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

2024-10-10 00:00:00袁建涛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5期

摘要:新质生产力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在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可持续发展、融合发展趋势、创新性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契合关系,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创新应用上,更体现在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模式的创新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引领上。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涵盖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品牌资源等方面,这些资源不仅是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学术交流、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这些资源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资源的获取、整合与利用面临一系列挑战。学术期刊要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加强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优化出版流程与管理机制,优化配置编辑出版资源,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编辑出版质量,始终保持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4)05-0022-07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1]。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2]。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归根到底是因为其具备强大的创新驱动能力、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依托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学术期刊则通过传播前沿研究成果、加速知识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新理念新方法的产生为新质生产力的孕育提供理论支持。新质生产力对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学术期刊在编辑出版资源的整合上要更加高效。首先,新质生产力使学术成果的产出量大幅增加,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在海量的稿件中精准筛选出高质量的内容,这对编辑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与融合,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需打破传统的板块分割,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以适应新的学术研究趋势和读者需求。再者,新质生产力改变了传播格局和传播方式,要求学术期刊在资源配置上要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倾斜,然而这对学术期刊的技术和成本投入提出了新的挑战。最后,新质生产力的快速迭代也意味着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的配置要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学术研究动态。学术期刊如何优化配置编辑出版资源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变革机遇优化配置编辑出版资源,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后,学界截至目前还缺乏研究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出版问题的著作。有部分期刊论文主要从出版的角度探讨2b6ed02c0d23cf08f639b4928019f2a6新质生产力与出版的融合发展,如《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和实践路径》[3]一文探讨了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和科学路径,《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提升出版业新质生产力》[4]一文提出出版业应积极应对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带来的内容质量与信息筛选、版权保护、数据隐私安全三个方面的挑战,《数智出版的内涵、业态与实践路径——基于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的视角》[5]一文从技术生产力、要素生产力、融合生产力三个方面提出了数智出版模式的实践路径,《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媒体出版传播体系构建——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要素新动能新路径》[6]一文提出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新型出版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三维路径》[7]一文从基于新型劳动者视角的融合出版编辑素养提升、基于劳动资料质变的出版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劳动对象质变的数据生产要素价值挖掘三个方面提出了探索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总的来看,目前学界还较缺乏研究新质生产力与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文献,更缺乏研究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文献,因此本文的研究课题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空间。

二、新质生产力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的契合关系

新质生产力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也深刻影响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契合关系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创新应用上,更体现在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模式的创新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引领上。通过两者的深度融合,学术期刊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推动学术进步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技术创新驱动的契合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支撑,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变革,这些新兴技术正在重塑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流程。数字化采编系统、智能审稿平台、学术不端检测工具等技术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中的应用,实现了稿件处理、编辑排版、校对审核等环节和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编辑出版效率和质量,提升了作者和读者的体验感。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为学术期刊挖掘和整合优质内容资源提供了有力手段,依靠这些手段能更精准地发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如数字人文与数字社会学、创新经济学与创新管理学、科技与社会心理研究、新型职业与劳动社会学、数据科学与社会研究方法、虚拟社会与网络文化研究等,这些研究领域和方向将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持续拓展和深化,学术期刊可以通过设置相关栏目、组织专题研究为这些领域和方向的学术交流、知识传播提供平台,推动新兴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契合

绿色发展是将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8]。作为绿色生产力本身,新质生产力以绿色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指向,以实现美好生活为发展前景,这是其有效赋能绿色经济的根本原因[9]。学术期刊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也在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采取多种措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首先,采用数字化编辑出版流程。稿件的投稿、审稿和编辑修改等环节均在线上进行,既提高了编辑效率,又减少了纸张的使用,降低了资源消耗。同时,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扩大期刊影响力,减少了纸质版的发行需求。其次,优化排版设计。在保证内容质量和可读性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论文篇幅和页面布局,避免不必要的空白和浪费。最后,实行按需印刷。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纸质期刊印刷数量,避免过量印刷造成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学术期刊通过这些措施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学术资源的共享和复用。

