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具有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红绿”文化作为革命老区独有的文化现象,在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以及乡村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村作为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红色文化是精神根源,绿色文化则是坚实基础,二者对于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长远价值。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5个维度出发,探索“红绿”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关键词:“红绿”文化;乡村振兴;罗山县;何家冲
红色文化是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绿色文化是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进,是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红绿”文化旨在将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高度结合,让游客在青山绿水间仍能感受红色文化,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文旅发展模式。学界对“红绿”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郜俊斌等以吕梁为研究个案,率先开始探索“红绿”文化融合旅游发展模式。王喜峰等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以革命老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发展“红绿”文化融合模式的优势、现状与潜力。河南省信阳市何家冲村(以下简称“何家冲”)“红绿”文化,融合自然优势与红色底蕴,在乡村振兴中聚焦特色发展,实现了文化与经济资源的转换,形成了特色产业,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一、何家冲“红绿”文化的丰富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经验的历史积淀。从物质、精神、行为三个角度进行阐释,各个时期的人、事、物是它的重要载体;它具有政治属性、时代气息和革命理念;它活跃于各项群众活动中。绿色文化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红绿”文化旨在将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高度结合,让游客在青山绿水间仍能感受红色文化,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文旅发展模式。
(一)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是文化赋能的精神根源
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记忆的延续,还是中国精神内核的传承与发展。罗山地处豫鄂边界,北毗黄淮平原,南倚大别山,千百年来,随着全国政治风云的变幻,这里展示出一幅幅气壮山河或发人深省的历史画卷。因此,河南省罗山县的红色文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源可溯。
早在元朝,罗山县就有农民反对地主阶级的压迫、揭竿而起的先例。明清时期,农民运动也是此起彼伏。经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何家冲作为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坐拥何家祠、红军碾、红军井、红军医院旧址、古银杏树等红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承载着何家冲人民的信仰。
1996年,“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旧址何家冲”获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次年5月6日,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等6部门评定为河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被中宣部评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何家冲学院应运创建,成为一所以长征精神为核心的豫南建筑风格的培训学校。此后,何家冲作为红色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诸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学习。
(二)得天独厚的绿色文化是文化赋能的坚实基础
绿色文化是一种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旺盛活力的文化,促使人们的绿色意识从外因转化为内因,并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有益载体。“何家冲是鸡笼山北坡的一条长约4公里的山沟,东、北、南三面环山,山峰相连,陡峭险峻,构成天然屏障,西面冲口对着九龙河”。总体来说,何家冲山水相依,森林覆盖率高达97%,享有植物宝库、绿色氧吧之名,具有代表性的古银杏树被誉为“绿色纪念塔”。
近年来,罗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蓝天、碧水、洁气、净土“四大工程”,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年达标天数和森林覆盖率指标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依托丰富的绿色资源,何家冲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和生态为民的绿色理念,成为经济发展的受益者。2024年1月,罗山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二、何家冲“红绿”文化需要功能再造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需创新转化发展,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为此,要以数字技术助力文化,强化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实现经济繁荣。
(一)数字“输血”: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需要
文化承载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底蕴和价值观念。当前文化的发展多呈现传承方式单一、与社会脱节等现象,致使原有的传统文化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更高的精神文化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当前,信息技术改变着文化思想传播的渠道和态势,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赖网络,通过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文化“输血”,才能更好地实现为经济“造血”。
何家冲的“红绿”文化多以实体遗址为载体,尚未实现网络可视化;加之革命老区大多存在区位劣势问题,文化传播影响力大打折扣。因此,何家冲发展红色文化应搭载“数字+”平台,打造专门的红色文化网络资源,运用微信公众号、音频、影像资料植入“AR(增强现实)”等传播手段,使厚重的红色历史鲜活、生动地呈现于各地人民面前。抑或通过短视频方式,用镜头保存何家冲的自然山水,用绿色文化吸引游客休闲度假,回归生态。
综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要牢牢抓住“数字+”的牛鼻子,为何家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提供不竭动力,进而塑造不断完善的社会产业链,以达到文化传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多赢的目的。
(二)文化“造血”:文旅事业、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我国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革命老区也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产业特色塑造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并积极落实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于2021年印发《河南省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条例》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工作,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革命老区指明了发展方向。
近年来,罗山县委、县政府紧抓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机遇,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推进交旅文创出彩增活力,不断擦亮“青春信阳·美丽罗山”名片,走出一条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之路。何家冲所在的铁铺镇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着力发展乡村旅游,聚焦何家冲建设,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打造“绿色宜居小镇”。如今,随着“红绿”旅游产业的兴起,何家冲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铁铺镇每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带动发展农家乐、乡村民宿、酒店旅馆113家,直接新增就业300余人,大幅度增加了群众收入,铁铺镇群众走上了红红火火的富民路、振兴路、小康路。
