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据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和导向,尝试改变几何作图教学中只教作图程序的现象. 以“如何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这一典型实例为载体,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想到这样画、为什么这样画”,启发学生经历深度思考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关键词:尺规作角;明晰原理;理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84(2024)10-0041-04
引用格式:李莎. 明晰作图原理 发展理性思维:以“尺规作角”的教学为例[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24(10):41-44.
尺规作图,即有限次地使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进行作图的活动. 从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开始,尺规作图就作为构建几何演绎体系的基础,也是学习与理解几何概念及其关系的基本工具.《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对于尺规作图,学生不仅要知道作图的步骤,而且要知道实施这些步骤的理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年版)》)中增加了尺规作图的相关知识点,强调不仅要把尺规作图作为一种几何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将它作为一种感知几何图形、理解几何概念和图形性质、探究几何规律的认知工具.
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几何图形,是基于对图形的直观感知,在初中阶段注重用推理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 用推理的方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是有逻辑的直观图形——尺规作图作出的几何图形. 因此,尺规作图是用推理的方法研究几何图形的有逻辑的直观基础. 下面以“尺规作角”一课的教学为例,启发学生经历深度思考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选自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6.2 角”第2课时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用圆规和无刻度直尺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尺规作角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尺规作图的初步体验,其探究方法对后续开展其他尺规作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三角板、量角器画一些特殊角,在有关平面图形的学习中也学习了线段和角等相关概念,掌握了用圆规截取等长线段的方法. 用尺规来实现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即“复制”一个相同的角,其本质是利用尺规作线段来确定所作角终边上的关键点,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应立足学生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从用量角器画角的过程中寻找灵感,有逻辑地构建目标图形的示意图,再根据直观示意图的组成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执果索因,确定作图方法,进而用尺规构图作出目标图形,最后用逻辑推理证明所画图形的正确性. 从用量角器画角到用尺规作角,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次重要跨越. 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直观操作与抽象作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究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二、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经历尺规作角的过程,增强动手能力,能想象出通过尺规作角所形成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2)理解尺规作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发展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3)经历尺规作角方法的探索过程,通过与量角器画角过程的类比、猜想,推断尺规作角的方法,初步体会尺规作图的基本思路,发展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创设情境,构建目标图形.
引言:将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就形成了一个角,我们把这个角记为∠AOB. 为了进一步用推理的方法研究角,需要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那么怎样作呢?我们先从画角开始探究.
问题1:如果∠AOB = 30°,你能画一个和∠AOB一样大的角吗?
追问:如果∠AOB = 50°,你打算怎么画一个与其一样的角?∠AOB = 80°呢?
思考:你认为用量角器画角的关键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先板演一个角的形成过程.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尝试用三角板或量角器分别画出以OA为始边的30°,50°,80°角,并将三个角分别标记为∠AOB1,∠AOB2,∠AOB3. 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的过程,明确画一个角的关键即确定角终边上的一个点,我们称之为确定该角的关键点.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以“如何画一个30°的角”引入课题,使学生经历用三角板、量角器画角的过程,明确画一个角的关键即确定该角终边上的一个点. 在引导学生回忆旧知的同时为后面尺规画角的教学作铺垫.
环节2:类比关联,分析目标图形.
问题2:观察图1,回答以下问题.
[O][B3][B2][B1][D3][D2][D1][C][图1][A]
(1)描出来的关键点D1,D2,D3有什么共同的位置特征?
(2)随着角度的变化,关键点D1,D2,D3与定点C的距离有什么变化?
追问:观察图2,你认为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O][B3][B2][B1][D3][D2][D1][C][图2][A]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图1中几个特殊角的关键点的观察,得到一般猜想,即决定一个角大小的关键点具有共同的位置特征. 它们都在量角器的边缘弧上. 如果把量角器的边缘弧看成以中心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的半圆,则关键点到圆心O的距离相等,即OD1 = OD2 = OD3 = OC. 教师继续用教具展示同一条圆弧上角的变化过程,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观察发现:同一条圆弧上,关键点D(动点)与点C(定点)的距离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同一条圆弧上,一个角的大小由该圆弧上C,D两点的距离(线段CD的长)确定.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经历同一圆弧上确定角的大小的关键因素的探究过程,将新旧知识有效衔接,逐步突破教学难点. 探究过程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有逻辑地构建直观图形来关注事物的共性,进而得到作图方法.
环节3:执果索因,拟订作图方法.
问题3:如图3,如何利用尺规画∠A′O′B3′,使∠A′O′B3′ = ∠AOB3?
[O][B3][D3][C][图3][A]
追问1:要“复制”一个和∠AOB3一样的角,我们可以先任意画一条射线O′A′作为始边.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到画一个角的关键就是确定该角终边上的一个点,那么这个关键点D3′在哪里呢?如何“复制”一个和图3同样大小的圆弧呢?
师生活动:学生借助圆规“复制”和图3同样大小的圆弧,即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圆弧,从而得到关键点D3′所在的第一条圆弧.