(三)融合发展趋势的契合

新质生产力是高效能、高效率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显创新性、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其融合渗透性的特点推动了不同产业和领域的深度融合和跨界创新。学术期刊积极探索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如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的合作交流,为这些机构和单位提供权威的学术资源,同时这些机构和单位也为学术期刊提供研究课题和实践案例,促进了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学术期刊与信息技术行业的融合也在不断加深,通过数据库、网站和移动应用等平台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学术内容传播方式,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推送、智能检索和内容分析,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学术研究效率。学术期刊与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传媒行业的合作也日益紧密,传媒平台将学术成果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扩大了学术研究的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这种融合发展的趋势为学术期刊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价值增值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与新质生产力所倡导的融合创新理念相一致。

(四)创新性人才需求的契合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对标高质量发展目标,构建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创新体系势在必行,创新性人才的前沿性、开创性和变革性特点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准确把握前沿学术动态和研究热点,以新颖的观点、独特的研究视角对复杂的学术内容进行精准分析和深度挖掘,推动学术期刊不断创新内容。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而新质生产力所催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为学术期刊的内容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这就需要学术期刊编辑具备跨学科的视野,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这也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学术期刊对人才的重要诉求。

三、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的构成与面临的挑战

(一)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的构成

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涵盖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品牌资源等方面(见表1)。这些资源不仅是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学术交流、知识传播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学术研究、推动学科发展、服务社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面临的挑战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资源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编辑出版模式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资源的获取、整合与利用面临一系列挑战。

在人力资源方面,部分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编辑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缺乏对新兴学科和交叉领域的了解,对年轻编辑的培养和引进相对不足。作者队伍质量参差不齐,优秀作者资源相对集中在少数知名期刊,一些普通学术期刊面临优质稿件短缺的问题。审稿专家队伍不稳定,部分审稿专家积极性不高,审稿质量和效率难以保证,新的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缺乏足够的审稿专家。

在信息资源方面,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论文投稿数量持续增加,但高质量稿件的比例不高,各学术期刊之间对优质稿件的争夺日益激烈。学术数据库资源分布不均,大型学术数据库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在获取和利用学术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数据库的使用费用较高,增加了学术期刊的运营成本。部分学术期刊在获取行业动态和学术资讯方面面临信息获取渠道不畅、时间滞后的问题,难以及时把握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

在技术资源方面,虽然多数学术期刊已经建立了数字化出版平台,但平台在功能完善、用户体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高。部分学术期刊不重视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难以扩大期刊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导致优质学术成果无法被更广泛的读者群体获取,也无法与作者和读者进行高效互动,不利于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一些学术期刊的页面布局、图表处理、字体字号不够规范和美观,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资金资源方面,部分学术期刊主要依赖主办单位的拨款,编辑出版经费不足,难以引入先进的排版软件和技术,导致排版质量欠佳,影响阅读体验。由于经费短缺,很难为编辑团队提供充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难以组织高水平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资金短缺可能导致印刷用纸质量下降、印刷数量减少、发行渠道受限,影响期刊的传播范围和受众覆盖面。经费短缺也无法对优秀的作者给予丰厚的稿酬激励,难以吸引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投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期刊的竞争力。学术期刊在申请科研项目和资助计划时,往往面临着竞争激烈、申报门槛高等问题,项目资金获取难度较大。

在品牌资源方面,除了少数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核心期刊外,大部分学术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部分学术期刊的品牌意识薄弱,缺乏明确的品牌定位和发展规划,不能精准把握期刊在学术领域的独特价值和目标受众,导致期刊特色不鲜明,难以在众多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少数学术期刊对内容质量把控不严格,存在论文审核标准模糊、编辑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学术成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降低了读者对期刊的信任度。部分学术期刊忽视品牌传播与推广,不能及时了解读者和作者的需求,难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导致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

四、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学术期刊优化配置编辑出版资源的对策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学术期刊只有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才能积极探索新的编辑出版模式和服务方式,提升学术水平和编辑出版质量,始终保持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

