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中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2024-10-10 00:00:00杨旭
河南科技 2024年17期

摘 要:【目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专利在转化过程中存在较多风险,致使专利被搁置或滥用,亟须明晰高校专利成果转化中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我国高校的专利转化率。【方法】以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的指导方向为基础,对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的司法案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总结出高校专利转化权属纠纷、协议不规范导致的合同纠纷、专利权瑕疵风险及专利价值被低估等4种风险类别。【结论】建议高校提高专利成果转化全过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和针对四类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校专利;成果转化;转化风险;防范应对

中图分类号:D92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4)17-0111-05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4.17.023

Research on the Risk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tente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Xu

(Schoo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 China)

Abstract: [Purpo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owever, there are many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patent transformation, resulting in patent being shelved or abused. It is urgent to clarify the risk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tent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ent conversion rat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Methods] Based on the direction of our country's polici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judicial case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patent achievements. [Finding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our risk categories of university patent transformation ownership disputes, contractual disputes caused by irregular agreements, patent right defect risks and undervalued patents. [Conclusions] It is suggested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raise the awareness of risk preven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patent transformation, establish risk warning and prevention mechanism, and take targeted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risks.

Keywords: university patent;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risk;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0 引言

科技成果转化是当今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连接的纽带,也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为完善高校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提升高校专利质量和专利转化运营能力,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于2020年发布了《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组织实施等方面对高校专利工作提出新要求,明确提出要树立高校专利等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的理念,突出转化应用导向,倒逼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优化提升[1]。这与同年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建设工作方案(试行)》提出的高校要有效管理高校知识产权资产,提升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能力的要求不谋而合,表明研究如何推进我国高校实现专利转化具有重要价值。

根据专利榜单发布的《部委直属高校发明授权专利排行榜》显示,截至2023年2月8日,118所部委直属高校发明授权的有效专利数量共有419 633件。然而,与创新发明规模不符的是,2022年高校专利技术产业转化率仅为3.9%。高校专利转化率低的原因有多种,除激励制度不完备、专利转化制度不健全、高校专利保护意识薄弱外,高校专利转化过程中的风险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研读司法案例并结合理论学说,发现高校专利转化过程中主要存在四类风险问题,分别是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所涉专利职务发明纠纷风险、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协议不规范导致的合同纠纷、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所涉专利权有瑕疵风险和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所涉专利价值被低估风险,探究其防范方式,对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合规和安全,有效防范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风险,充分实现高校知识产权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及现状

1.1 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的概念及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高校专利转化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也应符合上述含义。

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作为重要专利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经济活力。现今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为专利权转让、专利权许可、专利投资入股、专利权自行或合作实施等。

1.2 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现状

目前,高校专利领域存在“一高三低”的现象,即专利授权数量高,而专利含金量低、专利转化率低、专利有效率低。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2022年全国高校发明技术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高校专利出售数平均只占专利授权总数的3.55%[3]。

该报告指出,按照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形式划分,2022年高校发明专利转让率为3.1%,专利许可率为7.9%,高校许可他人使用的专利中,64.3%通过普通许可的方式实现,独占许可的比例为33.1%。其中,重点高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普通许可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专科高职院校对外许可主要以独占许可方式实现。从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创新方式来看,“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或技术服务”的比例为95.8%;通过“以创新联合体等方式长期合作”以及“以技术作价入股”与企业开展过合作创新的高校比例相对较少,占比分别为37.3%和14.2%。

该报告显示,在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过程中,专利开发相关人员对市场转化过程中的风险存在相关顾虑。首先,科研人员对“市场主体(企业)对承接职务专利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的担心或顾虑比例最高,为34.0%;其次是“转化专利成果的价值被低估造成单位和个人利益损失”,比例为31.6%。两者均处于“赋权”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实现环节。此外,调查显示,高校权属改革落实配套措施更多涉及产权及收益分配协商、专利权维持与保护等环节,其中,“明确约定赋权后专利的申请、维持和转化费用的承担义务”的比例为91.2%,“约定成果完成人须在一定时期内将其赋权科技成果的转化情况向单位报告”以及“要求成果完成人团队就内部收益分配比例达成一致”的比例均超过80%。

