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此时彼刻的生活

2024-10-08 00:00:00韩鸣歌王雨涵
美文 2024年20期

如果给你一个设计人生走马灯的机会,你会将生命里的哪些瞬间放进走马灯里呢?在汉代的画像砖里,能看到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那些贯穿了生老病死,人生的每个阶段中最重要的衣食住行,还有一个时代里那些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学、艺术、哲学思想,这些世间风貌的表达不仅是对当下美好生活的具象展现,也是对未来拥有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与想象。

中国汉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汉画像砖常用于墓室建筑装饰,彼时达官显贵流行厚葬,在墓室之中,阴宅若阳,视死如生,追求黄老之学的天人合一,人神相融,便将人间诸多重要题材制成木模,压印泥块,火烧制成画像砖。也有在砖上直接刻出纹饰的画像砖,画面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汉画像砖的题材内容有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女娲、西王母东王公;有表现社会生活的轺车出行、市井人物、渔猎耕读、建筑园林、草木禽兽;表现劳动生产的,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和颇有儒道哲学内涵的“成教化,助人伦”,忠臣孝子、烈士贞女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宴乐、杂技、舞蹈等,因此,画像砖不仅是装饰的工艺品,也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一块块刻有花纹的建筑用材被按照一定的规制排列在墓室的墙壁和顶部,不仅是作为一种墓葬装饰,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墓葬制度和习俗。西汉在武帝时期达到了鼎盛,此时社会稳定,经济富足,在思想领域,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以孝和仁为本的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皇帝的谥号便出现了“孝”字。“孝”的首要表现就是奉行厚葬亲人。在“事死如事生”的厚葬之风愈演愈烈的趋势中,画像砖墓也随之大量涌现出来。这些画像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随葬品的代替和拓展,与此同时,厚葬之风的盛行促进了汉代画像砖墓和画像砖艺术的发展。

在生活方面,成都羊子山一号墓出土的盐井画像砖,细致地刻画了汉代井盐生产与提取的情况,提取盐水的装置通过竹子制成的管道将盐水引到烧着火的铁锅中熬制成盐卤,是汉代盐业发展的具体实证。有体现墓主身份和过往重要经历的,如车骑出巡、丸剑起舞、深庭壮阙、弋射收获、贵族宴飨等。对于当地的豪强显贵,表现自己在阳间的享乐,并将这种日子在地下延续。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诸如以市集、杂技、讲学授经、孔子见老子、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砖。表现当时神话传说的,诸如伏羲、女娲、日月、仙人。

此处,可以注意到一些有趣的表现,比如画像砖里的植物和农作物,田间狩猎和神仙神兽。2024年6月份,54块洛阳出土、流失海外近百年的西汉画像空心砖实现“信息化”回归,可以清晰地看到画像砖里一些常见题材的有趣表现。打猎的步弓手呈半跪姿势,弓在手,箭在弦,蓄势待发。并肩奔逃的双鹿,一只是长角的雄鹿,另一只是无角的雌鹿,天空中飞着猎鹰,地上奔跑着猎豹。

在汉代以前,马很少被用作装饰图案。汉代工匠们对马充满创作热情,源自流行于汉武帝时期的尚马之风。古代将一些美丽树木称作嘉树,把禾苗等称为嘉禾,它们是明主在世、政通人和、五谷丰登、民乐其居的象征。树根粗壮茂密的硕大树木,枝头垂挂着累累果实或者是盛开着芳香的花朵,一切都是充满生命的样子,不论是欣欣向荣的大树,还是枝疏叶稀,尚未长成的小树。下图中的大树树枝对称分布,两两缠绕,又被称作“连理树”。禾秆下粗上细,左右错开,长出四枝沉甸甸的禾穗。据说在炎帝时,一只凤凰衔来了一棵有九个谷穗的禾苗扔给炎帝,炎帝将它种下后,人们吃了禾苗结出的谷子后便可以长生不老。空心砖上的嘉禾,看起来比一旁壮实的大马还高还大,一棵禾苗能够结出许多沉甸甸的谷穗,这对当时以农为本、靠地吃饭的人们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和瑞兆。