在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特别是离不开作者、期刊与知识资源平台的密切合作[10]。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这要求学术期刊打破传统的孤立模式,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将分散的优质学术资源汇聚起来,形成更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资源体系,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支持。加强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也能更好地适应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快速变化,为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创新思路,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学术期刊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等的合作,整合各方的学术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共同策划选题、组织稿件、开展学术活动。加强与其他学术期刊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办刊、资源共享、版权合作等方式,扩大优质内容的供给,提升学术期刊的整体影响力。积极融入学术出版产业链,与出版社、数据库商、数字发行平台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二)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期刊业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行业,促进期刊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创新创造的期刊人才队伍[11]。新质生产力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这要求学术期刊从业者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能提升学术期刊从业队伍的专业素养,增强创新活力和适应能力,使学术期刊在选题策划、审稿流程优化、期刊推广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在新质生产力驱动的行业变革中占据主动。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的专业讲座、建立编辑交流社群、外出参加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其创新意识、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一支既懂学术又懂出版、既懂传统业务又熟悉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优化编辑团队的结构,引进具有跨学科背景、数字出版经验和国际视野的人才,注重年龄梯队建设,注重提升团队在新媒体传播、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

传统期刊的出版模式存在效率低、传播范围小、实时性差等问题,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带来了期刊出版产业链的变革与重构[12]。数字技术能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学术传播的范围与速度,创新的数字手段有助于丰富学术内容的呈现形式,增强内容吸引力。加强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是学术期刊适应时代、引领学术交流的关键。要加强数字化采编平台建设,实现稿件提交、审核、编辑、排版、校对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这不仅能缩短出版周期,还能降低成本,也便于进行数据存储与分析,为学术期刊发展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选题策划,通过对海量学术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精准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和研究热点,确定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选题方向。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对读者的阅读偏好、研究领域等进行细致剖析,实现向读者的精准推送。积极探索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在学术出版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四)优化出版流程与管理机制

学术期刊出版流程的优化可以提升出版效率,使学术成果及时、精准地传播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学术环境。管理机制的优化能保证出版质量、规范学术标准,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力,使学术期刊更好地服务学术研究的进步与创新。要对学术期刊的出版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再造和优化,剔除那些冗余、复杂且无实际价值的环节,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稿件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干预带来的延误和错误。加强编辑出版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高效流畅的工作链条。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稿件内容、编校质量、排版设计等的质量控制,在编辑流程中加强规范化操作,从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到审稿校对、排版印刷,每个环节都需设定明确的标准和流程。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期刊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积极拓展经费渠道,加大在数字化平台建设、优质内容采编、专业编辑团队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付费阅读、会员服务等多元化的经营模式,申请各类科研基金和项目资助为期刊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政武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N].人民日报,2023-11-09(13).

[2]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N].人民日报,2024-06-01(1).

[3]徐勇雁.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和实践路径[J].出版广角,2024(7):44-48.

[4]赵晓艳,苏克治.人工智能与出版融合提升出版业新质生产力[J].出版广角,2024(8):43-47.

[5]陈榕,王炎龙.数智出版的内涵、业态与实践路径:基于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的视角[J].出版广角,2024(8):17-23.

[6]张新新,周姝伶.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媒体出版传播体系构建: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要素新动能新路径[J].中国编辑,2024(6):11-20.

[7]陈少志,李平.新质生产力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三维路径[J].中国出版,2024(12):21-26.

[8]朱启贵.“绿色+”: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战略思维[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3):16-27.

[9]殷筱,房志敏.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经济何以可能[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31-41+113.

[10]刘曙光.建构作者、学术期刊与知识资源平台新型合作关系[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4(2):145-155.

[11]吴尚之.为建设文化强国培养更多期刊人才[J].中国出版,2023(5):5-7.

[12]齐秀丽,王元杰,王慧,等.数字技术赋能期刊出版全产业链条路径分析[J].编辑学报,2023(S1):98-101.

责任编辑:周 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