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有种用羊肉制作的手把肉,据传是当年成吉思汗在率领蒙古铁骑西征途中发明的,其快捷、耐饿、好消化和方便携带的特点,与蒙古族游牧迁徙的生活习惯非常契合。
内蒙古广阔的草原上生长着丰美的牧草,为羊群提供了充足的口粮。牧区的羊常年在草原上溜达,自由采食各种植物和野生药材,每天行走近10公里,妥妥的“运动健将”。这种“溜达羊”的肉质坚实,有弹性、有韧性、有嚼劲,而且没有膻味,口感非常好。
除了口感佳,内蒙古羊肉的营养价值也不低。羊肉中富含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胆固醇含量少,可谓羊肉中的佳品、草原上的珍馐,“肉中人参”一说名不虚传。
用如此味美、营养价值高的羊肉制作的手把肉香气扑鼻,肉质鲜嫩多汁、肥而不腻,那种久违的、原始的、纯粹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手把肉的制作比较简单。先将现宰的羊带骨分解成若干小块,冷水下锅,放入料酒、葱、姜,大火烧开撇去浮沫,转中火煮30分钟,再加入盐煮10分钟即可。在这个过程中,火候必须要控制好,一般用中火或小火慢炖,以保持羊肉的鲜嫩口感。
热气腾腾的手把肉上桌后,热情的主人会把“胸叉”(胸脯)上的第一块羊肉献给主宾。羊胸脯肉肥、嫩、脆、香,又不腻,是手把肉中的佳品,把最好吃的一块肉给客人先吃,可见蒙古人对待宾客十分尊敬、友好。待主宾品过后,主人再依序将肉敬献给各位宾客。与此同时,在悠扬的马头琴的伴奏下,欢快、嘹亮的《祝酒歌》响起,美丽的蒙古族姑娘捧起洁白的哈达、端起醇香的美酒,把蒙古人最美好的祝愿献给远方的客人。人们载歌载舞,欢聚一堂,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无不被主人的盛情而感动。
要说吃手把肉的最佳“搭档”,非产自内蒙古大草原上的韭菜花酱莫属。这种韭花酱以野生韭菜花、盐、生姜和青辣椒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味道独特、香气扑鼻,搭配手把肉一起吃,可以让人更好地感受到羊肉的鲜嫩和韭菜花的香气,让味蕾得到极致的享受。
内蒙古还有一种吃手把肉的独特方式——泡在奶茶里。蒙古人的奶茶是加了黄油熬制而成,茶香浓郁、奶香醇厚,将手把肉泡在奶茶中,肉香、奶茶香相互融合,口感更加丰富、饱满,别有一种风味。
内蒙古人常说:“离开内蒙古不吃羊”,此言不假,要想吃到原汁原味的正宗羊肉,还得去内蒙古。尤其是内蒙古的手把肉,其作为草原文化的代表性美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勾引”着内蒙游子的心和胃。不论离家多远、多久,只要吃上一顿手把肉,就解了馋,也解了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