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治理的若干思考

2024-10-09 00:00宁童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4年9期

摘 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其所带来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将会构建新的乡村治理格局。山东省L村与Z村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深入推进“三治融合”,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动员农户广泛参与,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共同富裕提供保障。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对营造治理有序的乡村格局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样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面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集政治、经济与社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山东省L村与Z村的实地调研,总结两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探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影响乡村治理的动力机制,以及如何更好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的有效融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一、L村与Z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形态

L村位于山东省N县东南部,距离镇驻地4公里,拥有耕地1 520亩,下辖2个自然村,分为4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17人,共143户。2014年以前,L村无任何集体经济来源,村集体负债50多万元,是山东省贫困村之一。2017年,L村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之路,建成旅游专业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了贫困村脱贫摘帽与村中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2019年与2020年,先后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Z村位于N县南部,紧邻县城,距离镇驻地仅1.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 530亩,户籍人口1 476人,共386户,分为4个村民小组。近年来,Z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了制种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式农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山东省乡土产业名品村”“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

两个村庄的实践形态可以概括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选好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聚焦产业发展方向,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样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上级政府与村党组织的带领下,L村与Z村人均收入与村集体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腰包真正鼓了起来。

(一)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村域治理的领导核心,掌握着治理领导权。作为具体的领头人和执行者,村党支部书记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地区的贯彻落实至关重要,也是农民富裕与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2016年以前,L村党支部缺少带领村庄发展的核心力量,整体处于涣散状态。选出一个能干、有权威的村党支部书记,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改变L村发展落后局面的关键。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镇党委推举在外经商的经济能人曹某担任L村党支部书记,重塑村级党组织领导权威,强调村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在于“狠抓”村集体经济的发展。Z村党支部书记蒋某为改变村庄治理现状,优先解决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党员缺少凝聚力的问题,将全村48名党员分为4个党小组,年轻党员与老党员搭配组合,配合村“两委”完成各项治理工作,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同时,实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满分为100分,得分70分以下视为不合格。对积分不合格的党员进行约谈、批评教育,注重反向警示作用。

(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2017年,L村利用省级旅游扶贫资金在复垦的荒地上建造130多亩的农场,后经过实地调研,由村党支部主导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打造集观光采摘、休闲旅游、民俗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采摘基地,发展乡村旅游业。鼓励党员干部率先发挥示范作用,秉持“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原则,多次组织干部外出考察,最终与以色列农业专家拉松先生建立了合作关系,由以色列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引进先进的滴灌技术,种植拉松1-7号草莓、多彩西红柿及各类绿色蔬菜,发展订单农业,农副产品远销海外,为村中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并与当地高校合作,建立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吸引农业人才提供技术支持,探索长效的扶贫之路。

(三)聚焦村庄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产业振兴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前提,是在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Z村党支部力图将村庄打造成特色产业名品村,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路。2023年,由村集体出资,组织村干部到江浙地区学习发展特色产业的经验。由村党支部牵头,借鉴庭院经济的发展经验,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集花卉种植与休闲宠物养殖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让家家户户都参与进来,由村集体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并在未来几年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通过利益共享机制将村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村民有归属感和获得感。2024年7月初,Z村举办第一届乐动生活·花鸟虫鱼特色展销大会,汇聚各类特色商品与美食小吃,共接待游客3万人次,产品销售额超过2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60万元。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赋能乡村治理的动力机制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对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实现乡村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其对乡村治理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一)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村“两委”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载体形成互嵌,夯实了乡村治理的基础。首先,党建引领是我国乡村社会得以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组织与动员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引领作用。L村与Z村坚持“党建引领”原则,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党员干部全覆盖的工作机制,由党员干部担任联络人,实现村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发展难题。在集体收益有留存的基础上,L村打造了党群服务中心与村民调解室。Z村坚持党组织引领与党员干部参与的原则,成立志愿服务团队,在乡村治理如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了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协调与维稳功能。其次,集体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治理提供资金支持。Z村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和集体投资,完成了村内露天污水管道、自来水系统以及道路硬化等公共服务工程的升级改造,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与村民满意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为乡村治理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促进了村民的德治与自治能力的提升,降低了治理成本。L村实现了村内绿化养护、卫生服务费用的全免。Z村连续6年在重阳节举办慰问活动,连续5年举办金秋助学活动。村民在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个人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提高,自觉维护村内环境与村庄公共秩序。同时,更加重视个人权益,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参与自治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从而实现了乡村治理的提质增效。

(二)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

一方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实现的物质创收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满足感以及对村集体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村庄公共空间的构建增加了村民互动的机会,完善了村民联系交往的社会关系网络。

