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信息不对称、技能短缺、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等,应加强信息服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权益保障,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高效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村劳动力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其流动状况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进程和成效。在新时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如何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特点
(一)流动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寻求更多发展机会成为必然。据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着农村劳动力涌入。一方面,城市的建设、制造业的繁荣以及服务业的兴起,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交通条件的改善,降低了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难度,使得更多农村劳动力能够走出乡村。这种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从全国范围来看,“2010—2020年,农村15~64岁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重从70.78%下降至63.01%,年平均下降1.28%。同时,受到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和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交互影响,农村45岁及以上大龄劳动力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整体处于上升态势,到2020年达到50.24%,近10年该比重增速达3.83%,是全国劳动力老化增速的1.3倍”,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关注和解决。
(二)流动方向趋于多元化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向呈现多元化态势。不再仅仅是从农村涌向城市,反向流动也日益增多。一些在城市积累了资金、技术和经验的劳动力选择返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同时,跨区域流动也更加频繁。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不仅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流动,也会前往其他中西部发展较快的地区寻找机会。此外,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流动也逐渐增加。随着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业态的兴起,不少劳动力从传统种植、养殖行业流向这些领域。这种多元化的流动方向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活力,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例如,2024年上半年,安阳市共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2 127人,扶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9 520人,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发放贷款3.57亿元等,推动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扎实开展。
(三)流动结构显著优化
过去,农村劳动力流动主要以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为主。如今,随着教育普及和培训机会增多,流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接受过良好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凭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在城市中从事更具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同时,一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农村劳动力还自主创业,涉足新兴领域。这种流动结构的优化,不仅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也促进了城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他们带回的资金、技术和理念,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例如,2022年,安阳市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 049个;脱贫人口务工55 890人,占省下达目标的103%;投入衔接资金3.55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196个,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帮扶载体329个(家),有效优化了劳动力流动结构,实现稳定增收。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
农村地区信息传播渠道相对有限,农村劳动力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往往较为狭窄,他们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城市和其他地区的就业岗位需求、薪资待遇以及劳动保障等关键信息。这导致部分农村劳动力在流动就业时处于盲目状态。可能会因为错误的信息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错过更好的就业机会。此外,对相关政策法规了解不足,也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容易陷入权益受损的困境,却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信息不对称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就业。
(二)技能短缺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农村劳动力未能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就业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时往往力不从心。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仅具备简单的农业生产技能,难以适应城市中现代化工业和服务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换代,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农村劳动力由于缺乏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渠道和机会,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技能短缺不仅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也影响了他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成为农村劳动力融入城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障碍。
(三)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户籍制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落户仍存在一定限制,导致他们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方面无法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这使得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生活面临较大压力,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在就业政策方面,针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体系尚不健全,部分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同时,就业信息发布渠道不够畅通,农村劳动力难以获取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增加了他们的就业难度。
(四)权益保障不足
首先,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许多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时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导致在出现劳动纠纷时较难维护自身权益。其次,工资拖欠问题时有发生。部分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农村劳动力工资,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积极性。最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也是常见问题。此外,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工作时,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还存在一定障碍。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合理流动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信息服务
第一,搭建全面且高效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就业资源,实时更新岗位信息、薪资待遇、工作要求等,让农村劳动力能轻松获取最新、最准确的就业资讯。第二,要强化基层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在乡镇设立服务站点,配备专业人员,为农村劳动力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分析自身优势,筛选适合的岗位,提供一站式服务。第三,应加大信息传播力度。利用农村广播、宣传栏、村民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就业信息和相关政策。第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支持中介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等开展劳务输出和劳务派遣业务,提高就业信息的覆盖面和精准度。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提前了解用工需求,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第一,要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提升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农村劳动力在成长初期就能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第二,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至关重要。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特点设置实用的培训课程,如电工、焊工、美容美发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培训效果。比如,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农村劳动力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第三,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成人教育、职业资格考试等,不断提升自身的学历和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第一,要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户籍带来的城乡差异,让农村劳动力在城市能够平等地享受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同城同待遇”。第二,构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时,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能够顺畅转接和持续缴纳,为他们提供稳定的生活保障。同时,提高社会保障的标准和覆盖范围,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后顾之忧。第三,制定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对于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激励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第四,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创业的政策扶持。设立专项创业基金,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简化创业审批流程,并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可以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农村劳动力创业提供场地、设备等支持。第五,完善土地政策。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土地流转和抵押的有效方式,使他们能够灵活处置土地资产,为进城发展或返乡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完善这些政策支持体系,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创造更加公平、有利的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四)加强权益保障
第一,强化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执行。利用乡村广播、宣传手册等多种渠道,向农村劳动力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了解自身权益。同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用工行为。第二,建立健全劳动监察机制。设立专门的投诉渠道,方便农村劳动力举报侵权行为。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督促企业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按时支付工资、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第三,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帮助他们在权益受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维权,切实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五)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第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培育特色农产品,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第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将初级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服务业。比如安阳林州石板岩镇,以打造“中国画谷·石板岩”品牌为抓手,努力建设国际写生名镇和高端民宿小镇,“中国画谷”的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当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第三,加大对农村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由相关部门设立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产业。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业竞争力。第四,培养农村产业带头人。培训和扶持一批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带头发展产业,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劳动力参与。
四、结语
农村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农村劳动力自身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政策支持、权益保障和农村产业发展等措施,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农村劳动力的有序、高效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同时,农村劳动力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变化,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2.
[2]刘双,余智勍.耦合视角下基层党建引领乡村共治的逻辑、张力和路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31-138.
[3]唐华俊,吴永常,陈学渊.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演进特征、问题挑战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23(4):4-13.
[4]陆杰华,郭荣荣.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劳动力老化:发展趋势、机理分析与应对路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4):5-21.
[5]李莹.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核心任务、突出问题与关键举措[J].河南社会科学,2024(6):85-92.
[责任编辑: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