画像砖上的龙,作为最常见的神兽形象,与我们如今常见的龙形象已较为接近。武士御龙画像砖中的龙,身躯修长呈波浪状,尾巴上卷,龙头上有一对长角,龙口大张,露出长长的舌头和牙齿,龙背上有一名手持短剑和盾牌的武士。画像砖上的龙,起的作用是保护和引导、驮载墓主人的灵魂升仙。此外,凤鸟、仙鹤等也是画像砖上常见的神兽。古人认为,它们作为有灵气的飞禽,能够自由往来天地之间,具有沟通人、神的功能,可以引导或是驮载墓主人的灵魂飞升仙界或在天空中遨游。

《四神云气图》是西汉早期墓室里的壁画。壁画以朱砂红为底色,用白、绿、黑等颜色描绘了神禽异兽和吉祥图案。长有双翼的应龙呈“S”形弯曲,占据了画面的中央,龙身长约7.5米,龙身覆盖鳞纹,足踏云气和长枝花朵等。被龙舌卷住的怪兽长着鸭嘴、长颈和鱼身,下方白虎前爪攀附在仙山上,口衔着一枝长花。上方的朱雀长喙啄住了龙首上的一只长角,雀尾飘扬于空中。四周装饰着直线穿璧纹和云气纹。《四神云气图》中的花蕾图案最早应该来自于中原或楚地青铜器上神兽耳部四瓣花的装饰以及战国时期楚文化中凤鸟尾羽或者花冠的装饰,并随着汉代升仙思想的流行以及四神纹的成型而逐渐与云纹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仙界的植物,营造神仙世界的奇异氛围。

从《四神云气图》整体布局和装饰中,可看出与楚文化有一定的联系,其长方形的构图,四周的边饰,关于龙的造型,兽身生莲花的形象,都与马王堆一号墓地三重漆棺的装饰相近。马王堆一号汉墓的T型帛画,可以理解为画像砖通过丝绸作为媒介的色彩表达,帛画内容整体表达的是引魂升天之意,体现墓主对羽化登仙的渴望。画面的内容可分上、中、下三部分,依次采用双阙、玉璧、力士托举地面这三个图案进行生动的时空划分,充分体现其天人合一的愿望。

【“驿使图”壁画砖】

砖上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棨传为通过关卡、驿站时的信物。这块写实砖画,对研究我国邮政史具有特殊意义。

【四神云气图 西汉】

这幅壁画展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四大神兽里的青龙、白虎、朱雀的形象,其间点缀的各式吉祥图案和装饰纹样,大面积的红与黑白绿的点缀,表现出了西汉初年中国人对于神仙、天界、奇珍异兽的瑰丽想象。壁画中没有玄武则是因为墓主梁共王刘买的父亲名刘武,为了避父亲名讳,梁共王选择了一个独特的鸭嘴神兽来替代玄武的位置。

上部描绘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天国景象,中间画的是墓主人在世时的生活写照,下部绘的是神话传说中的阴间场景。整个帛画画面比例和谐,通过一些植物花纹、华盖、缠绕的巨龙、力士、天界守护神将三个部分自然过渡,顶部人首蛇身的女娲左右两侧有五只神鸟,右上角的扶桑树梢上坐着一轮红日,红日里是太阳神金乌,树枝间环绕着八个小太阳。中部人间世界在华盖下面,一老年贵夫人拄杖而立,她是墓主人辛追夫人。她的面前,两位男子跪献某物,身后有三婢女相送。再往下,玉璧与丝带分飘左右,几位贵族男子拱手而坐,中间有鼎壶等食具,表现了“列鼎而食”。下段的力士双手托起象征大地的平板,脚踏双鱼,空白处还画有青白二龙,左右各画一龟,背驭鸱龟的巨人面前还有一些水族在游弋。古时认为大地是浮于海上的,故地下部分多画以水族。

汉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诠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睿智、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热爱生活、向往理想社会的精神状态。瑰丽的想象,栩栩如生且富于动感的艺术表现技法,生动具体地展示了汉代文化的厚重博大和精致的人文情怀。汉画像砖是研究两汉时期民风、民俗的宝贵实物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