追问2:此时点D3′一定在这个圆弧上. 那么圆弧上的哪一点表示点D3′呢?设所画圆弧与射线O′A′的交点为点C′,那么所画角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如何“复制”一条和线段CD3等长的线段呢?
师生活动:学生借助圆规“复制”和CD3等长的线段,即以点C′为圆心,CD3长为半径画弧,从而得到关键点D3′所在的第二条圆弧. 通过两条弧的交点确定关键点D3′,最后过点D3′画射线O′B3′,作出∠A′O′B3′(如图4).
[O′][B3′][D3′][C′][图4][A′]
追问3:在画∠A′O′B3′的过程中,圆规和直尺分别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师生活动:学生回忆作角过程中直尺和圆规的作用,体会尺规作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立足已有的用量角器画角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初步尝试将尺规作角转化为通过尺规作线段来实现,使学生经历用尺规作等角的探索过程,体会用尺规作等角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环节4:尺规构图,作出目标图形.
问题4:如图5,已知∠AOB,如何用尺规作∠A′O′B′,使∠A′O′B′ = ∠AOB?
[O][B][A][图5]
追问1:现在没有了圆弧,该怎么办?圆弧的大小对角的大小有影响吗?说说你的看法?
追问2:所作角与已知角是否相等?如何验证?
师生活动:从“有弧”到“无弧”,学生经历了再思考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圆弧后,将问题4的解决自然转化为问题3,引导学生经历尺规作角的完整操作过程. 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全班学生交流展示. 学生或用量角器测量,或将所画角与已知角进行叠合来验证尺规作角的准确性,同时直观感受圆弧大小的任意性及尺规作角的科学性.
追问3:说一说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步骤.
师生活动:全班交流、优化作图痕迹,师生共同得出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步骤.
归纳作法如下.
(1)如图6,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
(2)画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3)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tNPF1ocB1T4gU3ufYJ/dhnlBHf0EBkPbD10KAA6eSFQ=,交前弧于点D′;
(4)过点D′作射线O′B′.
则∠A′O′B′即为所求.
[O′][B′][D′][C′][A′] [图6] [O][B][D][C][A] [(a)][(b)]
【设计意图】从问题3到问题4,从“有形”到“无形”,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思维活动渐次提升. 通过画角、验角等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
环节5:论证说理,抽象作图本质.
问题5:如图7,连接CD,C′D′,想一想△OCD和△O′C′D′的三边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O′][B′][D′][C′][A′] [图7] [O][B][D][C][A] [(a)][(b)]
师生活动:通过构造如图7所示的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明晰尺规作角方法的实质. 学生或叠合△OCD和△O′C′D,或根据尺规作角的过程进行推理,得出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O′C′ = OC = O′D′ = OD,C′D′ = CD,抽象出化角为线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尺规作角的作法进行口头说理论证,抽象化角为线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四、教学思考
与传统思考问题的方式相比,尺规作图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逆向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用通性通法探究尺规作图的方法,并对作出的图形进行说理论证.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1. 加强通法指导,形成整体思维
《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的19种尺规作图在作图方法的本质、内容的联系性上体现了数学的整体性. 在尺规作图的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法有章可循的通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尺规作图一般化的思维习惯和探究思路,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已知什么,要作什么”,并根据问题给出的条件构建直观图形,然后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思考该怎么作,并根据图形的性质及图形间的联系,通过推理找出画图的方法,进而作出目标图形,最后通过说理正向证明所作图形的正确性. 例如,本课例中,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时,可以先确定角的始边,即借助直尺任意画一条射线,然后思考“该怎样确定角的终边”. 通过对用量角器画角过程的分析得出画一个角的实质,即确定该角终边上的一个关键点,执果索因,得出尺规作角的方法,最后说理证明所作角的正确性.
2. 注重过程实践,发展学科素养
《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经历尺规作图的过程,增强动手能力,能想象出通过尺规作图的操作所形成的图形,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依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设计理念和导向,教师应改变目前几何作图程序性教学的做法,不能仅限于让学生掌握具体作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经历作图方法探析的过程,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与抽象作法之间建立联系,感悟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例如,本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的活动中寻找灵感,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实践活动,得出确定一个角终边关键点的方法,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进而完成尺规作角. 教师因势利导,以问题引领学生观察所构建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使学生再次经历思维过程,抽象得出化角为线的方法,明晰尺规作角的本质.
在尺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教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形成解决尺规作图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在遇到新的情境和新的问题时,可以迁移应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在面对现实生活情境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参考文献:
[1]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M]. 燕晓东,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吴增生. 用整体教学追求直观与逻辑的融合发展:ICME-14中国特色主题活动中“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课例研究[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21(9):11-17.
[4]骆文娟. 从《原本》与“课标”谈尺规作图教学[J]. 数学通报,2022,61(12):17-21.
作者简介:李莎(1986— ),女,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