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需生津、润肺 三种食药物质来帮忙

2024-10-08 00:00:00胡献国
中国食品 2024年19期

2024年8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4种物质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地黄、麦冬、天冬有何疗效?在食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对三种新入选的食药物质的功用进行简单介绍,并为大家推荐几款食疗方法。

地黄:养阴生津

地黄,又名地髓,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本草纲目》言:“生者以水浸验之,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为地黄。入药以沉者为佳,半浮半沉者次之,浮者不堪”。《本草问答》载:“河南居天下之中,名产地黄……惟以怀庆地黄为上”,故名“怀地黄”。

生地黄为地黄的根,又分为鲜地黄和干地黄。中医认为,生地黄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既能凉血除热,又能养阴增液,故凡热入营血、阴液受损之症用之皆宜。《本草纲目》言其:“主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名医别录》言其:“解诸热,通月水,利水道”。《本经逢原》对其概括最为详细,“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润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阴虚火旺之症,宜生地黄以滋阴退阳。浙产者,专于凉血润燥,病人元气本亏,因热邪闭结,而舌干焦黑,大小便秘,不胜攻下者,用此于清热药中,通其秘结最佳”。

药理研究表明,生地黄含生地黄素、甘露醇、葡萄糖、铁质、维生素A等,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还有利尿、降低血糖、凝血等作用。

熟地黄是将地黄的根加工炮制而成。中医认为,熟地黄性味甘、微温,归心、肝、肾经,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之功,适用于血虚、肝肾阴虚诸证。《珍珠囊》言其:“补血气,滋肾水,益真阴,去脐腹急痛,病后胫腰酸痛”。《本草纲目》言其:“填骨髓,益精血,长肌肉,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药理研究表明,熟地黄含梓醇、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及氨基酸等,中等量的地黄流浸膏对蛙心有显著强心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更为显著,并有利尿及轻微降血糖作用。

综合来看,鲜地黄甘苦大寒,滋阴之力虽弱,但长于清热凉血、泻火除烦,多用于血热邪盛、阴虚津亏诸证;干地黄甘寒质润,凉血之力稍逊于鲜地黄,但长于养心肾之阴,故血热阴伤及阴虚发热者尤宜;熟地黄性味甘温,入肝肾而专功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真阴不足、精髓亏虚者皆可选用。不过,不管是哪种地黄,均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食少便溏、脘腹痞满及痰湿素盛者不宜选用。

下面介绍五道有关地黄的食疗方,供大家选用。

当归生地羊肉汤:当归、生地黄各15克,干姜10克,羊肉250克,调味品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锅内放水,加入羊肉、当归、生地黄、干姜、酱油、盐、糖、黄酒,武火烧沸后,再转文火炖至羊肉熟透即可。每日1剂,可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适用于病后、产后气血亏虚,以及宫冷、崩漏等。

生地鸭蛋汤:生地黄30克、鸭蛋1个、食盐适量。将生地黄、鸭蛋加水同煮,待熟后,去鸭蛋壳再煮5-10分钟,最后加食盐调味,食蛋饮汤。每日1剂,可滋阴降火、益肾固精,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早泄、遗精、性欲亢进等。

地黄膏:鲜地黄、白蜜各适量。将鲜地黄洗净榨汁,按地黄汁500毫升、白蜜200毫升的比例用文火熬膏。每次20克,每日2次,或含服,或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可滋阴润肺,适用于肺燥、秋燥咳嗽。

二地膏:生地黄、熟地黄各500克,蜂蜜250克。将生地黄、熟地黄洗净切细,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加蜂蜜煮沸收膏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可滋阴凉血、补血生血,适用于肺燥阴虚、咽喉不适、痰中带血丝等。

藕蜜地黄膏:藕汁、蜂蜜、生地黄汁各等量,将三者同入锅中,文火熬成膏剂即成。每日2次,每次20毫升,温开水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可通腑泻热、润肠通便,适用于小儿便秘。

