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的策略

2024-10-08 00:00成群
管理学家 2024年18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在促进人才成长、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重点对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当前体系的不足,包括评价标准不统一、认证机构管理不规范、社会认可度不高等,进而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构建更加科学、公正、高效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18-0091-03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学历证书制度的重要补充,在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的完善,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截至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先后制定并颁布了1096项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覆盖了多达1096个职业(工种),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我国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1 ]。然而,当前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评价标准不统一、认证机构管理不规范、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因此,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的重要性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更是推动产业升级、增强社会整体竞争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

(一)促进人才成长与自我实现

科学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通过设立清晰、明确的技能等级标准,激励劳动者不断追求进步,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这种持续的自我提升过程,不仅有助于个人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增强,更是实现个人价值、获得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的重要途径。通过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劳动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市场价值,以此为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推动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完善的评价认定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更加精准地选拔符合岗位要求的技能人才,减少因技能不匹配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同时,利用评价认定体系的导向作用,可以引导企业和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产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种良性循环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2 ]。

(三)提升社会认可度与促进人才流动

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权威的认证机构是增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社会认可度的关键。当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衡量技能人才水平的重要标尺时,其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将大幅提升。这有助于打破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促进技能人才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于劳动者而言,拥有高含金量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成为他们在求职市场上的一张“王牌”,有助于他们获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对于企业而言,则可以通过引进和留住高技能人才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响应政策号召与深化“放管服”改革

随着国家对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日益重视,《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等政策的出台,为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不仅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如自主确定评价职业(工种)、自主设置技能等级、自主制定评价标准等,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格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为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现状

(一)评价标准不统一

在当前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中,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评价标准的不统一。这一现状不仅阻碍了技能人才的有效流动与合理配置,而且影响了评价体系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具体来说,由于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技术特性和职业要求差异,各自行业内部往往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标准。这种行业内部的差异化标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但导致不同行业之间在评价标准上的巨大鸿沟。当技能人才试图跨行业流动时,他们往往面临着评价标准不统一的困境,难以获得新行业对其原有技能水平的认可。此外,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也导致评价标准的地域性差异。一些发达地区由于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求更为迫切,可能制定了更为严格和先进的评价标准;一些欠发达地区则可能因资源有限而采用较为宽松的标准。这种地域性差异不仅加剧了地区间技能人才分布的不均衡,而且影响了技能人才在地区间的流动与共享。

(二)认证机构管理不规范

在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中,认证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管理规范性直接影响到评价认定工作的质量和公信力。当前,认证机构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不规范的问题。

首先,随着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施主体的多元化,包括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技工学校等在内的各类组织机构纷纷备案申请开展技能等级评价,数量激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三方政府监管部门及人员资源有限,尚未建立起全面、科学的监管体系,导致监管力量捉襟见肘,难以有效覆盖所有认证机构,更难以深入细致地进行监督检查。

其次,评价标准的执行不严也是一大顽疾。虽然国家层面已经制定了统一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标准,但部分认证机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打折扣、走形式的现象,评价标准被任意解读,评价过程缺乏透明度,导致评价结果失真,这不仅损害了求职者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削弱了评价认定体系的权威性。

此外,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投入不足、评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信息公开不透明等问题也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共同制约了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 ]。

(三)社会认可度不高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新兴的评价体系,尚未被广泛认知和接受,尤其是企业自行颁发的证书,其社会公信力尚待建立。与以往政府统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同,新的评价认定体系下的证书来源多样,导致一定的认知混乱和信任缺失。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在技能等级考核认定上的标准和要求存在差异,导致颁发的技能证书往往只能在本企业或本行业内流通,难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认可。这种“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技能人才的合理流动和职业发展。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往往更倾向于看重学历背景而非实际技能水平。这种观念不仅影响了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也制约了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的推广和应用。当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权威性和价值尚未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其“含金量”仍需通过完善评价认定体系、提高评价质量、加强监管等措施不断提升。

三、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的策略

(一)统一评价标准

为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首要任务是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标准体系。这要求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具体而言,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组织相关专家和行业代表,深入研究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技能需求和发展趋势,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标准框架。同时,应鼓励行业协会和领军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过程,充分借鉴其行业经验和专业意见,确保评价标准既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又贴近行业实际需求。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应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明确各等级技能的具体要求、评价方法和考核标准,使评价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此外,应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行业发展变化和技术进步情况,定期修订和完善标准,确保评价标准的时效性和先进性。

(二)规范认证机构管理

强化监管力度,构建全面科学的监管体系。政府应增加监管资源投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建立认证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认证机构的全程动态监管。同时,明确监管职责,细化监管流程,确保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评价标准,提升评价透明度。建立评价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机制,定期检查认证机构执行标准的过程,对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惩处。鼓励认证机构公开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4 ]。加大对认证机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投入,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认证机构改善评价条件,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升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评价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对评价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提升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鼓励认证机构建立评价人员激励机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高社会认知度

加强宣传与推广,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的重要性、意义及其实施情况,特别是强调企业颁发证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消除公众的认知混乱和信任缺失。推动行业内部互认,建立行业间的协调机制,推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在技能等级考核认定上的标准对接和互认,确保技能证书在行业内的广泛流通和认可。转变社会观念,重视技能人才。通过政策引导、舆论宣传等方式,逐步改变社会普遍存在的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树立技能人才同样重要的观念。同时,鼓励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注重实际技能水平,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提升证书“含金量”,通过完善评价认定体系、提高评价质量、加强监管等措施,不断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权威性和价值。同时,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沟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确保评价认定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四)创新评价方式

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往往难以全面反映技能人才的实际能力。因此,各用人单位和机构应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面试、实际操作、书面测试等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应用。设立明确的考核标准,针对不同职业、不同等级的技能要求,应编制相应的考核工具,如模拟实操环境、标准化试题库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这些考核工具应经过专家论证和实践检验,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技能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有必要建立考核标准和工具的定期更新机制,及时吸纳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要求,确保评价体系的与时俱进和科学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认可度,而且能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评价服务。

(五)促进评价结果与使用相结合

企业应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结果,调整和优化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确保技能水平与薪酬待遇相匹配。具体而言,可以设立不同等级的岗位绩效工资标准,高级技能人才享受更高的薪酬待遇,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制定相关指导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这一制度,确保其实施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5 ]。企业应将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结果作为员工晋升、培训和奖励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晋升决策中,优先考虑取得更高等级职业技能证书的员工;在培训计划中,根据员工技能等级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在奖励机制中,对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员工给予更多的奖励和机会。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职业培训机构等,也应将评价结果纳入其服务和管理体系,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和奖励措施。这可以包括提供购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个人所得税减免等具体政策,以吸引和留住高技能人才。同时,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或奖励计划,对在技能竞赛、技术创新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高技能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结语

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是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统一评价标准、规范认证机构管理、提高社会认知度、创新评价方式以及促进评价结果与使用相结合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构建更加科学、公正、高效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参考文献:

[1]杨雅轩.新时代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思考及建议[J].四川劳动保障,2022(08):26.

[2]陈斯毅,莫秀全.坚持创新加快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J].中国培训,2022(07):54-56.

[3]吕晓蕾.高质量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1):167-169.

[4]侯鹏飞,张丽.泰州医药高新区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1(32):43-47.

[5]郑磊,王俊伟.企业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几点思考[J].华北电业,2021(0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