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资源选用策略

2024-10-09 00:00张菊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4期

秩序与规则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纽带,也是促进个人成长的指南针。对于正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仍在形成中的初中生来说,理解并遵守秩序与规则对其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选用一系列生活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有效引导学生认识秩序与规则,从而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行动指南,为构建和谐校园和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巧借学生身边的生活化资源丰富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理解和遵守秩序与规则是成长为合格社会公民的重要一课。对认识秩序与规则的复习,教师可借学生身边的生活化资源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

导入教学:板书“秩序与规则——从生活出发,共建和谐校园”活动主题。

(教师播放学校餐厅学生排队等待买餐的短视频,其中有占座现象)

师:大家的队伍井然有序,排队好像是大家下意识的自觉选择,这是为什么呢?

生:排队使得整个买餐、就餐过程更加高效。

生:排队也减少了先后顺序的矛盾纠纷和无谓的争吵打闹。

师:大家是不是还观察到有一部分学生占座的现象?大家对此有什么感受呢?

生:占位置的人往往需要再去排队买餐,而很多先去排队买餐的人却碍于占位置人的物品没有座位吃饭,这导致座位资源的浪费,既影响就餐感受,又容易造成个人财产损失。

生:有时候因为拥挤还会致使餐品打翻,给同学间的和谐友谊发展埋下隐患。

师:同学们真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情况会怎么做呢?

生:每次遇上大家着急挤进教室的时候,我都会选择礼让班级的女同学。

生:让座。我每次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小孩或者抱着孩子的妈妈,都会主动让出座位。

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家都会自觉尊重老人、爱护小孩子。

师:大家非常优秀,也善于观察。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分发一下手里的这些规则卡片,大家通过合作完善一下。

自由学习环节:小组合作,填写“生活规则发现卡”。

教师分发“生活规则发现卡”(见表1),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回忆,搜寻记忆中的秩序与规则,不断完善卡片中有关校园和日常生活秩序与规则的相关事物和现象。

各小组在规定的7分钟内完成卡片的轮换填写,并通过绘制简图形象传达自己的看法,对生活中的秩序与规则的感官体验进行整理,为进一步的课堂分享做准备。

每组选代表分享本组的发现,并讨论这些规则如何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全班同学进行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每项规则的必要性和意义,为课堂实践活动预热。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理解,对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的“秩序与规则”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提交一份“校园规则宣传周”活动方案。最后,我们讨论并从中选择最为合适的方案进行调整和实施。

学生分组设计“校园规则宣传周”活动方案,其中包括宣传主题、活动内容和实施步骤。各组展示活动方案,师生互动,探析各个方案的优点和不足,经过投票选择校园活动方案,并通过合作完善方案。师生共同实施最终的校园秩序与规则活动方案,以实际行动维护校园秩序。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自由学习环节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在分享与讨论环节的表现,以准确把握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秩序与规则的关系。此外,教师要对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的创新性和实施效果进行记录,为教学总结反思工作做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秩序与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所学。

理论知识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化资源的结合,能够引导学生从校园生活入手,探索秩序与规则的奥秘,培养其规则意识,从而见证学生的成长与蜕变。

二、运用生活化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经验共鸣

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秩序与规则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列举生活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展谈话式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

(板书:秩序与规则——生活化情境下的经验共鸣)

教师引导学生回望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秩序与规则。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秩序与规则相关故事,以此引发对细节性规则的思考,为生活化情境下的多主体谈话教学活动做准备。

◆环节一:认识规则

师:同学们,在生活规则发现卡中相信大家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规则都有了一定把握,那么大家设想一下自己此刻就身处某个情境中,这些规则具体发挥什么作用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师:秩序与规则无处不在,它们保障了我们的生活和谐有序。在秩序与规则的庇护下,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享受到公平、安全的环境。希望大家珍惜并遵守规则,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少年。

◆环节二:体验规则

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假如你是交通管理员,你将如何确保交通秩序井然?

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交通管理员和行人,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环节三:讨论规则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遵守规则是否会限制我们的自由?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师:遵守规则不仅不会限制自由,反而保障了我们的自由。规则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有了规则,我们的生活才能更有序地进行。大家看一下白板(呈现图1),仔细领悟一下自由和规则的联系。

◆环节四:践行规则

师: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规则?