在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方面,2013—2020年,高校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在总量上显著增加,但全国高校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占全国的比例明显偏低,最高占比仅为2017年的1.38%,并且该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结合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可以看出,高校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明显偏低,这说明高校单个专利的转让及许可收入偏低,侧面说明高校的专利成果未有效对接市场需求,市场认可度有待加强。

由此可见,除了激励制度不完备、专利转化制度不健全、高校专利保护意识薄弱外,高校专利转化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也是致使高校专利转化率低的重要因素[4],其体现在专利转让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致使相关人员在转化过程中对风险因素有较多顾虑。

2 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中的主要风险类别

为了解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的相关司法实践,本文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找到2010年至今的58个案例。首先,从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来看,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中的技术转让合同纠纷和技术开发合同纠纷的数量最多,分别有14件和20件,主要涉及高校将其专利、技术秘密等相关权利让与企业后,再约定由高校或企业主导进行专利成果转化,在实际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进而导致的违约认定纠纷;其次,专利权权属纠纷共9件,涉及高校专利发明人职务发明的认定问题和相关教师、学生的研究成果是否属于职务发明的认定问题;再次,技术服务合同纠纷和技术咨询合同纠纷若干件,涉及高校以技术知识为企业提供服务产生的纠纷;最后,还有部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纠纷、职务技术奖励报酬纠纷、专利侵权认定及确认无效纠纷和专利权出资入股纠纷等[5]。

本文总结出四类主要风险分别为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所涉专利职务发明纠纷风险、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协议不规范导致的合同纠纷、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所涉专利权瑕疵风险和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所涉专利价值被低估风险。现有文献对上述四类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进行过分析,但完全聚焦于高校的相关研究较少,结合司法实践案例进行研究的文献更是几乎没有,还有部分文献因未结合实践致使风险类别归纳不符合实际情况。本文通过对科技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研读并结合司法判例对总结出的四类风险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力图在高校专利转化研究上有所突破。

2.1 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所涉专利职务发明纠纷风险

此类风险主要包括两种:第一,教职工、学生职务发明创造的权属纠纷。此类纠纷中既有如四川大学、深圳市安智捷科技有限公司①中关于离职教职工、毕业学生的发明创造是否属于职务发明成果的认定问题,也有北京泷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案②中关于共同完成发明的老师和学生权益并未在合同中约定导致的纠纷。第二,因职务发明报酬与奖励引起的纠纷。如西安石油大学与王满学案③,因为专利开发过程中难以确定开发人员的贡献程度和不同技术点的价值,导致相关人员的报酬奖励无法量化,在司法实践中也往往只能根据片面的证据进行自由裁量,导致法院的判决标准各不一致。近年来,随着高校专利技术成果的增加,权属纠纷数量明显增多,在此过程中依赖于高校物质条件的教职工及学生,尤其是学生的权益得不到明确的保护。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发明创造人与高校之间对涉及高校专利成果的权属认定存在模糊不清的认识,另一方面立法规定的不明确也导致司法实践中争议不断。

2.2 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协议不规范导致的合同纠纷

根据武汉大学与武汉国想电力科技股份有案④、复旦大学与常州祥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案⑤等多个案件可以得知,专利转化合同纠纷涉及专利技术使用费约定不合理、专利技术内容约定不完整、专利产品不符合合同目的等多个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是高校方对于技术本身的过分美化或没有按照合同约定转移专利产品及其附属产品,疏于提醒和防范,导致企业方转化专利失败,最终技术研发成果无法投入生产或生产出现重大问题,无法达成合约目的。此类合约往往对于转化过程中所需的技术秘密或专利领域、实施方式等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使得该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合约内容模糊,致使高校方陷入合同纠纷,在司法实践中也常常仅能从双方订立的合同确定是否完全履行义务,对于未约定的事项也无法明确认定是否有碍于专利产品的转化,使得企业方无法将产品投入市场获利。

