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任务群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结合了群文阅读的特点与任务群的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多文本、多议题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古诗词群文阅读和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及关系
(一)古诗词群文阅读概念
古诗词群文阅读是指在古诗词的阅读中,教师以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为载体,在单位时间内,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古诗词,引导学生进行多首古诗词阅读的教学。其特点为:①整合性:打破单篇教学的局限,将多首古诗词整合在一起,形成多文本的教学。②议题性:围绕某一议题或主题展开教学,如“羁旅情怀”“辛弃疾的人生与创作”等。③实践性: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朗读、探究、写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④综合性: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包括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等多个方面。
(二)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构建“学习任务群”,提倡“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它强调以任务为导向,注重学习渠道以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三)学习任务群与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关系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不是单篇地呈现诗歌,也不是多篇无序地呈现诗歌,因为诗歌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所以师生可以从诗歌的思想情感、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内容、意象、作者等方面确定议题,然后围绕议题呈现多文本。在这个学习多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广度扩大,阅读深度增加。但是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容易出现偏差,这就需要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是指围绕某一学习主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通过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设计与阅读的目标、内容适配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从整体上明确“学什么内容”和“用怎样的方法学”的问题。所以学习任务群对古诗词群文阅读有助推作用。
二、任务群古诗词群文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整合教学资源
1.系统化学习。学习任务群通过整合古诗词内容,将多篇相关古诗词纳入同一学习任务群,使学习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这种整合方式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古诗词的共性与差异,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2.多维目标达成。学习任务群不仅关注古诗词的语言表达,还涉及文化、情感、审美等多个维度。通过多维度的学习任务设计,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有创意的表达者。
(二)激发学生兴趣
1.情境化学习的创设。学习任务群注重创设真实或模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古诗词。这种情境化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践活动的丰富。学习任务群以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朗读、讨论、写作、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古诗词。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培养综合素养
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式。古诗词往往蕴含深意,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学习任务群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可以是改编古诗词,也可以是创作新的古诗词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任务群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也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所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合作研究能力的提升。
三、任务群古诗词群文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一)确定学习主题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古诗词学习的主题,按照题材、意象、作者等元素,将古诗词进行主题整合,如“爱国情感”“山川美景”“送别诗”“羁旅诗”“杜甫的光辉”等,形成群诗。
(二)设计任务群
根据学习主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形成任务群。任务群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梯度性,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古诗词。
(三)整合学习资源
根据任务群的设计,拓展诗文阅读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形成一组群诗教学材料。整合相关的古诗词文本、注释、背景资料、音视频资料等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四)实施教学
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评价反馈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侧重考查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关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讨论交流、创意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本次群文教学的案例以“关注民生疾苦”为主题,旨在通过整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首叙事诗,引导学生感知古体诗的基本特点,了解叙事诗的风格,深入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确定议题与选文
1.议题:关注民生疾苦。
2.选文:《石壕吏》《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推荐阅读:《新安吏》《潼关吏》《观刈麦》“三别”。
(三)设计学习任务群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中所叙之事,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并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品味诗歌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彩之处。
【教学过程】
●任务一:初读古诗,存异求同
活动一:朗读诗歌,寻求共同点。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唐诗五首》,这五首都是律诗,都在山川风物之中寄寓了作者的情怀。同学们揣摩一下《唐诗三首》:作者为什么会把这三首诗编在一起呢?
1.学生活动:自由读诗,寻求相同点。
2.师生总结:都是古体诗;都是叙事诗;都写于安史之乱之后;都反映了民生疾苦……
活动二:探寻古体诗的共同点。
1.知识积累:(学生搜集后汇总)
古体诗:汉魏以后得五、七言歌谣,乐府古辞、拟题乐府、歌行诗、新乐府和其他五、七言古诗,都可以被称为古体诗,又称为古诗或古风。
特点:①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只有二、三、四句,多得可达百句以上。②每句字数也无严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也又四言、六言、八言、九言、杂言。③用韵灵活自由。④对诗词的平仄、对仗没有什么要求。⑤语言自由,可俗可雅。
2.学生活动:对照知识点读诗,结合这三首诗感受古体诗的特点。
《石壕吏》五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自由,对仗没有要求。
3.自由读诗,感受古体诗的特点。
●任务二:再读诗歌,读懂故事
活动: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1.结合注释,用自己话说出课文大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2.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不理解之处。
3.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任务三:细读课文,再现苦难
唐代的人民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呢?同学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石壕吏》这首诗,诗歌中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诗人又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苦难?苦难中有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活动一:以《石壕吏》为例,叙述苦难的生活。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苦”体现在哪些方面。
总结:丧子之苦、生活之苦、应征之苦……
活动二:以《石壕吏》为例,体会作者情感。
1.学生活动:探求在这样的困难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2.总结:对战争的控诉、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表达了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对老妇人勇于承担苦难精神的赞美。
3.补充资料,深入理解情感。
①创作背景:758年,唐王朝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围攻叛军所在地邺城,胜利在望。第二年春天,叛军的援军到了,再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支持平叛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老人的行为,小而言之为家,大而言之为国。
②深入探究情感:既有对人民的颂扬,又有对战争的控诉,还表现出思想上的矛盾。
活动三:群诗并读,举一反三。
《卖炭翁》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卖炭翁”和“杜甫”的苦体现在哪些方面?呈现苦难的方式以及苦难中的情感又是什么呢?
1.学生活动:对照任务,自由读诗歌,做好批注。
2.小组合作,结合创作背景,完成表格任务。
①学生搜集整合呈现诗歌的创作背景。
《卖炭翁》创作背景:白居易的文学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中唐时期,“宫市”害民。宦官专权,连采购权都牢牢抓在手中,名为购买物品,公平交易,实则为公开“掠夺”。面对这种情况,诗人创作了这首叙事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作背景: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仕途不顺,有很多的机会接近普通百姓。安史之乱后,杜甫被贬华州,第二年春天回洛阳,途中亲眼看到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了苦难,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
②合作完成表格(见表1)。
3.师生总结情感共同点:悲天悯人,忧患苍生。
4.朗读体会情感。
●任务四:品读诗歌,比较写法
这三首诗歌都是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但具体的手法有所不同。
活动:比较阅读,完成表格任务,体会艺术手法的妙处。
1.学生读诗,自主完成填写表格(见表2)。
2.学生声情并茂读诗。
①示例:请同学们把《石壕吏》中差役的话补充完整。然后分角色朗读诗歌,读出差役的怒和老妇人的苦。
示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汝家有男丁否?)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尚有他人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谁可去否?)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②设计《卖炭翁》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朗读方案,在小组内声情并茂朗读。
●任务五:改写诗歌,拓展阅读
1.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2.拓展阅读:推荐阅读:《新安吏》《潼关吏》《观刈麦》“三别”。
3.班级墙报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四)教学反思
本次群文教学以“关心民生疾苦”为主题,通过八年级《唐诗三首》的群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古体诗的基本特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驱动学生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有效整合古诗词信息的方法,并且引导学生在群文之间进行连接、对比、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评价诗歌,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欣赏能力。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①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②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将“知人论世”这一诗歌鉴赏方法渗透其中。总之,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古诗词群文任务群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