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构建新型农业产业韧性指标体系,以全面评估农业产业在面对内外部冲击时的适应、恢复和创新能力,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生产韧性、生态韧性、经济韧性、恢复韧性和创新韧性,构建多层次、多维度新型指标体系,鼓励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支持,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韧性水平。
关键词:农业产业韧性;指标体系;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产业韧性含义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基本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我国经济展现出坚强韧性”。“韧性”一词在《汉语大辞典》中被解释为“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英语中与之对应的词语为“resilience”,意为“恢复力;弹力;适应力”。韧性问题在当下是一个热点问题,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何亚莉解释“农业韧性”为农业系统消化和吸收外界干扰的一种抗击能力。在自然、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本文所研究的农业产业韧性内涵包含了生产韧性、生态韧性、经济韧性、恢复韧性、创新韧性5个层面。其中,生产韧性指的是农业产业在面临外部冲击或挑战时,能够保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各种条件下适应并快速调整生产方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能力。生态韧性指的是农业产业在保护环境、保障生态系统功能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经济韧性指的是MOb4wVB6bqAawxVwCd173w==农业产业在市场波动、价格波动等经济因素变化时,能够保持盈利能力和持续增长的能力。恢复韧性指的是农业产业在遭受自然灾害、疫病等突发事件后,重建生产能力、恢复供应链等方面的能力。创新韧性指的是农业产业在面临技术变革、市场变化等情况时,能够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以提高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农业产业韧性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国外学者对农村韧性研究主要包括韧性的影响因素、产业政策、农村建设等方面。施瓦茨等基于3个村庄的案例构建评价体系,认为家庭的向心力、政府的领导力和村民参与能力3个因素影响着农村韧性发展的程度。麦克马纳斯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条件、环境要素以及强烈的个人归属感影响农村韧性。威尔逊提供了多层次的韧性分析模型用来分析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
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对农村韧性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大部分围绕应对灾害的韧性评估测度、农村韧性阶段性演进、农村政策对韧性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韧性提升策略等方面。凌子健等以阜宁“6.23”龙卷风灾区为例,构建了农村社区韧性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朱华友等以浙江省农村地区为例,构建了农村韧性指标体系,研究了农村地区应对冲击的韧性问题及地区差异。杨涛等研究了20个乡村2015—2019年社区恢复力的时空演变规律,从社会维度、经济维度、制度维度、生态维度上得出了社区恢复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李久林等利用PSR模型测度安徽省农业经济韧性水平,认为农业经济规模是影响当地韧性差异的核心因素。于伟、张鹏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业发展韧性及其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从生产韧性、生态韧性、经济韧性等维度构建了农业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有关农村韧性的研究为本文农业产业韧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新型农业产业韧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新型农业产业韧性指标体系的具体框架
本文在已有农村韧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并构建了农业产业韧性的综合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农业产业韧性。二级指标包含生产韧性、生态韧性、经济韧性、恢复韧性、创新韧性。其中生产韧性、生态韧性、经济韧性分别包括5个三级指标,恢复韧性、创新韧性分别包括6个三级指标。在测度综合指数时,运用TOPSIS法测度,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构造加权决策矩阵,确定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计算方案与正理想解的贴近度,最后得出最终排序结果。
(二)新型农业产业韧性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新型农业产业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三)相关指标解释
在生产韧性下,农村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万人)衡量农业生产规模,正向指标。农业机械总动力(千瓦)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正向指标。农村发电量(万千瓦时)和水库数量(座)衡量农业资源基础,正向指标。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衡量农业节能减排技术,正向指标。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万元)衡量农业深加工水平,正向指标。总体占比21.493%。
在生态韧性下,用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万吨)和农药使用量(万吨)衡量农业生态投入,负向指标。农业用水总量(亿立方米)衡量农业水资源利用水平,负向指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千公顷)衡量土地资源利用水平,正向指标。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吨)和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站点个数(个)衡量农业环境检测预警,正向指标。用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亿元)衡量休闲农业发展水平,正向指标。总体占比11.354%。
在经济韧性下,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衡量劳动生产能力,正向指标。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亿元)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亿元)衡量农业金融支持力度,正向指标。农业保险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亿元)之比衡量农业保险规模,正向指标。农产品出口额(亿元人民币)和农产品进口额(亿元人民币)衡量农产品贸易水平,正向指标。农副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亿元)衡量农业制造业水平,正向指标。总体占比29.785%。
