,我们联合学校教科室,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要求全校各学科教师全员参加,每人撰写1篇高质量的学科德育渗透教案,制作配套的课件。之后,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细致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物质奖品,同时计入量化考核。学校已开展两次评选活动,课题组成员获一等奖4次、二等奖1次。
开展学科德育渗透赛课活动。赛课是中小学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常规教研活动之一,每学期开展1~2次。课题组联合学校教科研部门,把学科德育渗透纳入赛课范围。专项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学科德育渗透的积极性和教学能力,在全校掀起学科德育渗透的高潮。
(三)学生方面
一是通过精心选取的名人、伟人、英雄事迹来树立学生心中的道德楷模。教材中闻一多、李公朴、李大钊、邱少云、董存瑞等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道德力量的体现。在讲解这些文章时,我们需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价值,寻找切入点,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是开发身边的德育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我们的家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只要善于利用当地资源就能收到很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讲解我国空军发展历史时,我们组织学生参观杜凤瑞纪念馆,学习杜凤瑞为抗击国民党反动派英勇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身边的德育资源很多,我们结合学科教学巧妙利用资源,实现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和当地资源的有机融合。
三是依据学科优势,实施德育渗透。初中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德育方面的要求和侧重点不同,教师渗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德育渗透时,我们要研究各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德育渗透方法和途径,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
四是巧妙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搜寻那些积极正面的影片,让学生对祖国产生更深的情感,触动他们的内心,引发学生共鸣。这种深刻的体验将激励学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实现个人价值的意义,从而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决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积极传递正能量,播放央视的新闻、纪录片及红色革命教育系列视频,展示中国古典文化瑰宝。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能引导他们将个人抱负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紧密结合。学生立志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为深入贯彻“双减”政策,发挥课程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德育作用,初中教师需要积极调整教学思路,充实德育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不断完善课程评价。同时,布置具有德育价值的学科作业,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参与这些精心设计的德育活动,学生可以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减轻学习压力,提升学习效率,并且受到优秀思想的启迪,锻造优秀的个人道德品质。这样的教育方式既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又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文系2023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JCJYC
2326130209)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