三、充分发挥何家冲“红绿”文化的“活血”功能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承载着历史、传统、价值观和创新的精髓。它不仅塑造着一个国家的形象,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现代化进程中,要充分发挥何家冲“红绿”文化的“活血”功能,使之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一)“红绿”文化是产业振兴的“动力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立足特色资源,精准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论“三农”工作》中指出要“发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 。对于革命老区来说,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是一重要战略问题。
何家冲创新发展思路,以红色为引领,走出一条“党建+产业链”模式,创建了何家冲学院。该模式以红色教育培训为核心驱动力,巧妙融合了全镇的村集体经济资源与“第一书记”的发展资金,同时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资金,总额超过1 000万元,成功打造了何家冲红色教育教学基地与新时代讲习所。目前,何家冲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2020年,何家冲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被指定为河南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彰显了其在乡村旅游与家庭教育方面的卓越成就与影响力。
从向大别山干部学院学习,到与郝堂村、南湾湖建立产业合作,何家冲注重区域产业联动效应,欲将何家冲建设为“集文化研学、康养度假、户外运动于一体的大别山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性标杆”,以全面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二)“红绿”文化是人才振兴的“蓄力池”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国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外流,革命老区也不例外。如今,随着我国农村道路、通信、医疗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绿色旅游、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纷纷涌现,农村亟须一批高素质人才。
谈及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人才本土化,革命老区的子孙后代无疑是上佳选择。他们从小就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艰苦奋斗、敢于拼搏的良好品质。在外开阔视野、习得技能后,他们有理想、信念,愿意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河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条例》也强调建立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传承人制度。红色基因传承人从革命后代、家属和长期从事红色文化传播等人员中评选产生,负责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故事宣讲等工作。
此外,革命老区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打造人才引进“清单”。例如,引进红色理论研究人员,以深化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引进旅游专业人才,以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引进播音等相关专业人才,以绘声绘色讲解红色故事,合力构筑乡村振兴的人才高台。
(三)“红绿”文化是文化振兴的“强心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有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革命老区文化振兴应以红色文化为引领,除了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氏祠、红军碾、红军井、红军医院旧址等物质遗产外,还要搜集红色歌谣、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等类别丰富的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好的基础上传承好、发扬好,调节农村文化失衡现象。以当地饱经岁月洗礼的红色遗迹为基石,激发革命老区人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宣传红色人物的光辉事迹,开展“乡贤”评选活动,发扬新时代的“红色精神”;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生动再现红色故事,潜移默化影响革命老区人民传承红色基因。
(四)“红绿”文化是生态振兴的“奠基石”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于革命老区而言,在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大自然也赋予其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应合理规划,建成红色资源与当地村落相辉映的生态景观,奋力开拓“红绿”融合的旅游新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吃上“旅游饭”,却不能砸了“生态碗”。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宝贵性,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要平衡好“促发展”与“守底线”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同时要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应逐步加强当地的旅游卫生监管制度,以保障生态振兴。总之,只有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红绿”文化是组织振兴的“风向标”
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愈发凸显,为组织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追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等,可以激发基层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组织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红绿”文化是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核,挖掘、传承并发扬优秀的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资源配套保护和民族文化自信树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地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构建文化传承创新“新高地”,厚植文旅融合“软实力”。当前,罗山县正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和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基地,切实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何家冲应结合罗山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规划与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文化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方面的作用,坚持因地制宜,进一步挖掘“红绿”文化特色,探寻文旅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郜俊斌,李静宜.吕梁红绿旅游资源协同开发模式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19-22.
[2]王喜峰,姜承昊.以水为链、“红绿融合”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10):32-36+141.
[3]刘珥婷.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23:65-66.
[4]张小刚.绿色经济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100.
[5]河南省罗山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罗山县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883.
[6]金垒.马克思主义在罗山地区的早期传播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1,31(2):1-4.
[7]河南省罗山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罗山县志1986—2003[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24,333.
[8]廖楷.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J].中国老区建设,2019(7):65.
[9]河南省罗山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罗山县志:乡村概括篇[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654.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62.
[1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N].人民日报,2024-07-22(001).
[12]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J].共产党员,2022(10):4-10.
[13]李翔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发展繁荣: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J].求是,2013(24):48-49.
[14]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J].党史文汇,2020(6):1-2.
[责任编辑: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