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背景
在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的背景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变得尤为重要。跨学科教学理念的深入应用为初中美术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授技能或知识,更是通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加深学生对艺术与文化的理解。初中的美术课程通过让学生感知和体验自然美和人文美,提升其艺术表现力,丰富想象力。
以湘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变废为宝”为例,我们可以观察到这种跨学科的思考是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实现的。这一课程主题不仅鼓励学生利用废弃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还引导他们思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入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如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从而让学生在实践艺术创作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和关注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外,通过讨论不同文化如何使用和再利用材料,学生还可以增进对不同文化价值和审美观念的理解。在制定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综合考虑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这种跨学科的互动,不仅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美术教育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美术学科跨学科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初中的美术教育,以其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特质,覆盖了艺术、文化、历史和哲学等众多知识领域,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还需具有创新的思考能力。美术课程提供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引导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这一教学阶段,美术学科的跨学科整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并探索跨越不同学科的知识,还促进他们跨学科思维的培养,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核心素养。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和实践,对学生未来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巨大的价值,帮助他们构建广泛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跨学科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多元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此外,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过程,学生还能够自然地培养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时,学习如何与不同背景的同伴有效合作,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现学科交叉和整合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整合,可以实现不同领域知识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这样的过程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全面且深入的学习体系。这种整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认知视角,促进他们形成综合性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结构。
(三)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跨学科融合能有效地将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增强教学的丰富性与深度。此外,教师通过运用跨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可以拓宽教学手段,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教育方式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力有极大的帮助。
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湘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综合探索领域中,课程“变废为宝”致力于激发学生从日常“废品”中发现艺术灵感,进而燃起他们创作艺术的烈火。这类教学活动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考和实践技能。通过利用日常物品,学生可以将美术学科与自然、音乐、数学及语文等学科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逐渐走向成熟,做事时更加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利用身边“废品”的兴趣。通过共同创造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高合作能力并且表达自身思想,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了解垃圾带来的危害、如何分类和处理垃圾,发现废弃物造型艺术中存在的独特魅力,感受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乐趣。赏析各类由废弃物组合而成的有趣艺术作品,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并丰富他们的生活情趣。
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废旧物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增强了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让教与学充满趣味,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目标。
通过实践调查和资料查阅,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对地球资源的浪费,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收集并分类不同形状和材质的废弃物,学生将利用这些材料创作一件美术作品,并在创作过程中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乐趣,从而加深他们对环保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重点
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有一定情趣的造型作品。
(五)教学难点
根据废弃物的不同材料,选择合理的设计、创作方法。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一些废弃物与变废为宝艺术品的图片,一些废弃物制成的作品,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材料。
学生准备:一些家庭常见的废弃物材料。
(七)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艺术课程的本质、理念、目标、内容以及学业质量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个人特性及其学习背景来设计教学计划。因此,制定合适教学方法的基础在于进行彻底的前期调研和构建多样的教学方法库。教师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是确立适宜教学策略的根本。变废为宝的活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能够实现生活与艺术的有效结合。因此,其教学方法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合作性与互动性。
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教师主要采取以下方法: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探索家庭垃圾的产生与处理流程,并亲手尝试通过变废为宝制作项目。②自主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见解,旨在培育他们的独立学习技能和提升信息处理能力。③合作交流方法通过知识讨论、手抄报制作和环保方案设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师指导策略方面,采用以下核心方法:①观察与欣赏,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或直接展现实物,使学生能观察并欣赏到变废为宝的艺术创作,这样做旨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审美鉴赏力和艺术涵养。②交流与讨论,通过引导学生分享创作经历和情感体验,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同时促进对他人作品的欣赏。③创作与表现,通过引入绘画、雕塑或拼贴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学科知识与美术之间的联系,激发创意。④情感培养,通过情感表达和体验训练,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和认知水平。
(八)教学过程
1.生活案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废品以及其产生的影响。
教师:垃圾大家并不陌生,家里每天多多少少都会产生垃圾,垃圾处理成了社会的大问题。同学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都有哪些?一般都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1:有厨房垃圾。一般都扔到垃圾桶里。
学生2:废旧物品,如废电池、废塑料等。一般也是扔到垃圾桶里。
学生3:废纸、废塑料瓶。这些要么扔垃圾桶里,要么卖废品。
学生4:不穿的旧衣服,可以送进旧衣回收箱。
教师:同学们都有一定的垃圾处理经验。家庭中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就是扔进垃圾桶里。那你们知道这些被扔掉的垃圾又去了哪里吗?