第一,将村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联结,构建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与关系网络,密切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联系。就Z村合作社经营来看,村民加入合作社后统一接受育种栽培技术的培训,由合作社提供良种、肥料,并统一销售,根据成员的产出与销量进行分红。合作社争取的上级扶持资金与专项发展资金由社员共享,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未入社的村民通过土地流转与合作社建立起了长效的土地租赁利益联结关系,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土地收益。同时,合作社的成立与集体经济的发展吸引了一部分在外务工的村民回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外流的困境。村民高兴地说:“这几年村里经济发展得好,每年有不少分红。重阳节、春节村里还会搞联谊,生活那是有声有色,周边村庄没有一个像我们这么好的,对村里的工作我们很满意。”第二,利用集体收益所创造的乡村社会公共空间增加了村民之间的互动机会。Z村利用村集体收入成立文化艺术团,并在村内定期开展艺术节、文化展览等节日活动。L村在村集体资金的支持下,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的评选活动,由群众投票选出其认可的优秀典型,制作“四德榜”在村内公示,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强化了乡村社会关系网络,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奠定了社会基础。

(三)创新乡村治理路径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保证村民利益的基础上,有效调动其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了其获得感,保证了乡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基础与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活跃力量。在引入市场因素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的过程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针对涉及村民根本利益的原则性问题严格把关,确保参与者获得更多的资源回报。要求基层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深入乡村治理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动中去,加强干群互动与交流。更为重要的是,群体决策模式鼓励并尊重每个主体表达自我意愿,实现乡村协同治理共同体的建构。同时,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多元化与现代化发展,借助数字技术打破空间限制,打破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的束缚,构建联村联营联动的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达到共富共赢的发展目标,从而壮大乡村治理共同体。

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治理的可行之策

(一)推进“三治融合”,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

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利益联结构建强化了乡村共同体,但也可能会导致村民过度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乡村社会的情感联系,造成原有乡村社会关系异化,新型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消解,从而影响乡村治理效能。“三治融合”建设是实现乡村治理并有效规避此类问题的关键。以自治为“帆”,坚持党建引领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发挥村党组织的主体作用,激发党员群众主体服务意识,要让每个村民能够在涉及自身利益、村庄问题上发言发声,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引领群众自治。优化村庄公共服务,注重提高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岗位的供给与薪资水平,减少人口外流。以法治为“锚”,为乡村治理提供制度保障。推进“送法下乡”工作,提高村民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识;配备专业法律顾问为村庄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实现法律法规与村规民约有效衔接。以德治为“桨”,实现强法治、促自治的目标,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市场化发展下的道德规范相结合,健全惩戒机制,从而实现对村民的有效约束,提高乡村德治水平。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巩固乡村治理组织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基层干部队伍必不可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更加要求顺应市场化发展规律,要求更加专业化的分工。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三套班子,一套人马”的问题。而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成为发展的“硬伤”,可能会出现决策失误等无法有效领导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实现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选择有谋略、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深入农村,派驻有专业的市场经济知识与背景的年轻人进入农村干部队伍。加强对乡村干部与经济能人有关现代化市场经济、农业技术等多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通过设立绩效奖金、提供晋升机会等正向激励机制,鼓励敢想敢干的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积极探索乡村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路径,明确基层党组织、村委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职责范围与功能定位,避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错位”“缺位”“越位”现象。

(三)农户参与,确保乡村治理主体不缺位

农民的广泛参与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治理的前提,他们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成为当前农村社会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与乡村治理秩序的建构。提高农民参与乡村公共治理的主体意识,使其认识到积极参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第一,要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参与村集体与合作社的日常经营活动,提高其权利意识与作为乡村发展主人翁的身份意识。破除由于身份、贫富而带来的等级差别,让农民群众平等参与乡村社会的各项事业发展。第二,完善村民参与的制度化渠道。村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人难以理解与接受复杂的决策流程,探索能被大多数农民理解接受的合作议事模式,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对集体经济发展的看法。

四、结语

实践证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对实现乡村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村民集体增收、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开展文化活动提供经济支撑;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与主体意识,有利于实现村庄公共性的建构。但是,发展什么样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如何更好地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的互动耦合,仍是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经验与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11):10-16+108.

[2]高鸣,江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理论机理、实践成效与政策构想[J].改革,2024(3):142-155.

[3]陈健.新发展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12):54-64.

[4]管珊.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逻辑与效能优化:基于鲁中典型村的历时性探讨[J].中国农村观察,2024(1):146-160.

[5]王禾,宗成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的互动耦合关系探析[J].农业经济,2024(1):65-68.

[6]钱淼,郭红东.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如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于山东省蒙阴县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OL].农林经济管理学报,1-14[2024-09-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6.1328.F.20240319.1103.004.html.

[7]刘儒,郭提超.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逻辑与路径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28-40.

[8]张锦兰,何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J].探索,2023(6):134-146.

[9]徐丽姗,杜恒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困境、成因与对策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3(8):101-110.

[10]周文,李吉良.乡村振兴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难题破解与实现路径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6):16-30.

[11]叶娟丽,曾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影响乡村治理效能:基于山东X村与广东Z村的案例研究[J].探索,2023(2):127-140.

[责任编辑:樊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