2.3 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所涉专利权瑕疵风险

高校专利转化存在很大的资金风险,转化所得的收益也需要很长时间才得以显现。可以说专利转化就像是一项投资,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且每个环节都要小心谨慎,否则都可能会导致转化失败。而专利转化的核心就在于该专利的有效状态,但专利转化过程中却常有技术转化所涉专利侵犯他人专利权、技术转化所涉专利被宣告无效、技术转化所涉专利被非侵权仿制等问题出现。如清华大学与许昌瑞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⑥为该公司专利涉嫌被他人非侵权仿制;安徽工业大学与济南弘科信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马鞍山市江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⑦关于被转化专利是否存在侵权问题的认定等。类似相关专利瑕疵风险都会降低专利转化产业化的效果,进而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和高校方的信誉度,长此以往导致基于诚信原则的合同关系失去信任基础,企业方或许会选择更加专业稳妥的机构进行合作,使得高校专利转化产业率难以提升。

2.4 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所涉专利价值被低估风险

专利价值的评估无具体实质的规定以及专利资产本身作为非物质性财产的性质,导致专利价值在市场交易中被低估,难以反映专利技术的客观价值,如专利权出资的核心就在于专利经济价值的评估。但这一风险难以在司法案例中直接体现,缺乏统一协调的评估标准致使不同的评估机构评估结果可能差距极大,甚至非同一时期的相同评估机构也存在较大差异。评估过程中高校方必然会期望价值越高越好,而企业方则相反,在此情况下若企业方与评估机构利益勾连,势必会导致高校专利价值受到损失。此外,专利权的价值评估不仅需要评估人员有客观、中立的工作态度,还需要其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当前专利评估机构水平良莠不齐,即便评估机构对该专利呈现的高价值有所察觉,也往往给出更加保守的评估结果,致使专利权的价值评估结果难以客观、公允,专利价值也因此被低估。

3 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风险类型及其成因,结合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特点和实际情况,本文提出高校专利技术成果风险的防范措施如下。

3.1 增强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全过程的风险防范意识

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前,要经过立项、研发、技术交流、专利申请、结项、专利授权等过程。进行技术成果转化时,要面临转化形式的选择、相关合同的谈判、具体合同条款的约定等问题,技术成果转化后,还要经历长期的后续运营和收益分配等。因此,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应仅仅停留在专利技术成果转化这一点上,而应贯穿于专利技术起源到转化项目完全结束的全过程。为增强高校专利技术转化全过程的风险防范意识,建议通过宣传、内部学习、知识产权风险专业培训等方式,让与技术转化相关的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了解知识产权转化中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从而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3.2 建立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风险预警防范机制

高校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会不同程度地成为专利转化的风险,如果只是将大量专利转让给经纪公司进行二次转移转化,其间烦琐的流程手续易造成未知的法律风险。成立由学校技术成果转化管理人员、知识产权(专利)律师、技术转化经纪人、技术专家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高校技术转化保护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学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风险的防范与应对工作可以解决这一弊端。对国外考察发现,英、美、日等高校均设立了相关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部分高校在高校体制框架内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同时,通过投资持股技术经纪机构、专利共同申请等多元化的方式与转移服务资源进行深度融合。由此可见,我国应设立类似的技术转化保护工作小组,建立专利技术成果风险防范流程和工作方案,建立专利技术成果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发现、监控专利技术成果转化过程的法律风险,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适当的处置。