学生1:厨余垃圾会被制成肥料。
学生2:能用的塑料也会回收重新制成新塑料;旧纸张会变成新纸。
学生3:干净的旧衣服会捐给困难家庭。一些破烂的衣物会制成拖把。
学生4:可燃烧垃圾会变成发电的燃料,很多垃圾会被填埋。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垃圾被处理的各类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
教师:同学们,垃圾进入垃圾场后需要进行进一步分类和重新利用。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垃圾重复利用后制作的。今天我们也要亲自体验垃圾变废为宝,看看已经没有作用的垃圾能不能重新获得价值。
2.展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师先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种废物利用的对比图,让学生感受到废品利用前后的巨大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之后,教师可以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带领学生一起制作作品。
比如,教师可以将多个塑料瓶或者啤酒瓶用胶带黏在一起,并向瓶中注入不同高度的水,制成一件乐器;之后向瓶口吹气,让学生听到不同的音符,甚至可以为学生演奏一首简单的曲子,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宝物”的含义。
3.作品讨论与分析
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课前,教师在每个小组里安放一件废弃物造型的礼品,让小组成员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它们用的是什么材料,是怎样组合起来的?
在学生进行作品研究与讨论时,教师允许学生对作品进行分解,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思路的展示,从物品材质、形状、颜色、创作主题、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给予学生创作启发。讨论结束后,学生派小组代表对作品的研究结果进行论述。
教师安排小组成员将自己带来的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并对每类物品的特点与用途进行讨论和介绍,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路。教师向学生讲解并展示不同的加工技法,包括剪、接、扎、粘、饰等,并向学生介绍特殊图案或者造型的制作思路与方法。学生根据自身的创作想法,向教师进行技能提问。
教师总结:一些废弃物,经过我们动脑动手,转眼变成了一件小小的工艺品!今天这堂课我们也要运用这些方法,把我们带来的材料好好变一变。
4.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数学、语文、地理等学科内容设置四个与这些学科相关联的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进行创作。除了学生带来的物品,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与主题创作相关联的物品。每个学生可以与小组成员自主协商,共同利用小组成员带来的物品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对于创作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确保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数学主题创作中,学生可以用美术作品展现数学概念,或者用数学图形展现自身审美意向或表达想法。在音乐主题创作中,学生可以用废品制作乐器,或者展现音乐概念、表达音乐故事。在语文主题创作中,学生可以将作品与诗画相结合,或者用作品表达一段文字传达的意境与思想,也可以将作品与文学作品进行结合。在地理主题创作中,学生可以用作品展现自然景观或者地质地貌变化,也可以用作品展现人文景观的发展变化。
5.学生作品展示与欣赏
学生作品展示与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思想交流、灵感激发、自信培养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欣赏变废为宝的作品,如图1、图2所示,学生明白很多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只要加上我们的创意,垃圾会变成有用的东西。
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和大师的作品,并让学生思考:仔细观察他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组合起来的?觉得作品的哪个方面更吸引你?
教师邀请学生对作品的设计主题、思路、方法,以及其特殊之处进行介绍,之后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肯定作品的优点,并结合大师作品提出更多的创作思路和改进方法,让学生在对优秀作品的讨论与评价分析中获得进步。
教师总结:生活中的许多有趣事物和材料都可以被用来进行创作,正如我们今天探索的废弃物艺术一样。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并积极参与,就能够创作出富有个性的艺术品。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废弃物进行其他有趣的艺术创作,用作装饰自己的房间,增添美感。
6.作业布置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的垃圾处理方式并进一步保护我们的环境,希望大家能积极收集相关知识。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份关于垃圾处理方法的手抄报。
四、教学总结与反思
(一)教学总结
评价与检测是反映教学质量、提高教育品质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与检测,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学习的成果和教学活动的成效。通过对学生创意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情感表达和跨学科融合等方面的评估,教师可以发现此次教育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个人创造力的机会,还激发了他们利用跨学科知识的热情,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演示制作、作品展示、实际操作、小组合作以及交流反馈等,创建了一个轻松且和谐的学习环境,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整体而言,这一教学活动不只达成了既定的教育目标,更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兴趣、环保意识以及珍惜物品与发掘事物的价值。
(二)教学反思
在实施中学美术跨学科教学设计时,面临一系列挑战。由于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必要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跨学科美术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加强教师在这一领域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加大了学科整合的难度和劳动强度,教师需要进行周密的课程规划,选择恰当的整合方式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成长。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倾向于传统的学科分科方法,对评估跨学科教育的效果还缺乏有效的标准和方法。因此,探索并建立针对跨学科教育的评价体系及方法是必要的,这将有助于保障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