在恢复韧性下,用成灾和受灾面积之比(千公顷)、除涝面积(千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千公顷)衡量农业抗灾能力,其中成灾/受灾面积(千公顷)为负向指标,其余为正向指标。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一产产值之比(亿元)衡量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正向指标。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公斤/公顷)衡量农业粮食安全,正向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亿元)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衡量农业经济增速,正向指标。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亿元)衡量政府支持力度,正向指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元)衡量农产品消费水平,正向指标。总体占比17.083%。
在创新韧性下,用农村用电量(亿千瓦小时)和发明专利申请量(个)衡量农业科技研发,正向指标。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个)衡量绿色技术创新,正向指标。农村宽带接入用户(万户)衡量网络覆盖率,正向指标。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个)衡量农业合作交流,正向指标。农民受教育程度(年)衡量农村受教育与培训水平,正向指标。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亿元)衡量农村文体发展水平,正向指标。总体占比20.285%。
(四)指标权重分析
从指标权重的角度来看,经济韧性在农业产业韧性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达到29.785%,反映了农业经济稳定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高经济韧性意味着农业产业在面对市场和价格波动等经济风险时能够保持较强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生产韧性权重占比为22.493%,在农业产业韧性中扮演重要角色,反映了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有助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创新韧性占比20.285%,体现了农业产业在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方面的能力,为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此外,恢复韧性占比17.083%,生态韧性占比11.354%,分别代表了农业产业在遭受损失后迅速恢复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农业产业的生态韧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本文所建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来看,2008—2022年全国有30个省份农业产业韧性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稳步上升趋势。最为突出的是山东省,得益于农业与工业并重的产业结构、粮食产量和单产水平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加工储藏运输等产业链的完善和政府的支持,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山东省农业产业展现出较强的韧性水平。
四、提升农业产业韧性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鼓励产业融合发展
从产业融合机制的角度来看,可以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有机衔接,推动现代农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此外,建立多元化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企业间的合作与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还可以支持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在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方面,可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推动农业生产中的绿色能源利用,引导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利用和减排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业生产者采取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对符合环保、节能、低碳标准的农产品给予奖励,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在促进农村三产融合的同时,一方面需要对农业农村环境整治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大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检测体系,实现环境质量、生态安全、污染检测全覆盖。
(三)加大农业科技支持
在农业科技支持方面,要加强农业科研力量,增加科研投入,重点支持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优化农业生产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成本效益。此外,建立农业技术培训体系,普及农业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技能水平,让更多农民受益于科技进步,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为了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继续加强经济韧性、生产韧性、创新韧性、恢复韧性和生态韧性的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瓦茨.安妮.玛丽,贝内·克里斯托弗,贝内特.格雷戈里,等.边远农村社区对冲击和全球变化的脆弱性和复原力:所罗门群岛的经验分析[J].全球环境变化,2011,21(3):1128-1140.
[2]菲尔.麦克马纳斯,吉姆.沃尔姆斯利,尼尔.阿根特.农村社区与农村韧性:对农民来说,保持乡村城镇活力的重要因素是?[J].农村研究杂志,2012,28(1):20-29.
[3]杰夫.威尔逊,呼占平,桑吉杜尔.拉赫曼.中国农村社区韧性研究:以四川省胡村为例[J].农村研究杂志,2018(60):130-140.
[4]凌子健,翟国方,吴浩田.我国农村社区韧性的评估方法及提升研究:以阜宁“6·23”龙卷风灾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7(21):10-16.
[5]朱华友,吉盼,陈泽侠,等.异质性视角下浙江省农村韧性问题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1,41(8):160-166.
[6]杨涛,陈海,刘迪,等.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社区恢复力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2):245-256.
[7]李久林,滕璐,马昊楠,等.安徽省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11):75-84.
[8]于伟,张鹏.中国农业发展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35(1):102-108.
[责任编辑:王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