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春》作为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散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精读细品、合作探究、赏析佳句和创意表达等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在理解和欣赏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达和应用。
一、教材分析
《春》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散文,这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文章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学生学习描写类散文的典范之作。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共鸣,其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适合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和模仿。此外,文章情感真挚,能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春》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散文,它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朱自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深度阅读课文,掌握文章中描写春天景色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品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文学素养。
3.通过对《春》的学习,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掌握文章中描写春天景色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通过深度阅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特别是通过春天景色的描写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2.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和欣赏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达和应用。
四、深度阅读教学实施过程
(一)精读细品,理解内容
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精读《春》,通过圈点勾画和批注等方法,细致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描写技巧。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朱自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春》这篇文章。
学生翻开课本,准备阅读。
教师:请大家先默读第1自然段,注意圈点勾画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下批注。读完后,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默读文章,圈点勾画并写批注。
教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在第1自然段中圈点的fVPE+MMIHg9tXHfF7n2QXnVD6zLUasC2hh0FVLkkdiQ=词句和批注?
学生A:老师,我注意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重复使用了“盼望着”,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期盼。
教师:很好,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还有其他同学注意到什么吗?
学生B:我觉得“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拟人化了,显得春天很有生命力。
教师:非常好,拟人化的手法让春天更加生动形象。大家继续看下文。
(学生阅读文章)
教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在文中圈点的词句和批注?
学生C:老师,我注意到“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春天百花齐放的景象。
教师:很好,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感。还有其他同学注意到了什么吗?
学生D:我觉得“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花的颜色比作火、霞和雪,非常形象。
教师:非常好,比喻的手法让花的颜色更加鲜明、生动。
学生E:老师,我注意到“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用了引用的手法,引用了古诗词中的句子,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教师:很好,引用古诗词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增加了文化内涵。还有其他同学注意到什么吗?
学生F:我觉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非常温暖。
教师:非常好,通过刚才的精读和讨论,我们对《春》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朱自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把春天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大家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文章的内容,还要注意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
(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
本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围绕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展开讨论。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提升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精读和细品,深入理解了《春》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特色。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现在,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请大家讨论一下文章中哪些段落和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深入探讨。
小组A讨论:
学生A1:我觉得第8自然段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这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
学生A2:对,这句话把春天比作刚出生的婴儿,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
学生A3:还有“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句话也很有意思,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小组B讨论:
学生B1:我觉得文章最后1段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春天的力量和希望。
学生B2:是的,这句话不仅描写了春天的美丽,还表现了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和动力。
学生B3:还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把春天的热闹景象描绘得非常生动。
......
教师总结与引导:现在,请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分享:
小组A代表:我们小组认为,第8自然段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这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还有“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句话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小组B代表:我们小组认为,“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句话表现了春天的力量和希望。还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把春天的热闹景象描绘得非常生动。
……
教师:非常好,大家找到了很多体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的句子。接下来,我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请各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情景再现,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开始准备角色扮演,分配角色,模拟文章中的场景。
小组A角色扮演:
学生A1(扮演春天):我是春天,我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我生长着,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
学生A2(扮演小姑娘):我是春天,我像一个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充满了美丽和生机。
小组B角色扮演:
学生B1(扮演春天):我是春天,我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大家上前去,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学生B2(扮演蜜蜂):我是蜜蜂,我在花丛中嗡嗡地闹着,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学生B3(扮演蝴蝶):我是蝴蝶,我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感受着春天的生机。
......
教师:非常好,通过角色扮演,大家生动地再现了文章中的场景,体会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通过刚才的小组合作探究和角色扮演,大家对《春》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朱自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把春天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希望大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赏析佳句,积累语言
本环节选择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进行深度阅读赏析,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教师通过仿写练习和语言运用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并能使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技巧。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我们已经通过深度阅读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内涵。下面我们将重点赏析文章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素材,并通过仿写练习提升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请大家默读文章,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下赏析。读完后,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深入阅读文章,找出优美词句并写赏析)
教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找到的优美词句和你的赏析?
学生A:老师,我觉得“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句话很优美。重复使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期盼,充满了热情。
学生B:我觉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话很优美。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春天百花齐放的景象,充满了生机。
学生C:我觉得“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很优美。比喻的手法把花的颜色比作火、霞和雪,非常形象。
学生D:我觉得“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很优美,引用了古诗词中的句子,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学生E:我觉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很优美。比喻的手法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非常温暖。
教师:很好,比喻的手法让花的颜色更加鲜明,让春风的描写更加生动,引用古诗词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增加了文化内涵,大家的赏析都很棒。现在,我们进行一个仿写练习。请大家选择一段你认为最优美的文字,进行仿写。大家可以模仿文章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
(学生开始进行仿写练习)
教师: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仿写作品?
学生F:老师,我仿写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写的是“绿的像翡翠,蓝的像天空,紫的像葡萄”。
教师:很好,你模仿了比喻的手法,把颜色比作具体的物体,非常形象。但是你并没有写出来你的比喻对象是谁,还需要继续补充优化。还有其他同学愿意分享吗?
学生G:老师,我仿写了“吹面不寒杨柳风”。我写的是“轻轻的春雨,像丝线一样缠绕着大地”。
教师:非常好,你模仿了比喻的手法,把春雨比作丝线,非常生动。
学生H:老师,我仿写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我写的是“春风像温暖的怀抱,包裹着每一个生命”。
教师:很好,你模仿了比喻的手法,把春风比作温暖的怀抱,非常温馨。有没有同学仿写了其他手法?
学生I:老师,我写的是“春天来了,柳树抽出了新芽,杨树长出了嫩叶,槐树开满了白花。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像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教师:非常好,你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把春天的景象描写得非常生动。通过刚才的赏析佳句、仿写练习和语言运用活动,大家对《春》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今天学到的语言技巧,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创意表达,激发兴趣
本环节中教师设计丰富多样的创意表达活动,如绘画、诗歌创作、情景剧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在理解和欣赏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达和应用,进而提升综合素养。
首先,教师组织绘画创作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春》一文,已经对春天的美景有了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师要求学生用画笔将自己心中的春天描绘出来。这个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中的描写。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色彩和构图,尝试将文章中的意象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例如,学生画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花朵,或者画出“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暖春风。通过绘画,学生可以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图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其次,教师组织诗歌创作活动。教师让学生根据《春》一文的内容,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在创作过9019fd30c6af97abde99204b5d0a0ee2e467c2227efa69b283bca642ee97e987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模仿文章中的语言风格,写出优美的诗句。例如,学生写出类似“春天来了,花儿开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诗句,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教师还组织了情景剧表演活动。学生根据《春》一文的内容编排一场情景剧,通过表演再现文章中的场景和情感。
在编排情景剧的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分配角色,设计对白和动作。例如,学生扮演春天、花朵、蜜蜂、蝴蝶等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展示春天的美景和生机。通过情景剧表演,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锻炼了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再次,教师组织创意写作活动。学生根据《春》一文的内容,写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在创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出生动、形象的文字。
最后,教师组织互动交流活动。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诗歌、情景剧和创意写作作品展示出来,互相交流和分享。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分享创作的灵感和体会。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养。
五、总结
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创意表达活动,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欣赏《春》一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达和应用。绘画创作、诗歌创作、情景剧表演、创意写作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提升了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