3.3 针对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不同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3.3.1 针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所涉专利存在权属纠纷风险的防范措施。现如今我国部分高校仍主张职务发明分配机制,即对于使用本校资金与各类资源的科技成果,一律主张为职务发明,此举极大地维护了高校自身的利益,却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科研工作者的权益积累。高校在选择享有独占专利成果的实施权时,首先,应建立合理的分享利益的标准,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与职工之间的劳务合同,明确高校和高校科研人员之间、职务发明人团队内部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且明晰职务发明专利的产权应该具体到每一个具体的子权利,防止原属于高校的职务发明因为职工的离职而外流[6];其次,应当给予科技工作者合理的报酬或奖励,健全奖励机制,以进一步激发科研工作者及相关支持人员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3.3.2 针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协议不规范导致合同纠纷风险的防范措施。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明确专利的使用是推进专利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科技成果转化有多种形式,其中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更契合企业需求,是目前高校技术输出和科技成果转化最常用的方式,因此高校方和企业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对于转化过程中所需的技术秘密或专利领域、实施方式等做出明确且尽可能详尽的规定,在合同正文或以附件形式列明高校的哪些知识产权属于待转化应用的专利技术内容,同时规定对于没有在清单中明确列明的但为执行合同所必需的知识产权是否属于背景专利。此时建议高校多采用普通许可方式,这样能给更多企业使用专利技术的机会,更有利于发挥科技成果的作用[7]。此外,高校可以和某些专利代理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针对高校的具体情况提供服务,确保企业方顺利将产品投入市场获利。

3.3.3 针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所涉专利存在专利权瑕疵风险的防范措施。高校专利能否顺利转化,从根本上是由专利的含金量决定,使得专利的有效性能被预见性地保护。因此,首先高校方要优化研发投入结构,调整研发和创新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营造一个宽容的创新环境,让科研人员潜心进行研究,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进行原创性、前瞻性的研究[8]。其次高校与企业之间在签订专利转移合同或者委托技术开发合同等过程中,可以在合同内容中明确约定在专利转移后,高校在一段时间内需要配合协助企业完成技术成果转化,并对技术瑕疵承担一定的责任,保障后续专利转化得以顺利进行。最后,可以适当利用专利保险,防止由于专利自身原因或者外部自然因素的作用导致专利转化失败,也能更有效地激发高校专利创新能力、转化能力,以调动高校与企业积极达成合作。

3.3.4 针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所涉专利存在专利价值被低估风险的防范措施。专利价值被低估主要是因为目前的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流程不合理,尤其是专利作价出资时,许多评估机构难以估计专利出资比例的大小所产生的影响。因此,规范目前的专利评估机构,规定科学统一的评价体系十分重要。应构建合理的专利技术价值、法律价值及市场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从专利权剩余期限,技术秘密控制度,以及市场占有率等角度合理构建,必要时可以请求高校方出示专利评价报告[9]。此外,建议高校自主设立专利预评估机制,对专利进行价值分析、可行性分析和转化风险评估。

4 结语

专利成果产业化已经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而高校这一主体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成果的转化率如何提升成为关注的重点。其中存在的风险使得专利被搁置或滥用,唯有采取必要且完备的风险防范应对措施,才能使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效果显著,进而辅助我国科技水平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川01民初7078号民事判决书。

②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20京民终617号民事判决书。

③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20陕民终230号判决书。

④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鄂民终158号民事判决书。

⑤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21沪73民终196号民事判决书。

⑥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知民终379号民事判决书。

⑦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知民终112号民事判决书。

参考文献:

[1]黎子辉.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21(Z1):107-111.

[2]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EB/OL].(2022-12-28)[2022-02-10].https://www.cnipa.gov.cn/art/2022/12/28/art_88_181043.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2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4]李文江,廖加乐.促进专利转化的困境与对策[J].河南科技,2021,40(21):123-126.

[5]金童童.新时代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与效能提升对策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3(7):3-9.

[6]刘勤,杨壬淦,刘友华.高价值专利评估方法、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4):147-152.

[7]刘友华,李扬帆.职务发明权属规则与成果赋权改革的协同路径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7(4):44-52.

[8]李莹,周胜生.基于大数据视角的企业专利风险预警研究[J].情报杂志,2021,40(10):21-26.

[9]马治国,谢伟,张磊.技术、法律、市场三维视角下我国药品高价值专利评估体系构建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2(5):120-130.

收稿日期:2024-03-04

作者简介:杨旭(2000—),女,硕士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