二冬:养阴润肺

二冬,即麦冬、天冬二者的简称,二者常相须为用,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养阴药对,也是秋燥之时用于养阴润肺的常用药物。

麦冬,又名麦门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或麦门冬的须根上的小块根。中医认为,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有养阴润肺、养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之功,是养肺阴常用药物。《本草从新》言其:“润肺清心,泻热除烦,化痰行水”。《名医别录》言其:主“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厥,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大明本草》言其:“止嗽,治肺痿吐脓”。《药品化义》言:“麦冬色白体润,主润肺,味甘性凉,主清肺,盖肺苦气上逆,润之清之,肺气得保”。

药理研究表明,麦冬有利尿、镇咳、祛痰、强心及抗菌作用,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有降血糖作用,并能促使胰岛细胞功能恢复,一般润肺养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

天冬,又名天门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门冬的块根。中医认为,天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有养阴润肺、养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之功,是养肺阴常用药物。《本草汇言》言:“天门冬,润燥滋阴,降火清肺之药也。统理肺肾火燥之病,如肺热叶焦,发为肺痿,吐血咳嗽,烦渴传为肾消,骨蒸劳热诸症,在所必须者也”。《本草纲目》言其:“润燥滋阴,清金降火”。

临床上,二冬均为甘寒清润之品,有清肺、养阴、润燥之功,两者常相须为用,适用于肺阴不足所致的干咳、痰少等。不同的是,麦冬功在上、中二焦,不仅润肺,还能养胃、清心,多用于肺胃阴虚、心烦失眠等证;天冬功在上、下二焦,既可润肺又能滋肾,多用于肺肾阴虚之症。需要注意的是,二冬甘寒滋腻之性较强,脾虚泄泻、痰湿内盛者不宜选用。

下面介绍八道有关二冬的食疗方,供大家选用。

麦门冬粥:麦门冬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麦门冬择净、布包,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砂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润肺养阴、养胃生津、清心除烦,适用于肺燥咳嗽、口干口渴、心烦不眠、大便秘结等。

天门冬粥:天门冬15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将天门冬择净,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稀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滋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或无痰、痰中带血、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等。

天麦二冬膏:天门冬、麦门冬各等量。将二冬择净、研细,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蜂蜜适量煮沸,收膏即成。每次20毫升,每日2次,温开水适量送服,可清心润肺、降火消痰、生津止渴,适用于肺胃燥热、咳嗽痰少、痰中带血、咽痛音哑、鼻干咽痛等。

贝母二冬膏:川贝母50克、天门冬500克、麦门冬500克、蜂蜜500克。川贝母研末备用,天门冬、麦冬水煎取汁浓缩,加蜂蜜收膏,冷却后加川贝母面搅匀即成。口服,每日3次,每次10克,可消痰润肺、生津清火,适用于肺胃燥热、痰喘咳嗽。

二冬二母膏滋:天冬、麦冬、知母、川贝母各等量,蜂蜜适量。将二冬、知母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川贝母面、等量白蜜收膏即成。每次10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可养阴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久咳痰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二冬百合茶:麦冬、天冬、百合各10克,择净,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浸泡片刻饮服,或水煎取汁代茶饮。每日1剂,可养阴润燥、清心除烦,适用于肺燥咳嗽、口苦心烦等。

二冬贝合肺:麦冬、天冬、川贝各10克,百合20克,猪肺250克,生姜3片,调味品适量。将猪肺洗净切块,上药布包,加水同炖至猪肺烂熟,去药包,加食盐、味精、葱花等调味服食。每日1剂,可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耗伤所致的咳嗽无力、声音低怯、胸痛、潮热或手足心热等。

二冬鸭肉汤:麦冬、天冬各15克,白鸭肉150克,调味品适量。将鸭肉洗净切块,加二冬及清水适量煮沸,调入食盐、味精,食肉饮汤。每日1剂,可滋阴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所致的咳嗽、干咳少痰、咽干口燥、手足心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