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

2024-10-08 00:00:00刘梓萱
美文 2024年20期

这几天又一次读了《红岩》,滚烫的文字裹着红色潮水直击心灵。暮霭沉沉中,我仿佛听到胜利的号角响彻群山之巅。

初读《红岩》,首见舍生取义之无畏。是成岗窗前高悬的那把扫帚,是许云峰在地下室用伤痕累累的手为战友挖出的逃生通道,是江姐临赴刑场前的从容微笑,是齐晓轩主动吸引敌人火力说“快走”时的那声铿锵……他们说:“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除夕之夜,渣滓洞内,锣鼓喧天响。在女同志们步步生花的秧歌舞步下,笑语溢了满堂。叠罗汉时,绯色大巾翻飞,似乎正有一股力量从他们体内生出,滋长、发扬。我惊叹于共产党人坚韧乐观的精神风貌:即使前方布满荆棘,他们也将其当作开满鲜花的原野。

再看《红岩》,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我终于明白,为何这七千九百多天的革命之路,他们会走得万众一心!华子良装疯卖傻十四年的隐忍,龙天华与反动派斗争到死的决心。山城的冬荒寒凄寂,但体内有一股燎原的烈火告诉他们,“生命中有多少积雪,就有多少次春天”,当信仰在心中生根,就由内而外滋发出许多可贵的品质——你看成岗在白公馆刻《挺进报》的坚守,刘思扬舍弃富贵生活的清正,“小萝卜头”传递情报的谨慎。他们从未抱怨。唯有狱中篇篇动人的诗章浸润耳畔——“看呵!漫天大雪,无数红旗飘扬!”

《红岩》是一盏灯,虽灭犹燃。结束的是故事,流传的是精神。

星河成流,岁月成碑,书中的革命先辈们愿燃尽自己,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燎原神州。新时代的青年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大有作为。“群星闪闪,迎接黎明”,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革命胜利的那一刹,我感到喜悦、遗憾、心酸、释然等无数情绪一齐涌上心头。我突然意识到,这段历史为何需要铭记。《红岩》是信仰的传承,责任的交接,使命的传递。一股热流直冲心口。

那么,我愿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窗外余晖尽散,古城的夜色璨如银汉。

我阅尽《红岩》,读不完这九洲浩瀚。晨曦前,总有人,为守这河山,持灯一盏。

教师点评

跟着梓萱又忆《红岩》,被她的文字打动。

文字铿锵有力,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读者被文字带着又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据了一切的年代。

“读”与“感”联系紧密,情真意切。读,眼前仿佛是许云峰英勇斗敌、江姐受尽酷刑、成岗临危不惧、渣滓洞团结奋斗、白公馆奋勇突围……一幕一幕。感,激动、崇敬、悲愤!《红岩》就是信仰,《红岩》就是力量!

体悟深刻,结尾升华,余音缭绕。

——西安辅轮中学 张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