学生分享自己的做法,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设施等。

生活化情境的运用可以深化学生对秩序与规则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规则,并培养学生善用规则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情境活动体验,学生发表自己对秩序与规则的认识和感悟,自主总结秩序与规则的概念要义,以便拓展教学场域。

教师布置课后情境活动任务,鼓励学生观察并用照片或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秩序与规则,于下节课程伊始分享,并组织学生以“我心中的规则”为主题撰写一篇250字左右的短文。

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以谈话式教学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概念的深层含义,并基于生活情境理念拓展课堂,强化教学实践活动。

三、整合生活化热点新闻,引导学生认识正确的秩序与规则

课程教学在生活化情境基础上,需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热点问题,深入探讨秩序与规则在其中的角色与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传递之外,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PPT演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热点问题中的秩序与规则)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和特点,借助课件展示与现代化进程相关的热点新闻,如科技创新、城市化发展、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热点问题背后的秩序与规则。

◆环节一:热点问题识别

(1)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将学生划分为临时小组,每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热点新闻的某一部分进行分析。

(2)学生讨论中国式现代化热点新闻的各部分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哪些秩序与规则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提炼几个关键热点新闻中的秩序与规则问题。

◆环节二:秩序与规则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提炼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问题,探讨秩序与规则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这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中维护和发展秩序与遵守规则?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和引导。

◆环节三:案例研究与角色扮演

(1)教师选取一个具体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案例,如“共享单车管理”,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2)学生分别扮演政府工作人员、企业代表、市民等角色,讨论如何制定规则以解决共享单车停放带来的秩序问题。

(3)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分享体验和感悟。教师总结并强调秩序与规则的重要性。

整合生活化热点新闻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及其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从秩序与规则视角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并提升学生参与社会、维护秩序、遵守规则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遵守秩序与规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对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护秩序和遵守规则的想法。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案例分析中认识到秩序与规则的重要性,培养法治意识和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四、开展生活化实践,实践与理论结合,将“秩序与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初中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遵守规则、维护秩序,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基于前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概念理解、认知层次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由此设计“守规生活,共筑和谐社区”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规则的力量,体验秩序的价值。

(板书:“守规生活,共筑和谐社区”,播放“美好生活有你有我”背景纯音乐,展示社区中秩序井然与混乱的场景对比图片)

学生讲解秩序与规则的含义,以及它们在社区生活中的具体显现,借助教材相关理论设计课堂实践活动。

◆活动一:模拟社区生活

1.学生将教室模拟成社区环境,并扮演社区居民、商店店员、警察等角色。

2.教师设定不同的生活场景,如购物、过马路、社区活动等,并明确相应的规则。

3.学生在模拟社区生活中领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二:社区规则我设计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场景,如公园、住宅小区、市场等。

2.小组讨论在该场景中应遵守的规则,并设计相关宣传海报。

3.各小组展示海报,全班共同讨论学习最富创意和最具实用性的规则海报。

学生主动设计便于实践操作的社区活动,能够领会理解秩序与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对于社区和谐的意义,切实提高观察力、创造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并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应对实际活动中遇到不遵守秩序与规则的行为。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和自己的常规操作办法,并继续深入讨论如何将秩序与规则的意识深化于日常生活中。

学生进一步总结本次活动的主要收获,回答秩序与规则在社区生活中的重要性,发表自己对秩序与规则的再认识和感悟,并根据课堂讨论撰写关于如何在社区中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倡议书,与家长一起观察并记录家庭所在社区中人们对秩序与规则的遵守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自主设计模拟社区的生活场景,可以在亲身体验中认识秩序与规则在社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活动设计贴近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多元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秩序与规则内化为自身的日常行为,共同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五、关注个体化发展,设计生活化课后任务,强化学生的秩序与规则意识

学生的青春旅途中,秩序与规则如同罗盘,不仅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更是成长的重要保障。如何将秩序与规则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使之生根发芽,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教师设计“秩序与规则:构建和谐生活”这一教学活动,旨在进一步通过讲授式与竞赛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学生秩序与规则意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为构建和谐的生活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板书:秩序与规则:构建和谐生活)

教师叙述一个因缺乏规则而引起混乱的简短故事,引发学生对秩序与规则的思考,并讲解秩序与规则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聆听并记录关键点。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一)竞赛活动准备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个“国家”,每个“国家”制定自己的秩序与规则。

(二)竞赛环节

1.规则设计:各小组设计一套“国家”内部的秩序与规则。

2.规则宣讲:每组派代表宣讲自己的规则,其他小组评分。

3.规则实践:模拟生活中的一幕,各小组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实践。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和评分。

(三)评选

评选最佳规则设计奖、最佳实践奖等。

这一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秩序与规则的意义,强化了学生的秩序与规则意识,培养了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回顾竞赛活动,讨论秩序与规则在“国家”实践中的表现和作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反馈。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讲授和竞赛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对秩序与规则的认识和理解,促使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效,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学习成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